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都三百二十八章 黃袍加身(上)

無線電子書    我在斬妖司除魔三十年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索然無味。

  一切都是浮云。

  張誠只覺這正神白得了,不能人前顯圣,莫得意思!

  環視場中一遭,竟然盡是得意之人。

  周易自不必說,李洵從落魄皇族登三品大員,陳英修行有成將娶嬌妻,崔元執掌崔家乃一方豪強,杜思開宗立派號稱小圣賢…

  張誠忽然有種空懷屠龍術,天下卻無龍可屠的悵然。

  李洵見宴席忽然有些冷場,出聲撫慰張誠,連忙說道。

  “張哥,咱有愿望,希望燕王殿下能登基為帝!”

  “還是洵哥兒的愿望靠譜!”

  張誠當即說道:“老張這就應下了,必須支持洵哥兒。”

  李洵強調道:“是支持燕王殿下!”

  “嗯嗯,洵哥兒說了算!”

  張誠連連點頭,心想在奪帝位時候,展露神通,亮瞎爾等雙眼!

  到時候見識了神明偉力,還不乖乖的來拍張爺馬屁,嘿嘿嘿…

  張誠想到得意之處,不自禁的笑出聲。。

  崔元努力忍住笑意,打定主意隨時跟著張誠,必須施展術法神通,將其封神時的情景錄下來。

  這段影像,能吃一萬年!

  宴會草草結束,頗有些不盡如意。

  李洵送走諸人之后,回到前衙,思索片刻喚來心腹侍衛。

  “爾等皆是本官左膀右臂,如今京中水渾,可敢搏一場富貴?”

  “請將軍吩咐。”

  諸侍衛沒有任何猶豫,他們原本只是底層府兵,從青丘戰場脫穎而出的兵卒,隨李洵出生入死,忠心耿耿。

  李洵從懷中取出厚厚一疊書信,每個侍衛分了十數封,上面標注不同名字以及稱呼。

  有久不問事的老王爺,有仕途不得意的書生,有致仕養老的官吏…

  稱呼更是千奇百怪,什么祖爺爺,舅姥爺,十九叔,親外甥,好哥哥,親兄弟之類,不一而足。

  “你們將這些書信,送去他們府上。”

  李洵叮囑道:“必須想辦法見到主人,親手交上去,又不能鬧出動靜,引起別人注意。”

  “將軍放心,我們自會尋個由頭,將信送過去。”

  他們能被選成貼身侍衛,不僅是有武道天賦,同樣腦子靈活。

  巡城營本就有巡邏坊市的職權,隨意尋個由頭,比如抓捕潛逃罪犯,有人窩藏妖魔等等,絲毫不會引起注意。

  李洵微微頷首,信中寫的并非邀請起事。

  這些人看似能量不小,卻沒有實際權力,可不敢賭上全家性命爭從龍之功。

  信中只要他們在一旁觀望,待到李洵攻破皇宮,就可以發揮各自優勢。

  或發聲支持,或私下串聯,以他們的名望拉攏洛京百姓,開辟兵斗之外的第二戰場。

  李洵菩提郡治民,北疆平邪教,討伐世家平分田畝,同域外人族合力破妖城,親眼見過平民百姓的力量。

  護國武圣看似不會管爭龍之事,然而民意洶洶時候,怎么會坐視不管。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崔府。

  曾經大乾第一世家,如今不足全盛時十一。

  崔元回到家中時候,已經煉成分身的崔永年,早已傳訊族人。

  縱使只剩崔永元一支,崔家嫡系仍然有數百人,景泰帝身死僅僅兩年,其中十幾人已經入朝為官。

  余下的或成一方富商,為崔家提供財力支持。或建立免費書院,廣招學生,為崔家培養支持者。

  三千年世家,渡過滅族之痛后,又迅速踏上了上升通道。

  “今天喚你們來,是要宣布一件事。”

  崔元坐在首位,稍稍顯露正神威勢,下方族人噤若寒蟬:“召回游歷大儒,支持中山王后人李洵,待他攻破皇城后,協助防守。”

  皇城好破,只要敢做出頭鳥。

  難的是守住,需要面對城中所有爭龍勢力。

  “謹遵家主命。”

  崔家眾人齊聲答應,幾年時間,他們早就被崔元手腕,整治的妥妥帖帖。

  那些不妥帖的,都派去域外經商了。

  “父親,你且去其他幾家一遭,將我的意思帶過去。”

  崔元說道:“世家向來一體,崔家既然支持李洵,他們莫要有其他心思了。”

  崔永年微微點頭,他本就是一品大儒,又成了真龍分身,輕易就能鎮住其他世家。

  世家經歷景泰一朝,大多數已經沒落,然而崔家明面上有一品坐鎮,仍然是領頭人。

  “家主,中山王殿下雖擅領兵,與宗室關系經營的也不錯,唯獨在朝廷百官中少有人脈。”

  一名崔家宿老說道:“我們崔家歷經三千年,最善為官之道,需不需要提前做些準備,免得事成之后朝中無人可用?”

