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88章 付出未必就有回報

無線電子書    最后的三國2興魏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河內郡是拱衛洛陽的屏障不假,在黃河沿線的軍隊全部撤離的情況下,河內郡孤懸黃河之北,便給人一種孤掌難鳴之感。

  更何況,河內郡目前駐防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三四萬人,一旦并州軍對河內大舉進攻,這點兵馬,還真不夠并州軍差牙縫的呢,五十多萬的兵馬在冀州都吃了敗仗,河內的駐軍憑什么能擋得住并州鐵騎?

  就算洛陽有不少的軍隊,但洛陽的防御壓力特別的大,他們根本就不敢輕易地去增援河內,因為這些軍隊是洛陽防守的最后一道防線,一旦有失的話,洛陽豈不成為了空城一座。

  所以如果并州軍真的進攻河內之時,洛陽的軍隊只能是隔岸觀火,最多也是增兵于黃河渡口,嚴防死守,不讓并州軍輕易地渡過黃河來。

  所以與其如此,倒不如主動地將河內的軍隊毫發無損地撤到黃河防線上去,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減少無謂的損失,而且可以增加洛陽的防御力量,可謂是一舉兩得。

  在鐘會的計劃之中,整個黃河以北的所有地盤,都是要放棄的,冀州之戰失利之后,司馬軍已經守不住這些地盤了,縱然現在還控制在司馬軍的手中,但是只要并州軍一殺到,就便可以輕易地席卷和橫掃這些地方,司馬軍繼續地派兵留駐于此,只不過是白白地送人頭,什么好處也沒有。

  其實如果沒有黃河這道天險,就連鐘會也不知道接下來的局面該如何處置,此刻的司馬軍,已經是兵敗如山倒,無論在氣勢上還是在實力上,都是并州軍壓了一頭,短時間是很難緩過氣來的,如果沒有黃河天險,并州軍完全可以勢如破竹,輕易地橫掃青兗豫徐,甚至直接攻破洛陽都有可能。

  這就是決戰失利之后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如果這一次獲勝的是司馬軍,那么司馬軍不但可以乘勝收復冀州,而且還可以大舉進入并州幽州,徹底地消滅曹亮的殘余力量,一舉平定天下。

  但可惜沒有如果,這場冀州之戰敗得最終還是司馬師,那怕司馬師為這場大戰做了兩年多充分的準備,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不能說司馬師不夠用心,不夠細致,事實上司馬師已經做到了極致,無以加復,歸根結底,還是曹亮太妖孽了,從始至終,他就沒有給過司馬師機會,這敗仗,司馬師吃得不冤。

  司馬師瞎了眼,已經無法像以前一樣來指揮作戰了,他將兵馬指揮大權交給鐘會臨時代管,也實屬無奈之舉。

  不過在其位就是謀其政,鐘會受命于危難之際,自然得想辦法力挽狂瀾才行,而經營這道黃河防線,已經成為了司馬軍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如果他們抓得緊抓得牢,或許還有機會把曹亮擋在黃河以北,把并州軍的氣勢給壓下去,守住黃河以南的半壁河山,也許過個幾年,司馬軍就能夠恢復點元氣,才有重新反攻河北的可能。

  鐘會把他的黃河防線的構想全部向司馬師進行了闡述,在鐘會的計劃之中,千里黃河防線起于潼關,終于青州入海口,將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段。

  上游是司州河段,從潼關到延津,做為拱衛京師洛陽的重要防御河段,上游防線將會是一個重中之重,在這兒,司馬師軍將會集結超過十五萬的大軍進行防守。

  中游是兗州河段,從延津到臨邑,這一段河道距離較長,渡口眾多,極易成為并州軍主攻的目標,所以中游防線也至少需要十萬以上的大軍來駐防。

  下游是青州河段,從臨邑到入海口,這一河段水流平緩,防守的難度極大,很可能會遭到并州軍的偷襲,所以至少也需要五萬以上的兵力防守。

  整個黃河防線,至少需要十五萬左右的兵力,這也是最低配置要求了,而在實戰之中,很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兵力加入到黃河防線之中來。

  鐘會強烈建議陽平的軍隊撤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黃河防線上目前幾乎是無兵守御,尤其是青州和兗州河段,幾乎等同于形同虛設,如果司馬師不主動地將陽平的十五萬軍隊帶出來,那么黃河防線真到了無兵可御的地步,單單依靠青州和兗州那些可憐巴巴的郡國兵,真是難以構成有效的防御體系的。

  就算如此,黃河防線上兵力的缺口太大了,畢竟這可是長達千余里的防線,鐘會已經在想方設法地排兵布陣了,但目前的兵力仍舊是捉襟見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個本大將軍來想辦法吧。”司馬師主動地道,鐘會臨時地代理起了軍事指揮之權,但并不意味著他就可以把司馬師的權力都拿去,只有司馬師才有調動兵馬的權力。

  司馬師也認識到了黃河防線的重要性,能不能守得住這道防線,那可關乎黃河以南司馬氏的半壁河山呀,如果能將曹亮擋在黃河以北,這無疑是一個最為理想的結果了。

  為了冀州之戰,司馬師幾乎把國庫都給掏空了,不僅僅是斥巨資打造了一支騎兵部隊,而且冀州全民皆兵堅壁清野的策略,也無情地消耗著司馬師的錢袋子和米袋了。

  冀州原本就是魏國的第一大州,人口眾多,經濟富足,又遠離邊境戰場,與吳蜀兩國的交戰始終不會波及到這里,以前的冀州乃是魏國錢糧賦稅的第一大來源,也是支撐魏國對外作戰的最重要基地。

  不過隨著形勢的變化,冀州淪為了主戰場,朝廷不但沒法再從冀州征調出錢糧賦稅來,而且每年還得向冀州輸出大量的錢糧,以保證冀州防御體系的維持。

  如此一來,這兩年魏國的經濟壓力非常的大,其他的州郡也沒有多少余糧,大規模的支援冀州之后,其他的州也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但是付出未必就要有回報,冀州失守,這么多的錢糧最終也打了水漂,魏國的經濟也因此而變得一蹶不振。

  天才一秒:m.biqu50

無線電子書    最后的三國2興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