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六一章 義渠偷師

無線電子書    三國之宋人崛起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譙縣城墻上楊業在前、董襲在側,身后還有一群楊家小子如楊浦、楊訓、楊兒、楊貴。

  “楊令公,敵軍只有兩萬兵力,我等為何不出城迎擊?”

  “元代(董襲字元代),袁紹主力正在猛攻睢陽,分出兩萬兵力襲擊譙縣實則試探我軍防線,雖然年初我等招募新兵,虞軍師(虞允文)又調了三千精銳前來。

  我軍精銳實則只有一萬,兵力還是有所不足,這睢陽到譙縣一馬平川毫無險要之地,野戰迎接敵軍必定有所損傷。

  漏出疲態袁紹主力必定轉攻譙縣,如此以城池堅守,就憑這兩萬人馬還動搖不了譙縣。”

  董襲想了想也是袁紹雖然吃了一場敗仗(杜杲火燒那次),不過人家家大業大還有十萬兵力,自己才一萬人馬還是不要冒險的好。

  次日袁紹軍工匠在加緊做投石車、沖車等攻城利器,這些都是蔣義渠現學現用,今日先出戰填護城河。

  蔣義渠偷師本領一流,下令盾牌兵守護在前,然后讓背著沙袋丟下護城河,除非是拋射還要看運氣才能殺傷扛著沙袋的士兵。

  楊業看到這盾牌兵,讓弓箭手殺傷大大的降低,就覺得敵將有些門道,不是那么好對付,楊業可不知道蔣義渠偷師的厲害。

  幾天后蔣義渠把韓瓊的那套又一樣樣拿了出來,比如投石機一臺又一臺的出現,這次蔣義渠甚至吸取了韓瓊的教訓,把投石車分散成零碎的陣形放在兩邊遠離軍營的地方,就怕楊業也有那猛火油罐頭和石墨(炭)。

  “兄弟們,殺!”、“殺啊!”、“殺!”

  架起了一臺臺投石車后,蔣義渠下令開始攻城,沖車和呂公車被推往前線不過這兩種車做的不多,大部分人力都讓蔣義渠制造投石車。

  “炮手校尉,瞄準對方投石車,反擊!弓弩營準備!放箭!猛火油準備!”

  楊業一條條命令有條不紊的展開,拋石車開始反擊!

  隨著楊業命令一條條的下達,最先行動的自然是拋石車,一顆顆巨大的石彈飛出,精準的砸中蔣義渠的投石車。

  漫天飛石的景象,讓蔣義渠的擔心得到了驗證,這譙縣也和睢陽一樣有拋石車這樣的利器,那更有那種漫天飛箭的利器存在。

  在蔣義渠暗自猜測的時候,沒過多久第一輛呂公車被熊熊大火點燃,正在推動的士兵紛紛變成了火人。

  蔣義渠眼看著自己的拋石車被砸爛、呂公車被燒毀,此時十分佩服老將韓瓊竟然能與如此堅城打的有來有回!

  譙縣攻城戰幾乎是睢陽攻城戰的翻版,老將楊業守的有條不紊,充足的防守準備讓蔣義渠、馬延、張顗、蘇由四人覺得僅僅靠這兩萬兵馬想拿下譙縣簡直癡人說夢。

  不過軍令不可違,袁紹的命令是攻下譙縣,總不能僅僅打了一個試探就退兵吧?

  四人商議半天這鐵桶一般的防守,別說就兩萬人馬袁紹主力來都不一定拿的下。

  最后還是蔣義渠講出了自己的辦法:“我等大量造投石車,但是要吸取韓瓊老將軍的教訓不能集中放置,需要分散在各個角落,同時要遠離軍營以防敵人火攻。”

  可如此馬延提出了一個問題:“義渠將軍,可不派兵守護投石車,那敵軍出城襲擊怎么辦?”

  馬延的話讓蔣義渠眼睛一亮,狠狠的拍了一下案幾:“要的就是敵軍出城!這樣就有機會野戰剿滅譙縣的守軍,如此就有機會拿下譙縣!”

  自此蔣義渠也不耗費兵力派人攻城,而是所有大軍都制造一臺臺的投石車,甚至為了吸引楊業出城,放置的位置十分的顯眼。

  蔣義渠的辦法的確讓楊業十分的煩惱,雖然能讓拋石車對攻,可是摧毀的速度還是沒有制造的速度快,即使是新型的拋石機也是人眼瞄準,又不似后世有什么雷達追蹤系統、熱導航系統可以輔助瞄準。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從量變達到質變,即使袁紹軍的投石車再落后,數量基數上來以后,命中率自然慢慢升高,一座座的木樓被砸的垮塌,還有不少巨石被砸到城墻之上。

  譙縣可不似睢陽那樣的治所,城池堅固度還是有所區別,加上楊業也沒有杜杲那么的善守,對于投石車的攻擊沒有很好的因對,沒有用濕牛皮等措施為城墻泄力,都是靠城池的硬度硬抗,亦或者看袁紹軍的準頭。

  “父帥,這樣下去可不妙啊,城墻已經有不少地方開裂,長此以往恐怕城墻堅持不住啊!”

  “不如用杜帥(杜杲)的方式用猛火油彈燒?”

  “四哥,恐怕不行,我看了敵軍投石機的分布,十分的散開就怕我們用火攻,顯然得到了上次杜帥的教訓。”

  詢問楊業的是老令公的三兒子楊浦,身邊還圍著幾個小兒子,楊訓、楊瑰、楊貴,還有副將董襲,和一員漢子身穿文士袍卻渾身上下充滿著力量,楊業最小的兩個兒子沒有在這,因為年齡太小不適合上戰場在太守府內。

  楊浦是楊延昭和楊再興的弟弟,如今已經十八武藝抵達二流,是個不錯的苗子,就是性格有些莽撞,不似楊延昭和楊再興沉穩。

  此時那么多得投石車攻擊,才讓楊浦急切詢問父親楊業,同時董襲也是一臉的急迫。

  提議火攻的則是楊業的四子楊訓,而反對火攻的是楊業五子楊瑰,他們二人今年都是十七是一對雙胞胎,心靈相通也十分的機靈。

  “文虎兄弟,智勇雙全可有好計策?教某?”

  四兒子提出的火攻楊業其實十分意動,不過五兒子說的也對,隨機問起了那個文士袍大漢。

  “是啊是啊!師父必有妙計!”

  沒有開口的楊貴卻此時開口,此子在場最小才十六,武藝天賦卻是幾個未成年中最好的,不在當年的楊再興之下,原本楊業不想帶他在身邊,不過陸衡那些培養的小子十歲開始就帶著上戰場,楊業想了想也把此子帶著。

  不過楊貴這小子竟然叫文袍漢子師父,顯然這文袍漢子和楊家關系密切!

  請:m.3zmmm

無線電子書    三國之宋人崛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