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最后時刻,哥倫比亞球員就像被割了那個什么一樣無精打采,精神不振,在比賽臨近尾聲時被英格蘭隊再進一球。
英格蘭隊4球大勝哥倫比亞,算是把天空體育不擇手段立起來的形象穩住了,進而又把媒體吹出來的足球泡沫吹大了一些。
比賽結束,貝克漢姆開車帶著父母回到了倫敦的家中,溫布利大球場離家不遠,所以干脆住在家。
明天上午俱樂部有訓練課,這就意味著他得早早起床返程。
其他三名曼聯球員簡單和貝克漢姆的父母打了個招呼,立刻返程,這就是國家隊成員在國際比賽日的行程。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一直到晚飯的時候,貝克漢姆的父母還處于興奮狀態。
今天對于他們來說簡直如同夢幻,自己的孩子不但入選了英格蘭隊,還在溫布利大球場打進了如此精彩的進球。
泰德.貝克漢姆顯得十分激動,恨不得把兒子進球的場面分享給所有人。
他年輕時在地區聯賽踢球,狀態最好時一度能踢上半職業聯賽,所以他很清楚這個進球對于兒子來說意味什么。
一家五口人難得的共進晚餐,貝克漢姆和家人聊家長里短時一直帶著笑容。
自從他15歲離家前往曼徹斯特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的日子越來越少。
等再過些年,姐姐和妹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家人共進晚餐的場合就越來越少了。
第二天蒙蒙亮,貝克漢姆吃過老媽準備的早餐就開車返回曼徹斯特。
老泰德笑著說道:“大衛,再過幾天你們到斯坦福橋的時候別忘了給我們留球票!”
他看似在問兒子要球票,實際上在安慰妻子:再過幾天,兒子還會回來。
桑德拉舍不得兒子,不過還是催促道:“早點出發吧,反正過幾天又能見面了!”
從倫敦到卡靈頓訓練基地,開車將近3個小時,眼看已經快6點了,桑德拉只能催促兒子早點出發。
曼聯隊早晨還有訓練課,主教練沒準假,球員無論如何都得在訓練開始時出現在球隊。
為英格蘭出戰是一種榮耀,但是英格蘭隊踢成什么樣和曼聯隊關系不大。
不要說為國效力,就算是為地球效力,到了上班時間也絕對不能遲到。
擁抱了父母,貝克漢姆開車獨自開始了返回曼徹斯特的行程。
一邊是家庭,一邊是夢想,想要追求夢想就得離開家。
雖然倫敦距離曼徹斯特只有3個小時的車程,可是依然阻隔了貝克漢姆和家人。
一個人離開父母,為摯愛的球隊效力,然后實現夢想開起來是一件高大上又勵志的故事。
但是實現夢想的過程并不是每天都一帆風順,遇到不順的時候,難免打退堂鼓,也會問問自己當初為什么放著倫敦的球隊不去,至少父母就在身邊。
每到這些時候,貝克漢姆就會想起來曼聯的原因。
爸爸一輩子都是曼聯隊的球迷,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可以成為曼聯隊的一員。
只要想到這里,貝克漢姆的勇氣就冒了出來。這些年的努力不光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這是兩代人的夢想。
想到這里,返程的路就沒那么苦澀了。
自己多出現在比賽直播里,父母的擔心就會少一些。
清晨道路通暢,貝克漢姆不到9點就來到了卡靈頓訓練基地,還在半路順手買了幾份報紙。
貝克漢姆從停車場出來迎面碰到了弗格森,幾天不見,老頭的臉色紅潤了不少。
國際比賽日俱樂部沒有比賽,所以弗格森難得放松了幾天,精氣神也恢復了不少。
“阿萊克斯先生,這些天您過得怎么樣?”
“除了埃里克受傷了,其他還不錯。”
弗格森走上來拍了拍貝克漢姆的桌子:“大衛,看得出來,你在英格蘭隊過得不錯!這些報紙上的內容里,到底哪個說得是真的,我特么快被這些鬼東西搞暈了!”
