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二章 天作之合

無線電子書    重生八七之傳奇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回到1985年,羅布特與查爾斯兩位來自加州大學山地亞哥分校的博士,正思索著他們的未來。由于羅布特的博士論文是研究有關雷射光學信息處理,而查爾斯的博士論文則是有關雷射物理,他們過去都曾任職于一家國防工業公司,從事一些運用雷射科技的國防機密項目。例如:運用雷射感應熔解核能,衛星至潛水艇的雷射光通訊等。

  有一天,他們在山地亞哥進教的Del Mar海灘上休閑,擲飛盤與喝啤酒,討論未來的前程發展。他們激發極多的創業構想,包括從事快餐經銷商的可能性,不過最后決定創業還是應該奠定于自身的專長能力。于是在1986年,他們倆成立了一家名叫西蒙的公司,專門從事Excimer雷射光技術的研究開發。

  Excimer雷射光可經由混合兩種氧體氮及氟來制造雷射光。將氣體注入2呎長的鋁管中,并在管子兩端施以12000伏特高壓,這個電壓將以每秒750億次的方式對氣體進行放電,引起氪和氟原子的暫時性結合,所形成的氪氟分子被稱為excited dimmer (已激發的二分子聚合物,因此簡稱為excimer)。但是當電壓拿掉時,這個不穩定分子就會解裂,同時間它將釋放出一道0.25微米波長深紫外線雷射光。

  1986年,羅布特與查爾斯開始在大學實驗室中建立excimer雷射的原型。由于創業初期主要是借用加州大學的研究設備,他們還積欠學校大約二十五萬米刀的債務。同時間,西蒙公司也設法自米國國防部爭取委托研究資金,以維持公司的營運。在研究過程中他們遭遇許多技術瓶頸,例如,以12000伏特高壓放電將會產生每秒上千次的劇烈震動,這時如何使雷射光源能長期穩定的激發,就會是一大技術難題。為了使西蒙公司能夠繼續運作,羅布特與查爾斯甚至將他們的房屋抵押,以籌措初期的研發資金。

  1986年光刻機生產商已經停止使用可見光,而是依靠較短波長的不可見紫外線,熱汞氣體是1980年代后期使用的主流光源。西蒙公司進入市場的希望在于其技術的發展,并使芯片制造商擺脫熱汞氣體發出的紫外光的束縛。

  羅布特與查爾斯曾短暫地嘗試將Excimer雷射光技術應用于醫療設備行業,然后羅布特指出半導體行業應該成為該公司努力的重點,但目前市場上沒有哪一家光刻機生產商有這樣的需求,再加上他們的技術還不成熟,所以要在這兩個領域相遇還需要很多年的時間。

  兩個難兄難弟就這樣東湊西拼的籌集資金堅持到了1988年,這時NSI來了。對,1988年3月20日,袁明在他的新辦公室見到了這一對好基友。甫一見面,袁明在他兩的身上似乎看見了自己,而羅布特與查爾斯則是有一種見到了校友的感覺!那是鋼鐵直男們的直覺,每個技術人都能聞到彼此身上執著的味道!

  所以談判很愉快,雙方就激光發射器、電能條件、催化物等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以至于到了快要結束時,雙方才發現忘了聊投資的事情。很尷尬的匆匆就投資方案聊了聊,哥倆只要有錢做實驗,都沒意見。最后,敲定NSI以三千萬米刀全資收購西蒙公司,改名為西蒙光學儀器公司(簡稱SOI)。哥倆從他們那簡陋的實驗室,搬到神童公司高大上的現代化實驗室,每年NSI會為SOI提供至少一千萬米刀的研究資金,直到SOI有收入為止。

  袁明知道現在還用不上SOI的技術,至少也要等大規模集成電路上升到納米級別,而現在的微米級別還有幾年可用。

  現在克瑞格已經成為了神童公司的掌門人,他一上臺就野心勃勃的清理公司、調整產業結構、精簡人員。經過了2個月的整頓,神童公司煥然一新。現在只研發內存和電腦CPU芯片,其他那些亂七八糟的業務全都砍掉了。看似神童公司銷售額降低了不少,但無論成本、利潤率都提升了。

