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三十七章 黃裳得道

無線電子書    諸天道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戰神殿的千層石階,在趙佶這等高手腳下轉瞬即逝,他站在巨殿入口之前,大門洞開,里面實在太大,望進去便如管中窺豹,無邊無際。

  進口處有一石刻題匾,刻著“戰神殿”三個古篆大字,每個字均有丈許大小。

  走進去,置身于巨殿之內,就像一個小人國的小人,在一時錯失之下,來到了巨人建的大殿內,巨殿前端和左右兩旁的殿璧,離地至少有四十丈的距離,任何人走進來,都像螻蟻那般渺小。

  而在對正入口的巨壁上,由上至下鑿刻了一行大篆,從殿頂直排而下,首尾相隔最少有三十丈外,每字丈許見方,書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一筆一劃,盡皆充滿了浩瀚的意志。

  宋缺緊隨而至,看到這行大字后,心中再無他物,陷入頓悟之中,只覺那每一筆,都是一招絕世刀法,斬盡蒼生,滅盡萬物。

  趙佶大步而入,心中已然明悟,這才是真正的寶藏,真正的武學寶庫,縱然是天龍所有秘籍,加上雙龍世界的三大奇書,自己格出來的許多武學,統統放在一起,也不及戰神圖錄浩瀚、淵博。

  “一入神殿武成空!”

  石之軒走上千層臺階之后,臉上浮現一抹嘆服。

  “阿彌陀佛,如在西天!”

  “大道無邊,萬法歸一!”

  趙佶面色平靜,信步而行,眸光幽幽,并不為任何所吸引,他要整個端詳這座戰神殿。

  仰首望去,巨殿籠罩在柔和的青光底下,與出口透進的紅光,相映成趣。

  殿頂,離地四十丈許的殿頂中心,嵌有一塊圓形的物體,兩丈直徑,散發出青黃的光線,彷若一個室內的太陽,使整個巨殿沐浴在萬道青光底下。

  以這光源為中心,殿頂罩下一個巨大的穹頂,滿是星點,其中有十數粒比例特大,好似日月五星,其他的幾粒,趙佶簡直聞所未聞。

  這些較大的星,都列有粗細不同的線條,顯示它們在天空的運行軌跡,形成一個又一個交疊的圓,煞是好看。

  這是一幅星圖。

  星圖上除了趙佶熟悉的三垣二十八宿外,還有無數其他的星宿,很多都不見于典籍記載中。星圖圓形的邊上,刻有不同的度數和怪異的名稱,亦是聞所未聞。

  “或許,尋著這幅星圖,就能找到那個修仙世界吧!”

  趙佶嘀咕一聲,收回目光,在浩瀚的星宿底下,巨殿不見一柱,不見一物,殿心地上只有一個兩丈許見方的浮雕,左右兩邊壁上每邊亦有丈許見方的浮雕圖各二十四個,加上殿心的浮雕圖,剛好是四十九。

  四十九,是個很符合道的數字。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

  殿心地上那幅浮雕,雕工精美,刻著一個身穿奇怪甲胄、面上覆蓋面具的天神,胯下坐著一條似龍非龍的怪物,從九片裂開了的厚云間,由左上角穿飛而下,直撲向右下角一個血紅的大火球。

  每一片厚云旁邊,由上而下寫著九重天、八重天,直至最低的一重天。

  浮雕的上方有五個大字,正是“戰神圖錄一”。

  也不去悟,趙佶緩步而行,走馬觀花般來到最后的一幅處,上面除“戰神圖錄四十九破碎虛空”外,再無一物。

  再走到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幾個大字下,就見有一人盤膝面墻而坐,背影魁梧,服飾高古,不類近代。

  這人旁邊尚有一副骸骨,骸骨旁還有幾樣事物。

  趙佶走近一看,見到此人面相莊嚴,嘴角猶帶著安詳的微笑,頭發與衣服已化開大半,但面上肌膚神情卻與生人無異。

  伸手按在他背上,指尖觸處衣服盡化飛灰,無疑已經歷了非常久遠的年代,衣服下的肉體卻至堅至硬,似乎整個人轉化為另一種不知名的堅硬物質。

  此人左手垂地,地上有一行小字,書寫“廣成子證破碎金剛于此”,觸地的中指,剛好嵌在“此”字最后一畫,去勢盡處。

  “廣成子!”

  趙佶施了一禮,轉而回到第一幅浮雕前,此時,這里已經站了好幾人,黃裳、掃地僧…

  沉迷于其中,再無他物!

  趙佶也不去驚動他們,背負雙手,遠遠的細細的品味戰神圖錄一。

  一股戰意頓時襲來,恍惚間,趙佶好似看到雕像形象的天神,乘龍廝殺,鏖戰九重天。

  戰意沖霄、死尸如雨!

  這遠古天神渾身浴血,神血墜地,卻戰意高昂,戰天斗地,永不言敗!

