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五十七章 外松內緊的輿論戰

  加利福尼亞,帕羅奧多市,斯坦福大學,力學工程研究所。

  邁克貝萊加爾和簡詹姆正在實驗室里,研究著邊側建造好的圓形裝置。

  圓形裝置看起來就很高端,下面密集的線圈、厚實的玻璃器皿,還有大量不知道什么金屬環繞,玻璃器皿里面裝載的銀色金屬正在發光,上面則懸浮著一個超薄塑料小球。

  如果被普通人看到,肯定會驚訝于眼前的一幕,但貝萊加爾和詹姆卻滿臉不解,他們圍著裝置一直轉來轉去,眉頭也緊緊的皺了起來。

  “這不可能!”

  貝萊加爾說道,“我們早就完成了超導反重力的重復實驗,但最多減少百分之十的引力作用。先是那樣大型的裝置,想要漂浮,理論上,最少也要減少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引力。”

  詹姆搖頭道,“百分之七十,不夠。從曝光的照片來看,那個大家伙最少也超過一百噸,也許有三百噸、五百噸,甚至更多,但是,圓盤下方冒出的火焰很少,它使用了推進器,但大概只是用來維持平衡。”

  貝萊加爾思考著說道,“也許反重力作用會推動空氣向上流動,也能帶來一部分作用。”

  詹姆撇撇嘴道,“你相信風力能把幾百噸的裝置吹起來嗎?”

  “減少引力后,只有幾十噸。”貝萊加爾堅持自己的說法。

  詹姆用力抿住嘴,“好吧,就像是你說的,減少百分之七十的引力,但是我們依然做不到。”

  “…唉!”

  “唉!”

  兩人眼前就是超導反重力裝置。

  斯坦福大學一直致力于反重力的研究,每年不惜投入一億美元,研究也是有進展的。

  事實上,早在李寧的超導反重力理論發布前,就已經有相關的實驗發現,發現的相關‘重力缺失’,被認為是‘神秘的電子推力’造成的。

  早在二十多年前,m國和e國科學家,就航天技術進行相關的交流,的就在探討一種能對重力進行控制的推力發生器。

  他們認為這類的研究,可能會對航空器的發展帶來劃時代的影響,并有可能會發展出一種新型武器。

  同時,m國的nasa、波音公司以及一些知名的研究機構,都開始介入到相關的研究。

  斯坦福大學也是其中之一。

  去年,m國跨學科技術公司聲稱,他們設計了一種所謂的“升力器“,“升力器“是用一種輕木棍做成一個三角框架,棍上附著一根電線,周圍用金屬箔片圍繞而成。

  只要將正電接通電線,負電接通金屬箔片后,這個升力器就會飄離桌面,升到空中。

  “升力器“的設想最初是該公司的一位電光工程師在進行一種激光器試驗時發現的。

  在他所試驗的激光器中也有類似的電線金屬箔片的部件,他發現只要一接通電流,金屬箔片就會出現莫名其妙的扭曲運動。

  接著他又發現如果把一個電線和金屬箔片形成的三角體作為一個單元體,那么通過多個這種單元體的組合可以做成更大和更重的“飛行器“,其外形既不用設計成空氣動力外形,也不需要運動部件,只要通上電流就能升到空中。

  后來又有法國物理學家,在自己的試驗室里再現了這個試驗,還對所謂“升力“作了定量的測定,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制作的“升力器“能很快地加速上升,而且能非常穩定地懸浮在空中。”

問題來了  “升力器“是靠什么力把它推到空中的?

