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七十八章:漢中

初平四年193年  漢中郡,南鄭。

  張魯身穿著青娟道袍,頭戴太清魚尾冠,臂掛浮塵,端坐于首座。

  《后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記載:

  “沛人張魯,母有姿色,兼挾鬼道,往來焉家,遂任魯以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將兵掩殺漢中太守蘇固,斷絕斜谷,殺使者。魯既得漢中,遂復殺張脩而并其眾。”

  張魯作為一道之主,自有一道之主的風度。

  其相貌隨其父母也生的相貌俊朗,風度翩翩。

  “帶太平道使者。”

  一聲高喊自殿閣之外傳入了殿閣之中。

  腳步聲響起,一名身穿著黃娟黃娟道袍,頭戴莊子巾的青年道人在一名身穿法衣的道士引領之下,從容不迫的走入了殿閣之中。

  張魯雙目微閉,仍舊保持著入定的姿態,并沒有因為那青年道人進入殿閣而有任何的其他動作,似乎并沒有感知到那青年道人進入殿閣之中。

  那青年道人并沒有張魯的無視而憤怒,臉色也沒有太多的波動,依舊是做足了禮數,恭敬的行了一下太平道的道禮。

  “太平道外務司外務令田仲見過張天師。”

  田仲的語氣彬彬有禮,并沒有盛氣凌人。

  但是田仲沒有躬身,也沒有垂首,只是雙手作揖。

  這一副舉動在殿閣之中,一眾漢中的將官祭酒眼中,便成了大不敬。

  張魯乃是五斗米道的系師天師,地位崇高,乃是五斗米道的道主,田仲這副模樣分明就是在藐視張魯,藐視他們整個五斗米道!

  “放肆!”

  一名身穿戎裝的將校拍案而起,怒斥道。

  “太平道的官吏都如同你這般無禮?不知尊卑?不知長幼?不知禮節?!”

  殿閣之中一眾漢中郡的官吏、祭酒、將校皆是怒目而視。

  “這禮便是我太平道的道禮。”

  “莫非這世界上只有垂首躬身跪拜于地,才算的是尊敬有禮?”

  田仲的眼神甚至都沒有在殿閣之中一眾漢中郡將校祭酒的身上停留。

  “莫非你面見你們太平道的大賢良師之時,也是這般倨傲?”

  聽到有人提起許安,田仲眼神終于動了一下,他轉眼循聲望去,說話之人身穿著法衣,頭戴著芙蓉冠,就坐在右首的位置,看起來在五斗米道之中身份不低。

田仲又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張魯,發  現兩人的面貌有些相似。

  田中心領神會,他此前就聽鷹狼衛說過,張魯有一個胞弟名叫張衛,負責統管軍事,掌管整個漢中郡的軍事大權,官拜校尉,在五斗米道是僅次于張魯之下的“治頭大祭酒”。

  此人性格頗為急躁,軍略平平,昔日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漢中太守蘇固。

  張修殺蘇固后,張魯又殺張修,奪其兵眾。并截斷斜谷道,在劉焉授意下,殺害朝廷使者。

  當時張魯讓張衛分領一軍,但是張衛卻是差點暴露意圖,險要誤了大事。

  不過張衛終究是張魯的弟弟,就算是有些不堪大用,但是卻是值得信任,所以張魯仍然委任張衛到要職之上。

  田仲沒有急著和張衛爭辯,他向前邁出一步,環顧著四周。

  殿閣之中,甲兵林立,一件件法衣道韻流露,一件件盔甲幽光迷茫,一件件兵刃寒光閃閃,一名又一名軍卒站立于殿閣的四周,對著他怒目而視,毫不遮掩其凌厲的殺意。

  殿閣的兩側,一眾漢中郡的將校祭酒皆是不懷好意的盯視著他,幾個人挺身而立,怒聲斥責。

  尋常之人被如此眾多的軍卒將校所逼視,心中再如何也會出現幾分畏懼之色。

但是田仲又豈是什么普通人  這天下之大,他到過的地方,遇到的危險,又豈能是這群坐井觀天的鄉野鄙父可以想象?

