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135章都來做導演了?

  “孟總,我聽老萬說,你打算過兩年就不拍戲了,真的假的?”

  薛曉鷺和萬倩認識的念頭也不短了,而且她隱隱的也猜到了小叮當的父親是誰,所以平時也經常去找老萬;

  這事寧昊他們幾個可都不知道,幾人同時驚訝的望著孟輕舟,大哥,你才30出頭,這就想著退休了?

  “只是一個想法,還不一定呢,我這情況你們也知道,拋頭露面的太多,我擔心以后對孩子不好。”

  徐錚倒覺得無所謂,想來以孟輕舟今時今日的地位,真敢捋虎須的人應該不多;

  “別啊,你不拍了,娛樂圈得少多少意思,人郭濤今年都準備做導演了,你個專業的想什么退休,對了,今兒我忘了把濤子給叫來了,老孟,你要不介意,我現在給他打電話,那家伙就在燕京呢!”

  孟輕舟揮揮手,郭韜他又不是不認識,十年前兩人就打過交道;

  “郭韜準備玩一把?”他回頭問寧昊;

  “人劇本都打磨兩年了,去年就找我聊過,當時還說讓你幫他看看劇本呢,好像那會你在摩洛哥拍《紅海行動》。”

  祖風和老潘就著茶杯兩人碰了一下,相視苦笑:“現在做導演確實太簡單了!”

  在座的導演們默默的點了點頭,如果不是在萬重山的羽翼下,他們或許也能拿到投資,但有沒有現在這么自有和省心,那就不好說了;

  演員跨界已經不是新鮮的事情了。

  從大鵬、鄧朝做導演后狂攬數十億,再到黃壘、王寶鏹口碑撲街唏噓一片。

  而秦海璐、陳建兵等實力派演員紛紛宣布轉型做導演,沒想到連郭韜也動心了。

  演員轉型導演熱始于冒險終于爛片;

  2011年,徐錚在孟輕舟的辦公室接下了“泰囧”的劇本,當時光頭徐還沒想好是不是要做導演呢,被孟輕舟趕鴨子上架;

  徐錚是演員,沒拍過電影,但有了孟輕舟和萬重山做后盾,一開口就是6000萬,絲毫沒有處女座的緊張。

  泰囧最終總投7000萬,屬于中等投資,說難聽點“不上不下”,離牛逼電影的投資還差一大截,比爛片又多花了很多。

  然后2012年,《泰囧》一炮而紅,嚇壞了徐錚,驚呆了鐘麗妨。

  12.67億票房,當初的害怕與冒險在這個數字面前都不值一提了。徐錚,成了演員轉型導演路上,又一個“一部成名的神話”。

  同年,公布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破了440億大關,奇跡。

越來越多的演員,在謀求轉型當導演。但成績,已經是天壤之別了  瞬間熱錢涌入電影市場,國產電影好不熱鬧,問題也隨之而來。國師張藝謀曾經感嘆當下電影市場門檻最低之一就是導演,婉轉之外的言下之意就是阿貓阿狗拿點錢都能當導演了。

  演員轉型導演并不新鮮,伴隨著IP改編應運而生。在15年中國電影突飛猛進的階段,這樣的嘗試似乎是個成名、掙錢和身份轉變的好機會。

  怎么說呢,風口上,沒才華的豬也能飛起來。

  但成敗都有;

  大鵬拍攝《煎餅俠》,瞬間讓這位“搜狐網劇一哥”成為10億導演俱樂部的一員,這不光是行業身份的跳轉,同時,大鵬在產業鏈中也成了擁有話語權的人。

  兩年后,黃壘執導《麻煩家族》,原本翻拍日本電影多少有“逼格”的東西在里面,但結果是口碑票房的雙失。“一敗涂地”來形容黃壘這次轉型導演,一點不為過。

  按理說,黃壘作為電影學院老師又是妥妥的一線演員,無論是理論知識和流程實踐,都是轉型導演里最具基礎的。簡單來說,黃壘轉型成功當好導演的幾率是最大的。

  但市場就是啪啪打臉。

  當媒體聚焦導演轉型,要說些什么?還是去討論他們的初衷嗎?意義不大。任何轉型都絕非導演自發的玩票行為,而是一個完整的商業游戲。

  “演而優則導”的背后,拍電影這樣的商業行為,于要轉型的演員來說意味著冒險,意味著可能的失敗和人設崩壞。

  國內的電影市場,近兩年經歷了極速前進和激流勇退,2015年的繁榮和17年的慘狀形成鮮明比照,也反映出這兩年高速發展夾帶出的種種問題。演員轉型導演背后,其實是市場試水成本低造成的。