  現有的物理學無法對“升力器“做出解釋,相關的研究也引起了非常廣泛的關注。

  后來就是趙奕和李寧的實驗發現了。

  他們一起發布了實驗結果,還發表了相關的理論研究,表明離子晶格自旋,會帶來反重力作用。

  這個理論完美的解釋了,之前所發現的實驗現象。

  斯坦福大學也因此加大了對反重力研究的投入,還特別邀請李寧到大學來演講,并希望聘用他成為教授,只是被李寧拒絕了,他只是應邀到斯坦福大學,做了相關的報告和演講。

  李寧拒絕的原因也很簡單,他一直希望獲得重視,但畢竟已經年紀大了,馬上到退休的年紀,再換個環境去工作,根本就沒有必要。

  斯坦福大學的相關研究,也只能依靠趙奕和李寧的理論,進行相關的復原實驗,并在此基礎上繼續去拓展。

  邁克貝萊加爾和簡詹姆,是斯坦福大學反重力研究的核心人物,他們一起進行了復原實驗,而且還非常的成功,他們設計的裝置,比趙奕、李寧一起發布的,效果還要好一些。

  他們一直都堅信,自己所做的已經是最前沿的研究了。

  反重力效果能達到百分之十,已經是非常驚人的數字了,甚至可以帶動薄片、塑料小球,直接上升到空中,更不用說氣球之類。

  現在他們只感覺憂愁,詹姆嘆道,“也許我們都想錯了,那并不是超導反重力,照片拍攝的也不完全,比如,那個大家伙有螺旋槳,只不過是在中心位置,根本拍攝不到。”

  貝萊加爾道,“我也希望是這樣,但理論上根本說不通,中心處有巨大的螺旋槳,風力根本不足以帶動起那么大型的裝置。”

  “好吧”

  詹姆感到非常的無奈,他們想不出具體是什么。

  “貝萊加爾教授、詹姆教授,有人找!”外面傳來一個喊聲。

  兩人一起推門走出來。

  一個半禿頭的胖子站在門外,看過來的目標帶著審視,但還是很禮貌的伸出手,自我介紹道,“波德克列特,五角大樓特派官。”

  貝萊加爾毫不在意的撇撇嘴,他知道相關部門一定會派人來詢問,只是沒想到是五角大樓。

  代表軍方?

  詹姆則是點頭道,“我們早上還說起,肯定會有人來,但是很遺憾。”他搖頭道,“我們關于反重力的研究,只停留在減少百分之十重力上,不可能再高,換句說話,那個神秘裝置,我們根本搞不懂,無能為力。”

  “一點都不知道?”波德克列特的話音有些不滿。

  “確實不知道。”

  貝萊加爾點頭道,“如果我們有什么消息,一定會說出來,相信你也去找過別人了,對吧?不可能直接來找我們,我們還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

  波德克列特思考著問道,“你們對此有什么猜測嗎?或者說一下想法,我想知道一些,記錄下來。你們懂得,這是我的工作。”

  “好吧。”

  貝萊加爾和詹姆對視一眼,說道,“我們認為肯定和反重力有關,中國那邊對此的研究更加深入、更透徹,大概因為是…趙奕?”

  “趙奕?”

  詹姆點頭道,“趙奕和阿拉巴馬大學的李寧教授,一起發表過反重力相關的理論,對于未知的‘電子推力’做出了解釋。”

  “那些只是公開發表的,也許趙奕還有其他研究,你懂得,世界天才,他應該有更深入的研究。”

  波德克列特用力抿了抿嘴,念叨著,“趙奕…好吧,所以我應該去塔斯卡盧薩?”

  “當然。”

  “李寧教授也許知道些什么。”詹姆跟著說道。

  波德克列特把消息上報給了五角大樓,馬上就有下一個特派官找到了李寧。

  李寧和趙奕發表過實驗研究后,名氣有了很大的增長,因為拒絕了斯坦福大學的邀請,阿拉巴馬大學給了他更好的待遇。

  現在李寧的實驗室擴大了,學校還特別劃撥了大量的經費,讓他繼續從事超導引力的研究。

  當有特派官找到的時候,李寧還呆在實驗室里,但他的狀態和詹姆、貝萊加爾一樣,都驚訝于媒體上的消息,“那么大的裝置,怎么可能?”

