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454.又見畢業季

無線電子書    燃燒吧2006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一旦忙起來,人生就像按下了加速鍵。

  半年后迎來畢業季,這將是李揚學生時代的終結,那天之后便由學生搖身一變為社會人士。

  說實話他還是很留戀呆在校園的感覺,無憂無慮,一切都是陽光。

  “中關村在線”憑借對比特幣的先知先覺取得了十足進步,日活躍日數已經達到了三千人,盡管跟那些大網站沒法比,但這和半年前比已經有了足夠大的進步。

  現在每月的廣告費大概在兩萬左右,除去開支差不多能省下一萬多。

  為了擴大規模,他們招了兩個大學生兼職,都是計算機系的,負責日常網站維護。

  在互聯網行業,一旦你的產品被擺到了風口上,那發展速度幾乎是以幾何倍數的。

  現在李揚可以告訴別人自己是在創業,而之前一直跟老媽老爸說自己在京城“撿破爛”。

  位于望京區的房子裝修完成,進入最后的散味階段,當初用的都是環保材料,再有幾個月就能入住。

  對待愛巢,李揚跟韓露很憧憬,從領結婚證那天就開始期盼,終于到了眼前。

  實際上韓露雖然還在上學,但她兼職賺外快有時候也能賺個幾萬塊。

  她的收入遠高于琴山一中的同學們,大多數人還在為三四千的工作奮斗,而韓露已經可以輕松月入數萬了。

  李揚把這歸結為知識的力量,用頭腦武裝自己。

  臨近畢業的這半年時間,李揚基本沒怎么回學校,除了住在家屬院之外其他時間基本都在中關村鐵皮房度過,跟羅迪還有老孟一起奮斗。

  韓露偶爾會過去探班,給他們送點吃的犒勞一下,也力所能及幫忙解決些問題。

  相信若干年后李揚會懷念這個鐵皮房,就像懷念上世夜以繼日攻讀法律的自己一樣。

  李揚誠心邀請過以前的哥們到京城找他玩,只有大春響應了,因為他最閑。

  倒不是說大春不努力,而是他在大伙為生活奔波的時候已經走在了大多數人的前面。

  一年前大春辭掉了修車工,全職寫書,現在一個月能拿到四五萬的稿費,這讓他那嚴厲的老爸都不得不服。

  大春意氣風發,改掉了身上那股流氣,現在看起來比李揚還像個學生。

  這家伙驗證了當年李揚沒有看錯,果真在網絡小說路上闖蕩了出來。

  他要開新書了,內容仍然是玄幻。大春告訴李揚他喜歡中國傳統那一套,比如山海經就讓大春如癡如醉。

  另外老姐李玲安跟小冉都先后來過幾次京城,兩人很俗套地吃烤鴨爬長城。

  等全聚德的烤鴨端上桌時,李揚跟韓露都笑了,這是他倆進京多年第一次吃這玩意。

  小冉很驚訝,以為他倆應該早已經吃過了才對,結果居然從來沒有。

  長城倒是去了,只是那次遇上刮大風,李揚在巍峨的長城上嚇的要死,最后被韓露攙扶下來的。

  完事后心有余悸,他總結出心里有鬼的人最好不要去長城,就像是個審判場。

  仔細一想李揚好像也沒有什么心虛的,打算找機會再去一次。

  2012年的夏天特別干燥,讓人覺得像是蒸干了體內所有的水份。

  拿到人生最后一張畢業照時,李揚在腦海中給它們做了個對比,赫然發現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大伙臉上的笑容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不茍言笑的嚴肅臉。

  小學那會拍畢業照很歡樂,都想跟自己暗戀的女同學靠著,也借這個機會搭上幾句話,嘴都要咧到耳朵根子后面。

  隨著年齡成長,中學時漸漸懂的多了,尤其是高中畢業照,基本都是很平靜的神情。

  剛剛拍完的大學畢業照,每個人都像是有心事。

  京大畢業在普通人眼里意味著未來可期,但里面的精神壓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于是照片里大伙表情有些凝重,也不乏樂觀的。比如老孟,他笑的最開,好像中了彩票。

  在那之后李揚便把自己的東西搬出了宿舍,距離告別京大只差最后一口氣。

  這個托管了他四年的地方以后就叫做母校了,而他也將成為歷屆畢業生中的一員。

  同屆有一畢業就立刻被大公司挖走的,也有選擇繼續讀研深造的,大多數跟李揚一樣成為社會待業青年。

  相比普通高校,京大的確是塊金字招牌。金融、建筑、土木工程專業都是香餑餑,有學生甚至還沒畢業就已經跟大企業簽訂了雇傭合同。

  相比之下政府學院的學生們顯得比較尷尬,對口職務少不說,就連他們自己也沒底,覺得四年下來沒學到啥。

  李揚并不為此擔心,他仍然奮斗在“中關村在線”,隨著比特幣繼續走高,網站關注度也直線上升,儼然成為不少比特幣愛好者的聚集地。

  以前同學中能考上研究生的少之又少,這意味著絕大多數都要脫離校園走上工作崗位。

  有人靠自己謀得了飯碗,有人在家里的幫忙下拿到了份好差事,大家都在這個紛雜的社會努力著,如同八仙過海。

  再過五年,那時候差距會逐步顯現,差距讓他們之間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以至于慢慢連開口的第一句話都不知道該怎么說。

  回想至今,重生已整整六年,李揚沒有改變這個世界也沒有讓世界改變他,也不知道算不算一件好事。

  李揚現在也面臨一個有趣的境地,如果在京城混不下去,那就要回家接手生意。

  玲安超市早已不是當年的街邊小店,搖身一變成為琴山區第一家占地數千平的大型超市。

  啤酒生意也在向周圍縣級市拓展,琴城集團自從收購琴山啤酒以來,一直想把銷售網鋪遍全國,其中給了經銷商們不少優惠政策,這讓李揚家有機會繼續擴大規模。

  家里不少親戚加入其中,李揚的大堂哥就成為他們家的二級代理商,往琴城周邊開拓市場。

  另外大姑家的表哥李輝做起了快遞生意,創辦田鎮第一家綜合快遞站。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快遞業也是水漲船高,現在光員工就雇傭了四人。

  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李揚仍然抱有一絲危機感。

  因為雖然家族欣欣向榮,但他們沒有一款核心產品,說白了無論啤酒還是快遞都在為別人打工,屬于借著別人的東風。

  不過這不是件大問題,光是“借東風”就足以讓他們過上優越生活。

無線電子書    燃燒吧2006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