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743 修身養性

無線電子書    諸天之我是沙悟凈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先不要訂閱,稍后修改。

  先不要訂閱,稍后修改。

  駱天明推廣的體育運動傳播的很快,才過了沒多久,汴梁就出現了三十多支球隊,包括足球、籃球、橄欖球。

  這還是球類的制造工藝很麻煩,供人練習的球太少,不然球隊還能再多十倍。

  不得不說,古代匠人的手藝,讓駱天明都為之驚嘆。

  駱天明本以為,沒有現代工藝,橄欖球也就罷了,足球、籃球很難做出來,畢竟對球的彈性要求很高,不但要密不透氣,還要能隨時充氣,手工如何做得到?

  結果,曹珣還真就找到了幾個手藝極高的老皮匠,不但把球做出來了,而且質量還非常好,各方面都不比現代工藝差。

  唯一的問題是,有這等手藝的老工匠實在是太少了,就算不眠不休的干活兒,制造的球也供不應求,這才限制了球隊的發展。

  所謂物以稀為貴,既然球供應不上,價格自然就水漲船高,最夸張的時候,居然能賣到二十貫一個。

  要知道,無論是足球、籃球還是橄欖球,成本都非常低,最多值五十文錢。

  一千文為一貫,要價二十貫,這是多少倍的利潤?

  當然了,對于連建了十二棟大樓的駱天明來說,這點錢不算什么,但對于其他人來說,已經是了不得的好處了。

  比如曹珣,就找到了駱天明,想要拉他一起,要建一個皮球作坊。

  以曹珣的家世和能力,當然用不著非拉著駱天明來建這個作坊,但球場是駱天明的,球賽也是他發明的,如果他說一句球不合適,所有球隊就都不會用曹珣作坊的球,這筆買賣不是就要賠了?

  所以,為了讓皮球作坊的生意順利,拉著駱天明入股,是最合適的方式。

  駱天明是無所謂的,既然曹珣非要拉著他,那他也就摻一腳。

  不過在看過作坊的工作方式后,他提了個建議,采用流水線的方式來制造。

  流水線制造的優勢就不用多說了,唯一的難題是要有一個老匠人教導每一道工序的手藝。

  這一點也不是問題,因為曹珣早就說通了兩個老匠人,不然他哪來的底氣開皮球作坊?

  曹珣按照駱天明的辦法試驗了一下,發現皮球作坊擴大生產最大的難題,竟然如此輕易的就解決了!

  按照傳統的方式,年輕的學徒想要學成老匠人的手藝,需要幾年、十幾年時間,想要成材太難了。

  但按照駱天明的辦法,每人只學一道工序,那就簡單多了,幾天就能學會,然后就是大量的練習。

  曹珣為了培養人手,也是下了血本,牛皮、牛筋、豬尿泡、魚膠等等材料,不限量的供應,不求能做出多少成品來,只求這批學徒能盡快出師。

  結果沒用多久,這個作坊的足球、籃球、橄欖球,就成了比賽指定用球。

  雖然產量提上來了,導致皮球的價格大跌,但依然不少賺,讓曹珣的零花錢多了不少。

  曹珣跟著駱天明賺錢了,加上駱天明連建了十二棟樓,讓其他人都看到了駱天明賺錢的本事,于是貼上來的人一下子多了不少。

  為了賺錢,姿態低一點不丟人,不只是和楊家交好的那些將門、勛貴,就連文臣那邊也貼過來不少,一下子讓駱天明的處境好了不少。

  畢竟能在這個時候舔著臉貼過來的文人,都是不要臉的,這種人打嘴仗的戰斗力相當了得,有他們幫駱天明沖鋒陷陣,文人排斥駱天明的浪潮自然是此消彼長。

  別說他們了,就連皇帝,都派人拐彎抹角的詢問,有什么賺錢的好路子嗎?

  既然他們都有求于自己,駱天明要是不趁機要點好處,不就是傻子嗎?

  于是他再次提出,要做個文臣。

  沒想到,這個問題的嚴肅性超乎駱天明的想象,至少在見到大筆利益之前,皇帝和文臣都不想打破慣例,所以這個要求被駁回了。

  這就讓駱天明有些惱火了,既然你們拒絕我,那我就不帶你們玩兒了!

  既然要撒氣,那就要撒個痛快,駱天明索性就將水泥、玻璃、肥皂、香水等等賺大錢的買賣,全都拿了出來。

  但這些買賣都是和將門合作,其他人連邊都沾不上,只能眼看著將門賺的盆滿缽滿。

  這么一來,皇帝先繃不住了,開始和文臣商討,還是讓駱天明當文臣算了。

  他這么會賺錢,就讓他去給三司使當個幫手。

  文臣其實也眼饞駱天明的賺錢能力,但他們是想讓駱天明帶著他們賺錢,而不是給朝廷賺錢。

  朝廷有沒有錢,和他們有什么關系?尤其是還要用打破文武之別來換取,那就更不行了。

  因此,即使皇帝站在了駱天明這邊,也依然沒能如愿。

  要知道,玻璃、水泥等生意,賺到的錢都是海量的,這么多的錢都無法打破文臣的封鎖,真讓駱天明有些絕望了。

  其實錢多了不是什么好事,看看沈萬三的下場就知道了。

  雖然宋朝不是明朝,可皇帝不會直接掄刀子,也會暗地里下手。

  因此,駱天明將大部分股份都發買了出去,除了文臣之外,誰來買都賣。

  這么做雖然是將下金蛋的雞賣了,可卻結下了無數人脈,不只是將門,還有皇室宗親、勛貴世家、巨商大賈等等。

  這些人的能量都不小,即使朝堂上文臣一家獨大,可這么多勢力集合起來,依然穩占上風。

  只是駱天明的做法,讓佘太君憂心忡忡,將楊家核心眾人集合起來,開了個秘密會議。

  佘太君明白駱天明的用心,宋朝不殺士大夫,卻沒說不殺其他人。

  楊家身為將門,若是皇帝真的想殺他們,只需一道圣旨,楊家就會被滿門抄斬。

  駱天明賣出去那么多股份,結下如此多的人脈,就是為了防備萬一。

  萬一有一天楊家獲罪于皇帝,這些人脈或許會成為救命稻草。

  但在佘太君看來,這種救命稻草未必能救命,反倒可能會要了楊家的命。

  宋朝崇文抑武,怕的就是武將擁兵造反。楊家結下這么多人脈,到底想干什么?僅僅是為了自保嗎?

  如果是為了自保,你們楊家是多不相信皇帝?

  如果不是,你們又有什么目的?

無線電子書    諸天之我是沙悟凈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