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12章大都會級戰列艦

無線電子書    澳洲風云1876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1901年5月初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好日子,湛藍的悉尼海灣波平浪靜,天空盤旋著成群的白色海鷗,遠處橫跨海峽的悉尼海灣大橋仿佛一道彩虹,連接康士比高原上的北侖與悉尼兩座大都市。

  經歷9年的艱苦建設,兩年多的路面鋪設和信號燈以及有線電車鐵軌安置,雄偉的悉尼海灣大橋終于建成通行,成為橫跨海峽兩岸的標志性建筑。

  悉尼海灣大橋建成通車之后,被《世界日報》《泰晤士報》《紐約時報》等世界主流報刊廣泛報道,報紙配發海灣大橋的雄偉圖片,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北侖與悉尼這兩座澳洲本土雙子城,因此名揚海內外。

北侖港  寬闊的鋼筋混凝土碼頭上飄揚著許多帝國的藍黃紅三色國旗,迎風獵獵飄展。

  最底下的藍色寓意著大洋王國建立在廣闊海洋之上,中間的黃色既是大地厚重的顏色,也是主流族群唐族的膚色,代表著帝國的中堅力量。

  最上面紅色是熱情的顏色,同樣也是傳承久遠漢唐獵獵鐵血的顏色,象征著帝國鋼鐵的脊梁,在血與火中歷久彌新。

  北侖港里大大小小的貨船無數,顯示出大洋帝國強大的遠洋運輸力量,大型遠洋船隊的數量僅次于英美兩國位居世界第3位,維護海洋權益就是帝國命脈。

  碼頭邊靠泊著一艘懸掛滿旗的鋼鐵巨艦,這就是大都會級戰列艦的第八艘,也是最后一艘排水量高達16255噸的“青島”號戰列艦,正在準備進行海軍入役儀式。

  至此,帝國海軍8艘主力戰列艦分別是“紅河谷”號,“布里斯班”號,“松江”號,“墨爾本”號,“北侖”號,“天權”號,“三馬林達”號和“青島”號,全部列裝到位。

從今往后  這8艘新銳戰列艦將承擔起皇家海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任,蔚藍色的海洋就是他們馳騁的疆場,東至太平洋夏威夷,北至琉球王國附近的東海,西至非洲之角的阿拉伯海,囊括整個印度洋,都是皇家海軍巡視的廣袤海洋。

  大都會級戰列艦計劃前后持續6年多,前面兩艘“紅河谷”號,“布里斯班”號是排水量13600余噸的一型,防彈裝甲帶采用英國哈維鋼制造,裝備三座蔚藍武器公司研發生產的楔型雙聯裝40倍徑305毫米主艦炮,使用新型黃色彈藥包,射程14200米,艦艏一座,艦舯一座,艦艉一座,火力十分強大。

  該級戰列艦的水平,與扶桑國1897年3月29日在英國泰晤士鐵工所動工的“敷島”號戰列艦處于一個水平線上,同樣使用的都是英國哈維裝甲鋼,裝甲厚度差別不大,后者防御力略強于前者。

  但扶桑國“敷島”號戰列艦裝備的是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的305毫米雙聯裝艦炮,一共四門,艦艏、艦艉各一座,主艦炮火力遜色于“紅河谷”號。

  “敷島”號戰列艦裝備14門152毫米副炮,“紅河谷”號裝備十門152毫米副炮,在副炮火力上“敷島”號戰列艦勝出。

  與“紅河谷”號戰列艦技術水平類似的還有德國公海艦隊二型前無畏戰列艦,分別是5艘“威特斯巴赫”級戰列艦和之后下水的“布勞恩施維格”級戰列艦,同樣是5艘。

  截止1901年,德國公海艦隊已建造了包括19艘戰列艦、8艘岸防裝甲艦、12重巡洋艦及30艘輕巡洋艦的大型艦隊。

  其中戰列艦方面,包括4艘薩克森級戰列艦、“奧登堡”級裝甲艦、4艘勃蘭登堡級戰列艦、5艘新大帝級戰列艦及5艘威特斯巴赫級戰列艦。

與此同時  德國船臺上正在建造5艘德意志級戰列艦,這將進一步擴充德國公海艦隊的規模,給英國皇家海軍帶來更大的壓力。

  在德國船廠,裝甲巡洋艦建造規模增為14艘,輕巡洋艦則增為28艘,魚雷艇更多達96艘。

  為了實現德意志帝國的海洋夢想,所有的德國船廠都在開足馬力,為打造公海艦隊日夜加班加點工作,將恐懼氛圍渲染到整個歐洲大陸。

  彌漫在英吉利海峽上空的海上軍備競賽陰云密布,英國和德國的造船廠都在開足馬力建造軍艦,事實上的軍備競賽如火如荼,正在激烈的展開。

  英德兩國間的海上軍備競賽,令歐洲大陸的形勢更為緊繃,法國,意大利這些歐洲傳統的海軍強國出于自身地緣戰略利益考慮,也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參與到這一輪海軍造艦熱潮中。

