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是一個倔強的人,雖然他屢戰屢敗,但卻依然屢敗屢戰,為了心中的執念,姜維從未也過放棄的想法。
但同時姜維也是一個務實的人,保存實力是他一貫的作風,那怕是在歷次的北伐之戰中,姜維都很少孤注一擲,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打法,從來也不是姜維所推崇的。
姜維頻繁地用兵,一直被蜀國的大臣們所詬病,認為姜維是窮兵黷武,勞命傷財,損耗國力,但事實上,姜維的每一次用兵,都十分的謹慎,只有在保存實力的前提下,他才會選擇發起進攻,有時候明明知道這是一場能打得贏的仗,但就是因為估算下來損失會比較大一些,姜維都寧可放棄。
這也是和蜀國的國力人力密不可分的,蜀國偏居于西南一隅,國貧民弱兵少,在這樣的條件之下,那種拼消耗的戰斗,從來也不是姜維所想要的,魏國的實力強大,人口眾多,就算是再多再大的損失,他們也能很快地補充起來。
但蜀國真心沒有那個實力,出現虧空了,不管是人力還是物力,都是很難補充的,所以形勢所迫,姜維在用兵的時候,就不得不精打細算,恨不得把一文錢掰成兩半花,一個人當成兩個使。
西陵之戰給姜維留下了無窮的遺憾,這也是許他距離興復漢室最接近的地方了,如果能夠守住西陵,蜀國就等同于擁有了一個伸向中原的跳板,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橋頭堡,將來天下形勢有變之時,姜維或許便有機會呼嘯而出,徑取中原了。
但這最后的期冀最終還是沒有能夠實現,蜀軍在馬鞍山黯然撤退,就如同他們四十年前從夷陵敗走一般,荊州之地,再一次與他們無緣。
不過姜維并沒有就此一蹶不振,對于姜維來說,失敗早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他一生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多到連他自己也數不清了,如果因為一次失敗就懊悔絕望的話,那姜維早就成為了一個廢人了。
事實上,姜維的內心,遠比其他人要強大的多,順境也好,逆境也罷,姜維都能做到波瀾不驚,此次西陵之戰的失敗,在許多人的看來,都是惋惜不已,畢竟蜀國錯失了一個進軍中原的絕佳機會,而這樣的機會,估計以后也不會再有了。
而姜維卻沒有患得患者失,失去的終歸是失去了,強求不來,也就是說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無論如何也強求不來,西陵失去了,那就證明西陵并不是你的,現在姜維所要做的,就是忘掉過去,面對現實,加強永安的防御,以應對魏軍的來襲。
曹亮既可吞吳,那就證明曹亮的野心絕不止僅僅只是一個吳國,他對蜀國同樣是垂涎三尺,滅蜀之心常在。
尤其是西陵之戰后,曹亮已經是掃清了進軍蜀國的障礙,接下來,他很可能會調動大軍,對蜀國發起進攻。
不要以為憑著永安的雄關要塞,就能擋得住曹亮一統天下的勃勃野心,當初吳人也是這么想的,長江天險何其厲害,但現在吳國皇帝孫休的墳頭恐怕草也有三尺高了,所以姜維認定這天下沒有什么能擋得了曹亮的壯志雄心,永安雄關,同樣也抵擋不住曹亮前進的步伐。
想讓蜀國的邊境安然無恙,那蜀軍就必須要擺正自己的姿態,加強防御,統一思想,認真備戰,將戰略防御當做頭等大事來抓,只有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
魏軍想要伐蜀,基本上是有兩條路可行的,一條就是從關隴到漢中的路,一條便是從西陵向永安的路,而且從種種跡象來看,魏軍不可能只打單一的路,而可能會采用雙管齊下的手段,同時從漢中和永安方向發起進攻。
在漢中方向上,鄧艾的左軍團早已是枕戈待旦,秣馬厲兵,做好了進攻的準備。
不過姜維并沒有太過于擔心漢中的防御,畢竟漢中防線是他一造的,盡管右大將軍閻宇出任漢中都督對姜維的計劃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漢中諸將蔣斌、王舍、傅僉、蔣舒可都是姜維的人,而且他們都是掌握著地方實權的人,完全有能力將閻宇給架空了。
閻宇雖然如愿以償地當上了漢中都督,但此人上位憑的不是真才實干,而是投機專營阿諛奉承,專舔宦官黃皓的腚,才得以青步平云。
但閻宇的所做所為,多為人所不齒,蔣斌他們自然也是瞧不上閻宇的,做為大司馬蔣琬之子,蔣斌出身名門,在蜀中多有威望,閻宇雖然是他的頂頭上司,但卻也不敢詰難蔣斌,再加上蔣斌王舍傅僉蔣舒等人同氣連枝,閻宇在漢中的日子并不好過。
姜維雖然在不在漢中,但通過耳目,對漢中的情況卻是了如指掌的,閻宇此刻只怕是連腸子悔青了,早知道漢中是鐵板一塊,那打死他也不來漢中了,自己做永安都督多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何需在這漢中受這窩囊氣。
他和姜維對調防區,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的錯誤,漢中防區姜維經營多年,所有的官吏將領,都是姜維的親信嫡系,這兒針插不動,水潑不進,自己當了漢中都督,完全是一個光桿都督,誰也指揮不動。
反倒是自己的大本營被姜維占據之后,被姜維一手給掌控了起來,永安都督麾下的將領,除了巴東太守羅憲之外,凡是閻宇的親信,都被姜維給清洗掉了,永安防區儼然已經成為了姜維的天下。
而唯一留職的羅憲本來也是和閻宇不鉚的人,此番更是得到了姜維的重用,徹徹底底地投靠了姜維。
閻宇這個時候深為懊悔,自己這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尤其是西陵吳軍的投降,讓閻宇腸子都悔青了,這么好的機遇,咋就沒有輪到自己呢,如果他沒有和姜維對調防區的話,那么這個天大的功勞豈不是要白白地落到他的頭頂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