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30章 光復兩千里

無線電子書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隨著敵軍被徹底圍殲在占城遠郊的海灘上,趙云又花了三五天時間,總算是接手了占城周邊地區的全部統治權。

  凡是所有的農耕區,有城邑村落聚集的地方,都被漢軍清查了一遍。

  還按照風俗和瘟疫防治需要,把所有敵人的尸體盡量搜集起來,全部焚燒處理,灰燼拉去肥田。

  占城城內的偽陪都宮室、區連等家族的積蓄逆產,也全部掃出來作為戰利繳獲帶走,也算是對林邑之前侵略大漢的戰爭賠款。

  畢竟林邑國都要滅亡了,戰爭賠款只能以這種繳獲的形式解決。

  另外,區連的族人親屬,但凡是帶在占城留在身邊的,當然也全部明正典刑。并按照當地衛生習俗網開一面、先把頭顱都焚燒后,再把骷髏骨插在尖木樁上示眾。

  畢竟那么濕熱的地方,人頭帶著肉示眾太不文明衛生了。

  控制地方之后,因為趙云隨軍也沒帶什么像樣的文官,只好暫且讓步騭這個帶路的向導,臨時客串一些拉攏安撫百姓、分化瓦解蠻夷的工作,順便統計一下戰果。

  部隊進入占城,休整五日,調養傷病。

  五日之后,已是十一月底。之前戰役的戰果也徹底統計出來了,被收編為百姓的人民戶口也大致造冊,步騭和魏延等人便來匯報。

  “將軍,最初兩天的血戰,累計到那幾個百越部族的酋長率軍投降為止,我軍收攏敵尸打掃戰場,總計斬首是四萬多級。”

  “后面又圍了七八天,還殲滅了好多批從海上試圖劃船來接走救援族人的漆蠻,那部分估計也有幾萬人。現在徹底打掃被圍困區的戰場,數骨頭應該有九萬多級。

  算上海里撈到被沉船打死的,按照擊沉的船數乘以理論運載量,大概兩萬多,所以被圍困擊滅的,一共是十一萬。”

  魏延先把殺敵和打掃戰場的結果說了,步騭再說齊民編戶。

  “所以此次戰役總共殺死蠻族十五萬,百越丁壯兩萬,漆蠻十三萬。投降的百越壯丁三萬,連同其家人,愿意歸順為漢民的一共有十余萬,這就是占城周邊剩下的歸朝廷統治的人口了。

  哦,還有些漆蠻的女人,她們沒上戰場,也沒被勾引出來開小船來接男人回去,所以也不可能深入叢林去追殺她們。不過只有女人的話,應該也鬧不出什么動靜了。

  何況這些漆蠻已經跟歸順的百越人結下了死仇,百越人現在僅僅是稍有人口優勢,被我們一戰殺成了占城地區剩下的主要民族。

  他們肯定還要繼續依靠朝廷殺漆蠻來壓制報復,不敢坐視漆蠻重新增長起來的。部分百越酋長腦子靈活,已經看透這一點了,其余反應慢的,屬下也設法巧妙暗示過了。”

  趙云聽完后,也是點點頭:“走到如今,也是無可奈何,不過朝廷大軍無法在此駐扎到暮春,最多再有兩個多月,我們就要徹底結束戰斗。

  就算這些百越酋長被震懾,還跟漆蠻結下血仇,也不能指望他們就因此長期忠于朝廷。

  文長,你說說這幾日探聽到的軍情,之前區連在占城被破滅前,可曾及時給區疆送出過求援信使?

  子山,你說說,大軍走后,又該如何建立穩定統治,羈縻控制這些百越酋長。”

  魏延首先奏對:“那天決戰開始后,區連軍勢頹敗,應該是來不及再派出求救信使了。不過戰役開始前、我軍登陸后,可是拖延了幾天才發動決戰的,所以在拖延那段時間應該就已經求救了。

  而且區連在決戰當天就被趙將軍殺了,我唯恐敵軍后續的求救信使,把區連的死訊傳遠。導致他兒子知道父親已死、占城全滅就懶得回來救了,所以特地安排了戰船在靠北數十里外的沿海巡邏。

  當時凡是去南部和內陸叢林漆蠻部落求援的,都放過去,凡是想沿著海岸往北數百里送信的,全部截殺。區疆肯定還是會分兵舊父的,正好讓太史將軍在海上將他們截擊全滅。然后,我們可以順勢讓太史將軍接應,海路回返再破林邑城。”