在20世紀的曙光來臨之后  全世界范圍迎來新一輪大造軍艦的熱潮,英法德意奧自不用多說,扶桑,沙俄甚至遙遠的北美大陸和澳洲,全都卷入到這一輪軍備競賽中。

  大洋帝國的大都會級戰列艦從原本計劃中的兩艘戰艦,擴展到兩型4艘,再追加到六艘,直至最后的八艘戰列艦,就是國際形勢下的直接產物。

  這輪20世紀初軍備競賽的始作俑者,不得不提到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狂熱追隨者提爾皮茨海軍上將。

  1888年,帶有英國血統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即位,威廉在少年時期便十分熱衷于海洋,甚至親自駕船出游并手繪戰列艦草圖。

  他非常羨慕英國在海洋上的霸主地位,深受馬漢制海權思想的影響,相信只有向海外發展才能擠身世界列強行列,即位后便將建立強大海軍作為一項重要目標。

  推波助瀾的狂熱追隨者就是1892年擔任海軍參謀長的提爾比茨上將,上演了一出牽動世界神經的二人轉。

  提爾比茨在1897年6月出任海軍部長后,說服政府建立一支以英國為假想敵的戰列艦隊,以確保德國的海外利益并提高國際影響力。

  根據德意志帝國公海艦隊建設計劃;

  最遲至1915年,德意志海軍應擁有41艘戰列艦、20艘戰列巡洋艦、40艘輕巡洋艦。大型艦艇的服役年限則一律減為20年,以保持強大戰斗力。

  德國挑戰英國皇家海軍世界霸權的野心,令倫敦極為警惕,針鋒相對地推出了“兩倍戰略”,演變成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矛盾。

  大洋帝國作為英聯邦成員之一,在第2次南非英布戰爭中堅定的站在倫敦身邊,首相范仲齋對倫敦的訪問,更加密切了雙邊關系,被認為是可靠的盟友之一。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  倫敦要求大洋帝國作出更大的貢獻,加拿大被分配建造4艘裝甲巡洋艦,甚至連小小的新西蘭也不例外,要求最少建造幾艘驅逐艦。

  至于實力最強大的大洋帝國,倫敦要求至少再建造4艘戰列艦,能建造六艘更好,以分擔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在當前軍備競賽的壓力。

  倫敦的壓力大不大,掰開手指頭算一算就知道了。

  德國公海艦隊計劃到1915年之前,完成41艘戰列艦、20艘戰列巡洋艦的超大型造艦計劃。

  按照英國皇家海軍針鋒相對的“兩倍戰略”,需要完成120艘以上的主力戰艦,縱然以英國的財大氣粗,也感到十分吃力。

  當今世界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劃分十分模糊,以德國標準而言,10年前重巡洋艦大約是在50006000噸排水量左右,隨著當今時代的科技發展,這已經成為老黃歷了,如今戰列巡洋艦的排水量已超過萬噸。

  1897年,德國重巡洋艦“俾斯麥大公”號在基爾皇家造船廠水下,其排水量達10690噸,長127米,武備為240毫米主炮4門,150毫米炮12門,88毫米速射炮10門及3具魚雷發射管。主機為3部蒸汽機,雙煙囪,航速18.7節。

  這一級艦,可以列為戰列巡洋艦范疇。

  進入20世紀后,戰列巡洋艦體型及武備有迅速增加的趨勢。

  根據公海艦隊建造計劃,由德國b&v公司承造的“沙恩霍斯特”號及“格奈森瑙”號排水量已達1

  1616噸、航速23.5節,裝有8門210毫米主炮,6門150毫米、16門88毫米副炮及4具魚雷發射管。

繼這兩型艦之后  規劃中由德國基爾皇家造船廠建造的戰列巡洋艦“布呂歇爾”號排水量更高達15842噸、長161.8米,航速接近26節,武備為10門210毫米主炮,配置方式完全可以媲美拿騷級戰列艦。

