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十四章 歸漢(3)

無線電子書    諸天修煉手冊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憨將軍的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河宋神君將柔姬許給了憨將軍,不止如此,還定了六女陪嫁。

  這六女陪嫁也是太宇禮制規定的,天子十二女陪嫁,神君九女,仙師六女。

  先不說其他,且說這六女陪嫁制度。

  柔姬為正妻,隨她陪嫁的會有六個親族女子,分別是柔姬的三個妹妹,這三個妹妹可以是親妹妹,也可以是堂妹。

  然后是柔姬的三個侄女,可以是親侄女,也可以是堂侄女,只要有血緣關系就行。

  也就是說,憨將軍一次要娶七個女子,身為正妻的柔姬,以及身為‘妾’的柔姬的三個妹妹和三個侄女。

  這三個妹妹和侄女屬于陪嫁,陪著柔姬一起嫁給憨將軍,這是太宇仙庭歷來就有的制度。

  為什么要有這個制度呢?其實非常簡單,柔姬作為正妻,嫁到人生地不熟的天漢神府,沒有一兩個自己人是不行的。

  而且正妻就是一家主母,當然要有一家主母的威嚴。

  所以三個妹妹和三個侄女一起陪嫁過去,大家都是一家人,現在都嫁給一個夫君,那么柔姬這個家中主母的地位就非常牢固了。

  而且還有三個妹妹和侄女幫襯,掌管起家事來自然不費什么心力。

  并且大家都是一起嫁過來的,又以柔姬為主,所以憨將軍假如以后再娶別的女人,也動搖不了柔姬的地位。

  將憨將軍婚事定下后,憨將軍就跟隨張道靈一起回府了。

  回府之后他還要正式來提親,然后確定婚期,規格等等...

  到了元興二年七月十六日,出征已半年多的軍隊終于回到了家鄉。

  家家戶戶的百姓都出來迎接自己的兒子、丈夫、兄弟,他們捧著熱水,手里拿著肉脯和面餅,來款待這些出征歸來的親人。

  他們每個人都很忐忑,很害怕,生怕見不到自己的兒子、丈夫,或者聽到他們陣亡的消息。

  但是好在出征的五百人一個不少,全都回到了家,雖然有些人受了傷,但這已是萬幸了。

  隨著張道靈乘著戰車出現在眾人視野里時,所有的百姓齊刷刷朝著張道靈跪了下來。

  “神君萬年。”百姓們崇敬而又感激地拜道。

  “平身。”張道靈面帶微笑地說道。

  左史衡越、右史南卿,祭師厭衰、墨竺,還有豐城六大城守祈伯、原伯、掖伯、松伯、斗伯、范伯。

  甚至是修建河道的四曲曲長方棫、仲牙、季嘗、融伍、隴后五人也都在列,他們一起上前朝張道靈行禮。

  “諸卿平身吧,吾不在的這段時間,幸苦諸卿了。”張道靈笑著說道。

  “哪里哪里,我等安居在家,吃穿無憂。倒是神君領軍出征,奉討不臣,多為幸勞。”眾人紛紛說道。

  這時厭衰上前道:“啟稟神君,城內外皆已備好宴席。”

  張道靈問道:“六萬人吃用可夠?”

  “夠!”厭衰笑道:“神君先前命人將行軍糧草送回,足夠六萬大軍吃食。”

  蘇紅顏率領的六萬大軍就站在后面,他們沒有親人,只是站在那里靜靜地看著眼前這溫馨的一幕。

  張道靈不僅派人提前向天漢神府通報了他們回來的消息,還把得到的賞賜、糧食等物提前運回了豐城。

  不然僅靠天漢神府自己的糧食,怕是不夠六萬人來吃。

  “玉鸞仙師呢?”張道靈又朝墨竺問道。

  墨竺道:“玉鸞君子巡視河道去了。”

  “嗯。”張道靈問道:“河道修好了嗎?”

