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

  黃修遠來到魯省后,一邊通過內部的電子郵件,參與總部的一部分科研工作。

  科研部有陸學東在,至少很多事情不需要他操心。

  同樣公司運行上,有林百杰、黃偉常盯著,其實他的工作,主要在大事決策上。

  看了陸學東發過來的科研簡報。

  他摩挲著微微冒出的胡茬,不時寫下一些建議,以及相關的研發方向。

  目前而言,燧人公司的科技樹,可以分成幾個核心,即多邊氧化硅族的納米材料合成技術、六錐球氧衍生出來的回收技術、氮16分子的有機高分子分解技術、硅9分子衍生的硅納米技術。

  其中多邊氧化硅,是核心中的核心。

  各種納米線的大規模生產,進而促進了納米線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如果不是要求芯片的精度級別,要達到20納米左右,燧人公司很快就可以拿出芯片生產線。

  目前納米線紡織機的精度,雖然可以達到20納米附近,問題是生產速度太感人了。

  在退而求其次的40納米級別,已經可以實現工業化生產,只是黃修遠沒有同意生產,因為這個級別的芯片,還不足以和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對抗。

  要知道發達國家的芯片工藝,在2006年就來到40納米,明年將提升到32納米,2011年商業化的鰭型晶體管推出,2012年推出22納米工藝,2014年研發14納米工藝,2016年進入10納米階段。

  黃修遠看了看研發進度表,目前20納米級別的納米線紡織機,紡織100億個晶體管,需要138~167天左右。

  這個加工時間太久了,必須將速度提升到100億晶體管,在50天內完成,才可以初步實現大規模量產。

  不過黃修遠已經下達指示,可以小規模利用40納米工藝,嘗試設計一些簡單的芯片,例如電控芯片、溫控芯片之類,這些功能單一的工業配件芯片,用40納米工藝生產,也沒有什么問題。

  畢竟現階段國外的高端CPU、GPU之類,還在用40納米工藝,那些電控芯片之類的工業芯片,大多數用64~80納米工藝。

  就算是這些芯片,短時間內無法上市銷售,也可以用來自己使用,反正燧人公司內部的子公司眾多,隨著智能化時代的逼近,這些專業的工業芯片,需求量同樣會越來越龐大。

  通過一邊自己內部使用,一邊完善芯片設計工藝,為未來打下基礎。

  看了納米線半導體的相關進度,黃修遠又看了下一個項目。

  “玻璃存儲器?”他有些驚訝,這是半導體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員,申請的研發項目。

  這個叫苗國忠的研究員,設計了一種特殊的玻璃存儲器,這種玻璃的核心技術,在于硅9分子中的同分異構體——異硅9分子。

  與會形成硅納米鍍層的正硅9分子不一樣,異硅9分子本身在紫外激光照射下,會變成硅6分子和三個單獨的硅原子。

  而異硅9和硅6,兩者光反射是不太一樣的,異硅9偏向于反射藍光這個頻段,硅6則偏向于反射黃光這個頻段。

  如此一來,就可以通過激光改變異硅9,形成兩種反射光點,實現信息的刻寫。

  根據苗國忠團隊的實驗數據,目前他們在實驗室中,可以在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實現86G的數據存儲量。

  由于復合在玻璃內部,就算是儲存幾千年,都不會出現數據丟失的情況,如果再加上硅納米鍍層,外力也很難破壞玻璃存儲器。

  唯一的缺點,就是刻錄數據后,玻璃存儲器就基本不可修改了,也就是說玻璃存儲器是一次性的,當全部儲存點被刻錄了,就不能再儲存數據了。

  黃修遠翻了翻詳細的測試數據,還發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讀取速度上,需要光投射器和光敏解碼器的配合,雖然比一般的磁盤、磁帶快,卻慢于閃存(U盤),介于兩者之間。

  不過他卻看到了玻璃光盤的潛力,至少在冷備份上,可以取代目前的磁帶盤。

  所謂的冷備份,是指需要長期儲存的數據,比如銀行的用戶信息、官方機構的資料儲存、博物館的書籍內容、大型互聯網企業的信息儲存之類,或者災難備份。

  這些領域都需要冷備份,要符合冷備份的儲存條件,必須具備幾個特點,一是儲存量巨大,二是保存期限久,三是穩定性好。

  目前這些領域中,都采用磁帶盤來儲存信息,磁帶盤就是以前常見的錄音帶盤,兩者是同一種技術。

  例如時光信息的數據庫,就配備了兩個龐大的磁帶儲存庫,專門用于備份,確保所有的信息不會丟失。

  雖然磁帶盤的使用壽命普遍在二三十年左右,最長可以達到五十年,比起磁盤的3~5年,要高一個量級。

  但是玻璃光盤的有效儲存期限,是千年起步的,因為玻璃被埋在地下的降解時間,可能需要100萬~200萬年左右。

  如果儲存玻璃光盤的倉庫,可以長期保持恒溫恒濕,又不暴露在外部環境下,玻璃光盤內部的數據點,估計可以維持幾萬年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可以攻克可逆讀寫,那玻璃光盤甚至可以取代機械硬盤、一部分半導體內存的市場。

  根據苗國忠團隊的計算,目前玻璃光盤的數據點,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數據點的復合密度,理論上可以提升到0.5納米的極限。

  1平方厘米的面積,在理論上可以布置400兆個數據點,每一個數據點,可以用黃光表示0,用藍光表示1。

  通常計算機中,1個字節(B)由于8個二進制數組成,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這些是我們常見的數據儲存單位。

  400兆個數據點,換算成為GB,就是4.6562萬GB,或者是45.47TB。

  這可僅僅是手指頭大小的面積,理論上就可以儲存45.47TB的數據容量,說明其潛力非常巨大。

  只要制造出普通光盤大小,儲存量絕對不小。

  加上長時間的穩定儲存,能不能取代半導體儲存、閃存,黃修遠不知道,但是取代磁帶盤,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他專門就這個技術,寫了一份電子郵件,發給在嶺南總部的陸學東,給苗國忠團隊加大扶持,研發出玻璃光盤和配套技術。

  翻了翻其他內容,其中有不少有價值的技術方向,黃修遠一一做出批示。

  他的指導,會讓燧人公司的科研工作,少走一些彎路,這非常的重要。

  有時候在科研中,方向是至關重要的,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向,可能會走入死胡同之中。

  黃修遠的未來記憶,有著清晰的科技發展路線,自然可以看出這些項目,是否具備走下去的潛力。

無線電子書    納米崛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