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56章不一樣

無線電子書    澳洲風云1876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海面上  “蘇沃洛夫公爵”號戰列艦火焰滾滾,僅僅兩輪炮火齊射便被重創,隔了一分鐘之后,日軍第3輪炮火又呼嘯而至,在這艘去年剛剛下水的鋼鐵巨艦上炸開了幾朵巨大的火團。

  在日方炮火的兇猛蹂躪中,“蘇沃洛夫公爵”號戰列艦被炸的濃煙滾滾,火光沖天,整個艦體歪歪斜斜的沖向一側,已經脫離了戰列線400米余遠,打著旋的橫移開去。

  傻子也看出來了,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已經被打廢了,不但動力盡失,而且方向也無法掌控,左側干舷因為大量涌入海水傾斜,舷側5座76毫米速射炮被浪頭覆蓋,已經完全喪失了開火的能力。

此時夜間  海參崴外港浪高9米,風速50節,在西太平洋沿岸屬于惡劣氣候,但是在風暴肆虐的大西洋也只是平常。

  作為一艘設計目的用于遠洋的戰列艦,應該能夠克服這樣的惡劣天氣持續作戰。

  “蘇沃洛夫公爵”號戰列艦直接被三輪炮擊打廢了,主炮副炮全部無法開火,因為大量進水,一邊側舷浸入海水中,一邊側舷高高的抬在半空中,距離水面20多米高,徹底完犢子。

  這里,就不得不說到“博羅季諾”級戰列艦的設計缺陷,屬于胎里帶的毛病。

  博羅季諾”級戰列艦一型5艘,是沙俄帝國第1次大批量建造的新銳戰列艦,其設計圖紙脫胎于法國為沙俄建造的“皇太子”號戰列艦和法國人自用的“索芬”號戰列艦,這三者的設計一脈相承,相差不大。

  法國“索芬”號戰列艦的干舷很高,但是由于艦艏部內傾,適航性能卻不好,也就是說~甲板上浪嚴重。

  據說,有時候舷側遭遇到三角波浪拍打的情況下,海浪甚至能沖刷到上層建筑物頂部。

在這一點上  師從英國的大洋帝國的“大都會”級戰列艦面向遠洋海區,為了適應惡劣的海況采用了高干舷,艦艏大角度外飄設計,就很好的抑制了艦艏部上浪情況,做得比法國人好得多。

  法國設計師為了要降低船體的重心,于是對“索芬”號戰列艦的長艏樓船型進行改進,省去了半層甲板的重量,干舷的損失對適航能力造成了嚴重影響,沙俄“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同樣傳承了這一缺點。

問題在于  俄國同法國并不一樣,法國海軍的主力是在基本風平浪靜的地中海,同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一較長短,而俄羅斯面對的是廣闊的遠洋。

  “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在照搬了法國人犧牲干舷為代價的穩定重心設計后,在設計上還受到了旅順港干船塢的尺寸和容量的干擾,艦體變得更窄和更短,對火炮布置造成了嚴重影響。

  旅順船塢只有14000噸,所以“博羅季諾級”戰列艦最高只能建造到13500噸,是一個不能突破的死杠子指標,否則一旦艦船需要進船塢,只能南下馬尼拉港維修。

  俄國人不僅降低了后甲板的高度,他們也削減了主裝甲帶的厚度。

  7.5英寸的側裝甲帶其實并不是出于俄國人本意,雖然由于新材質和技術的運用,裝甲強度已經有了飛躍,但是尚未能夠達到只要那么如此厚度就能確保無虞的地步。

  原本的設計,是給“博羅季諾”安裝上10英寸厚的舷側裝甲,但是這個期望還是因為噸位的原因而告吹。在削減了2.5英寸的主裝甲帶厚度并大大降低其覆蓋面積之后,側裝甲帶僅高出水線1.83米。

  “博羅季諾”的設計已經使它可以勉勉強強擠進旅順那已經顯得狹小的船塢了,這番修改為它的命運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在遭受日軍第二輪猛烈炮擊之后,“蘇沃洛夫公爵”號戰列艦左舷涌進大量海水,僅高出水線1.83米的側裝甲帶沒入水下,成為水下裝甲帶。

  在第3輪炮擊中,日軍打出的305毫米炮彈在艦艇附近轟然炸開,最大的水壓瞬間撕裂了無裝甲防護的左側艦體,形成一個長達17米的大裂口,最終造成左舷側5座76毫米副炮全部沒入海水中,喪失了最后反抗力量。

  在4分多鐘的時間里,扶桑聯合艦隊打出了三輪炮擊,重創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戰列艦,沙俄艦隊陸陸續續打出了兩輪炮擊,寸功未立。

  日軍隨即將第4輪炮火集中到“博羅季諾”號戰列艦身上,對其展開猛烈轟擊。

  炮聲隆隆,令這個漆黑的夜充滿了殺戮和血腥。

  扶桑聯合艦隊搶占了T字頭以后,利用較高的航速和側舷能夠發揮全部火力的優勢,對排入戰列線上的沙俄戰艦瘋狂傾瀉火力,在輕傷了“博羅季諾”號戰列艦后,又集火攻擊第二戰隊旗艦“奧斯利雅維亞”號,其遭到6艘日方主力艦的集中轟擊,遭到重創。