  “超導反重力?不可能的,推動那么龐大的裝置,肯定需要一種新型的反重力方式。”

  他也肯定是反重力技術,但不知道具體是怎么做到的。

  當特派官過來詢問的時候,李寧說的比貝萊加爾和詹姆多一些,因為他有些害怕特派官。

  這是種族決定的。

  m國白人是擁有特權的,他們一點都不害怕政府機構人員,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會無辜被捕。

  黑人、黃種人都會有類似的擔心,有時候,法律對他們不是完全公平的,黃種人的擔心更多一些,因為黑人還能肯定自己是m國人,而黃種人,哪怕幾代人生活在m國,走在路上也會被認為是中國人。

  李寧早就拿到了m國護照,在阿拉巴馬大學工作了近三十年,但他依然沒有絕對的安全感,生活工作上都相當謹慎。

  當被問起反重力以及媒體報道的看法時,李寧說了很多東西,但他說自己的看法時,還是稍稍撤了個謊,“我認為是反重力技術,很可能和超導反重力存在直接關系。”

  “中國一直支持創新研究,比如,他們正在論證建造世界最大型的粒子對撞機,我認為,我們應該加大相關研發的投入…”

  他連續說了一大堆,好像一切都為m國考慮。

  實際上,李寧并認為是反重力,但不認為是超導反重力,因為超導反重力是有上限的,他就是理論創始人,比誰都要清楚。

  但是,他還是說‘超導反重力’,一則是超導反重力理論,是他提出來的,理論完善、實驗證明是靠趙奕,但最先提出來的貢獻最大。

  超導反重力就是他的研究,加大研發投入受益方也會是他。

  另外,就是不想‘指引正確的方向’,李寧身在m國,一直都感覺格格不入,不管再怎么努力融入其中,但‘中國人’、‘華人’的字眼充斥了生活。

  如果換做是個年輕人,也許會為了未來妥協,給m國發展做出貢獻,來爭取更好的待遇。

  但是,李寧已經年紀大了,他不需要什么好的待遇,反倒開始想起自己的中國人身份。

  這個說法是一石二鳥。

  對他自己也有好處,也能阻m國找到真相。

  首都,新聞會場。

  大量的國外媒體聚集,都來參加新聞發布會,他們希望知道‘神秘裝置’的真相。

  現場記者對新聞官的提問,也都和報道出來的‘神秘裝置’有關。

  但多數記者并不報希望,類似的‘神秘研究’肯定是保密的,幾乎不可能真正公開信息。

  “新聞官一定會說,‘我不清楚你說的實什么’,或者‘輿論都是杜撰的’,又或者‘我希望是真的,但我從沒有聽過類似的研究’。”

  有記者預想道。

  反正新聞官肯定會推說不知道。

  他們都想錯了。

  當新聞發布會開始以后,有個y國記者站起來提問,新聞官就說道,“…我們遵循國際法,有權利進行高新科技的研究。”

  “在最尖端的反重力研發上,我們已經取得了受矚目的成果。這歸功于一批無私奉獻的科學家,歸功于奮戰在科研一線…”

  “巴拉巴拉”

  新聞官說了一大堆感謝的話,仿佛就像是在做研發匯報演講。

  全場記者都驚住了。

  他們還是第一次如此認真的聽一大堆官方的‘感謝’,因為他們實在是太驚訝,完全沒有想到,新聞官會直接承認這件事。

  下一個問題,馬上有記者站起來提問,“能談談這個神秘的裝置嗎?它叫什么名字?應用的是什么技術?”