  如此強大的戰列巡洋艦,除了在主炮火力上略遜一籌以外,其他在航速,裝甲和排水量方面,幾乎看不出與主力戰列艦的區別,造價同樣昂貴。

  面對德國公海艦隊咄咄逼人的趨勢,大英帝國皇家艦隊正咬緊牙關瘋狂造艦,哪怕將家里掏空了也在所不惜,絕不會露出半點軟慫之意。

別忘了  南部非洲的布爾人正在持續給大英帝國放血,戰爭已經持續兩年多了,耗費了1.5億英鎊的巨額軍費,而結束戰爭苗頭遲遲還沒有看見。

  南非遠征軍司令羅伯茨勛爵于1900年11月29日離開比勒陀利亞,回國接任英軍總司令的職務。

  他將南非軍隊的指揮權交給基欽納勛爵,由伊安·漢密爾頓勛爵接任參謀長,領導40余萬英國遠征軍對布爾游擊隊實施圍剿,力圖殲滅之。

  退出城市的布爾軍隊此時已經化整為零,組成多股游擊隊,實施靈活機動打擊,繼續活躍在南部非洲的各個戰場,到處燃起烽火。

  在1901年4月開始的冬季戰役中,布軍游擊隊對德蘭士瓦和奧蘭治的英軍發動多次偷襲并屢屢得手,俘獲大量軍火、給養和大炮。

  布爾將領史末資和赫爾佐格再次率軍千里奔襲,進入開普殖民地的英軍大后方作戰,五千名騎兵分成若干小股游擊隊,一直推進到大西洋沿岸和開普敦近郊,迫使英國在開普地區宣布戒嚴,大大的丟失了顏面。

  這回,英國在全世界面前丟了大人,連小小的布爾人都搞不定,這讓其他歐美列強看到了英國的虛弱,維多利亞時代輝煌光芒,隨著一代雄主的離世暗淡下來。

  英國在南非大大吃了癟,最高興的莫過于德皇威廉二世,他在柏林郊外的奧本海默宮度假時,身上穿著英國皇家海軍元帥制服,吃著喜歡的梅子餡餅,得意洋洋的說道;

  “瞧,英國佬在布爾農民那兒碰得頭破血流,這種拙劣的表現如何與強大的德意志帝國軍隊相提并論?”

  面對德國公海艦隊的挑戰,那是英國皇家海軍該頭疼的事兒。

  對于大洋帝國而言,最關注的是扶桑國“敷島”級戰列艦最新動向。

到目前為止  “敷島”級戰列艦中的“敷島”“初瀨”“朝日”三艦已經返回扶桑列島,正式加入聯合艦隊服役。

  最后一艘“三笠”1899年1月24日在英國維克斯公司巴羅因弗內斯船廠動工,1900年11月8日下水棲裝,目前已經舾裝完畢正在試航中,不日即將返回本土,加入聯合艦隊序列。

  扶桑國計劃中以戰列艦六艘、裝甲巡洋艦六艘為核心的六六艦隊,即戰列艦富士,八島,敷島,初瀨,朝日,三笠和裝甲巡洋艦八云等艦,至此已經全部歸位,開始了緊張的高強度訓練,期望盡快形成戰斗力。

  從戰列艦技術水平而言,“三笠”號高于前三艘戰列艦,其防彈裝甲帶采用德國克虜伯公司超硬合金滲碳鋼技術,在同等重量下,防御力比英國哈維鋼增強三成,并且采用穹甲技術,進一步強化防御力。

在這方面  “三笠”號戰列艦與大洋帝國后6艘16200噸“大都會”二型戰列艦相同,這后續6艘戰列艦,在建造中采用的也是從德國克虜伯公司引進的超硬合金滲碳鋼技術,這是當初用“野狼”輕型坦克圖紙交換來的技術,由紅山鋼鐵總廠制造,防御力比英國的哈維鋼強三成。

  戰斗力方面,大洋帝國的這6艘大都會二型戰列艦無論是火力、防御力和速度都位居世界頂級行列,其采用三座雙聯裝44倍口徑305毫米主艦炮,艦艏一座,艦舯一座,艦艉一座,火力更為強大。

  相比較“紅河谷”號戰列艦上裝備的40倍徑305毫米主艦炮,由蔚藍色武器公司獨立研制的是44倍口徑主艦炮,射程由14200米增加到16800米,單枚彈藥重量從386公斤增加到422公斤,威力增強1/4。

  該艦采用三臺燃油鍋爐蒸汽輪機動力,能夠驅動戰艦達到22節的速度,高于“三笠”號最高18節的時速。

  最值得稱道的是“大都會”二型戰列艦無可匹敵的防御力,堪稱當今世界第一(僅限于近二年時間內),被海軍部大臣何方稱之為;“嚼不動的鐵疙瘩。”

無線電子書    澳洲風云1876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