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沈浪的建議下,崇禎任命鄭芝龍的四弟鄭鴻逵為鎮江總兵,算是提前下了一步棋,為鄭芝龍準備的。
南都那些反賊另立朝廷時,自然也拉攏過就在應天府旁邊的鄭鴻逵,許以重利。
可鄭鴻逵不是孤家寡人,很多時候還需要考慮到福建方面整個鄭氏集團的利益,畢竟鎮江只是鄭家勢力延伸到南直隸的一條觸手罷了。
鎮江可以丟,丟了走水路就可以回到福建,福建水師在整個大明都是數一數二的,無人可擋。
但福建也是鄭家的大本營,可不能丟,萬事以福建的利益為先,這一點鄭鴻逵是考慮得很清楚的。
所以南都那些人拉攏他的時候,他沒有拒絕,也沒有立即答應,以模棱兩可的態度保持著中立,準備待局勢明朗一些再作決定。
南都監國朝廷那些人,雖是庸才,但也能意識到,如果鄭鴻逵不加入進來,態度不明,對應天府的威脅很大。
可他們又知道,鄭家的水師力量很強,真的派兵進入鎮江武力壓迫,鄭鴻逵很大的可能性是逃到大明海。
無法將其消滅,反而還將鄭家徹底得罪,得不償失。
所以此事便拖了下來,讓鄭鴻逵安然的呆在了鎮江,準備再想辦法,以其他稍顯溫和的方式讓鄭鴻逵就犯。
可是沒想到,局勢變化如此之快,僅僅一月時間,沈浪的大軍就占領揚州府,與應天府只有一江之隔了。
同時,黃得功部也從和州、太平府向應天府威逼,蘇松總兵王之仁部也在蠢蠢欲動,南都一時之間似乎四面皆敵。
此時,在鎮江的鄭鴻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因為鎮江的江對岸就是瓜洲,若是鄭鴻逵投了沈浪,不但不阻攔,還接引沈浪大軍渡江,那應天府的陷落恐怕就在旦夕之間。
可若能夠將鄭鴻逵拉攏過來,即使打不過,起碼還有一條比較不錯的退路,可以跟隨鄭鴻逵一起逃到海上,然后再到福建逃難也比落在沈浪手上強。
沈浪的勇衛營在地面上是很厲害,可到了海上,也一樣抓瞎。
所以,已經預感到南都要滅亡的權臣開始尋找各種出路了,那些知道自己即便向沈浪投降也難逃一劫的勛貴,大多把注意打到鄭鴻逵身上。
鎮江鄭鴻逵的府邸門檻都快被這些人派來的說客給踏破了,那些人為了保命,是真的舍得下本。
鄭鴻逵覺得,自己要是趁機撈一筆,恐怕都能趕得上老大海上一年的生意了,因為這些南都的勛貴是真的有錢。
若是時間充裕,盡可能的誘騙一些人帶著所有家當跟著自己一起逃命,等到了海上把他們統統丟進海里,那真是發大財了。
財帛動人心,鄭鴻逵是真的有這般想過,畢竟這不是幾萬兩、幾十萬兩,很可能是幾百萬兩,甚至是以千萬兩計的。
要是換成其他人,有鄭鴻逵現在的條件,還考慮什么?直接干啊。
可鄭鴻逵是出自富可敵國的鄭氏家族,敢為了錢財和利益去冒險,但也能經受住巨大財富的誘惑。
通過沈浪對劉澤清的態度,很明顯,這廝是真的下得去狠手的。
看看應天府那些酒囊飯袋,幾乎已經成了沈浪的囊中之物了,這個時候向這些人下手,無疑是虎口奪食。
不但會徹底得罪沈浪,恐怕也會得罪陛下。
一旦沈浪發狠,直接兵臨福建都不是不可能。
如果在海上,沈浪再厲害,鄭家也不怕,可現在鄭家的勢力已經不同往日了,在陸上的根基很深,甚至已經不愿久在海上漂泊了。
沈浪拿下南都幾乎已成定局,到時候收攏的兵力很可能會超過二十萬,甚至更多。
若真的南下福建,鄭家恐怕很難抵擋,難道要拋棄家業,再回到海上當海盜不成?
自己幾兄弟已經不是年輕的時候了,沒有那股闖勁了。
所以,鄭鴻逵思量再三,忍受住了巨大的誘惑,沒有私自動這些人,而是派出心腹到揚州去見沈浪。
無非是表達鄭家對朝廷的忠誠之心,并表示鄭軍會全力配合沈督師的大軍渡江,若是沈督師還有其他命令,鄭軍也會全力執行。
對鄭鴻逵的識時務,沈浪還是稍顯滿意,他就是不來找自己,沈浪也會派人去找他,并敲打一番。
既然鄭鴻逵這般識趣,沈浪也就沒有進行威懾,直接讓他派出水師接引劉良佐部、馬化豹部渡江,然后配合黃得功,對應天府形成夾擊之勢。
至于鄭鴻逵在其中會不會生出什么幺蛾子,沈浪并不是很擔心,大不小損失一些劉良佐和馬化豹麾下的一些炮灰。
而鄭家,就要為這些炮灰向他沈浪付出足夠的代價了。
相比于鄭鴻逵,蘇松總兵王之仁更顯真誠一些,因為鄭鴻逵有鄭氏集團做靠山,而他王之仁沒有。
所以,他表達忠誠和消除誤會的方式和劉良佐差不多,他沒有劉良佐會斂財,沒有送銀子,但也表示愿為先鋒。
雖然王之仁在南都監國朝廷建立時,沒有迅速出兵討之,但沈浪對他的印象卻并不壞。
因為正史中,此人算是南明中為數不多殉節的武將了,本來他是有機會逃脫的,但最終選擇了慷慨赴死。
說明此人對大明還是比較忠誠的,比劉良佐、劉澤清之流強多了,所以沈浪對待此人的態度也要好一點,沒有像對待劉良佐那樣去責罰他。
不過,卻也嚴令其部一面封鎖入海口,防止有人從海上逃脫,另一面進入常州府和廣德州,堵住應天府叛軍的退路。
王之仁派來的說客自然是無不答應,然后迅速回去復命。
至于方國安,沈浪沒想到此人沒去構建應天府的防御,反而暗中派人過來向自己投誠了。
果然還是如正史中那般喜歡投機,見到南都監國朝廷要完蛋,立馬就要改換門庭,名副其實墻頭草。
對于這樣的墻頭草,沈浪的理念是直接打死。
但是對于方國安派來的說客,他卻滿口答應。
因為他要先穩住方國安,畢竟這廝手底下有上十萬兵力,一旦魚死網破,對應天府這座古城的破壞力是很大的。
若有了此人為內應,自己拿下應天府就更加容易了。
待自己平定叛亂,此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還不是任由他沈浪隨意拿捏。
就這樣,沈浪的大軍還未真正的渡江,南都的小朝廷便已經千瘡百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