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和時辰能有什么關系?”“是啊,逢年過節吃餃子不就是我們的習俗嗎?難道是由時辰演變過來的不成?”“真的假的啊?這兩個能有關系?真的假的啊?”李遠笑著說道:“大家都應該聽過一句老話,好吃不如餃子,要說這餃子的來源,可謂是相當的悠遠了。“餃子可以說是一個已經有幾千年文化歷史的美食了,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肴。”“要說這餃子,最早的名字,其實是餛飩,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還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播間。“餛飩?這個我知道啊!我們這邊都很流行此餛飩的!”“對對對,加一點香菜、蔥花、蝦皮、韭菜小料,然后喝一口鮮美的湯汁,那滋味,簡直了好嗎!”“我以前就經常分不清這餃子和餛飩到底有什么區別,弄個半天,這兩個美食祖上竟然還是一家人啊?!”“主播,那什么時候餃子變成餃子,而且還成為節日必吃的東西的?”李遠繼續道:“這個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不過那時候的餃子也不叫餃子,而是角兒。”“知道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清朝時才出現了諸如餃、水點心這樣的和餃子的新的稱謂,而這個時候,餃子就已經頗為流行了。”“而后來在明清之時,才真正將餃子的定為民間春節習俗。而這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所謂的子也正是子時的意思,而交與餃諧音,便是吉祥如意的意思。”直播間。“原來是這個原因。”“餃子,原來就是交子!”“不過也怪不得大家吧餃子作為大飯的必吃的東西,看這餃子就覺得喜慶。”“可不,百變胖胖,長得和元寶一樣,要是我吃到也覺得開心。”“我聽我奶奶說,他們以前晚上包餃子的時候,都是要說吉祥話的,就是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李遠笑著說道:“嗯,不僅說吉祥話,還會往里面放很多的其他的東西。”李遠說話的功夫,已經將之前準備好的硬幣給拿了出來,而一旁還有花生、糖塊,都已經洗干凈放在一旁。只見李遠將已經處理干凈的硬幣包在餃子里,包括花生、糖塊,一共包了十來個,放到了一旁。直播間。“主播你也太調皮了吧?!”“這話硬幣包在里面,是不是太臟了!”“老奶怎么也不攔著點主播,這么大人了竟然還這么皮?”“你們懂什么,這是東北的習俗!”“包糖塊和花生是習俗?你可算了吧!”“我怎么沒聽說過這樣的習俗…”李遠:“這確實是東北的一種習俗。”“把這些東西放在餃子里包在一起,吃到硬幣,代表著金碧輝煌,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而吃到花生,便意味著健康長壽。”直播間。“竟然還有這么多的說道?”“長見識了,正好我們家里也沒有包餃子,一會我也呀放里面點硬幣!”“對對對,我要放…糖塊!”“我想放好多好多的肉,我喜歡吃肉。”“哈哈,這樓上真是個吃貨…”“看著主播和老爺老奶坐在一起過年的樣子,真幸福。”“要說我剛剛不小心說了死字,被我媽追著罵了好一陣子了…”“被罵?姐妹好巧,幾分鐘前剛因為我說一句沒了,讓我媽說了一通。”“太有記憶感了,以前過年的時候,我也基本上每年都會挨罵,什么不讓洗頭發,不讓剪指甲,碗筷子摔壞了也會被罵…”“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啊!想我一小的時候也經常因為這些事情被罵,不過過了這么多年都不知道為什么。”李遠看見直播間中大家說的話,不由得嘴角露出了一抹感同身受的笑意。想當年,自己何嘗不是經常被罵的那個人呢?“這個我太有發言權了,沒到過年的時候,都是被罵的最慘的時候。有時候不想挨罵,便要出門躲一躲,可是每次都要被家里人一句三十晚上不能去別人家串門為由給追回來。”“對對對,三十晚上不讓去別人家串門,也不知道這又是哪里來的禁忌。”李遠:“其實這不算是禁忌,也不能說是完全不讓去別人家,只是不去最好。”直播間。“為什么?”“怎么說呢…”“和完全沒有道理啊,過年串門不應該是喜事兒嗎?”“就是,這是不是大人為了騙小孩子不出門而故意用來唬人的把戲啊?”李遠搖搖頭,笑著說道:“這個你們還真的誤會了。”“所謂的大年三十晚上忌人其實確實是有一定的說法的。”“大年,是傳統的節日,所以不管是天大的事情,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各個人家都要團圓。這時候出遠門的親人千里迢迢的往家里趕,只為了回來跟家人一起吃三十晚上的團圓飯。”“而為保證這三十晚上自家人歡樂團圓飯,一般都是不愿外人來的,畢竟萬一要是說錯點什么事情,或者引起了不痛快,那就會干擾到一個家庭內部歡樂的團圓,所以除夕之夜,都是謝客的。”“原來三十晚上不讓串門,竟然是這個理由!”“怪不得我媽每次都不讓我出門…”“說的其實也有道理啊!”“確實是哈,要是大年三十來個討厭的人,你也太過于晦氣了,還不如就家人在家,熱熱鬧鬧的過年呢!”“哈哈,這么說我就懂了。”“我以后三十晚上再也不出去串門了!”李遠笑著說道:“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傳統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老人們用經驗和智慧總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