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三章 禁軍中也有好漢

無線電子書    諸天道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兄終弟及!

  這是太祖太宗留下的傳統,趙煦認命了,時日無多,又無后。

  端王趙佶成為大宋第八任帝王,已經毫無懸念。

  所以,這次的賞賜就有點多了,在外界看來,端王圣眷正隆。

  官職上,直接從司空提升到太尉,任殿前都點檢,掌禁軍;錢財上,東京冬日里最好的莊子賜下,黃金白銀美玉堆成山;另有美人八個,有同胎雙胞的二八美人,也有姿色上乘的高挑佳人,鶯鶯燕燕,眼花繚亂。

  每個正常的男人都喜歡季老寫在日記里的那句話:…

  趙佶自然也喜歡的緊,但他尚且還有些定力,武道之路,才剛剛開始,雖然早已經不復童子純陽之身,但也不能大開后宮,搞壞了根基。

  所以…

  他只要了那對姐妹花。

  我趙佶,就是個俗人!

  喜歡,就去做。

  新搬進去的宅子,之前叫什么名字不重要,現在叫做端王別府。

  自從太祖登基以來,端王別府就坐落在這里,有高手匠人特意平地取熱泉于此,想要利用熱泉來為酷寒的東京城維持一抹春日的艷色,雖耗費了巨資,卻寓意深遠。

  經過上百年的建設,豪華的宮殿錯落有致的布局在這片熱泉周圍,更是修建了蓮池,以熱泉包裹之,從太湖之地擷取太湖之蓮藕遍植于池內,這才出現了冬日紅蓮盛開的盛景,甚為奇妙,等閑不與外人一觀。

  熱泉包裹蓮池之后,余熱也未曾浪費,有巨大的陶管連接熱泉,掛上噴水獸頭之后就有熱水灌注白玉池。

  冬日里氣霧升騰,霞蒸霧影,趙佶和三兩絕色佳人在此沐浴,堪稱天上人間。

  溫泉の熱い夜!

  沉迷于溫柔鄉里有六七天,趙佶望著冬日紅蓮盛開的盛景,決定不能再頹廢了。

  大事未成,如何能夠沉迷于女人的肚皮上。

  叫來楊戩、童貫,趙佶正經說道:“本王任太尉已經有段時間,雖然太尉乃是虛職,但官家將太祖時候便虛而不置的殿前都點檢給恢復了,實掌八十萬禁軍,那么本王便要好好看看禁軍還剩下太祖太宗時候的幾成實力,又該如何改革…”

  楊戩和童貫面面相覷,禁軍如何,真的稀爛的很,哪里能夠與太祖太宗時候相比,現在整個大宋,西北邊軍才是強軍。

  “王爺,禁軍或許糜爛,但變革也非短時間能夠完成,殿下檢閱之后,即便失望,也切莫操之過急。”

  “即便一團亂麻,也要著手去做,禁軍乃是護衛大宋的根本,不可荒廢。你們說說,禁軍里誰還有血氣,將門里誰還有雄心壯志,能夠為本王所用?能夠為大宋所用!”

  沉默了一下,童貫抱拳道:“禁軍里天字號總教頭周侗,可用!將門里,種家、折家皆有壯志。”

  童貫變了!

  這是趙佶對他的直觀感受,六賊至此不復存在。

  甚好!

  而既然成為太尉,任殿前都點檢,掌握禁軍,他對大宋將門自然也是做足了功課。

  大宋一朝,折家將八代從軍,擁有一支延續了百多年的精銳部隊,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說,是大宋第一將門世家,而且,他們是鮮卑族的后裔。

  慕容博謀反,弄盡了小伎倆,其實要是收服折家,他的復國大業或許還真能玩一玩。

  可惜,折家看不上慕容氏。

  而種家軍則是五代從軍,為宋朝立下赫赫戰功,為抗擊外敵做出了突出貢獻。

  種家軍可謂英雄輩出:種放,種世衡、種詁、種諤…還有未顯名聲的種師道、種師中,皆為將才。

  種家子弟五代從軍,數十人戰死沙場,老種相公、小種相公,在水滸傳里,那可是大宋的頂梁柱,脊椎骨。

  至于楊家將,出名那是因為被搬上了戲臺,到了今時今地,楊家已經沒落了。

  “那便先去禁軍里見見那位總教頭周侗!”

  將門牽扯太多,所以趙佶準備親自去見見這位鼎鼎大名的“鐵臂膀”周侗。

  禁軍校場,王升王進父子手持槍棒立于趙佶左右,儼然一副親衛的模樣。

  周侗從轅門里走來,龍行虎步,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一身并不新的教頭著裝。

  一作揖,抱拳甕聲道:“大宋禁軍總教頭周侗,見過殿前都點檢!”

  此人一副標準的關中人形象,方方正正的國字臉,孔武有力的臂膀,膀大腰圓,身高足有八尺。

  老秦人!

  趙佶想到了這三個字。

  “耳聞總教頭武藝高強,乃是八十萬禁軍里數一數二的高手,本王也練了些武學,今日一見,總教頭果然不凡…”

  趙佶停頓了一下,而周侗聽到他的話,內心卻并不欣喜,相反,甚至有些失落。

  他在政治上不得意,因此專心武學,這才練出了這一身江湖一流高手的實力。

  如今他已經年過五十,可惜報國無門,便是身為禁軍總教頭,又能如何?

  這禁軍雖然還沒有爛到骨髓里,但肌肉經脈都爛沒了,他再如何去教,也教不出一支太祖時候的鐵軍出來。

  如今,這端王只問武學,不問軍紀,徒之奈何?

  就在他遲疑怎么去回話的時候,趙佶站起身笑道:“今日本王到此,不問總教頭武學造詣,只問這禁軍可還有救?又該如何去救?本王得官家重托,執掌禁軍,不恢復太祖太宗時候禁軍的戰力,本王沒臉面對趙氏列祖列宗。”

  趙佶說得鄭重,抬眼望著那些狼狽而來的禁軍將校,露出一抹譏笑。

  手掌一揚,楊戩得其意,施展步法,擋在了那群將門子弟的面前。

  周侗這才反應過來,轟然單膝跪地,抱拳說道:“王爺,禁軍要強,不在練武,而在軍紀…”

  趙佶伸手打斷了他的話,瞇著眼,帶著殺氣道:“本王不問過程,只需要結果,從今日起,你便是禁軍都虞候,本王需要可堪一戰的禁軍,至少三萬人,一年后,看結果。”

  “都虞候?”周侗瞪大了眼睛。

  都虞候不是小小的軍中虞候,不僅是諸軍都指揮使的副手,而且殿前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中,都設置都虞候,馬軍司中的稱馬軍都虞候,步軍司中的稱步軍都虞候,殿前司所屬諸班直禁軍,以都虞候為主宮。

  這是要職,只在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之下,乃是禁軍第三把手。

  “本王再留下童貫、楊戩二人助你,他兩個究竟什么官職,由官家來定。周侗,你便放心大膽去干,官家、本王都是你的靠山。禁軍中還有哪些好漢,你一并舉薦,本王一并提拔!”

  看著趙佶真摯的眼神,周侗眼圈一紅,他瞪大了虎目,沉聲道:“有不得志的邊軍將領劉法,有天字號教頭欒廷玉,有教頭張松、王升…”

  一連串道出好多姓名。

  周侗拜服在地,哽咽道:“…皆是禁軍中敢戰敢死,能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死戰的好漢!”

無線電子書    諸天道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