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19章 略懂,略懂

無線電子書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李衛明知道,說句實在話,如今朝廷真看不上鄉下種的這點糧食。

  李衛明有幾個淮軍老兄弟,體能測試夠不著乙種兵的標準,被分配去了農墾師。

  前些年聚會的時候,李衛明聽他們聽說不過不少關于萬歲爺大農業戰略的事情。

  李衛明聽說在這世上有三塊最優質的黑土地,分別是毛子的烏克蘭平原,黑水都護府的東北大平原,以及北殷洲的新揚子江大平原。

  如今大明天下良田有其二。

  雖說沒有精耕細作吧,按照過去老人家的話說還有些糟踐糧食,搞什么水稻直拋,粗獷化種植,但這畝產就是嗷嗷地高。

  沒辦法,化肥、農藥、高產種子,這些東西對于手工種植時代的農民來說就是降維打擊。

  李衛明很懷疑莊子上種的糧食有沒有銷路。

  問起這事,李二叔吧嗒吧嗒抽著雪茄,確實有點撓頭。

  “谷賤傷農啊!”

  李二叔嗓子里卡了半天,想出一個不知哪個戲文里聽來的詞兒,“不過糧食嘛,就算賣不掉,堆在倉里終歸是安心的,你瞧,黃四爺的老宅就堆滿了。”

  黃四爺是附近幾個莊子的大地主。

  這家伙不是什么良紳,缺德事做過不少,人送外號黃鼠狼。

  前些年朝廷重返神州,大赦天下的時候,黃鼠狼舍不得家業,不肯去蘇州找李公爺報道,反而鼓動一批秀才想要“保衛名教”,結果被錦衣衛緹騎吊死在了老槐樹上了。

  原本好好地能混個南非奴隸主當當,非要逆歷史潮流而動,最后只能被烏鴉和野狗啃了干凈。

  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雞湯大師只會告訴你前半句,只有真正的長者,才會把話說全。

  總之,黃四爺的宅子被收歸皇有,成為附近幾個莊子共用的皇莊。

  如今不僅僅被作為亭長和皇訓員辦公室,也用來窖藏糧食。

  亭長和皇訓員都是朝廷委派的,皇權不下鄉的老黃歷早就打破了。

  李衛明很想勸勸二叔,不要種地了,至少讓年輕人多出去闖一闖。

  如今朝廷很明顯地想把一部分重工業慢慢轉移到神州來。

  之前在縣城的時候,李衛明還在電線桿子上見到廬江煉鋼廠的招工啟事呢。

  估摸著,神州像早些年的殷洲那樣,遍地是煙囪嘟嘟冒著黑煙,到處是工地塵土飛揚的日子只怕是不遠了。

  怎么說呢,不是說種地不好,而是個人種地性價比太低,哪里比得上進工廠當工人舒服。

  朝廷可是說了,戰爭一結束,就將實行每周雙休的工作制,工資也會提一提,這不比種地強多了?

  反正在殷洲,雙職工家庭一年賺個四五百塊錢(折合人民幣10萬出頭)還是很輕松的。

  而且還有免費的澡票,過節的勞保用品,都是比得上真金白銀的。

  守著一畝三分山地,頭苦哈哈地埋頭苦干,一年能賺幾個錢?

  而且這皖中的山地,確實沒啥好種的。

  現在種糧多少還能賣出一些,只不過是“谷賤傷農”,李衛明估計再過幾年,就不是“傷農”的問題了,而是徹底白給。

  因為距離更近的南方糧食馬上就要殺進來了!

  作為曾經南洋都指揮使司的上尉,李衛明很清楚,在未來幾年,氣候獨天得厚的暹羅和交趾,也會建立商品糧生產基地。

  到那個時候,安徽恐怕遍地都是暹羅香米和交趾大米了。

  本地米最多只能靠情懷加分。

  但在數量優勢和價格優勢面前,這點情懷無異于螳臂當車罷了。

  其實李衛明想的一點都沒錯。

  后世的暹羅可是大米多到來不及出口,政府鼓勵喂豬的地步啊!

  交趾也是如此,后世越南那么狹小的國土卻有一億人口,雖然不富裕,但幾乎不鬧饑荒。

  這一世,大明朝廷會適當控制交趾人口,將它打造成供應華南地區的商品糧基地。

  就像如今倭島已經成為華東地區菜籃子的對應關系一樣。

  倭島的蔬菜養人哪…

  壽光這輩子是沒機會當蔬菜之鄉了,等著吃江戶的有機大白菜吧!