  “中山王?殿下?”

  崔元微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說道:“登基者并非李洵,而是燕王,不過我們崔家支持的是李洵。”

  “明白。”

  宿老忍不住喃喃道:“這不脫褲子放屁么…”

  從從龍之功,哪有直接從龍來的痛快,更何況燕王權勢滔天,經營兩州,麾下高人干吏無數,崔家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反之李洵空蕩蕩一身,登基后更需要崔家支持。

  崔元并非不明白這些,而是認為不必要,以李洵縱橫青丘,屠城滅妖之功,未來必然是一方正神。

  區區大乾皇帝,格局太小了!

  陳府。

  陳英回來后,直接來到書房。

  與父親說了會兒話,拎著一斤凝神靈茶遁出了城。

  通天劍派的駐地在洛京城西,百里外劍形山峰頂,名喚天劍峰。

  傳聞此峰是劍圣老祖,悟劍時逸散的劍氣,自然而然的將山峰削成利劍模樣。

  陳英遁光落在山門前,值守弟子見到后,連忙躬身施禮。

  “見過姑爺!”

  劍派中誰人不知陳英的威名,一是武道天賦異稟,年紀輕輕觸及宗師門檻,其二就是與大小姐定了親,竟然自由出入春風樓,連劍主都不苛責。

  如此真男人,實乃劍派弟子之楷模。

  陳英隨手抹出一兩凝神花,說道:“家中種的特產,拿回去泡水喝。”

  “謝姑爺。”

  值守弟子笑著接過,果然如同門所說,當值遇上姑爺都有好處拿,低聲匯報道。

  “宗主在后山悟劍,大小姐在前殿聽三長老講劍經。”

  “知曉了。”

  陳英旋即化作遁光,繞著天劍峰轉了一圈,直接落在后山。

  后山是通天劍派禁地,葬有歷任宗主長老的尸骸以及佩劍,唯有立下大功勛,才會準許來此悟道選劍。

  裴諭站在所有墳墓最前方,與一座平平無奇的孤塋對視。

  陳英落在身后,躬身拜道:“小婿拜見泰山,聽聞泰山苦修,特意送來凝神茶解乏。”

  裴諭緩緩轉身,上下打量陳英,滿意點頭:“看來經歷青丘殺伐,讓你受益良多,用不了多久就能真氣凝形顯化外景。說吧,此番來可有什么事?”

  陳英真誠道:“小婿就是來探望泰山大人,以表孝心,豈能有什么索求?”

  裴諭直接揮手道:“那就回去吧,休要耽擱本座悟劍。”

  “哎呀!泰山莫急,小婿還真有那么一丟丟小事。”

  陳英連忙說道:“小婿的好兄弟李洵,您也聽說過,他過些日子會破開皇城,助燕王爭龍。那時必然為所有人針對,還請泰山出手,威震宵小。”

  裴諭乃是積年一品劍修,實力位列大乾前幾。

  李洵麾下兵卒強橫,京中無人能敵,然而比起執掌斬妖司的楚王,高端戰力差了許多。

  老陳便指點陳英,放著便宜岳父,不用白不用。

  “大乾立國以來,對宗門向來是嚴防死守。”

  裴諭說道:“參與皇位爭奪成功還好,事后不會有過多賞賜,失敗了必然滿門誅絕。”

  “泰山放心,就城中那些家伙,莫說與燕王相比,就是比洵哥兒都差了許多。”

  陳英自信道:“泰山無需明面支持,爭龍之日,登門拜訪楚王品茶論道即可。待萬事皆定,楚王無力回天,還得謝謝您呢!”

  裴諭瞥了陳英一眼,這主意定然是老陳所出,回頭看了孤塋片刻,點頭答應。

  “本座可以答應,事后希望能向護國武圣請教一二!”

  “沒問題!”

  陳英對這種空頭支票很擅長,大抵上與下次我結相似。

  “你回去后,與陳先生說,本座會說服宗門聯盟支持。”

  裴諭看著孤塋喃喃道:“通天劍派身為云洲宗門之首,已經沉寂千年,再不出些動靜,世人只記得大乾武圣,忘了曾舍身庇佑云洲的通天劍圣!”

