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04章 三雄匯聚上海灘

無線電子書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大明德武二年,偽清同治三年,七月十九日。

  上海公共租界,一座氣派的西洋別墅,銘牌上刻著三個大字邢公館。

  這棟別墅的主人,正是當下兩江地區最炙手可熱的通洋大才——邢九六邢大人。

  當然,知道這一點的人不多,畢竟邢大人乃是上海知州補,也是江蘇巡撫幕中最重要的智囊,在洋人的地盤上置產終歸說不過去,容易被清流攻訐。

  不過邢九六的恩主李鴻章倒是對此不管不問,甚至在邢九六和愛妾碧蘿入住的時候,差人送來了喬遷賀禮,金馬桶一對。

  在李鴻章看來,既然是通洋大才嘛,在租界之內有一座府邸也是正常,那些個清流無論如何聒噪,在這亂世也是無用的。

  今日,這邢公館似乎是有大人物要來。

  一大早花園便被花匠們修剪的妥帖工整,門口也鋪上了紅色的絨毯。

  上午10點,接連數輛沒有任何標記的西式馬車匆匆駛入邢公館,接著,別墅大門緊閉,再也沒有了任何聲響。

  如果此時有人在邢公館內部,見到這幾架馬車的主人,一定會驚碎了下巴。

  因為這三人倘若真心聯手,別說是熊孩子同治,西宮少婦慈禧,就是公共租界的英美公使,也須給上三分薄面。

  “臣曾國藩、李鴻章叩見王爺,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

  一位是手握雄兵的兩江總督,一位是銳意進取的江蘇巡撫,能讓這兩位甘愿下拜的王爺不是別人,正是如今風頭正盛的議政王,兼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管理大臣的,恭親王奕䜣。

  奕䜣人稱鬼子六,為人貪財好色,卻不是個蠢人,自然明白眼前這兩位漢臣的分量,不敢自持身份,連忙上前虛扶:“兩位擎天肱骨速速請起!”

  三人之中,曾國藩年歲最長,如今已五十有三,而且身體不好,略有吃力的爬起。

  剛剛年過四十的李鴻章卻完全不同,身手極其矯健,幾乎是彈地而起。

  李鴻章的身子骨可是出了名的硬朗,若不是晚年挨了黑槍,還背了一口巨型黑鍋,老李很有可能活到九十多歲。

  這樣的細枝末節,落在奕䜣眼中,只在心中記下,臉上卻絲毫沒有表露。

  恭親王奕䜣今年才剛剛30歲,卻能在2年前,以28歲的年齡與慈禧等人發動政變,誅殺肅順一干老臣,為人也是有些城府的,不完全是年少氣盛。

  按照道理,奕䜣作為議政王,是絕對不能私下會見外臣的,更不要說是兩個手握重兵的地方權臣。

  若是此番會面傳了出去,曾國藩和李鴻章手里有兵有地盤暫時可能還沒有事,奕䜣絕對會惹來大麻煩,搞不好就是殺身之禍。

  不過此番,奕䜣有不得不冒險來上海的理由。

  主要有兩件大事。

  首先,是明面上的事情,那就是為自己捅出來的大簍子善后。

  同治二年,奕䜣以巨款托付英國人李泰國購買船艦。

  奕䜣在中間雖然撈了不少油水,但本意還是希望能夠組建清廷自己的海軍,以期進入長江直搗南京,結束延綿十多年的粵匪之亂。

  然而,奕䜣完全低估了英國人的卑鄙無恥。

  三個月前,這支艦隊開到了遠東,但艦隊的指揮卻是英國皇家海軍上校阿思本。

  直至今日,英國人絲毫沒有將這支艦隊交還給清廷的意思,要求像海關一樣,由英國人來指揮中國的海軍。

  甚至還提出“如不用其人,則船炮亦應繳還本國”的威脅,并且要求清政府賠款。

  海關也就算了,赫德來管至少還清廉一些。

  但一國的軍隊從指揮權到人事權,全部由他國管理,甚至連一個本國人都沒有,卻要付軍費,這樣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除了后世之日韓,誰會俯首聽命?