  魏延匯報完之后,步騭繼續跟上:

  “朝廷大軍因為炎熱撤走之后,要想繼續保持對本地百越酋長的羈縻,我看可以以貿易為主,應該建議朝廷未來設置有海軍護航的貿易船隊。

  避開每年最炎熱的幾個月,一年往返航行三趟,提供當地土人中原的先進生產和軍用器械、物資,收買換取南洋特產的珍貨。

  我們還要建立永久貿易商站,以為打探耳目,駐軍少許,以交州兵為主,氣候也勉強能適應。以確定各部落在朝廷商船隊走后的表現,拉攏其中表現最好、請剿漆蠻最積極的部落,少量的武器貿易僅跟這些人。”

  趙云擺擺手:“行,都按你們說的辦。對了,子山,既然要建立前哨,留下可靠之人監視宣撫,本地可有漢人士人可以利用?”

  趙云實在是想稍微找出幾個漢人讀書人,幫朝廷常住于此分憂。

  在中原讀書人爭奪朝廷的做官機會能爭得頭破血流。

  但在這種距離文明至少兩千里遠的地方,只要有個讀書人,簡直立刻就能有官吏做。但就這趙云至今還沒見到。

  他本來也沒抱多大希望,不過步騭不愧是這兩年來林邑搞通商刺探挺用心,居然還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稟將軍,這占城之地,實在是沒有聽說什么漢人士人,學問可以為官的。不過,屬下去年曾打探到,在林邑城、也就是曾經的大漢日南郡轄區,聽說還有一些前代被朝廷貶斥流放的罪官后人流落。

  雖然不知道這些人學問如何,但出身名家,應該縱然到了蠻夷之地,也還有自勵家學吧。等將軍再攻破林邑城,把偽王子區疆剿滅后,當地士人自然會撥云見日前來投效。”

  趙云大奇:“日南郡故地,還有朝廷的犯罪官員的流放家屬?是誰的后人?有名么?”

  步騭一笑:“說來也是諷刺,這些人祖上大大的有名——是三十多年前,第二次黨錮之禍中,被宦官陷害的‘三君’之二,竇武和陳蕃的后人。

  第二次黨錮之禍時,王甫、曹節謀害大臣,竇武兵敗自殺,陳蕃遇害。竇武后人被宦官流放朱吾縣,陳蕃后人被宦官流放比景縣。

  雖然其中有陳蕃的幼子陳逸和竇武的長孫竇輔等被其他朝中大臣救助,但也不過是導致其中一部分本該來日南的族人,被改流相對離中原近一些的零陵郡。

  因為知道這些人都是中原君子之后,區連控制日南郡全境后,也不敢加害,當地蠻夷也不敢動他們。”

  趙云聞言倒是非常驚訝,雖然他不算什么讀書人,但當年黨錮之禍前,“三君”的名號他還是知道的。

  如前所述,桓靈時器天下名士,三君為首,其下依次八駿、八顧、八及、八廚,三君那可是最頂層的存在了,屬于一代道德楷模。

  當然了,竇武當年私德還是不太好的,他只是因為作為外戚、大將軍(何進之前一代的外戚大將軍),掌握了誅殺宦官的謀主,才被天下士人推為三君。

  陳蕃的個人道德確實沒得說,而且當了多朝太傅、遇害時已經八十多歲,也沒見他為個人謀什么私利。

當初宦官把這些人的后人發配到那么遠,其實就是打算讓這些人的族人都死光的,也壓根兒沒想到大漢有朝一日有可能光復日南郡那些淪陷的縣  (第二次黨錮之禍的時候,區連已經在日南郡造反,但當時還只占據了象林縣一個縣,還沒占領朱吾縣和比景縣,所以宦官想把要害的人送到叛亂區邊緣,借反賊的刀殺。)

  趙云便好奇追問:“當年發配來的竇武、陳蕃族人,居然還都活了下來?”

