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83章 擴編

無線電子書    最后的三國2興魏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但從此曹亮就可以一馬平川,高枕無憂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別人或許對這次的冀州大捷歡欣鼓舞,興高采烈,但曹亮卻是一臉的淡漠,古井無波,倒不是這次大勝不可喜可賀,而是曹亮始終保持著戒驕戒躁謹慎有余的心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誠然司馬師這一次敗了,但并不意味著曹亮便可以馬踏中原,唾手可得下了,司馬氏還擁有著黃河以南的司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還擁有著重兵坐鎮的淮南和雍涼,也就是,司馬氏還有擁有著足夠強橫的實力和并州軍分庭抗禮,冀州大勝固然可喜可賀,但遠還沒有到高枕無憂坐享其成的地步。

  除了司馬氏,曹亮的對手還有很多,東吳、西蜀,北面的胡族,曹亮的雄心,可不止僅僅只是打敗司馬氏這么簡單,他還要平定下,鏟除五胡,讓曹魏的江山,實現真正的大一統,結束長達幾十年的分裂局面。

  想要真正實現河清海晏國泰民安,結束戰亂是一個首要的條件,從這次的冀州之戰中,曹亮就深有體會。

  司馬師為了守住冀州,不惜破壞冀州的經濟和民生,實行全民皆兵和堅壁清野,導致冀州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戰爭雖然是各大勢力爭權逐利的手段,但不管戰爭的結果如何,遭殃的一定是庶民百姓。

  冀州之戰結束之后,如何快速地恢復冀州的民生經濟是擺在曹亮面的重要任務,還好曹亮事先已經做出了預案,并將夏侯玄從并州調到冀州來,主持大局。

  在曹亮和司馬師展開大決戰的時候,夏侯玄已經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屯田事宜了,一年之計在于春,耽誤了春耕,毀掉的可能是一年的收成,所以夏侯玄那邊并沒有受到大決戰的影響,他征發幾十萬的人,進行大范圍的屯田,將荒廢數年的數萬頃良田重新地開墾了出來,能否最大程度上恢復冀州的經濟,就在此一舉了。

  此次大決戰,并州軍俘虜了將近八萬人,如此眾多的俘虜,對并州軍的后勤保障體系也必將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俘虜也是人,也是需要吃飯的,如果沒有充足的糧草來保障他們的最低生活需求,只怕這些戰俘也會進行變亂。

  當眾人還沉浸在大勝的欣喜之中的時候,曹亮已經未雨綢繆的考慮起戰俘的安置問題了。

  他們之中的一部分曹亮會擇其精銳補充到并州軍之中,根據戰局需要,曹亮決定對并州軍進行進一步的擴編。

  在并州軍的編制中,營是最高一極的作戰單位,而一個營只有一萬五千人,隨著戰事規模的不斷升級,顯然這樣規模的編制已經不適合大規模作戰體系了,這次的冀州之戰,并州軍動輒就是出動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營進行聯合作戰,單獨一個營的兵力已經不足以擔負大戰的需求了。

  各營之中的進行聯合作戰,協同指揮將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由于各營之間完全獨立,聯合作戰時,如何進行有效的指揮,需要各營的將領之間進行溝通,而戰場之上往往是瞬息萬變的,許多戰機稍縱即逝,如果各營的將領能夠協商一致齊心協力的話,這事還算好辦,但如果相互扯皮的話,肯定會耽誤戰機的。

  所以大兵團的作戰體系,曹亮必須要完善起來,擴軍和整編,要同時進行,并州軍必須要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作戰指揮體系。

  這個大兵團作戰指揮體系,曹亮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雛形,這次冀州之戰,并州軍不但俘虜了大量的降兵,而且還繳獲了無數的戰馬、輜重、軍械、物資,為曹亮的擴軍創造了一個有利的條件。

  現在并州軍最高一級的編制是營,營以下是部,一營設五部,每部三千人,部下設曲,一部設五曲,曲下設屯,一曲分為五屯,屯以下還有隊、什、伍的編制。

  此次曹亮草擬將在營以上設立新的編制——軍,計劃設立三個軍,每個軍下轄五個營,每營一萬五千,五個營就是七萬五千人,再加上軍直屬部隊,合計八萬人。

  以八萬饒規模,就足以執行大兵團的作戰任務了,每個軍,將設都督一人,副都督二人,副都督分別監管步軍和騎軍。

  目前并州軍只有九個營,擴編之后,將會達到十五個營的規模,所以這些有著一定戰斗力的司馬降兵,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兵源補充來源,當然為了保持隊伍的穩定,曹亮也不敢將些降兵進行成建制的使用,而是對他們進行抽調,一部分將安排進入舊的營屬之中,而舊營之中也將會抽調出一部分人來,充實到新編營之中擔任各級的職務,成為新編營中的骨干。

  軍隊的擴編,必須要遵循固有的規律,必須要以老帶新,而且老兵的比例不得低于三成,這些老兵便可以構成新編營的骨架,然后再向新編營之中添充新的血肉,這樣才可以很快形成一定的戰斗力。

  如果像司馬師那樣在冀州盲目的擴兵三十萬,人數雖然上去了,看起來兵多將廣,但真正的戰斗力卻是弱成了渣,這樣的軍隊,一觸即潰,事實也證明了,這么搞絕對是不行的。

  所以軍隊的擴編,必須要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量力而行,既要保證軍隊的數量增加,又要保證戰斗力不減,掌握住一個平衡點是極為重要的。

  長期以來,曹亮一直狠抓預備兵員的事務,每年后備兵員的補充都很到位,所以有著大量的預備兵源再加上這些司馬降軍,將軍隊擴編到十五個營,基本上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至于那些沒有被征募淘汰下來的司馬降兵,曹亮當然也不會將他們閑置著,關給來吃閑飯,而是準備打包給夏侯玄,給屯田事業獻上一份棉薄之力。

無線電子書    最后的三國2興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