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十六章 朝爭

無線電子書    權宋天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賈似道對理學實在興趣不大,甚至可以說有些反感。在他看來,憑著理學那一套學說,修身養性尚可,治理國家就近乎玩笑。

  不過理學之爭顯然不是現在的他有資格去評論的。

  自己只能在另一個比較敏感的議題上做文章,就是與蒙古的戰爭。

  端平元年北伐的失利,使當初意氣風發的皇上也開始畏戰退縮,帝師鄭清之因此被迫辭相離開中樞。自那時起,北伐之事再沒人敢提。但朝中對于蒙古,是戰是和、是攻是守的爭論從來就沒停止過。

  現在的形勢很微妙。民間士子,尤其是臨安三學的學子們,求戰之心極為熱烈。在他們看來,憑著宋國近億國民,每人一口唾沫也能把那些蒙古人淹死了。朝中的一些文官尤其是年輕的文官也在求戰,這樣求戰之聲往往能獲得大量的擁躉。

  但中樞之中對蒙的戰爭態度,卻是迥然而異。真正旗幟鮮明要求一戰的人,只有同簽書樞密院事的李宗勉。

  在賈似道看來,李宗勉的求戰,更多的是以此作為積聚支持人氣的一種手段,以謀求宰執之位。

  至于那個喬行簡,賈似道還真有些看不透。八十多歲的人了,一直占據高位,他也不明白皇上為什么還留著不肯讓他告老,真的是因為朝中無人可用了嗎?

  據說喬相在朝議時,從不輕易發表意見,但誰都知道,他的態度才是官家最為看重的意見。

  大殿中的爭吵聲漸漸平息,該談的議題已經基本靠一段落。賈似道重新理了下自己的思路,咬著牙出列,奏道:“臣,有本奏!”

  御座上的皇帝趙昀看了看下邊,側過頭問道:“哪個?”

  內侍湊近低聲說:“賈似道,新任大宗正丞。”

  “哦,師憲啊。”趙昀往下招了招手,說:“讓他近前吧。”

  在兩列注視的目光中,賈似道如芒在背地走到殿前,手執笏板,躬身奏道:“啟奏陛下,蒙古使者年前已自燕京出發,不日將渡淮而至,應盡早確定接待規格事宜。”

  四面響起嗡嗡的議論起。

  去年十月,蒙古宗王昆布哈在安豐被杜杲與孟珙擊退后,就有聲音傳出要與蒙古議和,也有說是蒙古有主動議和的意思,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消息是否準確。很多人都在懷疑,這可能又是史嵩之耍的花招。

  安坐著的喬行簡略略地睜開眼睛,看了下賈似道,心里有些不滿。對于這個聲名狼藉的賈妃之弟,他向有耳聞。他覺得這是一個完全憑借裙帶上位的無能之輩。而大宗正司職掌皇室宗親各種事務,本不應涉及國與國之間的軍事外交。更何況是他這樣一個新晉的從七品大宗正丞。

  喬行簡雖心有不滿,但并沒有任何表示,他繼續閉上雙眼。

  蒙古使者王楫要來,他年前已經知道,朝中各大臣與皇上也都清楚。這不僅是確定接待的規格尺度,而是決定未來數年時間里,對蒙是戰是和的問題。

  “陛下!”一個堅定的聲音響起,是起居舍人袁甫,“臣以為當拘此使!”

  “蒙古,蠻夷之族,狼子野心,言而無信。即便是與其簽訂和約,也不會遵照執行。一如端平元年。”

  袁甫話音剛落,邊上又出來一人,是監察御史王遂。

  “臣請彈劾淮西制置使史嵩之,作為前方統帥,卻不思進取,勾結蒙古使者,一味求和!”誰都知道,無論是蒙古求和或是宋國求和,沒有史嵩之的推動,哪個使者都不可能成行。

  賈似道縮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明白自己只是個引子,下面戲要怎么發展,已經沒自己啥事了。

  爭吵聲再起,有人彈劾,自然就會有人為史嵩之辯護。不過彈劾的聲音似乎更多些。

  御座上的趙昀開始皺起了眉頭。

  “陛下!”這次出來的是禮部侍郎游似,“微臣以為,既然蒙古已經派出使者,還是見下為好。以示上朝之大度與胸懷。至于是戰是和,且待談后再定。”

  游似的意見,基本上是可以代表禮部的意思了。接待外國使臣,這本來就該歸禮管轄。他避談接待規格,也繞過戰和爭執,顯然是有點和稀泥的意思。

  “不可!”李宗勉終于發聲了。這是近兩年來朝廷上勢頭最為強勁的一個大臣。

  端平元年,時任監察御史的李宗勉與史嵩之一起極力反對北伐。北伐失敗后,史嵩之遭貶,李宗勉卻得以升遷。

  之后,李宗勉突然就變成一個強硬的主戰派,在臨安清流中影響甚大,三學士子們都視其為意見領袖。

  去年初,李宗勉升遷為殿中侍御史后,更是以指責史嵩之為己任,他認為史嵩之畏敵如虎,坐失戰機。指責了整整半年時間后,他竟然又升官了,如今已是同簽樞密院事,算是軍部的高管。

  “微臣主張,直接將蒙古使者擊殺!以免將士分心,只有如此,方可上下齊力,謀得一勝。”

  喬行簡又睜開了眼睛,看了看李宗勉,心下有些不快。

  同樣是理學門人,他覺得魏了翁的弟子游似就比這個李宗勉更懂為官之道。作為呂祖謙的弟子,喬行簡還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理學得到發揚。但理學內部派別林立,要想凝聚一心,連喬行簡都覺得力不從心。他所能做的,只有盡力去平衡與整合。

  之前,在喬行簡看來,只要是理學門人,關起門來都是一家人,權益的交集與分配都相對簡單。

  喬行簡所重視的,是讓他深感忌憚的史家。尤其是史嵩之,一個掌控宋國大半軍隊的統帥,一旦入朝為相,那可能就是另一個史彌遠。

  朝中每一個文臣都是自稱知兵,但真正能成為戰場統帥的了了無幾。這也是趙昀雖然不喜歡史嵩之,卻只能重用他的原因。但這是危險的,一個掌握著幾乎所有軍隊資源的朝廷重臣,想著都會讓人害怕。

  他相信官家也是這種看法,所以喬行簡在指使別人攻擊史嵩之時,并沒有太多顧忌。

無線電子書    權宋天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