  步騭:“只是區連沒敢殺,也犯不著殺,但不能說都活下來。畢竟氣候與中原迥異,因為水土不服而死便十有七八。不過三十多年都過去了,他們也會開枝散葉,總有活下來的。

  不過還請將軍不要對他們抱太大期望,因為除了竇武陳蕃的子侄輩還是純種漢人,其余孫輩,有不少是跟百越女人混血生的。他們流放過來之后,可就沒有多少漢人士大夫家的女眷可以聯姻了。”

  趙云:“這個倒是無妨,有竇武陳蕃后人的名聲能用,也便于徹底恢復日南郡的統治了。五天之后,等子義有消息了,我這便去擊滅區疆。”

  后續的戰斗,倒是果然沒什么好贅述的,趙云說擊滅區疆,那就幾乎是言出法隨,因為林邑國大后方的根子都已經被趙云拔了。

  越往北民族構成漢人和百越人越多,漆蠻越少,愿意跟著區疆死硬抵抗、死硬不歸漢化的頑固也越少。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區疆的部隊,簡直如同往計劃里撞進來一樣,直接中了趙云軍的埋伏,被在途中各個擊破了,所以主力壓根兒就沒撐到死守林邑的時候。

  十二月初六,區疆十天前匆匆忙忙從林邑城出發、想要走海路回援占城、救援父親的四萬人,包括兩萬多主力機動作戰部隊,還有一萬多劃船的民夫劃槳手。

  在相當于后世越南芽莊一帶的外海海角處,撞到了以逸待勞就等著截擊他們的太史慈一萬人海軍部隊。

  區疆不是親自帶兵救父的,所以這支林邑部隊的統兵將領另有其人,反正是個沒什么智商腦子的家伙。他看太史慈人少船少,只有他兩三成的規模,就主動蜂擁攻殺而來。

  太史慈見狀,當然是求之不得地趁勢示弱,先假裝利用自己的船更大的優勢,往東邊深海的方向調轉船頭全速拉開距離。

  林邑將領窮追不舍,他也知道自己的小船在離岸五十里甚至百里遠的地方,都還是可以作戰的,當天反正風力也不大,所以真當太史慈是怕了、以為到遠海就能躲過。

  太史慈見把對方勾引得離岸數十里了、估計在這兒擊沉林邑人的小船后,落水的人也游泳不回岸上,這才回頭露出猙獰的面目,大開殺戒。

  結結實實教了那個林邑將領,什么叫“海軍是錢堆出來的兵種,只要戰艦比你先進出一個代差,那么哪怕數量規模比你小一個數量級,都能照樣吊打”。

  四萬林邑死硬部隊,就這樣被擊沉大半,擊沉的部隊自然是絕大多數葬身大海。

  太史慈這才好整以暇回師,跟趙云會合,報告說已經在海戰中把區疆從林邑城派來回援占城的援軍全殲了。

  趙云便搜集剛剛在占城補給過的軍糧物資,重新上船,跟著太史慈沿著海岸穩扎穩打行軍,于臘月中旬趕到林邑城外海。

  區疆居然都才剛剛五六天前,才得知他派去占城的援軍被重創,并且也只是在此前十天,才得知其父區連的死訊。

  不過因為猶豫,區疆并沒有立刻放棄正牌國都林邑,便錯過了逃命良機,被趙云攆上門了。

  當然,也或許是區疆知道就算放棄了林邑城也沒地方逃,如果去龍編跟外甥合兵一處,遲早也是死,除非是放棄沿海地區,進入內陸山區熱帶雨林,那樣漢軍才不會追。

  但如果真去了山區叢林,活著也沒意思,他又不想當野人活著,還不如也轟轟烈烈搏一把呢。

  邊地蠻夷,多的是這種生死看淡的蠻干貨。

  臘月二十五,林邑城外決戰,區疆帶著最后的死忠,尤其是林邑城周邊的大部分漆蠻部族青壯,跟趙云決戰。

  這一戰趙云軍不僅有上次就出場的趙云和魏延,更有太史慈,加上應對戰術都磨合過了,當然更加毫無懸念。

  只是林邑蠻子信息不暢,還不知道趙云在占城滅殺老偽王時的表現,所以才有信心再來一次。

  當天傍晚,得知自己才剛剛繼位林邑偽王身份十幾天的區疆,被趙云一槍捅死,去跟他那個早死了一個月的老爹一起整整齊齊了。

  趙云按照步騭之前總結出來的羈縻統治經驗,在林邑如法炮制,同時花了幾天時間,把林邑國的地名重新改回大漢的日南郡,朝廷官員編制也都調整回來。