  鬼子六敢干這事,肯定要被朝野上下的唾沫淹死。

  這一回,奕䜣無疑是吃不到羊肉還惹來了一身騷。

  他此次前來會見曾李二人,便是聽說上海道出了一位通洋大才,希望他能為自己斡旋一二,至少也參謀一番。

  第二件大事,則不是公開能談的,關于慈禧的事情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江南等地便流傳起了一則謠言。

  傳說,當年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臨死前曾對天發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亡愛新覺羅。”

  身為根正苗紅的愛新覺羅子弟,奕䜣當然是不信這種鬼話的。

  因為歷代之中,愛新覺羅與葉赫那拉通婚的不在少數,納蘭性德之類的葉赫名臣也不知凡幾,于情于理,葉赫氏也不可能危害到我大清氣數。

  奕䜣一向將之當做是粵匪們編造出來,污蔑西宮皇太后的流言蜚語。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公使一而再再而三向總理衙門發出照會,說是西宮皇太后屢次干涉花旗國內政,圖謀不軌。

  這讓包括奕䜣在內的一些人,私下難免心中犯了嘀咕。

  而且他們還打探到了一些比較可靠的消息,從花旗國富商那邊傳來,說是西宮太后行為不檢,似乎有與洋人私通的嫌疑。

  這種駭人聽聞之事,又是出自洋人之口,奕䜣自然是不信的。

  但他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洋人為何要污蔑我堂堂大清一個28歲的寡婦!

  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蛋,一個巴掌拍不響,以奕䜣的經驗,28歲的小寡婦,確實…說不定會做出那等丑事。

  如今奕䜣身上還掛著一個宗人府宗令的職務,本就掌管宗族私法,于公于私都應該重視此事。

  而且若是先帝,也就是奕䜣的皇兄死后葉赫氏與洋人私通也就罷了,怕就怕,此事說不定還不止如此。

  因為奕䜣思來想去,葉赫氏唯一有機會接觸到洋人男子的時候,正是當年英法入京,先帝木蘭秋狩之時!

  若真的是當年自己皇兄尚在,這葉赫氏就與洋人有私,那豈不是說…

  皇兄之死也另有蹊蹺?

  滿人可不僅僅愛讀《三國》,他們也愛讀《水滸》啊!

  那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奕䜣可是很熟悉的。

  不敢去想這樣可怕的假設,奕䜣也沒有什么做武二郎的膽子,但私下查一查,總沒有什么壞處。

  當然,這第二件事情,除了宗人府中幾個族老之外沒人知道,奕䜣也不可能和曾國藩這樣的外臣說其中細節,反倒是李鴻章…

  奕䜣現在才30歲,還有大把的時間。

  而在朝中他已經感受到了慈禧的壓力。

  慈禧這個女人的權力欲遠超奕䜣的預計,慈安已經被逐步架空了。

  作為同治的生母,慈禧也在逐步壓縮奕䜣這個議政王的權力,雙方的政治斗爭雖然不能說到了甲申易樞時那樣的白熱化,但也已經暗潮涌動了。

  因此,同樣年富力強的李鴻章,反而是奕䜣希望能夠結交的政治盟友。

  如果能夠得到漢族地方武裝實力派的支持,奕䜣在和慈禧的政斗中壓力肯定能夠大大減輕,為此,透露一些愛新覺羅的家丑,也不是不能考慮的。

  之前奕䜣自以為自己簽過二鴉的停戰協議,與英國人有交情,誰曉得那些英夷是端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根本不給他面子,在賣軍艦的事情上擺了他一道。

  所以這次與花旗國聯系的事情,奕䜣也不敢自己上了,還是覺得李鴻章手中的通洋大才靠譜。

  最新網址:

無線電子書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