  說不定以后還會有倭島白菜幫子冒充山東本土白菜,從而提升身價的事情來。

  總之,有了化肥、農藥、高產種子、優質的農業土地,大明僅僅依靠國家控制的糧食生產基地,就足以給每個大明公民配發大餅和香腸,并且提供各種各樣品類豐富的農產品了。

  其他的土地,老百姓要種,就種著玩吧。

  但化肥的供應就不太跟得上了,畢竟這些散田的運輸成本太高了。

  像安徽這種地方,朝廷根本沒打算把它發展成農業大省,只不過因為慣性,老百姓們還是舍不得分到的一畝三分田,每天起早貪黑地呵護著自己的莊稼。

不過安徽也好,河南也好  ,除了黑水都護府的農田和西域都護府的棉花地,以及其他零星的農墾區外,廣大的神州農民們,遲早會在時代大潮的推動之下之下,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生活,而神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也將無拘無束地朝著高端制造業與全面工業化的大方向前進。

  不過此刻,李莊眾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舊樂此不疲地去撿糞堆糞。

  其實堆糞堆得好,經過生物發酵之后,味道沒有那么沖。

  不過對于張博山這樣從小生活在干凈整潔的鳳都,哪怕去新津學農,也是以化肥為主的現代化農莊的年輕人來說,這場面對眼睛的刺激就足夠大了。

  “嘿嘿,俺家就是糞堆特別大,堆得特別好,所以你幾個堂弟都找著媳婦了,羨慕不?”

  李二叔見李衛明老臉一紅,驚訝道,“狗剩,你該不是還沒找媳婦吧?”

  見侄子尷尬的不說話,李二叔將馬車趕往皇莊,夏爾馬和大糞車都是皇莊的,屬于集體資產。

  “狗剩,你都快三十的人了,咋能不討媳婦啊!虎子娃都已經三個了,媳婦肚子里還有一個,明年就能免交皇糧了!”

  李虎子是李衛明最小的堂弟,當年李衛明離開莊子的時候,他還是個小娃娃。

  沒想到這個和張博山差不多大小的堂弟,馬上就要是三個孩子的爹了。

  “連長,你看我做啥,我有女朋友的,還是第三毛紡廠的生產標兵和三八紅旗手呢!”

  噗——

  李衛明再次遭到暴擊。

  的確,在朝廷鼓勵生育的大背景下,眼看奔三卻還依舊單身的李衛明確實顯得有些另類。

  實際上,這些年朝廷也好,兵部也好,在解決大齡官兵的婚戀問題上都是下了大功夫的。

  只要不執行任務,每個月都會安排聯誼。

  無論是大明的姑娘,或者朝鮮、倭島的姑娘,都愿意嫁給皇家軍人。

  特別是那些和女與高麗婢,為了一個大明公民的歸化名額,個頂個漂亮的大姑娘,都隨便挑。

  大明的姑娘相對來說就要挑剔一些。

  如果模樣周正的,就希望能找個軍官,起碼是士官,最好還是炮兵、機械師這樣的技術兵種。

  李衛明是正兒八經的皇家陸軍上尉,一米七八的大個子,在婚戀市場上那是絕對的吃香。

只不過緣分這東西確實很奇妙,各種陰差陽錯之下,李衛明遲遲沒有遇見合適的對象,再后來,戰爭打響,他就更沒工夫談戀  愛了。

  “唉,這些年沒有逃荒的女娃了,不然俺給你挑一個來。”

  說著,李二叔掏出了春發大雪茄,猶豫了一下還是沒舍得點,換了自己的尼王雪茄。

  這種雪茄據說是早些年那幫子昆侖奴在海地種的,如今都是庫存貨,質量差得很。

  吸了一口煙,李二叔有些懷念從前的時光,“那時候,俺們皖南皖中可是好地方啊,一到荒年鬧大旱,蘇北山東水靈靈的大姑娘就往俺們這里逃,一碗紅薯飯就能換個媳婦來。”

  “但是到了發大水的年景,咱們這里的小伙子大姑娘,不也拼了命地往蘇州上海跑嗎?更別說太平天國那會兒了。”

  李衛明搖了搖頭,“二叔,咱老百姓不能難為老百姓,大明人不騙大明人!”

  “啊,對對對!”

  二叔老臉一紅,心說皇訓員天天做宣傳,自己這覺悟咋還這么低呢,“咱大明人不騙大明人,咱騙外頭的花姑娘,這不,你千兒叔快四十的老光棍,前不久剛娶了漂亮的朝鮮媳婦…”

  誰騙誰都還不一定呢…

  李衛明搖搖頭。

  千叔可是個老實本分的人,干活也踏實,朝鮮姑娘嫁了他,有了大明戶口,那至少每天都有大餅子吃了。

  朝鮮那地方多窮啊,比倭島還窮。

  姑娘算是脫離苦海了。

  “二叔,我估摸著也就這半年了,南邊交趾可能還會有一批姑娘北上安置,到時候你可以留心一下。不過千萬別坑人家姑娘啊,品行不好的可不能介紹,這事兒鴻臚寺那邊可是盯著的。”

  “交趾姑娘?”

  二叔眼睛亮了。

  要知道,他是李家莊的里正,也就是村長,給莊子里的光棍漢找媳婦也是他的重要工作不是。

  “交趾姑娘皮膚白不白?屁股大不大?”

  “還成吧,屁股比朝鮮女人大,不過皮膚沒有她們白。”

  “喲,狗剩,你還挺懂嘛…”

  “咳咳咳…略懂,略懂…”

  三五第一_www.35wx.la

無線電子書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