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孟櫟也很不甘心啊,可是他最后僅存的那一點希望也徹底破滅了,就算羊祜沒有要他的命,還是和前兩次一樣放他走,孟櫟也是走投無路的。
孟家之所以屹立于南中幾十年不倒,憑借的不僅僅只是威望,而是實打實的實力,如果孟家沒有傲視于南中諸蠻夷部落的實力,早就被別人給吞掉了,甚至于連骨頭渣子都不會剩下。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里,實力就代表著一切,擁有實力你有就擁有號令蠻夷諸雄的能力,沒有這個實力,自然就得靠邊站,唯別人之命是從,甚至還得仰人鼻息,卑躬屈膝,才能茍全性命。
所以孟櫟很清楚的知道,別看先前孟前號令蠻夷諸部,風光得很,但和魏軍幾次交手戰敗之后,孟家的實力大損,脫了毛的鳳凰不如雞,如果孟櫟這個時候回去的話,那些對蠻王之位覷覦久矣的敵對部落酋帥必定會猝然發難,取孟家而代之。
現在羊祜還一如既往地愿意釋放他,可孟櫟卻沒有膽量再回去了,歸順魏國成為了擺在孟櫟面前唯一的道路,于是孟櫟屈膝下跪,表示愿意臣服于大魏,并且發誓此生永不背叛。
羊祜當然不會將他的誓言當真,不過羊祜也清楚,目前的孟櫟已經是窮途末路,不降的話,恐怕連性命也保不住。
這也正是羊祜一步步地將他逼入絕境的手段,表面上看起來羊祜寬宏大量,對孟櫟是仁至義盡,在實際上羊祜正是通過這一次次地擒拿,不斷地削減孟氏的實力,瓦解蠻夷各部的勢力,那怕孟櫟就真的是頑固透頂,到時候他都會面臨一種無兵可調無將可用的窘境,到那時,不管降與不降,都由不得孟櫟了。
如果說前兩次被擒,還不沒有對孟櫟的實力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這一次的葉榆之戰,卻讓孟櫟蒙受到了慘重的打擊,不僅盤越國的三萬象兵幾乎全滅,就連孟家碩果僅存的三萬蠻兵都給賠了進去,所以說孟櫟已經沒有了再戰的本錢,投降已經成為了他唯一的出路。
至于孟櫟是否心服口服,對于羊祜來說并不重要,人的心,海底針,所以最難揣測的就是人心了,那怕孟櫟今天心悅誠服地歸降,但誰又能保證他會一直忠心下去,永不背叛呢?
所以羊祜不會將孟櫟的誓言放在心上,其實想讓孟櫟以及整個南中臣服,展現魏軍的強大的戰斗力是必須的,只有魏國真正強大了,南中的叛亂才會杜絕。
打鐵還需本身硬,只有魏國有這樣的硬實力,才能真正地震懾這些蠻夷一族,讓他們不敢生出二心來。
羊祜親自上前,雙手相扶,將孟櫟給攙扶了起來,從始至終,羊祜對孟櫟都是以禮相待的,這也讓孟櫟是感慨良多,如果他當初沒有聽信霍弋之言,和魏軍能和平相處的話,又何至于今日之局啊。
羊祜很熱情,但孟櫟卻有些尷尬,就算他現在歸降了魏國,但如果羊祜繼續地扣留那些蠻軍降兵的話,孟櫟依然無法回到他的老巢,更無法繼續地執掌南中蠻夷一族,猶豫了一下,孟櫟最終還是向羊祜提出了請求歸還蠻軍降兵的要求。
這回就算孟櫟不提,羊祜都不可能再將蠻軍降兵給扣留了,不僅如此,羊祜還將上兩次在滇池和雨后谷之戰中所俘虜的孟氏嫡系兵馬交還給了孟櫟。
其實羊祜在處治這些蠻軍戰俘的時候,早就進行了甄別,被發配到交州的戰俘,基本上是都是蠻夷小部落的人,真正孟氏的嫡系蠻兵,則全部留在了南中,并沒有遷往交州。
羊祜這么做的目的,自然就是給孟櫟留一條后路的,只要孟櫟肯歸降,那么孟家依然會是魏國在南中的代理者,一個代理者如果連最起碼的實力都不沒有的話,又如何能擔當得起代理者的這個角色呢。
所以羊祜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了,這次孟櫟肯歸降之后,羊祜不但向他交還了這次在葉榆之戰中被俘的蠻軍人馬,而且還將在滇池和雨后谷之戰中俘虜的孟氏嫡系人馬交還給了孟櫟,讓孟櫟有一種喜出望外的感覺。
其實在孟櫟的心里,那些前兩次戰役被俘的蠻兵,他早已經放棄了,根本就不敢再想這些嫡系部隊會回到他的身邊,只要羊祜肯答應將這次葉榆之戰的降兵還給他,孟櫟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對此,孟櫟對羊祜感激涕零的,這個結果已經是遠遠地在他的意料之外了。
而且羊祜扣留了其他部落的蠻兵,放還了孟氏的本部人馬,其實這對孟櫟來說更是有利的,經過這幾次戰役之后,孟氏本部的兵力沒有太大的損失,反倒是其他一些部落損失慘重,甚至有的部落直接就全軍覆滅了。
這對于繼續地維持孟家在南中的地位也是有著莫大的好處的。
合計下來,孟櫟手中的兵力居然還有三萬余人,真有孟櫟是喜出望外,只要他手中有兵,孟家在南中的地位就不會動搖。
這次羊祜雖然放掉了孟櫟的蠻兵,但魏軍卻還俘虜了一萬多的盤越國象兵,當然這批戰俘羊祜是不可能交給孟櫟的,羊祜準備繼續地將這些盤越國戰俘遣送到交州去,充實交州當地屯田勞動力。
孟櫟當然不會有什么異議,一來他是戰敗者,沒有資格和羊祜討價還價,二來這些盤越象兵只不過是他借來的兵馬,并不隸屬于南中孟家,羊祜將其全部扣留下來,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更何況,盤越國主沙摩克也在此役中陣亡身死,盤越國的軍隊已經是群龍無首,如果任其讓這些殘兵留在南中的話,對南中孟家也會存在一些隱患,所以羊祜將這些戰俘遣往交州,并不會對孟櫟產生什么不利的影響,反倒是有好的一面。
至于魏軍捕獲的一些戰象,羊祜倒是慷慨地送給了孟櫟,孟櫟也由此可以組建起一支規模不大的象兵隊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