  于戰斗發起1小時45分鐘左右沉沒,全艦900名官兵,僅幸存300余人。

  失去了指揮,又畏懼日方主力艦兇猛打擊,排入戰列線的沙俄主力戰艦早已經隊形散亂,發射的炮彈零散而又沒有準頭,無法給對方造成致命傷害。

在夜色濃重的海面上  扶桑第三、四戰隊和俄國巡洋艦分隊之間展開混戰。在戰斗中,扶桑3艘巡洋艦被重創,俄國數艘輔助船被擊沉,

  海面上航線混亂,炮火硝煙彌漫,炮聲隆隆不停,簡直打成了一鍋粥,雙方開始了大混戰。

  扶桑第五、六戰隊隨后投入戰斗,不久之后,俄國巡洋艦“斯維特拉娜”號被擊沉,另一艘舊式巡洋艦“頓斯科伊”頑強地抵抗了6艘扶桑巡洋艦的圍攻,并擊傷了其中的兩艘“浪速”與“音羽”號,最后被對方圍毆擊沉。

混戰中  “鷹”號戰列艦冒險靠近漂浮在海面上的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將艦隊司令羅杰斯特文斯基中將及其他數十人救出,然后倉皇躲避日艦發射的密集炮火。

  身負重傷的羅杰斯特文斯基中將在昏迷之前,下達了“各艦分頭突圍”的命令,這一命令救了不少戰艦。

  此時,被日漸集火被打得千瘡百孔的“亞歷山大三世”號戰列艦沉沒,艦員全部遇難。

  十幾分鐘后,“博羅季諾”號彈藥庫被日本“富士”號擊中,彈藥庫被摧毀,并引起了鍋爐猛烈爆炸,高高的火團直沖云霄達百余米,戰艦當即下沉,僅僅幾分鐘就沉入冰冷的海底,全艦官兵僅1人獲救。

  在海上頑強漂浮的旗艦“蘇沃羅夫公爵”依然遭到日方炮擊,日方驅逐艦發射魚雷將“蘇沃羅夫公爵”號最終擊沉,全艦幸存20人。

  無論日軍炮火如何猛烈,如何精準,畢竟這一場海上大戰爆發在視線不良的夜間,炮火發射后的濃重硝煙彌漫,加之日方主力僅僅是4艘戰列艦和6艘巡洋艦,305毫米口徑主艦炮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的敵艦都攔截下來。

  “尼古拉一世”號,“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號,“海軍上將謝尼亞文”號,與“鷹”號等4艘戰列艦趁著夜色逃入海參崴港口,

  ,“西索伊-維利基”、“海軍上將納西莫夫”、“納瓦林”“海軍上將烏沙科夫”號,舊式裝甲巡洋艦“莫諾馬赫”也都趁亂突出重圍,進入海參崴港口。

  “金剛石”號,“綠寶石”號巡洋艦以及部分驅逐艦在凌晨時分,也先后進入海參崴港口。

  截止6月2日清晨7:15

  這場歷時6個小時的海上慘烈混戰終于落下帷幕,這一戰,沙俄遠征艦隊主力艦損失過半,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博羅季諾”號,“亞歷山大三世”號戰列艦先后戰沉,“尼古拉一世”號重傷,“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號,“海軍上將謝尼亞文”號與“鷹”號等3艘戰列艦輕傷。

  七艘戰列艦,三艘戰沉,一艘重傷,剩下三艘都帶著輕重不一的傷勢,在海參崴港口沒有能夠修理戰列艦的船塢,而能夠修理戰列艦的旅順港船塢已經落入日方手中。

  這意味著艦隊實力無法恢復,就像受傷的野獸一樣,只能躲在海參崴港口里茍延殘喘。

  此戰38艘俄國戰艦被擊沉16艘,被俘7艘,被中立國扣留4艘,回港11艘,損失艦艇共17萬噸,陣亡2730人,被俘1106人;日軍僅損失兩艘巡洋艦,一艘驅逐艦,3艘魚雷艇,亡525人,傷413人。

  扶桑取得了空前的勝利,舉國為之歡騰。

  憑藉海參崴海戰的輝煌戰果,扶桑國海軍從此踏入了世界海軍強國的行列,獲得歐美列強的一致認可,位次僅僅排列在大洋帝國皇家海軍之后,位于英,德,法,洋后面,居于世界第5位,排位還在花旗國海軍之前。

  而沙俄軍被這一戰打回了原形,遭到世界各國列強的恥笑,多次引爆了國內的大規模內亂,一時間讓圣彼得堡焦頭爛額。

澳洲本土大明宮  李福壽手上拿著這一份遠東戰報,臉上卻露出令人難以琢磨的神色,他的嘴角弧度微微勾起,似乎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兒?

  不為別的,就是這一份戰報上的損失原來歷史上大相徑庭,依然為沙俄海軍保留了部分骨血。

原來歷史上  對馬海峽之戰中,38艘俄國戰艦被擊沉21艘,被俘7艘,被中立國扣留6艘,回港3艘,損失艦艇共27萬噸,陣亡4830人,被俘6106人。

經此一戰  沙俄海軍實力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后一蹶不振,一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都沒有緩過氣來,這幾十年的時間里,世界大洋中也再沒有沙俄海軍的身影。

  而日軍僅損失3艘魚雷艇,不到300噸,亡117人,傷583人。

  兩份數字相比較,確實很有意思。

無線電子書    澳洲風云1876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