  陳英看著孤塋,疑惑道:“這墳中難道葬的是通天劍圣?”

  “只是衣冠冢罷了!”

  裴諭搖頭說道:“曾有龍族妖神覬覦云洲,祖師與其在東海舍命搏殺,雙雙隕落,連傳承仙劍都未能留下。”

  陳英聞言,躬身對孤塋拜了三拜。

  青丘一役讓陳英知曉,域外人族何等凄慘,他能自在瀟灑流連春風樓,是因為有先輩舍生忘死與妖魔搏殺。

  “若是將來,咱也有這么個孤塋,千百年后有人祭拜,不空來世上走一遭!”

  稷下學宮。

  杜思送上拜帖,當即有教諭出來歡迎。

  龍川杜守仁的名聲,在讀書人中,已經如雷貫耳。

  前些日山長顏元正曾親自批注了《格竹論》,贊其文思如泉天馬行空,又為儒家探出了一條新路。

  儒家修行自從開始依賴做官,以求更容易立命,已經陷入巨大桎梏。

  大儒們怎么可能不明白,有所得必有所失的道理,為官立命會沾染國運、民意,已經與運朝、神道相類,等同斷絕了儒家前路。

  杜思另辟蹊徑,以格竹引申論心、治心之學,簡稱為心學。

  不需為官立命,只修一顆沒有私心物欲的心,追求萬事萬物之天道。

  這篇文章自一問世,先震驚龍川書院,后震驚吳州,又震驚大乾,所有讀書人宛如遭受當頭棒喝。

  借為官立命之外,儒家又多一條修心之道,或許艱難,卻不用犧牲前路。

  前來迎接的程教諭,就對杜思驚為天人。

  聽聞杜守仁送來拜帖,當即撇下學生,親自出來迎接。

  “杜先生,請!”

  程教諭說道:“日夜誦讀先生文章,多有疑惑,曾去龍川書院登門拜訪,遺憾先生外出游歷。今日將先生盼來了,可不能輕易走,少說為學子們講幾堂課!”

  “固所愿也。”

  杜思說道:“待京都風波平定,就來學宮借住些時日,早就想一觀學宮藏書。”

  以如今杜思地位與實力,在儒道同門面前無需自謙,也不能自謙。已經有不少讀書人,踏上修心之道,容不得祖師爺處處低人一頭。

  莫說學宮講課,就是做儒學院首也綽綽有余。

  “好好好!”

  程教諭聞言大喜,杜思在學宮借住,隨時可以請教學問:“杜先生隨我來,山長此時正在明心堂待客,理應差不多了。”

  二人一路談論文章學問,很快來到明心堂外,正好見到有人出來。

  王伯安眉頭緊皺,他想扶持弘德帝之子李澤登基,宣稱既嫡且長,有利于大乾傳承,理應為新君。

  這話不是對其他爭龍之人說的,而是不斷磨護國武圣的耳根子,王伯安料定武圣一心維持大乾傳承,嫡長子繼承是極好的制度。

  王伯安對局勢看的清楚,什么皇子皇叔王爺藩王都是渣渣,大乾是護國武圣說了算。

  武圣點頭,李澤就是無人支持,皇位依然穩如泰山。

  結果出乎王伯安預料,護國武圣竟然真的不聞不問,即使已經托人將言論,送入了護龍司。

  王伯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來到自己的母校稷下學宮。

  當年王伯安在學宮讀書,中了進士之后,又任職教習,如今更是在稷下學宮藏書閣掛了畫像,以激勵后來學子。

  結果顏元正如茅坑的石頭又臭又硬,言之鑿鑿學宮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絕不可能支持誰去當皇帝。

  畢竟,無論誰當了皇帝,也需要學宮弟子為官,又何必冒著風險去爭?

  王伯安再三勸說不成,只得離去。

  此時心中已經開始思索,李澤是注定登基無望,是時候換個墻頭了,以王家在朝廷的勢力,不怕沒人歡迎。

  “見過王大人!”

  一道熟悉又陌生的聲音,驚醒了正思索的王伯安,抬頭見到似笑非笑的杜思。

  “哼!”

  王伯安冷哼一聲,面色鐵青,拂袖而去。

  杜格竹之名聲震大乾,王伯安豈能不知曉,每每聽到有人探討其文章,總會不由得想起當年太和殿中失禁之事。

無線電子書    我在斬妖司除魔三十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