  把竇武、陳蕃留在日南郡的后人,也都請出來做官,同時根據這些人的妻族血統,適度微調對各族的籠絡力度,以便于統治。

  最后,趙云還宣布了這些部族雖然恢復成大漢臣民之后需要恢復對朝廷的義務,但如今的大漢皇帝劉備,跟當年導致他們脫離王化的桓帝、靈帝完全不同。

  劉備施行的是租庸調輸制,而且對偏遠蠻夷地區還有特事特辦的操作,都是李司空規定的。距離朝廷中樞越遠的地區,對朝廷的進貢、納稅義務,都可以折抵減免掉運輸損耗的部分。

  所以,如果他們是自行負擔運輸進貢,實際上只要進貢一丁點東西就好了,把朝廷的面子維持住,確保各地別“不患寡而患不均”就好,不會對百姓造成什么負擔,絕對比區連的統治行政成本更低。

  另外,根據租庸調輸法,本地政府也能自行自愿選擇“不承擔運輸任務”,那么也行,他們只要在林邑的海港,與將來到林邑貿易的步騭商船隊交割就行。

  在以物易物貿易之外,他們每年的貢賦稅收義務,都以離港價交給步騭簽收,而這些珍貨的計稅價格,可以按交州地區的統一指導價算。

  這個政策著實讓當地百姓對于大漢重建統治產生了希望。

  畢竟原先交州偏遠地區的進貢壓力,主要就是運輸。為了把幾根孔雀羽毛和珍珠、硨磲運到雒陽,派出一支專門的朝覲使團,開支就比珍貨本身還大好多倍了。

  另一方面,因為意外多,運輸損耗大,所以地方上征收的時候其實是按照比雒陽收到的貨多好多倍來預征的,類似于后世收銀子的朝代地方官額外收火耗。

  更像是原本歷史上楊貴妃要吃荔枝,嶺南進貢起運時候要送的荔枝,得比楊貴妃最后拿到手的多很多倍。

  多余出來的部分,就算不被運輸損耗掉,也成了朝廷經手官員的中飽私囊——靈帝時候,交州的梁龍叛亂不就這么來的么。

  地方造反,為的就是偏遠地區額外加征的珍貨進貢運輸損耗。

  現在,朝廷明碼標價了:朝廷統一承擔運費,你們不用負責運到,所以,征收的相關物資的數量,就以透明的離港價算,后續的不確定性、風險、上下其手的撈油水,都跟你們沒關系了。

  這是區連都絕對做不到的!區連在比景縣收稅,還要求比景人承擔從比景縣運到林邑縣的運費呢!

  華夏自古以來到漢,中央收稅時那部分“地方運到中央的損耗”,都是地方自己承擔的。

  劉備的朝廷肯承擔運輸,哪怕把離港價壓一壓,偏遠地區也心服口服,至少童叟無欺了,收獲了一個確定性,很肯定知道自己今年要交多少。

  “早知道如今的中原有租庸調輸法了,我們這些偏遠之人造個什么勁反呢!大漢朝越到末期越是邊遠之地造反越多,不就是扛不住運到中央的運費么!”

  透過竇武陳蕃的族人把這個政策一宣傳,才算是從根子上把“離雒陽越遠的地區越該不服漢朝統治”這個問題解決了。

  解決偽都林邑周邊的統治問題、把日南郡恢復后,最后剩下的麻煩,只是士燮當年僅剩的弟弟士獻給林邑國的九真郡;外加小半年前剛剛被林邑國大將范熊攻擊的交趾郡。

  不過,連林邑國的根子都被拔了,這些新淪陷的地區普遍還有點人心向漢,要收復起來也就容易得多。

  趙云經過第二次整頓,拖到正月里才再次靠太史慈的轉運,海路沿著海岸線一路往北光復。

  這次他也非常有分寸,進入九真郡后,因為漆蠻幾乎不存在了,都是漢人和百越人,趙云對殺戮極為克制,把百姓都視為大漢子民,作為“淪陷區人民”來對待。

  兩戰打下來,每戰都只是殺了數千人,跟之前相比直接下降了一位數量級。

  正月初八,九真郡光復,士在破城前舉火自盡,以免受辱。

  正月二十六,交趾郡龍編縣在內應的投誠下里應外合拿下,范熊還想組織林邑兵突圍,但被殲滅擊殺于亂軍之中,也去整整齊齊見他外公和舅舅了。

  從紅河到瀾滄江,交州之地一路皆平,光復兩千余里。

無線電子書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