  這個問題原天漢神府的百姓最適合回答,只見六大城守之一的斗伯一臉激動地道:“修好了,修好了,百年積患,一朝盡除。”

  在場的天漢地區百姓們一說起來,都不由得開始抹淚。

  “神君圣德巍巍,帶領我等修筑河道,鏟除沼澤,可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掖伯抹著老淚,“從此我天漢百姓,有好日子過了。”

  張道靈看著感慨抹淚的眾人,清聲說道:“諸位不要流淚,以后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還要將我們的家園建設的更加富饒。”

  “唯神君之令是遵!”眾人齊聲說道。

  然后天漢神府也開始了自己的慶功接風宴席,從城內到城外,到處都坐滿了人。

  沒有那么多桌子,大家就席地而坐,然后拿塊木板擺在上,直接將飯食擺在木板上就開始吃。

  天漢神府的宴席雖然沒有在玉京城那樣豐富,但卻極為溫馨,因為這是家的感覺。

  蘇紅顏與六萬天魔軍在城外席地而坐,憨將軍和蘇紅顏也在城外就坐,還有那五百原來的天漢武士,也都在城外,并無親疏之分。

  只有張道靈和其余百姓在城內入席,但無論城內城外,都熱鬧非凡。

  張道靈端著酒碗,看著眼前的天漢百姓們,高聲說道:“這碗酒,不止敬我等得勝歸來,還要敬河道落成之功,敬我天漢百姓勤勤懇懇,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功!”

  “諸位,請滿飲。”張道靈說完,昂首將一碗酒飲盡。

  氣氛開始熱烈起來,并在張道靈的這一碗酒的作用下,被逐漸推向高潮。

  這一場宴席進行到了深夜,次日張道靈命憨將軍帶領天漢營六萬天魔軍在豐城以南開辟了一座軍營,這座軍營就作為六萬魔軍屯軍之所,名字就叫天漢營。

  太宇仙庭施行的是耕戰制度,就是男子平常是百姓,在家里種地,但一到戰時,就成為軍卒。

  至于仙庭、各府的常備軍,也就是‘武士’,他們則大多是貴族子弟,或者是鄉中富貴者的族人。

  ‘執干戈以衛社稷’,是這些‘貴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現在張道靈有了六萬天魔軍,就不需要召集天漢百姓來作為武士了,所以張道靈又發布了一道明靈,遣散此前的所有武士,讓他們回家種地。

  當然,張道靈為這些立功的武士們賜予了田地,每個人賜予五十畝田地,讓他們回家做個‘小地主’。

  張道靈以后要養常備軍,而常備軍就是這些天魔軍。

  他們從出生就在惡劣的環境中成長,從小戰斗到大,而且不會種地,不會務產業,只會打仗,所以非常適合作為常備軍。

  六萬人天魔軍在憨將軍和蘇紅顏的帶領下,很快就在豐城南部建造起一座巨大的軍營。

  軍營內所有建筑都有,完全是模仿豐城的配置建造的,說是一座軍營,其實也就是一座小城池。

  在回到神府五天后,張道靈親自帶著憨將軍和蘇紅顏,以及一千名天漢營軍士,來巡視河道。

  作為從立府開始就定下的國策,河道的修建自然不能隨意敷衍。

  張道靈站在堅硬的河堤上,看著眼前在二十多米寬的河道中奔騰而去的河水,內心也是十分暢快。

  “這是利國利民,也是得大功德之事。”張道靈緩緩說道。

  祭師厭衰在一旁說道:“河道剛通時,沒有河水,只有淤臭難聞的沼澤泥水,神君不知,河道剛修起時,可臭了好幾個月呢。”

  張道靈笑道:“那后來呢?”

  厭衰道:“后來天氣漸熱,雨季來臨,雨水沖刷了河道,也帶走了淤泥和臭水,但是淤臭仍未盡除,長長的河道內到處都是積水,日頭一曬便蒸干了。”

  “不過,上月初時,上游陽水決堤,神君不知,當時滔滔陽水決堤而下,瞬間將寬闊的河道塞滿,水流滔滔,如同一條長龍奔騰而去,壯觀極了。”

  “從那一次后,河道內便滔滔之水,流而不絕。”

  厭衰說到這里,朝張道靈問道:“神君,陽水改道了吧?”

  張道靈聞言笑道:“不錯,陽水以后就改道我天漢神府了。”

  洛淵神府境內的陽水每年都要決堤,洛淵神府這么多年早就不想管了,現在正好下游的天漢神府修起了河道,這部分決堤的陽水正好趁此改道,進入天漢神府境內。

  這時厭衰忽然說道:“神君,請為此河賜名!”

  河道修起了,總要有個名字。

  張道靈看著奔流不息的河水,說道:“此水來自陽水,從北向東橫穿天漢神府,就叫‘漢’吧。”

  “漢?漢河?”

  “漢水?”

  厭衰念叨著這兩個名詞,卻聽一旁的張道靈說道:“河漢。”

  厭衰眼睛一亮,喃喃道:“天有星漢渺渺,地有河漢湯(shang)湯。”

  張道靈笑道:“然也!維天有漢,鑒亦有光。維地有漢,興我家邦。”

無線電子書    諸天修煉手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