  現在神童公司用的還是GCA公司提供的老式進步式光刻機,故障率高、產量低,只適合內存的生產,不適合CPU芯片的生產。所以袁明讓克瑞格從DSE購買了10臺PSD2500,這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光刻機之一,雖然鏡頭還是蔡司鏡頭,批量生產芯片會有質量和成品率的問題,但其更好的操縱性和精度,讓CPU芯片設計可以采用更高的精度。大家都知道CPU芯片精度越高能耗越低,集成度越大,目前英代爾和神童公司一樣還在采用老式進步式光刻機,所以等裝備了PSD2500以后,神童公司在CPU芯片的性能上會遠遠超過英代爾。

  到了1988年世界半導體行業因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重新煥發青春,首先的英代爾研發出了新一代的386微處理器,386擁有275,000個晶體管,是早期4004處理器的100多倍。該處理器是一款32位芯片,具有多任務處理能力,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運行多種程序,這是一種跨時代的進步。

  然后是扶桑國在內存、輔助計算機芯片上大大的超越了米國,內存已經推出了256kb的DRAM,直接導致米國內存廠家的產品積壓,英代爾更是直接砍掉了自己的內存部門,只專心生產微處理器。

  扶桑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投入很大,整個八十年代全扶桑根據各個廠家的研發能力,分工合作并成立聯盟,統籌產品生產和技術研發,使得扶桑國在半導體方面很快超過了米國!最好的光刻機是尼桑生產的,最好的內存是冬芝的,最好的cpu是NEC的等等!這不得不讓人佩服,扶桑人在半導體行業上的戰斗力。

  扶桑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迅速形成了一個特點,就是其半導體產品價格極為低廉,能向世界任何國家提供相關產品。同時所有企業均能夠保證自己的產品使用25年,以這樣的條件向世界銷售產品,在那個時代沒有一家比得上。由此,扶桑企業迅速占領了世界半導體市場。1985年,扶桑與米國企業在半導體生產的市場占有率方面發生了角色的轉換:扶桑第一,米國第二。至于歐洲等地企業,其總量在10%以下,幾乎不具有市場意義。

  這就導致了1985年,米國半導體產業協會開始向米國商務部投訴扶桑半導體產業不正當競爭,要求總統根據301貿易條款解決市場準入和不正當競爭的問題。這也是被扶桑國逼得沒有辦法了,直接抬出政治手段來,對于半導體行業來說,米國這樣的做法才是不正當競爭!

  只是誰叫米國有世界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啦?誰叫扶桑只是人家的小弟啦?1986年米國使用自己在政治、軍事及外交方面的絕對力量,逼迫扶桑國簽訂城下之盟——扶桑米國半導體協定。該協定就是要防止扶桑企業對米國的傾銷,但扶桑企業在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地位不容動搖。

  米國就提出了數值目標,要求在扶桑國市場必須有20%的米國半導體產品占有率,扶桑國答應了這個要求。因為技術水平、產品質量擺在那里,硬性規定的市場占有率,不代表米國企業具有優勢。扶桑國不知道,米國的這項要求,讓米國企業獲得了喘息的機會,雖然米國企業在技術方面不能勝人一籌,但如果產品更新換代之后,米國企業就能反撲上來。

  扶桑企業以穩坐泰山的架勢,持續地為計算機等企業提供低價及25年保質期的產品。然而市場突然發生了變化,手提電腦的出現,對半導體零部件的需求更加旺盛了,米國企業盡管一時還跟不上,但寒國突然蹦出了一個叫“三顆星”的企業,專門生產電腦用半導體。對于三顆星的研發及生產能力,扶桑企業一開始是看不上的,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三顆星那個水平的產品就會被淘汰。扶桑企業對三顆星的絕對輕視,為其后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袁明這次的布局也就是在學習扶桑國統籌計劃的方式,DSE領導光刻機領域,SOI在未來將對DSE起巨大作用;神童公司專注內存和芯片的設計和生產,在計算機高速發展的時代,只要能追上英代爾的步伐,至少能在計算機領域占有一席之地;DSE和神童相互合作將是天作之合!

無線電子書    重生八七之傳奇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