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軍出塞

無線電子書    逆流諸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崇禎三年六月初,經過一個多月準備,大同鎮,終于開始出兵了。

  歷來大明和草原蒙古人作戰,最大的難題不是實力間的差距,而是蒙古人的游走能力太強了。

  你大軍這邊前腳開拔,人家草原那邊后腳就開始帶著部落遷徙了,等你明朝大軍退了,人家再遷徙回來,繼續騷擾你。

  所以這一次,陸凡并沒有等到秋收后糧草充足出兵,而是選擇了在夏季出塞。

  草原人和中原百姓的勞作時間是不一樣的。

  對于中原百姓來說,他們最忙的豐收時節在秋季,而草原人則不同,他們最繁忙的時期,則是在夏季。

  夏季,是草原水草最為旺盛的時期,也是最適合放牧的時節,能不能擁有充足的羊馬渡過今年寒冬,全指望夏天這一個季度。

  哪怕是一些大部落的首領已經得知陸凡發出了檄文,極有可能會對草原用兵,但他們依然不敢在這個時期選擇遷徙部落。

  沒辦法,這個時候選擇遷徙逃離,錯過了放牧的最佳時期,無需等到陸凡出兵,他們部落中大部分人恐怕就得死在今年的冬季結束前。

  大同鎮,永昌侯府。

  陸凡左手握著嬌妻李若若的羊脂玉手,右手則是放在了她的小腹上,輕輕撫摸著。

  “夫君,我聽說塞外是茫茫草原,一眼望不到盡頭,沒有方向,沒有地標,極易迷失,這次出征,真的沒有問題嗎?”

  李若若那令人驚艷的容顏上,帶著幾分憂慮。

  自從土木堡之變后,大明對于草原的戰略便從攻勢變成了守勢,近百年來,除了當年的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出塞將草原人打了一頓外,大明幾乎再也不敢出塞主動與草原人正面交戰。

  就算是強如戚繼光的戚家軍,受限與后勤、地圖等方面的原因,也只是出塞推進了不遠的距離便不得不回防,不敢深入太遠。

  “放心吧,為夫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等出征回來,應該可以聽到咱們孩子的心跳聲了!”

  笑著安慰了妻子幾句,在府外殷澄等一眾親信的簇擁下,向著城外走去,那里,早已有大軍集結等候。

  來到這個世界三年多了,種田暴兵勢力已成,也是時候,為自己的子孫后代,打下一片萬里江山了!

  大同城外,密密麻麻的鐵甲大軍如同鋼鐵洪流,早已整裝待發。

  此次出征,陸凡頗為重視,親率兩萬精銳騎兵,甚至還帶了一萬擁有戰馬的火銃兵以及一萬長槍步兵,就連火炮營,都被征集了一半人馬。

  當然,草原作戰,正常情況下,長槍兵用處不大,此次他們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押送糧草等物資。

  除此之外,大軍后面,還跟著由數十個商會組成的武裝商團,數不清的車馬在寬闊的平地上排列著,看起來不像是出去打仗,更像是出去撿錢的。

  而在武裝商團不遠處,則是隊伍有些散亂的歸化籍仆從軍,一個個騎乘著戰馬,身背弓箭,腰挎彎刀,一個個臉上洋溢著興奮之色,看起來比之那些商人還要激動。

  對于草原人來說,他們并沒有什么國家觀念,也沒有什么民族自豪感,并不覺得跟隨大同軍出征攻打其他部落有什么問題。

  依附強者征伐弱者,在他們看來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三日后,大軍北出靖擄堡,越過了一處山谷,進入了茫茫大草原。

  下一刻,映入陸凡眼前的,是一副極美的畫卷。

  疏林、柳叢、草地,還有河水蜿蜒,湖泊處處,一片片的樺樹,楓樹,那綠油油的葉子在隨風招展,宛如在歡迎故鄉之人歸來!

  “真不錯!”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世,這都是陸凡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進入草原地界,那放眼望去全是綠色的海洋,真的是令人在剎那間感覺心胸都開闊了許多。

  這里的溫度,比大同鎮低了一些,如今明明已是夏季,但卻并不感到燥熱,頗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大人,這片區域,本來是一些小部落的放牧之地,后來歸順咱們大同鎮后,這里,變成了咱們的牧場!”楊萬里開口介紹道。

  陸凡點了點頭,大軍開拔,前行了十數里后,一路上,他看到了不少大同鎮設立在此地的屯堡與草場。

  不少從大明各地逃難道大同鎮的流民,有不少人被民政司遷移到了這里勞作,種植小麥、大豆、甜菜等物。

  而在一些水草豐美的遼闊草場里,還有眾多畜場設立,皮毛、肉食等加工廠,也一個個設立。

  沿途過去,密集的屯民正在干活,這些新屯堡,主要是采取營田制,類似一個個大農場,屯民們,就象雇工,每月獲得口糧衣食,工錢鹽茶等。

  “他們如今,可有分到田地?”陸凡問道。

  “回大人,他們如今還只是外來籍,在沒有通過民政司審核成為漢籍前,暫時還不會被分配土地!”

  楊萬里道:“不過土地對咱們大明百姓的誘惑力太大了,所以民政司那邊也會不時獎勵一些表現優異的屯民,賜予他們一些土地,以此來激勵眾人!”

  對此,陸凡點了點頭。

  他也不是專門做慈善的大善人,如今大明各地,百姓連生存都困難,而來到他大同鎮后,只需要辛勤勞作,便可以吃喝不愁,甚至還能得到工錢,這已經是整個大明獨一份了。

  明朝初立時,明太祖朱元璋實行的便是營田制,數年之內,糧米滿倉,養百萬軍不費國庫一文。

  但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營田制,說白了就是一種集體制度,屯民開墾的田地以及所生產的物資全部入官,干多干少都只能拿些衣食、工錢。

  所以這種制度不能持久,時間久了,漸漸地,懈怠懶惰偷奸耍滑之風便會急速蔓延起來。

  所以,分田到戶是必然,否則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的積極性,早晚都會被消磨殆盡。

  只不過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幾年之內,營田制還是很有市場的,暫時無需更改。

無線電子書    逆流諸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