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五十五章 堵城

無線電子書    權宋天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前方有敵來襲,后方城守軍如果只是不肯配合那也就罷了。一旦出城夾擊,自己這些人,除了跳河,絕對是無路可逃。

  從昨晚開始,一直到現在,李毅中不停地派人要求城樓上的守兵打開城門,或是放他們入城以憑著城墻阻敵,或是從西城外再調兵力來援。但城上守兵態度與前些天依然沒有任何不同:沒有任何回應,也拒絕任何人進城。

  顯然,侍其軸還沒搞定城內的亂局。

  李毅中把略帶焦慮的目光移向軍營轅門,一大早他便派出信使徒步翻山前去西城門外,算算時間,信使也該回來了。

  果然,沒多久,一個踉踉蹌蹌的身影在轅口處出現。李毅中倏然而立,來人正是他派出的信使。

  信使不顧平息自己猛喘著的粗氣,給李毅中遞來一封書信。

  信是辛邦杰寫來的,李毅中一邊看一邊在心里暗自點頭,而后閉上眼,認認真直把辛邦杰的計劃在腦中過了一遍。這才將手下兩軍的數個百夫長召集過來,開始詳細地布置下去。

  北城門上,看到開始忙亂的城外軍營,張靖有些好奇地問道:“你說,李毅中會采取什么樣的應對辦法?他們會不會就這樣四散而逃了吧?”

  夾谷勒卻坐在那開始自斟自飲,“逃了不是更好,便可以有理由治他一個擅離職守之罪,砍了他,大將軍都不會說什么。”

  “他們開始派出營了,怎么才一支百人隊?”張靖站在城樓上的柱子之后,一邊往下觀望一邊不停地問道。

  “又派出兩支,他們想干嘛?”

  “李毅中是不是只有八百個兵?全部派出去也沒什么用啊,這樣分批出去,豈不是死得更快?”

  “奇怪,他們拉了一大堆石頭過來干嘛?”

  “不好!”張靖突然一聲大叫,“李毅中這廝,好大膽子,他,他竟然想把城門給封了!”

  夾谷勒連灌了幾杯酒入肚,腦子便有些發暈,“封城門?封城干嘛?不讓我們出去?我們本來就不想出去啊!這樣不是更好嗎!”

  “不行——不行,萬一…”

  “萬一什么?不用擔心了!”夾谷勒揮了揮手說道:“他們堵住城門,就斷了最后一線入城避敵的機會,這是自尋死路,到時就別說我們見死不救了!”

  張靖急得在城樓上團團亂轉,心里卻有苦說不出。

  他費盡心思,結交夾谷勒,又通過楊氏影響了大巖桓,終于讓夾谷勒獲得統領城防軍的實職。但是,他的目的可不僅僅只是引蒙古人殲滅六百高麗兵這么簡單,而是想把蒙古人直接引入南京府城。

  張靖很清楚,他在府城內的幾個布置,包括讓楊氏配合劫持小公子、讓李赫發動城內百姓圍堵副萬戶府,這些措施都不可能達到驅逐那些中原人的效果。城內所有的布置,其實都只是為了一個目的——把大烏泰牢牢地牽扯在副萬府之內,然后打開北城門,引蒙古兵入城。

  只有這樣,才能用最短的時間,最徹底地控制住南京府。

  可是,如果城門被堵,蒙古人如何才能入城?

  張靖大著膽子,從墻垛上探出半個身子,往下看去。

  南京府城三個城門雖然都有甕城,但并沒有挖掘護城壕溝。高麗兵的手腳相當快,有人刨石、有人推車、有人扛著木板長棍,沒多久就將城門堵實。

  不過,看這情況,最多也只能將城門堵上一半,馬可能出不去,人還是可以爬得出來的。只是要想讓蒙古人以最快的速度沖入城內,已經不太可能了。

  張靖眼神亂轉,突然瞥見城外軍營轅門口,有一個人正靜靜地盯著自己,這人眼中雖然沒有任何殺意,但被他目光鎖定,張靖竟然涌出一股身無所遁的慌亂。

  張靖不由自主地身子一矮,整個人便溜下了墻垛。

  盯著張靖的人,正是李毅中。

  軍營內的八百人,已經全部派出去了,李毅中叫來趙玄習,吩咐道:“給你留一百人,守在城門之下,旦有人翻墻而下,格殺勿論!”

  趙玄習略一猶豫,領命而去。一百個高麗兵,分成四排,前排持盾,后三排持弩,面對城門擺開陣勢。

  “如有蒙古兵攻至城下,允許你們往兩側山上撤退。”李毅中又交待了一聲,回頭往城頭上看了一眼,隨后上馬往北緩緩而行。

  七百個士兵,分成七支隊伍,在北城往北的道路上,半個時辰內,便布置好了七道的防御陣型。

  道路全被挖得坑坑洼洼,路上撒滿鐵蒺藜,中間只留了條一人寬的位置以供通行。

  七道防線,最前方已經到了離北城門十余里之處。

  李毅中下了馬,站在防線的最前方,此處離墩臺,也只有十多里了。從時間上看,蒙古人應該已過墩臺,差不多該攻至此處,可是耳中依然沒有響起任何的鐵蹄之聲。

  李毅中眉頭微皺,眼睛定定地望著墩臺的方向。

  墩臺之上,狼煙已漸漸熄滅,只余一些輕煙依然在空中飄揚。

  墩臺之下的狹窄山路上,大大小小的山石已經將道路完全堵實。道路北邊,擠滿了狂躁不安的蒙古騎兵,一個個都在破口大罵。

  數十個已經下馬的蒙古人,正在試圖將堵在道路上的山石挪開。然而那些山石巨大,推動都不易,更別說將其清理出道路。

  而且,從山壁上,時不時射下一些石彈,這些石彈雖然不足以致命,卻總是對著他們毫無防護的臉龐打招呼。被擊中者,臉上開花還是小事,有鼻子被擊塌的,還有眼球被擊爆的,慘叫連連。

  白色眼淚鼻涕與紅色的鮮血、灰色的塵土一起,將一張張臉糊成了秋后的柿子餅。

  飛箭如雨,不斷地飛向山壁。但是那些人大多躲在石壁縫隙之中,矢箭根本射擊不到。有一兩個半露身子的,邊上也有人持著盾牌幫他抵擋山下的飛矢。

  這些人,正是從火羅村急撤至此的趙權等人。

  昨晚上,剛進入火羅村,就碰到了正準備撤離的村民。一問才知,竟然有村民發現了有大隊蒙古騎兵正向此而來。

  遼東山民多依山而居,對于戰爭的發生有著天生的敏感性。騎兵行走于彎彎曲曲的山間,很難完全隱藏住自己的行跡。而這些山民只要在山上高處派人守望,便可在第一時間發現過往的部隊。

  只要沒人與過路的軍隊故意作對,或是通風報信,也沒有哪支軍隊會把這些聚居的山民放在心上。

  正如東真軍北撤路上,經過的一些山民聚居區。有軍隊過來,他們便避往山林,等這些人仗打完了,他們會繼續回去生活。

無線電子書    權宋天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