聽到主教練主動來吃瓜,貝克漢姆也不由自主地笑了,八卦之心,人皆有之,這話一點兒沒錯,就連一代名帥也逃不過這個規律。
正常情況下,老頭的八卦之心在報紙里就能得到滿足。
不過英格蘭隊這個國際比賽日的情況有些特殊,各路媒體對于球隊的表現褒貶不一,把人看得云里霧里。
眾多媒體對英格蘭隊的評價差距不小,吹水的能把他們吹到天上,而批評的聲音往往也把球隊踩在地下,各路媒體看待英格蘭隊時出現了明顯的分界。
稱贊的為了政治正確,批駁的因為媒體良心,兩個陣營的媒體都有話說,并且都理直氣壯,這就讓弗格森也忍不住打聽一下內部消息。
貝克漢姆簡單把英格蘭隊的情況說了一遍,弗格森默不作聲地聽完貝克漢姆的描述才開始說話:“特里的想法沒錯,趁著還有時間,你們應該多一些嘗試,至少不能墨守成規,否則一到大賽就要完蛋!”
弗格森還想說些什么,不過猶豫了一下還是克制了自己,把事情說深了不一定好,還是讓年輕人自己去摸索吧。
貝克漢姆回到了俱樂部,不過他在熱身賽上的進球的影響力才開始慢慢醞釀。
遇到了這種神轉折進球,所有的媒體都不會放過。
身先士卒沖鋒的又是天空體育電視臺,他們在友誼賽結束的一周時間里不停插播國際比賽日的進球集錦,其他進球都是擺設,到了貝克漢姆的那叫電梯球正常速度播放兩遍,慢動作重播兩遍,還要點綴上眾人的反應。
足球比賽播放進球集錦、籃球比賽播放進球集錦、橄欖球比賽播放進球集錦,就連釣魚比賽都沒能幸免,一直把人看吐了才收手。
不要說其他人,連續看了一周自己的進球視頻,貝克漢姆都快把自己的榮譽感看沒了,重復的次數實在是太多了。
由于紙質媒體要考慮到即時性,各大報紙不能把貝克漢姆的進球翻來覆去折騰,所以大家挖空了心思從不同角度來報道這個進球。
常見的報道模式就是先描述一遍溫布利大球場球迷的熱烈反應,接下來也不解釋球迷為什么要這樣,直接硬生生讓大家看貝克漢姆的童年:“許多年之后,站在溫布利球場,大衛.貝克漢姆會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英格蘭頂級聯賽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看到這種文章,貝克漢姆也很無語,誰規定過代表英格蘭隊出場一定要回憶童年?一名替補出場的球員會有閑時間回憶童年?
每次看到這種段子,貝克漢姆都會無奈地搖搖頭,寫這種爛俗段子的記者完全不注意觀察生活。
一名替補出場的球員踏入草坪的一瞬間,肯定得像獵狗一樣往自己的位置上狂奔,心情通常會不由自主的緊張,隨著腎上腺素的分泌過量,往往會特別興奮。
不少年輕球員出場,要么狂奔十五分鐘把體能消耗大半,要么第一個防守動作就領紅色鉆石卡,就像初戀一樣,多數都是青澀的。
這些文章往往到了最后才開始說事,吸引注意力基本靠標題黨。
還有一些報道技術性比較強,把今年的精彩進球橫向比較,再用往年的進球縱向比較,最后給貝克漢姆的進球一個歷史地位,這種打標簽的方式很容易讓球員出彩。
只是萬一球員此后打破了大家的既有印象,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讓看過那篇報紙的球迷重新建立人設。
在這些新聞中,貝克漢姆最感興趣的是《太陽報》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伊基塔人生的兩次劫難》。
這篇穩文章不介紹貝克漢姆,而是介紹伊基塔,故事的開頭聚焦在1990年世界杯1/8決賽,油膩的哥倫比亞隊和霸道的喀麥隆隊硬剛了90分鐘沒有結果,又得來30分鐘加時賽。
結果加時賽剛開始喀麥隆就進球了,哥倫比亞只能硬著頭皮上,把后防線壓到了中場,后半場留給了門將伊基塔。
后來的經典場面就在這個基礎上誕生了,40歲的米拉大叔從伊基塔手中虎口奪食,給對方留下了一生都難以抹去的污點。
因為和哥倫比亞最大的毒梟是發小,伊基塔回國后繼續生活,并沒有像埃斯科巴一樣涼在家門口。
報道中詳盡描述了伊基塔的生平和踢球風格,然后把話題轉到了熱身賽上。
文章中態度堅定地表示,如果沒有貝克漢姆,伊基塔的這次撲救將會成為足球世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有了貝克漢姆這一腳,伊基塔的一生都將成為對方人生履歷中的一部分,他的災難造就了兩段佳話。
看完這篇新聞,貝克漢姆不住點頭。
寫的真好,怎么突然感覺自己在江湖也是號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