此前梁軍地處中原,戰略位置十分被動,稍有不慎,就會慘遭挫敗,以至于再難翻身。
彼時,梁國一直處于,危險之中,所以高歡只在河南一地土改,將礦山等資源,收歸軍政府。
在進入江北,以及第一次占據南京后,高歡不敢有大動作。
因為那是敵人實力太強大,高歡還沒站穩腳跟,他只能隱藏起自己的意圖。
現在則不同了。
高歡擊敗了清軍,掃滅左良玉,雄踞一方,外部的戰略環境好轉,沒了如覆薄冰之感。
以前梁軍幾乎沒有容錯的空間,錯一次,就有滅國之險,而現在則有了容錯空間,吃幾次敗仗,或者是政策,有什么失誤,梁國都還有機會重新翻盤。
因此高歡現在已經站穩腳跟,外部之敵,以及很難攻滅他,而內部士紳階層,經歷清軍入侵江北,左鎮霍亂江南后,實力大損,也已經無法挑戰高歡。
有鑒于此,高歡無需再隱藏,開始露出獠牙。
眾人聽了高歡的話,微微一愣,卻都不敢出聲反駁。
周延儒咽下一口唾沫,行禮道:“大王要臣等怎么做?”
一旁眾多弘光朝轉投的官員急了。
周閣老,你的擔當呢?
本來改革,就已經觸動太多人的利益,江南籍的官員的利益,幾乎都會受到影響。
現在又要將鹽鐵收歸國營,這可都是地方豪強和大族的生意。
難道不知道,當年萬歷派礦監撈錢,被罵得有多慘嗎?
高歡卻沒有理會一部分大臣的臉色,繼續沉聲道:“打仗需要錢糧,繼續依靠明朝小政府的模式,連稅都收不上來,是無法調動社會資源,進行爭霸戰爭的。因此,寡人要大刀闊斧,加強中央集權,推行新稅法,并控制糧食、食鹽、鐵、銅的經營,提高藩府賦稅和動員能力!”
一個國家有多大實力,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能夠收多少賦稅。
錢多自然能辦的事情就多,而像明朝這樣,版圖廣大,而賦稅卻逐漸減少,最后不到一千萬兩的,根本無法發揮版圖廣大,人口眾多的優勢,動員能力,還不如清兵。
自萬歷推倒張居正改革以來,明朝就走向了,小政府的模式。
這種小政府的模式,誰最喜歡,自然是地方士紳大族。
在這種弱政府的模式下,地方經濟得到空前發展,地方勢力越來越肥,朝廷卻越來越弱,最后連稅都收不上來。
大明走到今天,眾人都能看見明朝的問題,但是要讓他們放棄自身利益,卻比較艱難。
這時李巖道:“大王英明!我大梁要統一天下,要發動兼并戰爭,以及驅除韃虜的戰爭,需要將整個社會的資源調動起來,便必須加強中央集權,推行改革,實現鹽鐵國營,增加藩府賦稅!”
一眾老班底,也都附和,支持高歡推行大政府,強政府的策略。
因為不做出改變,梁國就無法統一天下。
自古戰爭,除非是殖民戰爭,能夠攫取殖民地的資源,否則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特別是對北方游牧和漁獵民族的戰爭,中原王朝往往打贏打輸,都是吃虧的。
游牧民族越馬揚刀,打輸了爛命一條,打贏了搶得盆滿缽滿,中原王朝打贏了,耗費無數錢糧,又得不到什么好處,打輸了更慘。
漢武帝擊敗匈奴,卻也耗光了三代積累。
可是,你不打他,他又來搶你,這仗又不能不打。
以后梁國要進行戰爭,錢糧消耗將是個龐大的數目。
雖說現在梁國府庫中,還有一千三百多萬兩,但是不打仗,一年軍費就是近七百萬兩,打仗的話,也就一年就打光了。
打仗就要錢,養軍隊也要錢,明朝的那套不能支持梁國爭霸和統一,所以必須進行改革,而且這個改革,還是迫在眉睫。
否則,高歡占據江南,賦稅收不上來,那有什么用。
高歡見李巖等人支持,其他人因為高歡的話語,即便有意見,也不敢反對,便沉聲道:“今日商議的幾件事情,議政府要盡快拿出具體方略!”
高歡將任務交代下去,議會的內容,很快就傳遍了江北和江南。
民間立時便有聲音傳開,說藩府進行的改革,乃是與民爭利。
梁王宮,書房內。
高歡聽了高有聞的匯報,了解江南和江北各地,士紳大戶和商賈的反應。
“寡人擋建奴,討左逆,軍費浩繁,藩府支出龐大,陷入窘境。百姓已然十稅三,負擔沉重,不能再加征田賦!”高歡沉聲道:“寡人希望這些士紳大戶和商賈,能夠慷慨解囊,幫助藩府,盡一盡義務,看來沒什么人愿意響應啊!”
崇禎一再加征田賦,導致北方流民四起,最終導致了明朝的崩潰,加田賦這條路,已經證明走不通。
因此高歡已經許諾百姓,不再加征賦稅后,便絕對不會再次加征田賦。
這時李巖道:“大王,臣以為這些人,所言朝廷將鹽鐵國營,是與百姓爭利,實在是荒謬之語!真正與民爭利的并非藩府,而是這些士紳大戶、商人巨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們的錢財哪里來,難道不是大王,將山川湖澤,讓給他們經營,他們才能采礦、販鹽,賺取錢財嗎?現在為了統一天下,抵御建奴,百姓承擔了繁重的賦稅,難道這些人不該讓利嗎?”
高歡微微頷首,“眼下要解決財政問題,避免崇禎朝的覆轍,必須收商稅,還有實現鹽鐵國營。只有把他們的稅收上來,百姓就輕松了。”
李巖問道:“大王準備怎么施行!”
高歡卻微微一笑,“這個不忙,在執行改革之前,還有件事情要做,便是之前與先生所說之事。”
李巖道:“大王,是說二桃殺三士!”
高歡微微頷首,“不錯,敵人內部一盤散沙,相互傾軋的話,事情就容易辦了!”
這日,高歡令人散播出消息,說民間盛傳,藩府改革與民爭利,梁王考慮再三后,決定聽取百姓意見,并將吸納四名江南人士,擔任梁國議政,參與制定改革策略,根據江南實際情況,調整改革內容。
消息一出,江南士紳激動了,都大贊高歡體恤百姓,是個明主。
高歡遂即讓吏曹參判姜曰廣,拿出四個名額,供他挑選。
姜曰廣原是東林人士,立時就與江南士紳一起推薦四人,都是清一色的原東林黨。
沒辦法,江南的官員,幾乎都加入過東林黨,他們曾經就是這么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