  昔日發現王屋山黃巾,不知敵友,田仲僅帶十數人便敢于在營外請求會見郭泰。

  蒲子城數千西河郡兵聚集,田仲單人匹馬,深入大營,說服了當時一眾心思各異的西河郡將校。

  再后來,出使幽州,說服了張舉和太平道聯合,回并州的路上,也是帶著十數騎便尋到了上谷烏桓的王庭,說服了上谷烏桓部的首領難樓一起夾擊南匈奴,而后甚至說服了難樓歸附太平道。

  某種意義上來說,實際上田仲還是許安媒人,畢竟如果不是田仲,許安最后也不會和上谷烏桓聯姻,得到在草原之上的一大助力。

  幽州兩郡能夠安定,上谷烏桓功不可沒,當初襲取幽州兩郡之所以能夠成功,上谷烏桓也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今漢中郡張魯所擺出來的陣勢,在田仲眼里,就如同稚童學步一般可笑。

  “我太平道之中,眾人無論尊卑,無論高低,皆是行我太平道之中的‘新道禮’。”

  “右手平舉,握拳在心,昂首挺胸。”

田仲背負起雙手,環顧著殿閣之中一眾漢中郡的道官將校,輕蔑的笑了一聲  “垂首低眉,躬身跪拜?我等既為同道,志同道合,共同奮斗,本為同根,為何要再行那些折辱人的禮節?”

  田仲站在殿閣之中,昂起頭,看向張魯。

  “張天師若是想在禮節之上做些文章,大可不必。”

  田仲不屑的冷哼了一聲。

  “如今天下風云變幻,中原之戰塵埃已落,我軍已經攻取關中、涼州兩地,治下民眾已逾千萬,帶甲之士以十萬計,精兵強將無數。”

  “漢中郡方圓不過百里,軍兵不過萬人,甲仗甚至不能配備全軍,倉中糧草更是并無多少。”

  “涼州亂軍八年未平,軍將逾十數萬,胡騎無數,劫掠州縣,而漢庭不能制,我主大賢良師,授鉞於冬末,收功於初春,輕取涼州,擊破鮮卑,塞外胡騎無不望風披靡。”

  “董卓亂京,擁兵十數萬而制天下,關東群雄興兵數十萬,卻仍舊止步于函谷關外,不得寸進。”

  “然而就在旬月之間,關中易主,董卓伏誅。”

  張魯此時再也無法保持那入定的姿態,他睜開了雙眼,雙眉微蹙,盯視著田仲。

  “田令君想要出言恐嚇于我?”

  張魯雙目帶著怒意,逼視著張魯。

  “漢中之地,攻難守易,我漢中郡有甲兵三萬人,道眾數十萬之眾,若真是如同你說的那般容易,為何現在是你來出使漢中,而不是黃巾軍的甲兵打入漢中郡?”

  田仲沒有避開張魯的目光,他盯視著張魯的雙眼,毫不畏懼的和張魯對視。

  “若非是大賢良師念及張天師于漢中郡傳道授業,接濟民眾,廣有德福,派遣我來說和,恐怕現在漢中郡早已易主。”

  “關中四塞之國,涼州西北之地,地勢不可不謂險要,董卓、韓遂二人一代梟雄,又豈是庸主,但是仍然化作黃土。”

  “攻取漢中,對于我太平道來說,不過猶運之掌也!”

  田仲邁步向前,緩緩靠近張魯所在的位置。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今漢運將終,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

  田仲雙手作揖,斜向右舉,慨聲道。

  “我太平道之道主許安乃是黃天之化身,受命而正,順應天命。”

“占據鹿臺,一統太行,響徹群山。鏖戰葵城,進軍上黨,攻略河東。入主并州,北擊匈奴,揚威朔方。襲取兩郡,東收烏桓,并州定  鼎。四州并發,兵進冀州,鏖戰漳水。擊破河東,西征鮮卑,席卷涼州,名聞四海。”

  田仲放下了手,他此時距離張魯的距離已經不遠。

  站立于張魯身側的兩名甲士已經是按劍而立,護衛在張魯的左右兩側。

  “張使君。”

  田仲這一次沒有再稱呼張魯為天師,而是稱呼張魯的官職。

  “中原混戰,袁紹于冀州登基稱帝,南北兩庭紛爭不停,張使君想要找尋南庭支援,只怕是難之又難。”

  “我軍占據關中,武關也在我軍之手,就算是南庭想要援助漢中,我軍也可以兵出武關阻截漢軍進軍。”

  “北庭距離漢中何止千里,而南方便是益州之地,在下聽聞張使君和益州牧劉焉之中似有間隙,恐怕劉焉也不會馳援使君。”

  “西部、北部,皆為我軍所占,東部南庭無力來援,南部益州若是聽聞漢中被攻,恐怕只會是趁機北上,一并圍剿,屆時南北合圍,使君以為只憑漢中數萬戰兵,數十萬道眾可以阻擋?”

