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羅列罪名,日后可由你教再自行斟酌,但所列罪名一定要言之有據,切不可授人以柄。”
寧道古信心滿滿地道:“陛下放心,此番我等定要讓那胡僧名聲大敗,使百姓對其深惡痛絕,于江左再無立足之地!”
自佛教進入中原以來,佛道之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最常見的,就是雙方坐下來論道辯法,然而二者之間的論衡,卻常常都是道教敗北。
旗鼓相當的兩大教派,為什么辯法時總是道教落敗?
沒有其它的原因,其實就是受到了裁判的干擾。
這個裁判,就是當時的皇帝。
明知必然落敗,卻還得捏著鼻子上場接受裁判的黑哨,可想而知當時參與辯法的道教高人們心里有多憋屈。
可這下好了,拉偏架的終于站在了道教一方。
道士們終于可以肆無忌憚地攻訐佛教、詆毀僧人,而僧人們連反駁的機會都沒有。
再不用像以往那樣,你來我往地對罵三天三夜,最終皇帝站出來宣布一聲“佛教獲勝”,道士們就只能灰溜溜地逃回道觀。
一想到這點,寧道古心里就樂得不行。
這時,韓端又道:“其二,道教必須再次整頓!”
寧道古笑吟吟地道:“此乃應有之義,就算陛下不說,貧道也會向各派天師、教首提議整頓道門。”
“此事沒有寧先生想的那么簡單。”韓端卻搖了搖頭,“整頓道教,必先從教義著手!”
“道教教義紛繁雜亂,各宗派各奉一經或數經,互不信服,此等亂象不除,整頓從何談起?”
寧道古沉吟片刻,頜首贊同道:“陛下言之有理。”
韓端又道:“道教經籍多如牛毛,其中有不少極其荒謬,甚至還有別有用心之徒偽托先賢之名所作偽經。”
“你可召集教中高道,重新整理考證經籍,并將其中與大明律抵觸部分盡數清除。”
“此外,還需整頓教眾,凡道心不誠,不能潛心修行者,作奸犯科者,妖言惑眾者,一律革除。”
要按韓端所說,這整頓道教還真是一個大工程,首先重修經籍這一項,就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而且前提還得是眾多有道之士共同參與。
但寧道古心里也很清楚,這是道門崛起的一個良機,重整經籍更是一場大功德,這樣的好事,哪怕是付出一些代價,他也根本沒有理由拒絕。
“其三,朕準備重設道正司管理道教,教中德高望重、品行端正者也可入內為官。”
南朝梁時,朝廷曾設道正司,任命大小“道正”掌理道教,后梁武帝抑道揚佛,道正司形同虛設,陳朝取代梁朝之后,陳霸先更是直接將其取消。
如今大明禁佛教,卻是時候重設道正司了。
對于韓端的這個決定,寧道古并不感到意外。
佛也好,道也好,沒有皇帝和朝廷的支持,都只能茍延殘喘,更別想發揚光大,而朝廷也不可能放任其野蠻發展,最終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這一點很好理解,而且也有例可循,并非故意刁難,寧道古沒有多加考慮,便點頭應承下來。
韓端卻又豎起一個指頭:“朕還有最后一個條件。”
“南朝佛教被朝廷、百姓榮養已久,僧眾規模遠超道教,如今朕滅佛崇道,斷了佛門生路,僧人們對朕可謂是恨之入骨。”
“寧先生已經知道昨日朕在北亭街遇刺之事,朕覺得,這樣的刺殺應該不是最后一次,然而朕身邊的侍衛戰陣廝殺可稱猛將,對付這種刺殺卻差了不少。”
說到這兒,韓端頓了一頓,寧道古若有所思地問道:“陛下的意思,是想要招攬一些江湖好手充作侍衛?”
“并非朕不信任江湖中人,而是不敢行險。”韓端搖了搖頭:“其實,朕最想招攬的是寧先生。”
在昨日寧道古出手救助百姓、顯露出不凡的武藝之時,韓端便已經起了招攬之心,因此才和他有了三日之約。
原本想著先和他結識,然后再以利誘之、徐徐圖之,哪知寧道古竟然是茅山宗的嫡傳弟子,在道教中似乎也很有地位,這樣一來,先前想好的法子就有些不合適了。
以寧道古現在的身份,錢帛名利對他都沒有多大的誘惑,否則也不會跑到武陵沅南這窮鄉僻壤來修行傳道。
所以韓端臨時改變了計劃,開門見山地將自己的目的說了出來。
但其實還是誘之以利。
不過這個利對寧道古來說,不是私利,而是振興道教的公利。
“陛下,貧道…”
寧道古聞言,卻是楞了一下,本能地開口拒絕,“貧道乃方外之人,只想潛心修道,恐怕要辜負陛下一番好意了。”
韓端卻搖頭輕笑道:“寧先生謬也!真正的修行,并不一定非得在深山里,在道觀中。”
“紅塵俗世也是修行,所居之處便是道場,要知‘道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大道,恰如求兔角’。”
“真正的修行,是在世間磨煉心性,明悟道理;是在紅塵煉心,做好自己應當做的事情。”
“只要道心穩固,在何處、做何事,又有什么影響呢?”
韓端這一番話,卻是大出寧道古的意料之外。
他原本以為韓端只是一個慕道之人,誰知其對修行竟然有這么深刻的感觸?
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竟然能說出這極具道理的話來,這讓寧道古心中震動之余,卻不免又有了其它想法。
“陛下天姿卓絕,對修行之悟解,令貧道不勝佩服,卻不知陛下是否有意入我道門,參玄悟道?”
“此事日后再說,等道教成了我大明之國教,入教也未嘗不可。”
韓端又是一笑,“以時下之局勢,除了朕之外,沒有哪個皇帝會扶持道門,若有一日朕遭遇不測,再換上一個皇帝,也仍然是抑道揚佛。”
寧道古不覺又點了點頭。
梁、陳之際,正是佛教進入中原以來最為興盛的時期,無論南北之門閥世族,大多棄道而崇佛,韓端所說的這種情形,不是可能,而是必然。
“如今朕與道教,合則兩利,只要朕在位一日,便能保證道教之地位,道教之興盛,也是指日可期。”
“寧先生,哪怕只是為道門著想,朕覺得你都應當答應朕的要求。”
說罷,韓端靜靜地看著寧道古。
如果寧道古仍然拒絕,那他就要想辦法招攬一些可靠的江湖好手了。
但寧道古并沒有讓他失望,垂首沉吟良久之后,他終于抬起頭來,沉聲說道:
“要貧道護衛陛下也行,但最多不超過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