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發現,張俊平在研究明清古家具上更加投入。
倉庫里這些明清古家具早已經按照明清民國進行分類。
張俊平再一次對明式家具進行分類研究。
書到用時方恨少,原本張俊平以為自己收集的明清古家具已經很多,足有上萬件。
可是這一研究,才發現還是遠遠不夠。
還少很多!
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拋出建文、洪熙、泰昌這三位短命的皇帝,還有十三位帝王。
張俊平想的是把這十六位皇帝,所對應的家具收集全,最起碼也是十三位皇帝的,方便細細研究。
可投入研究之后,發現,這里面困難太多了。
首先,他手里的明清古家具雖然多,但多是明末家具。
中早期家具的很少。
另外一個,就是對歷史了解的還不夠,學識不足以支撐他的研究。
不過,有了目標,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明代各期的家具可以慢慢收集,學識也可以慢慢積累。
有了目標,張俊平學習的動力更足。
只是,目標有了,動力也有了,想學卻不是那么容易,因為張俊平需要的這些關于家具的歷史資料,并沒有專門書籍史料,只能通過一些史記或者雜書里記載的只言片語去推斷。
學習是一個分繁瑣的過程。
這一天,張俊平正在研究一明烏木翹頭書案,長197厘米,寬53厘米,高87厘米。
這是一件疑似明年間的烏木翹頭書案。
說是疑似,是因為物主說這是他家祖傳的,已經傳了五百多年。
當然這話只能聽聽。
這件烏木翹頭書案剛搬回來的時候,上面滿是油污,根本看不出原來的顏色,張俊平廢了好大勁才清理干凈。
純榫卯結構的書案,上面沒有多余的紋飾,只有簡單的線條。
經過打磨清理之后,烏木書案散發著黝黑的光澤。
烏木是產自海南、越南、緬甸等地的一種珍貴木材,史料記載,從宋代開始,就因為其獨特的色澤以及堅硬的質地,遇水而沉的特點,成為備受追捧的珍貴木材。
明代七大珍貴紅木之一。
這里的烏木和普通人以為的那個烏木。
后世媒體經常報道四川某個人從地下挖出烏木,然后如何如何。
這個烏木,學名應該叫做陰沉木,是木材埋藏在地下,經過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演變而成的,也叫碳化木。
和張俊平眼前這張烏木翹頭書案所用的材質完全不是一個物種。
就在張俊平埋頭研究烏木翹頭書案,尋找證明它宣德年生產的證據。
雖然暫時沒有證據證明這是一件明宣德年的烏木翹頭書案。
但是,一點不影響它的價值,烏木不同于陰沉木,烏木大料非常稀少,所以現存與世的烏木制品多少小件,很能有大件。
眼前這張烏木翹頭書案,面板是由一整塊烏木辦制作而成的,因此價值更高。
外面走進來一個人,一進門就沖張俊平打了個千,“張爺好,張爺吉祥!”
“喲!金爺來了,金爺吉祥!”張俊平抬頭看著來人,隨即站起來雙手抱拳道。
“哎呦,不敢,不敢!張爺您這可是折煞我了,我哪當的起金爺這個稱呼!”金永順連連作揖道。
“哈哈,這可是你先叫我張爺的,我也只能禮尚往來叫你金爺了!”張俊平大笑著說道。
“張爺,你現在可是響當當的大人物,大藝術家,一聲張爺還是擔得起的!”金永順恭維道。
“別,現在可不是你們滿清時期了,這是新中國,咱不興叫爺,所以金大哥你還是直接叫我名字吧!”張俊平沒有被金永順的恭維話迷住,搖頭笑道。
“張爺…張…大兄弟…這有點別扭啊!怎么都不如張爺叫著順口!”金永順很別扭的說道。
“金大哥,你直接叫我的名字張俊平就行!我的名字可是我爺爺給起的,還是很好聽的!”張俊平開玩笑道。
“張…俊平,好名字,尤其俊這個字起的好,《禮·王制》中有一句話,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
古人又說,智過千人曰俊,可見令祖對您的期望非常大!
您也沒有辜負這個俊字!”金永順搖頭晃腦引經據典的對張俊平的名字點評了一番。
不過,也許滿人身上的奴性太重,或者說金永順因為是皇親貝勒,對這一塊的禮儀更加重視,始終對直接叫張俊平的名字,很不習慣。
張俊平也沒有再強求,轉而問道:“金大哥您可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兒個來,是不是又踅摸到好東西了?”
這不,剛弄到一套好東西,就趕緊給您送過來了!”
“哦?金大哥有心了!感謝的話就不多說了,咱們兄弟來日方長,絕對不會讓金大哥吃虧!”張俊平笑著抱拳感謝道。
“這可是一套大開門的好東西,傳承有序!
當初為了保留下這些東西,可是沒少費心思!”金永順帶著幾分炫耀,幾分得意的對張俊平說道。
“金大哥,東西呢?這讓你說的,我這心直癢癢,快拿出來吧!”張俊平催促道。
“這我可拿不出來,東西太多也太大,我根本拿不了!張爺您要是有意,還得麻煩您移步才行!”
“得,那就走著吧!”
張俊平跟著金永順穿胡同走小巷,一路來到什剎海,到了一處院子門口停下。
“馮爺,馮爺在家嗎?我給您帶大買主來了!”金永順進門之后,站在院子里大聲喊道。
“別叫了,我耳朵不聾!”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從屋里走出來,很是不滿的大聲對金永順喊道。
張俊平笑了笑,就這大嗓門,都用喊的了,還不聾?
不過這和他沒關系,他是來買東西的。
一番介紹之后,馮大爺開始絮絮叨叨的講起自己家這套家具的歷史。
“這可是由明代皇帝朱由檢親自打造的一套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