  “天下大勢,在我太平道!”

  田仲環視著殿閣之中的一眾漢中郡道官將校,昂首言道。

  “我太平道,受命于天。”

  “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如今我太平道已經解放了并州,解放了涼州,解放了中州,早已經不是星星之火。”

  “如今在天下的西北方已經燃起了沖天的火焰!”

  “這場烈火已經被引燃!”

  田仲目光炯炯,盯視著張魯。

  “已經不再是一桶清水,一條溪流,一條大河的水就可以平息下來,哪怕是傾盡四海的海水都無法將其平息!”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田仲眼神清明,火光在他的眼中躍動。

  “等到大火席卷了大漢十三州,席卷了整個神州,席卷了整個天下,席卷了這寰宇之后,燃清了一切的罪孽之后,等到那的建立之后,這場大火才會平息!”

  田仲目視著張魯,他的聲音冰寒無比。

  饒是張魯見多識廣,貴為一方太守,也算是見過了無數的風雨。

  身為一道道主,但是也不由被田仲的言語和氣勢所震懾。

  “在此之前,任何橫在我們前行道路之前的障礙,任何膽敢阻攔我們前行的事務,都將被大火所吞噬。”

  “皇甫嵩不行。”

田仲轉過身,面對著殿閣之中的一眾漢中郡  道官將校。

  “朱儁不行。”

  “張懿不行。”

  “韓遂和董卓更是不行!”

  田仲的聲音在封閉的殿閣之中回蕩著,在殿閣之中傳響著。

  那些怒視著他,毫不遮掩殺氣的甲兵,微微低頭,皆是不敢看向田仲。

  田仲雖然只有一人,甚至連刀劍都沒有佩戴,但是仍然讓他們的感到了恐懼,那是一種來自心底的恐懼。

  張魯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田令君可是忘了洛陽之戰?大興刀兵奪下了洛陽,卻是最后將其拱手讓給了北庭?”

  田仲眉毛微挑,冷哼了一聲。

  “洛陽彈丸之地,取之無用,棄之可惜,不過只是一塊供關外的豚犬爭搶的骨頭罷了。”

  田仲頓了一頓,轉移了話題。

  “張使君之前說麾下將兵數萬,麾下道眾數十萬,據我所知,張使君襲殺了張修,奪其兵眾。并截斷斜谷道,麾下兵眾經年積累,也不過一萬六千七百人,如何有數萬軍眾?”

  張魯陡然變色,猛然轉頭看向田仲。

  “張使君,可是問我如何知道使君麾下有多少的軍兵?”

  張魯面色難堪,他麾下的軍兵總數爭是一萬六千七百人。

  田仲能夠將人數精確到百,這無疑是證明著,漢中郡的軍事實力早已經被黃巾軍所洞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現在黃巾軍知曉他的底細,但是對于黃巾軍的情況,張魯完全是兩眼一摸瞎。

  他曾經也派遣了不少的暗探進入了關中,但是那些暗探本來在黃巾軍進入關中之前還有信息可以傳遞過來。

  但是自從太平道占據了關中,并在各地設立了狼衛的衛所之后,封閉了子午谷等要道,他便再也沒有收到過任何的信息。

  田仲臉色未變分毫,不急不緩。

  “不妨告訴使君,我不僅知道使君麾下有多少軍兵,甚至還知道使君如何安置軍兵布防。”

  “子午谷地勢險要,難以調動大軍,使君只是安插了兩千精兵守備,留下了兩千軍卒守備南鄭,而以一萬一千人守備陽平關,其余的軍兵分守各地,各地治安靠祭酒、道官維持。”

  田仲雙手作揖,面對著張魯,雖然在行禮,但是臉色卻沒有絲毫的敬意。

  “我只給使君一刻鐘的時間考慮。”

  “五斗米道的存亡,皆在使君一念之間。”

田仲環視了一

無線電子書    黃天之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