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十一章:比錢鄭少主從未輸過

  張煌言差點沒被噎死!

  他好心好意勸說這位二世祖,為何會被這樣風言風語?

  神啊!

  老子做錯了什么?

  鄭成功卻不理他,張煌言乃是魯王一系,與他雖然聯合在了一起,可從來沒有尿在一個壺里!

  他當即給陳永華書寫了手令,沿海貿易的商船,在返航的時候,不準在朝船艙里注水來維持平衡,都必須直接裝載石料,拉來崇明島。

  鄭家雄霸東南洋,自從鄭家干掉劉香之后,這只要是涉外的船只,就必須要經過鄭家同意了。

  甚至,到了鄭成功這一代,鄭家什么也不做,只要售賣令旗,讓沿途商船插上鄭家的旗幟,就能確保安全。

  甚至,在中日之間這浩瀚的海域,就連西洋人也不得不購買鄭家的令旗。

  小船數十兩銀子,中船數百兩銀子,若是大商船,那是上千兩的高價。

  單單是售賣令旗這一條路子,鄭家就賺取了天量的銀錢。

  中國船只素來注重裝載能力,而忽視了遠洋航行能力,是以這種方底大船,雖然用來作為貨船是合格的。

  但是,若是作為戰艦,可就有些不夠看了。

  正因為這樣的情況,使得鄭家很是仿制了一些西洋桅船。

  再加上前幾年鄭家在羅料灣的大勝,已經奠定了鄭家海上霸主的地位,使得鄭成功此時的號令,可以說是比圣旨還管用的!

  鄭家不缺錢糧,尤其是糧食,鄭家的糧食多的吃不完!

  史稱鄭芝龍收復臺灣,實際上這是不準確的。

  早在萬歷年間,明軍大將沈有容,就已經與企圖占據大員(臺灣)的倭人大戰了一場,趕走了日本船隊。

  只不過萬歷年間,大明國力還算昌盛,有了三大征的皓日,沈有容的功勞,只剩下史書上寥寥數語。

  雖然說明朝末期,天災人禍不斷,使得明廷只能采取收縮政策,但是臺灣一直都掌控在明人手中。

  實際上鄭芝龍家族經營臺灣很早。

  鄭芝龍接過李旦大旗之后,就開始經略臺灣了。

  崇禎三年,福建旱災很是嚴重,史稱:“谷價騰涌,斗米百錢,饑殍載道,死亡橫野”。

  饒是福建水力資源豐富,一樣出現了大批的無業游民,社會動蕩不安。

  鄭芝龍向福建巡撫熊文燦建議,據募饑民到臺灣去墾荒,每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船載他們到臺灣進行墾殖。

  從此以后,大陸人民移民臺灣,開墾荒地的就更多了。

  天啟四年,荷蘭人以貿易為由,侵占臺灣島西南部。

  先在大員建臺灣城(荷人稱熱蘭遮城),后又在赤嵌地區建赤嵌城(荷人稱普羅文查城)等城堡,做為軍事侵略統治據點,并使用武力鎮壓高山族,燒毀村社。

  然而荷蘭人所占,不過幾座城堡而已,漢人在臺灣勢力遠大于荷蘭人。

  鄭芝龍不驅逐島上的荷蘭人,有考慮到棱堡難以攻打的因素,也有貿易的需要。

  此時臺灣島上的荷蘭人,情況與租借澳門的葡萄牙人相類似,雖然建立了寥寥幾個據點,但并不具備所據地的所有權。

  除了荷蘭人之外,臺灣北部雞籠(基隆)、淡水也有西班牙人建立的據點。

  到了崇禎十五年,荷蘭軍擊敗西班牙,奪取雞籠、淡水等城。

  不過,直到鄭芝龍被滿清所擒之前,荷蘭人都沒有對臺灣漢人發號施令的權限。

  隆武二年,鄭芝龍受騙降清,旋即被押送到京師,臺灣島的漢人村社群龍無首,逐漸被荷蘭人擊敗壓制。

  荷蘭在臺灣對漢族、高山等族人民施行殘酷的殖民統治和剝削。

  在政治上通過任命漢族,和高山族“長老“進行統治;在經濟上將臺灣土地全部占為己有,向臺灣人民強收高額地租。

  每甲田(約合十一畝)年收租為上田十八石,中田十五石六斗,下田十二石二斗,還征收各種苛捐雜稅。

  在文化教育上派遣基督教傳教士向臺灣人民灌輸宗教思想,創辦學校,推行奴化教育。

  但是,等到鄭成功統一鄭家各部后,臺灣上的漢人,就找到了主心骨,荷蘭人雖然還在,但是,氣焰已經低沉下去了。

  可以這么說一句:

  如果沒有鄭芝龍對于臺灣的經營,就不會有鄭成功收復臺灣,清王朝也不會去奪取臺灣,臺灣最終必定淪入荷蘭人手中了。

  這并不是胡說,實際上,在原本的歷史上:

  鄭成功死后,在鄭經時代,滿清與荷蘭人聯兵攻打臺灣,就曾計劃成功后只取澎湖,將臺灣交給荷蘭人。

  后來施瑯平臺,康熙又幾乎決定放棄臺灣,遷回所有百姓,因為施瑯反對而作罷。

  可笑的是,施瑯嘴上說的理由是“臺灣一地,雖屬外島,實關四省之要害”、“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

  但真正原因是施瑯攻占臺灣后,奪占田產收入施瑯名下的,幾乎占據南臺灣已開墾土地的一半之多,名為“施侯租田園”。

  如若把臺灣漢人全部遷回去,這些田地將沒人耕種。

  在這個時空里,這一切都將不存在!

  此時,鄭家最出名的家主鄭成功還在,鄭芝龍也還沒有因為鄭成功攻打南京失敗、明廷滅亡、失去了利用價值,而被康麻子片了生魚片…

  在東南亞海上,鄭家就是天!

  鄭成功一聲令下,不過是短短十來天時間,崇明島上已經堆積了如山的石料。

  崇明島此時還沒有連成一個整體,而是以南沙、長沙與平洋沙三島為中心,涵蓋了周邊八十余座沙洲。

  崇明島乃是長江沖積沙洲形成,因為深受長江水流印象,是以在近百年間,縣治五次搬遷,此時卻是在入海口的南沙島上。

  此時,這八十余座沙島,每一個上面都成了一座大工地。

  不缺錢財的鄭家,直接以五兩銀子一個月的高價,聘請了數萬磚瓦匠,在崇明縣大修炮臺。

  甚至,為了穩固這里,鄭成功直接在南沙島上修建了一座火器作坊,拉來匠人,就地生產火炮槍支。

無線電子書    我大哥叫李定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