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一十三章 白衣宰相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

  旌旗繽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

  一輸一失關下兵,朝降夕叛幽薊城。

  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

  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

  賢哲棲棲古如此,今時亦棄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

  寶書長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

  昨日方為宣城客,掣鈴交通二千石。

  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

  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風云世莫知。

  三吳邦伯多顧盼,四海雄俠皆相推。

  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

  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漠漠愁殺人。

  胡人綠眼吹玉笛,吳歌白纻飛梁塵。

  丈夫相見且為樂,槌牛撾鼓會眾賓。

  我從此去釣東海,得魚笑寄情相親。

——《猛虎行》李白  數個時辰后,巨鱘魚游累了,白復從魚身上跳下,摸摸魚唇魚吻,以示感謝。鱘魚巨尾一擺,浪花翻騰,潛入水中。

  白復用海螺繼續召喚水族。

  這次來的是一群灰白色的江豚。江豚三五成群,頭部鈍圓,額部隆起,吻部短闊,上下頜同長,體長近兩米。

  這群江豚性情活潑,輪流托載白復,在江面上追打嬉戲,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水底。在朝陽的映襯下,江豚群游弋靈動,美不勝收。

  通過水族們的接力運輸,白復星夜兼程,通過運河北上,趕奔睢陽郡。

  水路上,每到一處碼頭集市,白復便通過川幫的聯絡暗語,與當地的綠林、幫派建立聯系,通過鴿信、驛站等渠道,拿到相關軍情策報。

  在軍報中,白復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李泌!

  當年自己被逐下山時,一時間想不通,意欲投水自盡,卻誤打誤撞救起了一名瘋和尚。瘋和尚身邊跟著一個求道的年輕書生,就叫做李泌。李泌告知白復,瘋和尚乃是嘉州凌云寺的懶殘和尚。

  來到長安后,跟徐太傅聊起此事。徐太傅搖頭感慨,說懶殘和尚他也不識。但根據李泌一番言語,徐太傅推斷,這懶殘和尚定為大德高僧,可惜無緣相識。

  白復不以為然,覺得兩人都很瘋癲。

  徐太傅告知白復,這李泌大大有名,不是虛浮之人。其人自幼聰敏,有“奇童”之稱。博覽群書,精研經史,以王佐之才自命。

  李泌六歲入宮覲見時,玄宗正和時任宰相張說弈棋。張說考李泌,隨口說了一句:“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李泌不假思索,出口成章:“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

  童言無忌,語驚四座。玄宗大喜,稱其神童。賜財帛,頒敕令。

  當時著名朝臣張九齡、張廷珪等人,都對李泌極其賞識,不敢妄自尊長,與其結成忘年交,平輩相稱,稱其為“小友”。

  李泌成人后,學究天人,尤精《周易》。無心仕途,鐘情山水,慕老莊神仙之術,經常云游或隱居于名山大川。

  天寶中期,玄宗偶然想起神童李泌,召其入朝,授職翰林待詔,入東宮輔佐太子李亨。從此,太子李亨與李泌相識,尊其為“先生”。

  后因楊國忠恃寵擅權,禍亂朝政,李泌遁入嵩山隱居。

  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號令天下勤王,急需良臣猛將。徐太傅派人前往嵩山尋訪,勸說李泌出山輔佐李亨。

  自古道家人物,每逢亂世,必然出山,救萬民于水火。

  “茍利社稷,死生以之。”李泌不因禍福避趨,日夜兼程奔赴靈武,以一介布衣身份輔佐肅宗。

  肅宗大喜,“出則聯轡,寢則對榻”,“事無大小皆咨之,言無不從,至于進退將相亦與之議”。

  關于舊識李泌,白復還收到兩封川幫轉來的鴿信,乃是徐太傅親筆寫給自己的。

  在信中,徐太傅轉述了李泌對天下大勢的分析,供白復借鑒:

  “肅宗繼位之初,史思明橫掃河北,河北諸郡悉數淪陷。兩京仍在偽燕軍手中,偽燕軍隨時準備南下搶掠江淮。整個李唐朝廷彌漫著絕望投降風氣。但李泌卻樂觀從容,認為不出兩年,唐軍必能剿滅偽燕軍,天下無寇!

  李泌從情報中發現,安祿山將所有劫掠的財帛子女全部運到范陽。由此,李泌推斷出,以安祿山為首的偽燕朝廷沒有雄踞四海,問鼎天下之大志,只是一伙兵強馬壯的賊寇。

  偽燕軍中雖有能征善戰的胡人將領,但效忠安祿山的漢人只有高尚、嚴莊數人,其他偽燕王朝的官員全都是被迫脅從。沒有這些文臣官吏的輔佐,偽燕朝廷就不懂安撫百姓,收買人心,治理地方。占領的疆域雖廣,卻都沒有變成真正的地盤。

  偽燕軍每破一城,城里所有女人、財帛皆被洗劫一空。成年男子充當苦力壯丁。老幼病殘,則被燕軍施虐戲耍。玩弄夠了,刀劈槍挑,擲向半空,殘忍虐殺…

  攻陷的城池越多,占領的土地越廣,積怨仇恨越深。揭竿而起,加入唐軍的百姓越多…

  即便是效忠的胡人將領,李泌認為偽燕軍中,真正能征善戰的驍將,只有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等數人。反觀大唐,人才濟濟。忠肝義膽、文韜武略之能臣干吏不勝枚舉。

  李泌建議肅宗令李光弼從太原出井陘,牽制范陽和常山一帶的將領史思明、張忠志。命郭子儀從馮翊入河東,鎖定長安守將安守忠、田乾真。如同弈棋,僅用兩子就可牽制對方四路兵馬。

  這樣,安祿山身邊就只剩下一個阿史那承慶,雖驍勇善戰,奈何孤掌難鳴。

  接下來,關門打狗!