  這是殺伐之道,也是不敗之道,是心靈上不屈意志的突破。

  趙佶隱約從這天神身上看到了諸般大道,雷霆,五行,陰陽,太極…

  直到最后,那遠古天神又乘坐那似龍非龍的怪物,穿過了九重云霄,直沖蒼穹而上!

  那遠古天神回頭看了一眼大地,隨手一揮便劈出了一個巨大的空間通道,天神乘坐著那似龍非龍的怪物,破碎虛空而去。

  隨著畫面的流轉,趙佶好似跟著那位神人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好似領悟了所有,又好像任何東西都沒留下。

  恍若一夢!

  趙佶閉目而立,沉默了良久。

  這一悟,就是三月時間,趙佶也不急著動用氣運,全憑自己悟性和武學造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而收獲更大的,還是這群真正的武學大宗師。

  “天地一太極,人身一太極,太極本為一,因小成大小,因意成內外,若能去此心意,豈有內外之分、你我之別,天地既無盡,人身豈有盡,盡去諸般相。”

  無崖子搖頭晃腦,漫不經心打起了公園老頭子的太極。

  “天地間一氣流行,皆因形相不同,致生千變萬用,然若源溯其流,蓋歸一也。故能守一于中,我與木石何異,星辰與我何異,貫之一之,天地精華,盡為我奪。”

  第三十七副浮雕之下,掃地僧嘴里念念有詞。

  光陰如箭,歲月如梭。

  時間一晃,已經是大宋新歷十年。

  三年間,從戰神圖錄上格出來的武經足可填滿一座巨大的圖書館,這座寶庫,成了大宋最寶貴的武學財富。

  三年間,文武科舉并行,人才輩出,已然徹底將老一輩的世家門閥代替,科舉儼然成為當今天下最為龐大的體系。

  三年間,突厥、高句麗、西域平定,天可汗趙佶的光芒照耀整個東方,大宋無數英豪在戰場上出現。

  三年間,魔門變革,恢復諸子百家,行走天下。

  三年間,大宋治下,遠超后世李唐時期的“貞觀之治”,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三年后,黃裳得道了。

  大雪山上,趙佶背對黃裳,遙望蒼穹:“你真的做好了準備?要知道,你所走的路,朕也不知道對不對。”

  黃裳深深一拜:“這條路,總有人要走,臣便來做個探路人,縱然失敗了,臣亦無悔。”

  “你真的不需要朕來助你?”趙佶轉過身,眸子里倒映著星空。

  再次打通時空壁壘,穿越高層次的世界,對他而言,并不難。只要踏足更高層次的世界,獲取更加高深的秘籍便不難。

  但黃裳卻是微微搖頭:“若臣這點氣魄都沒有,如何能跟得上官家的腳步,如何與那上界的仙神爭鋒…”

  這樣的話已經問了多次,趙佶也不強求:“好,朕為你壓陣,你且放心突破!”

  “官家,那臣開始了!”

  黃裳盤膝而坐,通過三年來格戰神圖錄,他對于道的感悟更加的細致了。

  在他的心靈世界之中,有一顆儒道的種子在緩慢的凝結,他冥冥之中有一種感應,若是這道種能夠凝結而出的話,他的修行將真正的踏上通天之路。

  甚至為大宋開辟一條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修行之路。

  所以,縱然前路是看不見的黑暗,即便是深淵阻隔,他也要闖出一條路來。

  何謂“道種”?

  這是大宗師之上的力量。

  天地有紋路,修行人觀摩天地,俯察規則,感悟雷電風雨等各般力量,最終臨摹成文,記于腦中,寫在紙上,煉入身體中…始有武學、法術、神通等物。

  若是修行人將一門神念武學修煉至大成,徹底參悟武道的終極奧秘之后,神通自凝,能于神念中具現出一道紋路。

  此紋路便被趙佶命名為“道種”!

  道種一旦凝結,將會終生烙印在修行人的識海或者靈魂、肉體中,產生種種妙效。

  三年來,日夜來格戰神圖錄,黃裳的道心被打磨得圓滿,心意自然更加圓融,他能感覺到,只要自己聚集一身力量,那顆代表著他畢生成就的種子,必將會誕生。

  “喝!”

  一聲輕喝,黃裳全身功力聚集于丹田,他要“種我”,這是起源于道心種魔的武學理論,經過趙佶的改良、推演,已經玄妙非常。

  趙佶沒去感知黃裳的身體變化,只肉眼可見的看到,他那一身澎湃的真元在消退,他那凝固的神念在虛化,一顆小小的種子從識海里生根發芽…

  七天過去,黃裳單薄的身體在雪山上搖擺,他所有的一切都澆灌在了那顆儒道種子上。

  他好似成了一個普通人,一個老人。

  但他的眸子卻清澈得猶如蔚藍的蒼穹。

  “官家,臣悟了!儒門弟子黃裳,拜見吾皇!”

無線電子書    諸天道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