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八月中旬,一天,項南正在地里鋤草。
“兒啊,別在意了,就算考不上大學,你干敲糖幫,也一樣能賺錢。”陳金土一邊鋤草,一邊勸慰兒子道。
最近幾天,周圍幾個鄉陸續有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
由于在當時能上大學,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因此但凡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都是全村敲鑼打鼓,披紅掛彩的進行慶祝。
所以這種消息傳得飛快,不用幾天時間,全縣就都傳遍了。但項南的錄取通知書卻沒到,所以陳家村的人都默認項南這次上大學是沒戲了。
項南點了點頭。
要真是上大學沒戲,那他也只能繼續干敲糖幫。好在再過幾年,市場就放開了。到時候,憑他的頭腦,賺錢也不難。
“他爸,別說這些了。”張久香怕勾起項南的傷心事,開口勸陳金土道。
陳金土點了點頭。
但他的成績實在太好了,四百二十分的成績,超出本科線一百多分,在全省都是名列前茅的。
項南點點頭,把鋤頭交給陳金土,隨即飛奔回大隊部。
項南點點頭,走進大隊部。
因此項南也可以說是錯有錯著。他要不是考那么高的分數,還不會引起招生辦的重視。到時候,他或許更考不上大學。
他本來也以為大學上不了了,沒想到居然柳暗花明又一村,還真是讓他喜出望外。
“大光,你看看,這就是你的錄取通知書。郵遞員剛剛才送來的。”陳金水笑著遞過一個牛皮紙袋道,“快拆開看看,是哪所大學。”
陳金土、張久香也是一愣,隨即不約而同的丟下手里的鋤頭,一起抱住了項南,興奮的喊道,“兒子,聽到沒有,你的錄取通知書到了,還不快去。”
項南一口氣來到大隊部。
“大光,真有你的啊”
尤其聽說他小學都沒畢業,居然還考了這么高的分數后,復旦的招生辦都不忍心放棄這么一個天才,所以才力排眾議,給他發了錄取通知書。
“好事啊,兄弟,可算盼來了。”陳江河都笑道。
“大光,恭喜你啊”
就在這時候,卻聽村里的喇叭忽然響了起來,“大光,陳大光,速來大隊部,你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到了!”正是村長陳金水的聲音。
項南一愣。
畢竟只要他過了分數線,就肯定有人眼紅。而沒有那么高的分數,那些招生老師都未必會替他說話。
路上遇到的村民們都向項南祝賀道。
項南將紙袋接過來,打開一看,就見復旦兩個字,赫然出現在眼前,竟是復旦大學錄取了他。
原來項南被人打小報告,的確造成了一點影響。
“大光好樣兒的。”
“大光哥,你的錄取通知書到了”巧姑迎出來笑道。
因此,老子說得那句話真對,“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禍福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錄取通知書真的到了”這時,陳金土、張久香兩口子,還有村里其他人也都陸陸續續趕來。看到項南手里的大紅錄取通知書,都不禁兩眼放光,嘖嘖稱奇。
“錄取通知書真的到了,真好啊。”
“復旦在哪里啊,以前都沒聽過。”
“大光以后真成大學生了,真厲害啊”
鄉親們都紛紛說道。
陳金土、張久香兩口子更是滿面紅光,喜氣洋洋,紛紛招呼鄉親們晚上到他家喝酒去。兒子考上大學,就是鯉魚躍龍門,身價百倍,值得好好慶祝一番。
陳金水也讓鄉親們把大隊部的鑼鼓拿出來,給項南披紅掛彩,簇擁著他,敲鑼打鼓,繞著村子轉了好幾圈。
陳家村建村好幾百年,沒出過一個秀才,如今項南考上大學,實在是值得慶祝的事。這是他們陳家村的驕傲,也是他們敲糖幫的驕傲。
很快,項南被復旦錄取的消息,便傳遍了乂塢,人人稱羨。
駱玉珠也收到了消息,也很替項南感到高興,“像他這樣的好人,就應該上大學的。這才是老天有眼呢。”
八月末,項南正式坐上火車,前往滬江上學。
“大光,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陳金土囑咐道。
“大光,出門在外,記得照顧好自己。”張久香也叮嚀道。
“大光哥,記得給我來信啊。”巧姑也戀戀不舍道。
“大光,多保重了。”陳江河也道。
項南一一揮手致意,隨后上了火車。
來到車廂,找座位坐下,項南一看對面的人,卻是微微一愣。
“同志,你去哪兒啊?”他笑著問道。
“我去京城。”對面那人笑道,“你呢?”
“我到滬江。”項南笑道,“大學生?”
“是,今年剛考上的。”那人點點頭,“你呢?”
“真巧啊,我也是。”項南笑道,“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邱英杰。”那人笑道,“同志,你呢?”
他正是《雞毛飛上天》中,大公無私,勤勤懇懇,以致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的邱英杰。
“我叫陳大光。”項南點頭道。
“哎喲,你就是陳大光啊,久仰久仰。”邱英杰驚奇的道。
項南小學沒畢業,敲糖幫出身,卻考了四百二十分的高分,還被復旦大學錄取的消息,在乂塢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是么,我這么有名的么,我自己都不知道。”項南笑道。
“當然,在乂塢,你可是一位傳奇人物。”邱英杰笑道,“我聽說你小學沒畢業,就進了敲糖幫,第一筆生意就是用一顆糖,換了價值三千塊的古董?”
“哈哈,這種事就別提了。”項南打了個哈哈道。
“同志,我對敲糖幫很好奇,你能不能為我講講?”邱英杰又道,“你們為什么要甘冒風險去做這種生意呢,做這種生意真的能賺錢么,一天的利潤大概能夠多大…”
“嗐,有頭發誰愿意當禿子。”項南解釋道,“咱們乂塢七山二水一分田,光靠種地的話,老百姓一年的收益也填不飽肚子。
要想活命,就只能另想主意,畢竟活人不能讓尿憋死,所以自古才有雞毛換糖這門生意。就像古代知名的徽商、晉商、閩商,這些地方之所以出商人,就是因為種地填不飽肚子,被逼無奈才只能出門經商。
正應了那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