  新聞官道,“第二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了,應用的是反重力技術,至于第一個問題,涉及到科研機密,很抱歉。”

  接下來好幾個記者,問起的都是有關技術、研發、理論等問題。

  新聞官的回答五花八門,各種說法都有,但仔細琢磨一下,都能簡單概括為,“抱歉,機密。”

  “下一個”

  新聞發布會結束了。

  大部分國外記者的提問,都沒有得到滿意的回答,但他們還是非常的興奮,因為最重要的是,新聞官公開承認,‘神秘裝置’確實是中國的研究,確實擁有了反重力技術。

  至于具體是什么樣的反重力…

  反正是反重力!

  普通人也不會去深究反重力技術原理,是否問出來也就不重要了。

  事實上。

  在輿論層面上,高層早就研究好了應對方式,最開始的幾次反重力研發會議,每次都會談起兩個問題,一個是保密性問題,另一個就是被曝光以后的應對措施。

  現在反重力研究進入到實驗階段,空中堡壘先期的實驗,肯定是要讓裝置上天的,再想做到完全的保密,幾乎是不可能的,與其遮掩著不承認,還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認。

  在輿論層面來說,應對方法就是把反重力技術,當成一種普通的高新技術看待。

  研究,有。

  具體,保密!

  同時,輿論上也要一直強調,反重力重點在于民用,在于航天的相關研發上,軍事方面的應用,強調‘維護主權、和平’等就夠了。

  其實反重力相關的研發,能保密肯定是最好的,被曝光也根本沒關系,因為國內領先了很多步,其他國家即便知道消息,沒有理論支持,想研究連突破口都沒有。

  現在反重力團隊用的是光子反重力技術,而媒體上只知道是反重力,也許會想到超導反重力。

  以后知道光子反重力,想研究依舊困難重重。

  反重力團隊的專家們很有發言權,他們用了幾個月時間,都沒有完全搞懂基礎的光子反重力理論,實驗裝置設計上,好像是知道點什么,設計到的細節又是一片朦朧。

  其他國家去做研發,到這一步都非常困難。

  就像是m國擁有的大型核反應堆技術,也就是核動力航母技術,其他國家都知道核動力原理,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建造出和m國同樣的大型核動力航母。

  只要核心是保密的,研究曝光也沒關系。

  另外,國際軍事形勢,和幾十年前不同。

  反重力是前沿科技,甚至說是科幻級別的科技,肯定會成為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但軍事上來說,起到決定性的永遠是核彈。

  核威懾,同樣是守護和平的手段,正因為存在核威懾,地球的未來很難再有大的戰爭,否則就可能成為人類滅絕的災難。

  中國擁有核武器、洲際導彈,就算被曝光出有什么高科技,也根本不怕受到窺探。

  其他國家的招數,不外乎就是經濟、軍事上給予壓力,但直接開啟大型的戰爭幾乎是不可能的。

  高層還想到另一個手段,就是以基礎的反重力技術,作為籌碼來交換一些先進技術。

  這是趙奕提出來的。

  光子反重力就是他研究出來的,他對其難度有很深的了解,因為內部設計及其復雜,沒有基礎理論支持的情況下,哪怕是把反重力裝置,送給其他國家去研究,其他國家最多就是照貓畫虎,制造個差不多一樣的,卻根本無法再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所以擁有基礎的理論,就能把握住研發的主導權。

  這個主導權對于國家、對未來都是極為有利的,而同時反重力技術本身,其實不能直接帶來什么,還要消耗大筆的研發投入。

  空中堡壘,建造是需要大量經費支持的,就算建造出來,最多就是大大增強近海防御能力。

  在核威懾面前,再高端的技術意義也是有限的。

  總之,反重力技術曝光,有好處也有壞處,完全保密不可能做到,曝光本身,也是在預料之中的。

  國家新聞官公開表示,確實是在研究反重力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表現出一副‘不在意別國知道’的樣子,但實際上來說,應對上還是外松內緊。