  前有票房小霸王,誰不想試一試?中國目前在導演中心制和制片人中心制的切換中,并沒有形成穩定良性的發展形式。在多數演員轉型后取得的遠遠大于演員時期的名聲和財富時,“當導演”變成了一個人生路上更進一步的捷徑。

  演員有常規的社會角色認知,當了導演的演員就不一樣了。

  這些大咖大碗們轉型導演后青睞的題材幾乎清一色的中小成本的都市題材;

  縱覽演員轉型的導演,其實在題材選擇上都有趨沿性。

  電影是導演個人作品,很多時候傳達的是導演的思想與見解。電影是導演對世界表達的方式,選擇拍攝什么、如何拍攝,日后作品在市場上有何反饋,都是導演在意和需要把控的東西。

  據孟輕舟所知,轉型導演一般涉獵的題材多以喜劇為主,其次就是文藝電影;

  在中國,題材是階段性流行的。從青春片到喜劇片,都有幾個領頭羊式的電影拉開了觀眾觀影喜好的序幕。從某種角度來說,國內喜劇電影是最容易實現商業價值的題材。

  徐錚因為不甘心只做演員,轉型拍《泰囧》、《港囧》,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徐錚都嘗到了甜頭。即便是《港囧》的口碑在上映時期并不如意,但似乎并不影響票房的穩步前進。

  同樣選擇喜劇題材的還有大鵬、鄧朝、王寶強、陳思誠等,無論在藝術成就上如何,四人都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而今,大鵬、鄧朝、陳思成都新電影都排期在列,可見當導演是一件會“上癮的事情”。

  要說轉行做導演,還得追溯到姜聞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國人開始聊“情懷”,似乎就是這部電影的“功勞”。

  而隨著孟輕舟橫空出世,青春片,也成為了市場青睞和資本熱捧的題材。

  鄧朝、徐錚、吳景算一類吧,為什么這么說呢,鄧朝在導演首部作品分手大師前是什么地位,雖然很高,但感覺和黃曉明陳坤比還是差了口氣,而如今儼然中生代第一人,能追上這口氣,重要原因就是分手大師的六七億票房。

  徐錚在泰囧前和鄧朝類似,以他的地位,大導演是不會給他主演喜劇的機會的,唯有自己拯救自己了,于是自己找編劇資金投資電影,又找來黃渤王寶強兩個活寶,才成就了自己。

  吳景的事今年說爛了。

  這三個人成為一線的時間,正是內地小生地位上升,港臺小生地位下降時,當時的資本還是信任港臺,這三個不服氣不甘屈居人下的演員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自己在中國內地的地盤上,有著很強的票房號召力,不比外來和尚差。往大了說,他們提高了內地小生的地位。

  這三人,用霸王別姬里的話說,就是自個成全了自個。

  除孟輕舟以外,徐靜蕾、蘇有朋、鐘漢良、何炅都選擇用青春片打開市場,第一是受眾群體恰好是高消費力群體,高度重合讓票房更有保障;其次青春片可以啟用新人,在降低成本上也是一種成功。

  但是青春片的扎堆也曾帶來惡果。一度,國產青春片被冠上了“翹課、劈腿、墮胎”的標簽,每個人的青春不打掉一個孩子都不完整似的,這也是近一段時間青春片黯淡下去的原因。任何時候,大量涌入都不是好事兒。

