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無日月。
九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過。
這九個月的時間內,吳淼每隔十天半月便發來一封靈符飛書,邀請歸無咎一晤。所立名目也是各不相同,有時說余玄宗的巡島的元嬰真人蒞臨此地,希望雙方結識一番;有時又說偶然得了什么好酒名茶,邀歸無咎一同享用。又或者是無意中發現什么珍寶奇物,請歸無咎共同品鑒。但每次均被歸無咎三言兩語打發了。
但吳淼熱情不減,并不因歸無咎一概回絕而生疏半分。但此后他也調整行事,并不一味發出邀約。而是將種種稀奇外物,附含信箋禮單,送至歸無咎洞府門口。
洞府之中。
元玉精斛依舊釋放著那洞明內外的光華,只是其下五行雜玉礦脈卻成了一個三丈有余的深坑。
至于煉化過程所產生的五行精玉,早已被歸無咎收入納物戒中。
在這九個月的時間內,歸無咎自感功行大進。原本薄薄的一層元光幾乎肉眼可見的明潤深入了半分。猶如正在燒制一件上等瓷器,用功愈久,釉色亦分外艷麗。
自從對每一步進境所需的時間有了清晰的體悟后,對于歸無咎而言,煉化雜玉提升功行只不過是水磨工夫而已。歸無咎在這一道上倒不必浪費過多心力。
令人可喜的是,通靈顯化真形圖的三千妙法,歸無咎居然在九個月內,已經掌握到六十六種。
實則這個數字和求道真傳中的歷古先賢相比,并不算如何出色。歷史上走上求道之途的真傳弟子,無不是第一年掌握道法最多,然后逐漸減少。較少的也能掌握六七十種,多的甚至達到一百五六十種。
但是那等人物,通常在三十年上下結成金丹。對于彼輩而言,如果第一年只掌握六七十種,那意味著靈形境完成千數道法的任務相當緊迫。
而歸無咎結成金丹的時間,至少也要在六十年以上。對他而言,第一年掌握七十道以上的法門卻是一個可喜的數字。金丹境之前,成就一千五百種道法的任務不會成為負累。
比起數量的變化,歸無咎更在意的是神通道術的變化和運用。
上到九大宗,下到一等宗門,名門大派靈形境界的核心弟子通常都被嚴密保護。偶有歷練交手,其手段也是圍繞符箓法器等外物構成。
盡管歸無咎身上有充足的符箓法器。但他面對的局勢之復雜,迥異于同門。能夠充分運用身上的全部手段,或許在間不容發的時刻,提供一份足以扭轉局勢的助力。
每天十余個時辰修行的間隙,歸無咎還真的設計出一二法門。
盡管歸無咎所掌握的六七十種術法單一來看并無斗戰之能,別說面對火云道人這等金丹境的強敵,就是對付真氣境修士都作用有限。但是歸無咎自身的符箓手段本就以路數眾多、手段詭奇見長。仔細梳理之下,終于發現了一些法術和符箓相互配合的斗戰手法。
唯差一敵手試劍而已。
收獲之余,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對于自身的金丹之路,歸無咎不過修行三日,便能夠洞徹每一步所需要的時間。
然而那“元玉精斛”的體察就沒有這般好運到了。九個月過去,歸無咎雖然能感悟到隨著自己孕養此寶時日愈久,此物的品質也將隨之緩緩上升。但是到底何日才能提升到那個接近質變的節點,歸無咎卻始終無法具體探明。
寧真君和凌逸雙等四人,并不需要親身煉化五行雜玉,僅憑演算之法便知將此物推進到煉化五行罡玉的程度,到底需要多久。而歸無咎由于自身功行所限,遠遠不能做到這一步。
對于歸無咎來說,演算出此物演化的大致時間,可要比預知金丹境的修煉速度重要的多了。但歸無咎也不因此氣沮,料想自己成就金丹之后,對元玉精斛的把握必定能更進一步。
忽忽然又是一個月過去。
這幾日歸無咎只覺心緒不寧。種種從未有過的綺念幻象在心頭縈繞不去,修行的速度也大大減慢了下來,即便服用凝神靜氣的丹藥也完全無用。
什么陰魚九珠,開派一人;什么求道之途的萬古絕徑;什么八品靈根元嬰之路,通通都是煙云夢幻。自上古至今,立志道途的修士何止億萬?但最終成就長生之路的又有幾人呢?絕大多數還不是化作冢中枯骨,煙消云散。仙路縹緲,唯有長歌伴舞,及時行樂,流連聲色氣味中的種種妙處,才是正道。
這些奇怪念頭在歸無咎心頭繚繞。歸無咎心中固知其為謬,亦可強力抑制,但終究無法回到專心修煉的狀態。
歸無咎索性不再勉強,檢視越衡宗靈形境修行的各部經典。方知自己這九個月時間枯坐于洞府中,一意勇猛精進,致使心境枯綺,當是遇到了九劫七十二關中的“退志關”一關。
修士修煉過程中為免除外擾,閉關苦修是最普遍的方法。但是不同境界的修士閉關時間長短也是有講究的。如元嬰修士遇到大的門檻,一次閉關也不能超過三十六載,否則自然會有些掛礙上身。若是金丹修士,一次閉關通常不超過三、五載之數。至于靈形修士,通常封門閉戶六個月,已經是極限。如有逾越,自然有九九玄關中的心關三十六種提前找上門來。
不過九九玄關中,心關三十六種內,除了六種心劫,其余并不可怕。各家上宗自有秘法應對。如越衡宗經典,破解這一道難關,有二法可用。一為“斬”字訣,一為“化”字訣。
若用這“斬”字訣,不過打坐三日,服藥一服,便能破得此關。若用“化”字訣,少則數日,多則三月。越衡宗歷史上甚至有一二人過此關用了足足半年之久。
表面上看“斬”字訣痛快徹底,“化”字訣遷延拖溏,自然是“斬”字訣為優。
其實不然。越衡宗歷史上,外門弟子遇到退志關一關,往往用“斬”字訣;而真傳弟子無一例外是用“化”字訣。這其中自然是有不為外人所知的原因的。
以法門高低而論,歸無咎自然不至于舍上法而就下法,去用那“斬”字訣。以功法路數而論,歸無咎本就以元光精微入化著稱,真傳心印更是以“萬法無咎”為名,自然也是更青睞于“化”字訣。
然而即便不考慮以上兩種理由,僅以現在歸無咎在道法上的見識,也是無疑會選擇“化”字訣而舍“斬”字訣。
在歸無咎看來,大道之途唯有二“斬”字,一者,斬天人二分,成就大道逍遙;二者,斬敵頭顱,此生身死道消。除此之外,用此字者均為僭越。
在那世俗凡民眼中,修道之人騰云駕鶴,神通廣大,似乎無限逍遙。但到了那一步之前,所謂修道中人,其實到底是人而非仙,上進途中也是步步受制,不得超脫。誰敢大言自己斬卻羈絆,不過是掩耳盜鈴。猶如世俗眾人妄言“斬情關”“斬功名利祿之心”云云,無非意欲不逞,灰心喪志之下聊以自圓其說而已。
這個“斬”字訣,在歸無咎看來當易一字,名之為“埋”字訣更為精當。割舍埋藏,必有后患。
而“化”字訣的要義不在于功法,功法口訣實則只有十六個字。更重要的是暫停苦修,在駐足流連中理順本心。
歸無咎長身而起。原本他便是要在今年品珍會時往中曲島一行的,略微提前些時日,也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