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八十章 回回砲

無線電子書    權宋天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千戶所兵力有多少?”趙權問道。

  “五百余人,蒙古兵不到一半。”

  “你們是什么意見?”

  高正源回答道:“我個人建議,還是要打一打。”

  “干嘛不打啊?反正咱們也不是第一次打蒙古人!”李勇誠有點著急。

  趙權望向馬德鎧。

  馬德鎧說道:“這次我帶來的東真軍,總數二千,其中戰兵五百。加上權總管帶來的兵力,打下千戶所,沒有任何問題,只是擔心打完之后,要怎么守?”

  趙權沉吟片刻,問道:“你們過來,路過五老山城時,是否遭到洪福源的刁難?”

  “沒見到洪福源,五老山城守軍并未有任何阻擋,但也沒有任何示好之舉。”

  南京府的疆域一直往南劃到婆娑路,沈州倒并未被囊括其中。但是撫松至婆娑路,五老山城是必經之路,一旦被洪福源切斷,婆娑路便極有可能成為孤軍之地。

  這幾年來,南京府通過各種手段誘拐洪福源手下高麗人,本想繼續將他激怒后可以尋個由頭,趁機收了沈州。倒沒料到洪福源一直隱忍得很好,再不肯上鉤。

  但越是這樣,趙權越是對洪福源不放心。如果遼陽聯合洪福源,再暗地勾結高麗王室,那婆娑路無論如何都是守不住的。

  “三個月,就算解決不了洪福源,也一定可以拿下五老山城。”高正源突然說道。

  “好!”趙權聞言大喜。

  緝偵局的局長是丁武擔任,但其實所有的情報分析與細節性運作,都是高正源在負責。既然高正源有如此把握,那就說明沒有什么問題了。

  “那這邊準備得怎么樣了?”

  “隨時都可以開打!”高正源微微一笑。

  見到眾人都有些興奮地散去,李勇誠有些疑惑地拉著趙權問道:“不需要排兵嗎?得讓我上去打一場啊!”

  趙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這場戰,交給高正源,你我明天負責看戲。”

  “高正源?你讓一個瞎了眼的家伙指揮打仗?你確定?是不是…因為他比我帥?”

  天未大亮,東真軍營寨之前,已經擺出了十五架拋石機,正對著一里地之外的婆娑千戶所營寨。

  只是,這些拋石機跟李勇誠以前見到的拋石機不太一樣。

  一般拋石機的炮架上方,都會橫置一根可以轉動的軸,在軸之上又會固定一長桿,此桿稱為“炮梢”。炮硝一端拴有皮套,另一端系有許多繩索,發射時以人力同時拉拽,將皮套中的石彈彈射出去。

  炮梢有單梢、雙梢,乃至七梢。最多的需要二百五十人同時拽放繩索。

  但是,眼前的拋石機卻沒有拉拽炮梢的繩索,而是在梢端綁著一塊巨石。炮架之上以鐵鉤鉤住炮桿。

  “這就是你說的回回炮?”李勇誠圍著一架拋石機轉了幾圈,疑惑地問道。

  趙權點了點頭。

  從列維召來的那些猶太人所帶來亂七八糟資料中,趙權發現了一個攻城器具圖紙,名為“配重式拋石機”。

  趙權想了半天,才隱約搜索出上世的一些記憶。似乎忽必烈滅宋時,依靠的就是這種拋石機。因為源于西域回回人,所以忽必烈將其稱為“回回炮”。

  相比現在戰場上使用的拋石機,這種回回炮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想想一架七梢炮就需要兩百多人,真要發動大型攻城之戰時,擺出一百多架,就得兩萬多人去拉炮,太浪費人力了。

  依靠巨石形成的杠桿之力,回回炮只需要兩三個人,就能射出與七梢炮相同重量的石彈。

  而且,相比純靠人力拉拽的拋石機,這種炮還有一個絕佳的優點,就是其各種數據都可以進行精確的測量。

  配重石的重量、杠桿的力度與角度、炮彈的重量、飛行的角度與速度,解決這些問題,就能解決命中率。

  精確與有效打擊,才是這個時代戰場上遠程武器使用的王道!

  十五架回回炮,彼此之間相隔十米,一字排開。

  每架炮邊上,都有四個人正在忙著最后的安裝與調式。另外還各自有一個充當觀察手的海東學院學生,正拿著一些大圓規與尺子,在進行詳細的測量。

  “就靠這個打嗎?高正源行不行啊?”李勇誠滿腹疑問。

  “行了,你別瞎琢磨,安心看著就好!今天目的,不是為了攻下這個千戶所,而是為了試炮!”趙權輕聲喝斥道。

  端坐在將臺之上的高正源,面色平靜,無神的雙眼微斜向上,似乎直視著蒼穹。

  “風向?”

  “西南風,二級。”

  “距離?”

  “離敵方營寨420米。”

  “角度?”

  “上仰15。”

  “試炮!”高正源輕聲吩咐道。

  “七號位,試炮!”站在高正源身邊的承義大聲吼道。

  “嘣!”的一聲響,系在炮杠上的鐵鉤被砸開,重石落下,揚出一顆拳頭般大小的石彈,在空中劃出一道悠長的弧度,落在了千戶所營寨之前。

  石彈在地上輕輕跳了兩下,便窩在那不再動彈。

  千戶所中,有蒙古人發出哈哈大笑。在他們看來,這么簡單的拋石機,絕不可能有辦法把大石彈射入營寨。而且,即使射進來了,拳頭大的石彈,一次又能砸死幾個?

  “調整角度!”

  “換重石!”

  “計算落地時間!”

  “風向再測!”

  “七號、八號炮同時試射陶彈!”

  高正源鎮定而清晰的命令,通過承義,迅速地傳達給每個守在回回炮邊上的觀察手。

  “嘣、嘣”這次是兩顆頭顱般大小的陶彈,同時射進了千戶所營寨。落地之后,炸成碎片,一兩個躲閃不及的守軍,罵罵咧咧地搜索著身上的傷口。

  “一號、十五號炮,最后一次試射,裝火藥陶彈!”

  兩個炮手用一張網兜,從身后遮得嚴嚴實實的車里,小心翼翼地抬出一顆陶彈,置入炮梢前的皮兜之中。

  觀察手最后確定了角度與方向,手中小紅旗一揮。

  又是“嘣、嘣”兩聲。

  兩根長長的火線,托著兩顆頭顱般大小的陶彈,隨著眾人的視線,一左一右,飛入千戶所營寨。

無線電子書    權宋天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