  除了想在商業上取得成就,就有追求藝術成就的導演。轉型,本就是雙刃劍。除了青春題材和喜劇題材,一些小眾藝術類電影也受到演員轉型的青睞。

  2014年陳建兵帶著自己的農村題材荒誕黑色幽默電影《一個勺子》,以導演身份殺出來確實讓很多人叫好。

  拋開商業化的運作,片子深刻的主題讓人窺探到了陳建斌作為導演的野心。斬獲了金馬獎最佳男主和最佳新導演,大概是對這份嘗試最好的回饋。

  同樣,年初宣布轉型當導演的秦海露也是從文藝片出發的,編劇獎和影后拿到手軟的她,在宣布轉型后獲得更多的是信任和支持。

  回顧15年電影票房,大多數演員轉型的導演都交了不錯的作業。顯然,明星做導演能讓資方一本萬利,有噱頭、有基礎、有保障。某種意義上,出品方和明星導演的結合是賺錢的“一劑靈藥”。

  為什么轉型的都是一線頂尖藝人?

  道理很簡單,他們的人氣是熱門IP,目的當然是為了擴張自身的事業版圖了;

  即便是何炯這樣的非專業演員,也是主持界的頂一線。這些人轉型,本來就有成熟的條件。

  從徐錚、鄧朝、吳景等人來看,轉型導演的多是娛樂圈里的中生代藝人,他們在原有領域已頗有建樹,卻苦于難以突破瓶頸,演員年齡到了尷尬之時,受到市場小花小肉的沖擊,加之觀眾的口味往仙俠、奇幻等方面上便宜,找不到合適的劇本、演不到有勁的角色,不如自己當導演,尋求突破。不但能升級身份,還能拓寬演藝事業版圖。

  因此,轉型當導演,或多或少能解決他們的瓶頸問題。

  當然,也有人純粹是為了話語權。王寶強在談到自己轉型當導演的原因時就直言不諱,這些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導演的權力太大,在片場演員就是孫猴子,再大牌也蹦不出導演的手掌心。

  事實上,明星轉型有多種方式。除了做導演外跨界投資在圈內也很流行,失敗的案例不在少數,當然也不乏徐靜蕾、楊小狐、徐錚這樣的投資小能手。

  但明星做導演擁有天然優勢,他們摸爬滾打多年,人脈和資源自不必說。

  而從投資方和發行商的角度來看,比起扶植新導演,與明星導演合作的風險更低,明星自身的人氣所引發的話題及市場號召力,遠比一個年輕導演來得更強。

  當然,也不是所有明星都有著一個“導演夢”,很多時候,電影公司的推波助瀾也是明星走上導演路的一大原因。明星當導演頻頻創下的票房奇跡,讓電影制片方關注到明星身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不再有耐心去培養新導演,而是邀請明星當導演,置質量與口碑于不顧。

  和IP改編一樣,市場總是在走捷徑。

  同時,當電影市場高速發展之時,對于影視人才的需求是大量且迫切的。專業的影視人才要走完學習的流程,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此時,演員似乎是最容易上手的群體。

  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我國影視行業從業人員越發雜亂和摻水,原本最基本的從業要求都成了一堆大而無當的空話。

  馮劇剛在憑借《老炮兒》取得影帝之時曾調侃道:“太多演員當導演,我只能轉型當演員。”玩笑之外,褲子也直言:“你有影響力拍一部電影,但是也不能濫用觀眾對你的信任。拍電影很容易,但是拍好電影非常難。”

  當年老徐在猶豫是不是接下孟輕舟的泰囧的時候,寧昊就曾問過他;

  “為什么不做?”

  借助自己原來那個領域的名氣,隨便糊弄一下,再不濟還有大批的粉絲樂意支持自己的偶像。最主要的一點,國內電影圈子沒有次序,進入的門檻太低;

  近年來可以說國內電影是處于下坡路了。優秀的作品越來越少,很多人都抱著這樣的想法只要搞好宣傳再弄幾個人氣演員票房不愁。很多低口碑高票房都在印證著這一點。電影圈這種亂象,當然惹得很多人都想來分一杯羹。演而又優則導也就理所當然的了。

  大炮說垃圾觀眾造就垃圾電影。這一點反駁的人不少,人心浮躁,電影圈風氣早亂了。不僅僅是這些半路出家的只,就連科班出身的爛片也很多高產的。

  關鍵是這種風氣需要正一正。只有電影本身關注度高于一切的時候,無論是跨界的演員還是本職電影的才會有更多好作品。

無線電子書    華娛之別樣人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