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9章 忽悠的還不夠

無線電子書    晚明之我若為皇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孫承宗。”盧象升沉聲道。

  想拿下祖家雖然困難,但更難的是祖家控制下關寧錦防線的邊軍。

  祖家鎮守遼西已經很多年,所部勢力盤根錯節,邊軍精銳又都是他們的家丁,這些家丁受的是祖家的恩惠,一旦反水,再號召起各鎮邊軍,后果將不堪設想。

  盧象升之所以選孫承宗,原因也不復雜,孫承宗才是近20年來遼東、遼西局勢的締造者,沒有孫承宗,袁崇煥不會出頭、祖大壽也不會出頭。

  可以說,孫承宗一手提拔了袁崇煥,而后作為袁崇煥的繼任者,祖家、甚至邊軍都對孫承宗有著敬畏,只有孫承宗與之同去遼西,盧象升才能有幾分把握。

  “此事簡單,朕容后寫道旨意即可。”崇禎皇帝道。

  他當然知道孫承宗的大名,老哥天啟的帝師、東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太子少師、遼東督師…一大長串的頭銜崇禎皇帝都念不完。

  而且這孫承宗也是個文武雙全的全才,天啟朝時在遼東立下不少功勞,就是前任臨朝時,也曾數次統兵將建虜趕出大明疆域。

  但是,崇禎皇帝自始至終都沒召見或者重用此人。

  因為他認為關外的局勢走到這一步,袁崇煥必須負有很大的責任。

  天啟皇帝時,由于是帝師,即便是位高權重的魏忠賢也難以撬動孫承宗的地位,天啟皇帝雖然喜歡做木匠活兒,但向來尊師重道,對老師孫承宗格外尊重。

  孫承宗督師遼東獲得了天啟皇帝的大力支持,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他在關外的具體政策就是修城堡。

  他認為明軍不善于野戰,但建虜也有弱點,就是不善于攻城,于是數年間,修繕大城九座、小城四十余座,修一座城堡,就派一支軍隊駐扎,意圖徐徐圖之。

  作用確實有,黃臺極不止一次望著修好的城堡發愁,但弊端更大,朝廷每年的稅銀本就不多,連軍餉都快發不起了,卻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城。

  最終錢花完了,黃臺極卻選擇直接繞過關寧錦,照樣侵入關內。

  熟悉不熟悉?被法國人視為無懈可擊的馬奇諾防線怎么崩潰的?不也是被德國佬繞過去了嗎?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第二個原因是,孫承宗年紀實在大了,孫承宗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如今已經七十二歲高齡。

  雖說這年月沒有退休年齡限制,但崇禎皇帝也實在有些不好意思。

  崇禎皇帝雖然不認同孫承宗的邊鎮舉措,但對于他的為人還是非常敬重的。

  崇禎十一年,建虜兵臨高陽,七十六歲高齡的孫承宗率領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縊而死,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戰死,孫家百余人遇難。

  就憑這一點,足以使前任時的滿朝文武汗顏,崇禎皇帝清繳東林時,還曾特地囑咐韓山河,不要打擾高陽的孫承宗,便是因為對他的尊重。

  “此去關外事關重大,朕給你一個月的準備時間,糧草、軍械等一應所需,均可報于戶部支取。

  關寧錦所系乃大明之屏障,朕將這個重任交于你,你當萬事以朝廷為重。”崇禎皇帝又囑托道。

  “臣盧象升謹遵陛下旨意。”盧象升怎能不知關寧錦防線的重要性,他心里自是感激,但話到嘴邊又覺得說再多都是多余。

  如今的建虜,幾乎整合了整個漠南漠北,即便不少蒙古部落還對建虜不服,但也不敢明著忤逆。

  建虜本族人雖然不多,但能調動的軍隊卻已經十分龐大,盧象升不僅要面對祖家、祖家的家臣家丁和邊軍,還要面對隨時可能犯邊的建虜,壓力可想而知。

  盧象升憂心忡忡的離去,崇禎皇帝也獨自坐在大殿內沉思良久。

  他的壓力也很大,流寇、邊患、朝臣,沒有一個省心的,哪一方處置不當,最后買單的都是他,最后掛歪脖子樹的也是他。

  好在壓力雖大,但畢竟沒鬧出什么天大的窟窿,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又過了幾日,出使虎墩兔憨四個多月的顧小佳終于安全回到京城,然而顧小佳還沒來得及去問洪承疇討要先前答應的豪宅,就得到了崇禎皇帝的詔令。

  顧小佳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在西海時對著虎墩兔憨吹大明,途經山陜時又對著孫傳庭吹蒙古,這才三下五除二的搞定了雙方結盟后的第一次貿易,虎墩兔憨也因此很快拿到所需物資。

  按照他與虎墩兔憨的約定,此時四部同盟應該已經出兵東征才是。

  只是顧小佳卻不敢對著崇禎皇帝吹,并且心里一直犯嘀咕,到底要不要把結盟的細節、以及他吹噓的那些沒邊的承諾如實相告。

  不說吧,擔心以后東窗事發被砍,說吧,又擔心立即被砍。

  以至于傳旨的太監催了好幾遍,顧小佳才磨磨唧唧的從自己的破院子里出來。

  “顧愛卿遠道辛苦,朕之所以將你召來,也是關心關外局勢,給朕說說,那林丹汗實力究竟如何,以及雙方結盟時的具體細節,此事也怪朕當初沒給洪承疇交代清楚。”崇禎皇帝溫和而毫不諱言的道。

  顧小佳還是第一次單獨與崇禎皇帝見面,先前崇禎皇帝大肆株連朝臣,使得顧小佳一直覺得崇禎皇帝充滿戾氣,如今看來,不過是訛傳而已。

  “回稟陛下,那林丹汗本部兵力并不多,但其在西海又與另外三個本地部落結盟,總體兵力也有數萬,算是不錯的小盟友。”

  見崇禎皇帝一副洗耳恭聽的和順模樣,顧小佳終于下定決心,將此行的具體細節、包括自己夸大的吹噓等等一股腦的說給崇禎皇帝聽,甚至連自己對蒙古以后的計劃也都和盤托出。

  一來他覺得崇禎皇帝并非訛傳的那般嗜殺,二來如今錦衣衛、東廠在各地都有人數龐雜的密探,再加上辛一博還留在西海,倘若被錦衣衛探查到,還不如自己親口說顯得忠誠。

  崇禎皇帝聽的一愣一愣的,他是真的對這顧小佳的騷操作有點佩服了,這人哪里像個飽讀詩書的儒家學子,分明像個斯文的流氓,以儒家之身行痞子之事。

  不過這類人卻是崇禎皇帝最缺的,只要此人對他保有著忠誠,放到哪兒都是一顆好釘子。

  “顧小佳。”崇禎皇帝便揣摩著他剛才的敘述,邊小聲的念叨了一句。

  沒曾想,就這一句念叨嚇的顧小佳一哆嗦,因為崇禎皇帝思考問題過于專注,念叨他的名字時也面無表情,以至于顧小佳覺得要壞事。

  陛下該不是覺得他吹捧的太過了吧,畢竟他官職低微,所作的承諾即便各部尚書也得掂量掂量。

  顧小佳的心一直提著,崇禎皇帝沉默了許久才道:

  “此事做的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忽悠的還不夠,下次再去時,給朕使勁兒忽悠,出了事兒有朕兜著。”

無線電子書    晚明之我若為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