  肅宗親征,率西路大軍,坐鎮鳳翔。命郭子儀部暫時不要攻擊華陰,讓長安和洛陽之間道路暢通,不攻擊偽燕的城池,也不切斷他們的道路。

  西路軍與郭子儀、李光弼部遙相呼應,東西兩路,輪流出擊。

  唐軍以逸待勞。敵至,則避其鋒銳;敵去,則擊其惰歸。

  偽燕軍如同風箱之鼠,馳援洛陽,唐軍就攻其長安守軍;救援長安,唐軍就圍剿洛陽。讓偽燕大軍在兩京千里間來回調兵遣將,疲于奔命。

  等到翌年春,再命建寧王李倓為范陽節度使(可惜白復收到此信時,建寧王李倓已被肅宗處死),翻過長城,繞道塞北,從范陽郡北部南下。命李光弼部出井陘,掃蕩河北。兩路大軍南北夾擊,成圍剿之勢,直搗范陽,覆其巢穴。

  唐軍高歌猛進,偽燕軍無路可退,只能龜縮在兩京防守。屆時再命勤王大軍從四面合圍,切斷兩京糧道,偽燕軍必定束手就擒,安祿山一命嗚呼!”

  看到此處,白復擊節而起,一股豪情上涌。白復一聲長嘯,聲穿松林,直抒胸臆。

  這才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大戰略!

  前線將士雖浴血奮戰,可歌可泣,但對于整個戰局來說,實在如螻蟻棋子,功勞僅限一城一池。

  尤其是攻陷城池、要塞這種拉鋸戰,今日你盤踞,明日我占領。斬將插旗,奪來奪去,死傷無數,卻無甚意義。這也是忠嗣師父寧肯違抗圣命,也不愿用數萬將士性命來攻下石堡城的原因。

  而李泌這種高瞻遠矚、翻云覆雨的大戰略、大手筆則不同。謀定而后動,一戰定江山,能避免多少將士無辜流血犧牲,白白戰死沙場。

  白復結合忠嗣師父所傳兵法,對李泌的戰略敬佩不已,感悟良多。李泌先生悲天憫人的智慧和格局,才配稱良臣名將!

  白復暗暗立下夙愿:有朝一日,自己若能掌兵,不應以一將功成萬骨枯為榮,而應以保全將士性命,兵不血刃為兵家最高境界。

  除了關于李泌的消息,還有一則戰報引起了白復的注意:

  至德二載正月,偽燕軍史思明自博陵郡出兵,蔡希德自太行陘出兵,高秀巖自大同出兵,牛廷介自范陽郡分別出兵,共計十萬大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圍攻太原。

  太原留守李光弼麾下的精兵都集結在朔方,守衛太原的士兵不滿萬人,且大部分都是臨時募集的鄉勇,無法同史思明率領的由契丹、奚等胡人鐵騎構成的范陽軍精銳抗衡。

  此時,偽燕軍連戰連捷、橫掃河北,士氣正盛,若一舉拿下太原,不但能解偽燕軍兩京之圍。更能長驅直入朔方、河隴,與長安一帶的偽燕軍遙相呼應,協同作戰,對靈武朝廷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太原危矣!大唐危矣!

  按照太傅指令,自己應救援睢陽,無法分身太原。饒是如此,眼睜睜看太原陷入危境,白復亦難釋懷。心緒煩擾之時,白復靈光一現,想到一計,喜上眉梢。

  白復馬上修書數封,飛鴿傳書給遠在襄陽的徐太傅,川幫長安分舵黃震等人,請其務必找到這幾個人!請他們出山,協助光弼將軍守城!

  沿途幫派迅速將白復的鴿信送出,將白復的指令逐級傳送給太原、洛陽一帶的綠林幫派。

  這套地下綠林體系組織嚴密,指揮有序,效力之高,堪比大唐軍方。

  白復切實感受到姜幫主、徐太傅、唐掌門等人這些年的精心布局。由于戰云密布,時事詭譎,當地的官府、軍隊皆不可輕信。唯有綠林幫派等地下勢力系統嚴密,在戰亂之時,依然有能力傳遞消息,組織人手,輸送物資。

  而這一套戡亂戰備系統,最早都是由師父青玄掌門未雨綢繆,動員倡議的。每每想到這里,白復暗自神傷。

  孩童時,自己經常趁師父不備,帶著師兄弟逃學林溪,掏鳥捉魚。師父每次責罰完,都會輕嘆一聲:“復兒,切勿荒廢光陰。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兒時的自己只覺時光大把,揮霍不盡。沒想到才短短幾年,物是人非,天下大亂,師徒永訣…當年天天抱怨的青城,現在想想竟是世外桃源。

  “回不去咯!”

  白復一聲長嘆,撥亂火堆。剛才已經熄滅的灰燼中,紅光乍現,一團火焰再次熊熊燃燒…

無線電子書    蜀山懸劍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