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旨,召哈密、苦先、阿速等國王公入京覲見!”
隨著明軍飛騎四散而出,也很快將上面這個消息傳遍了西域各國,特別是從哈密到天山之間的各個國家與部落,全都接到了明軍的正式通知,讓他們的國王或頭領帶著自己的家人前往哈密,然后再由大軍護送著進京。
這個消息一出,整個西域各國都為之震驚,雖然明軍嘴上說的好聽,但如果僅僅只是覲見大明皇帝的話,只需要派出使節就行了,甚至哪怕國王或部落的頭領親自去也可以,但現在明軍卻要讓國王和頭領帶上家眷,這不是明擺著要把他們當做人質扣押在京城嗎?
如果放在以前,西域諸國肯定早就鬧起來了,畢竟他們雖然表面上向大明臣服,但也并不是完全聽從大明的命令,事實上大明的絕大部分命令,都被他們無視了,更別說去執行了。
然而現在卻完全不一樣,畢竟大明二十萬的大軍就駐扎在哈密,而且這支殺氣騰騰的軍隊,之前還將中亞與西亞的霸主帖木兒打的大敗,甚至可以說全殲了帖木兒的四十五萬大軍。
相比于帖木兒這個中亞與西亞的霸主,哈密這些小國的實力根本不值一提,就算是把他們捆在一塊,也別想湊出四十五萬大軍,甚至他們可能連四十五萬匹戰馬都湊不齊。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西域諸國根本沒有與大明討價還價的本錢,而且明軍就是擺明了威脅他們,如果誰敢不服,恐怕明軍第二天就會直接殺上門去,到時可就是滅之禍了。
對于明軍的這個命令,哈密是第一個帶頭響應的,其實它不響應也不行,畢竟明軍就駐扎在哈密城,哈密的國王之前也只能住到城外的行宮,現在哈密國王全家的性格都握在明軍手,如果他不表達,恐怕第二天哈密國王的位子就要換一個坐了。
隨著哈密國的帶頭,接著距離哈密最近的周邊幾個小國和部落也開始響應,他們的國王與部落的頭領帶著家人,與族人依依惜別之后,這才帶著幾分悲壯的來到哈密城。
隨著這些人的響應,西域的各個小國與部落也不得不做出妥協,特別是當明軍派出數萬騎兵,在西域各地游走時,這些小國和部落的動作也更快了,很快哈密城中都匯聚了各地來的王公貴族。
“大將軍,陛下交給咱們的任務完成了,也是時候班師回朝了!”朱棣頗為高興的向傅友德道。
對于朱允熥的這個計劃,朱棣也十分贊同,畢竟連帖木兒都敗于他們之手,更別說這些西域小國了,而且大明肯定要借機把自己的手伸向中亞與西亞,而要實行這個計劃,第一步就是將天山東側的這些西域小國,完全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的確該回去了,這也是我最后的一場仗了,多虧了殿下幫我,這才沒有讓我一世英名毀于一旦,這次回去我也要向陛下辭官,回老家養老了!”傅友德這時也哈哈一笑道。
自從決定了辭官之后,他做夢都想早點回去,到時無官一身輕,再也不用參與朝堂上的那些是是非非了。
與此同時,傅友德的報捷文書也終于快馬加鞭的來到京城,報信的錦衣衛高舉著捷報,一路高呼著西域大捷,從北京城的南門一路飛奔,然后直接沖進宮門之中。
西域大捷的消息也隨之傳遍全城,雖然西域距離北京城很遠,但對于這場戰事,京城中卻有不少人都在關注之中,畢竟敵方可是號稱八十萬大軍東征大明,這也是大明立國之后,面臨的最大外部危機。
雖然之前宋晟成功的消滅了帖木兒的先鋒軍,但畢竟只是先鋒軍,相比主力的決戰還差的很遠,而且帖木兒的兵力又多于大明,所以這讓不少人都心中沒底。
現在大捷的消息傳來,總算是讓許多人都放下心來,而報捷的文書在進宮之后,也是一路綠燈,直接就送到了朱允熥的面前。
今天剛好李節也在,他和朱允熥正在商議要南方修建第二條鐵路,也就是松江到蘇州的鐵路。
本來按照原來的想法,李節是想直接從松江修一條直抵南京的鐵路,不過后來讓人勘測了一下才發現,松江到南京的距離實有點遠,是北京到天津的兩倍還多。
另外南京那邊多山川丘陵,遠不如北方的平原容易修建鐵路,所以如果從南京到松江修建一條鐵路,工程量可能是北京到天津的十倍之多,技術上也有許多的困難。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李節和朱允熥也只能放棄了原來的想法,改為修建松江到蘇州的鐵路,這兩地的距離與北京到天津差不多,甚至還要短一些,唯一的問題就是南方的河流太多,至少可能需要修建不少的橋梁,不過這也剛好,可以讓大明積累一些修建鐵路橋的技術。
結果就在李節和朱允熥正在討論之時,捷報也終于送到,這也讓他們立刻把鐵路的事拋到一邊,打開捷報就看了起來。
本來李節和朱允熥早就預料到帖木兒必敗無疑,所以對這個結果也并不感到意外,不過當他們看到捷報上的內容時,兩人卻都驚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們也同樣沒想到,帖木兒在絕境之下,竟然還有絕地反擊的能力,以他的親兒子為誘餌,引誘明軍主力分兵,如果不是傅友德和朱棣指揮得當,說不定就要被他給得逞了。
“厲害,這個帖木兒不愧是個梟雄人物,可惜四叔沒能在最后抓到他,否則朕倒是想親眼見一見他了!”朱允熥看完捷報后,也不禁拍案贊嘆道。
“陛下想見帖木兒恐怕不太可能了,經此一戰,他東征大明的心思也徹底被打掉了,而且以他的年紀,恐怕這輩子都不可能再踏入大明半步了,不過他的使團應該已經在路上了!”李節聞言也不禁笑著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