  對外表示不在意,對內則馬上轉移陣地。

  反重力研究組繼續往北部山區轉移,理論組相對簡單一些,往首都中心的軍區靠攏,給分配了固定的住所和辦公地。

  趙奕和理論組十幾個人,一起到去了新的駐地,他們處在警戒嚴密軍區附近,環境還是相對安靜的,附近還有溫泉會議中心,往周邊走五公里,就到了熱鬧的市區。

  趙奕對環境還算滿意,只是生活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還是有些郁悶的,但也是沒有辦法的。

  現在他所做的研究,直接關系到未來科技、大國競爭,再想要輕松、普通的生活,已經是不可能的。

  當生活不能反抗,就只能努力去習慣。

  “如果研究能讓中國的科技、軍事水平,遠超國外,大概就會好很多了。”

  “另外,也要讓更多的人參與研究,而不是自己一個人…”

  趙奕思考著,頓時對空間理論的整理工作更加重視了。

  只有把理論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讓更多的人更容易理解,其他人才能參與到后續的研發中,而不是單單靠他自己,就算他再天才,一個人能做的也是有限的,怎么也比不上幾十、幾百人,針對不同方向去做研究。

  與此同時。

  國際上針對神秘的反重力研究,策略也同樣是外松內緊。

  當輿論都在討論‘反重力技術’時,m國知道必須要站出來說點什么,媒體宣傳上也要重點把控一下,因為m國給世界的印象,一向都是擁有最前沿的科技,無論是軍事、航空、航天,還是民生等各個領域,都是處在世界的最前沿。

  但是,中國已經制造出了反重力裝置,甚至能讓加大的裝置,上升到近千米的高空,而m國就連原理都不知道,完全是一頭霧水。

  這怎么能行呢?

  不管神秘裝置采用的是什么技術,都一定不能認可其科技含量,否則就是對信心的重大打擊。

  所以馬上就要發起輿論戰。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輿論就出現了變化。

  之前好多媒體都在驚嘆著神秘的反重力裝置,有的還聲稱中國的反重力研究,代表了國際最前沿。

  m國官員站出來表示,“我們早就已經有相關技術,但建造那么大型的裝置,需要耗費太多的資金。”

  “這是得不償失的。”

  “那種大型裝置有很多缺陷,比如,靈活性,如果升到了空中,就是個固定的靶子,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中國不惜耗費大量資金,制造這種無用的裝置,反正,我們很難理解。”

  “當然了,不可否認,中國在反重力的研究上,已經快要追上了我們…”

  政府官員的講話,讓一些民眾變得安心了。

  m國的媒體的論調也變成了,“”不少。

他們的普通人  現在大部分輿論則變成了,“中國建造的神秘裝置,其實只是看起來驚人,技術上根本什么。”

  “m國擁有同樣的技術,而且理論研究更加前沿。斯坦福大學每一年在反重力研究上,投入超過一億美元!”

  “那種裝置制造會浪費大量的經費,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完全是樣子貨!”

  “看起來嚇人,實際上,根本沒什么用處。”

  國內也受到了影響。

  有一些網絡名人都站出來質疑說,“為什么要把經費,耗費在這種沒用的東西上?”

  “做決策的官員都在干什么!”

  “這有什么意義!”

  當然了。

  大部分輿論還是支持反重力研究的,質疑的聲音只是少部分,畢竟大型裝置已經飛上了天,想要做到這一點,仔細想也能知道,并不是花費多少經費的問題。

  那可是幾百噸的大型裝置!

  哪怕是用最先進的推進器,也不可能讓這種大型裝置,在空中懸浮太久的時間,單單是能源就是個大問題。

m國發動輿論戰的同時,內部則是緊張的討論著  “這到底用的是什么技術?”

  “斯坦福的專家認為,不是超導反重力,而是一種新型的反重力;李寧教授的看法截然相反,他認為就是超導反重力。”

  “兩種說法,我們要怎么去研究?”

  “現在信息太少了,只能找相關的專家,特別召開會議討論…”

無線電子書    規則系學霸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