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2章 皇帝直接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跟劉虞談妥了“君子協定”之后,李素當晚就找到張亮,讓他結算一下賬目,把這段時間賣書賣紙掙的分紅,統統提現。

  劉虞也怕皇帝玩“黃金和銅幣的官方價與黑市價匯差”占便宜的招數,所以特別關照了李素:給朝廷交錢,一定要換成銅錢交,大伙兒都這么約定俗成的。

  而當初劉備留給李素那筆錢,主要是金餅的形態。需要大筆銅錢還得臨時找甄家兌。

  八百萬錢有二十噸重,要裝好幾輛牛車。幸虧就是在雒陽城里短途交易,左手倒右手,運輸成本幾乎忽略不計。

  “先生,這20幾天里,我這里的賬目統計,孝義錄一共賣出五萬多卷,其中有玄德公事跡的第三卷銷量最好,賣了兩萬六千卷,上中兩卷各賣出一萬二。按每卷給您分紅一百錢,再加上單獨賣白紙的分紅,一共是六百萬錢。另外,這里還有五百萬錢是您用金餅兌的,都收好了。”

  張亮親自出面,帶著一隊伙計,跟李素把賬目結清。

  賣一套書,第一個月就賺了五六百萬錢!販賣知識的生意,還真是大賺啊!

  不過李素也知道,未來這門生意的毛利率肯定會快速下降,因為書肯定會慢慢降價。

  第一套書能賣得貴,是因為賺到了吃螃蟹的超額利潤,消費者的心態還是以手抄書的成本來對標的。

  另一方面,并不是什么書都有這么大的氣運機緣、一發行就得到教育部級別大領導的親自力推。

  或許第二個月,等爾雅、論語刻印之后,甄家商號這邊每月的書籍利潤分紅就會跌到三四百萬錢,再過幾月就降到一兩百萬錢,然后漸漸細水長流。

  當然每個月一兩百萬雷打不動的鐵利錢,也非常可觀了。基本上相當于一個輕徭薄賦的窮郡太守,每個月能搜刮到的民脂民膏了。而且賣書可以揚名,買太守搜刮還得被噴得臭名昭著。

  李素收下錢,撂下一句話安撫張亮:“干得不錯,我也希望大家可以長期合作下去。只要你們好自為之,以后賺錢的機會還多著呢。”

  張亮非常懂事,躬身拱手表態:“請先生放心,雒陽這邊的生意,我已經密信給家父,家父也上報主母和少君了,他們都非常支持目前的合作方式,絕對不會虧待李先生與劉縣尉的。”

  李素點點頭:“那就好,不過,以后就別叫劉縣尉了,要改口叫劉縣令。”

  然后,他就帶著錢飄然而去。

  生意方面的事情,能這樣恩威并施處理好,那是最好的。他就相當于一個以技術入股的投資者,既不懂經營,也沒有渠道,所以最好就是跟人分紅。

  只要對方允許他拿大頭,哪怕被經營者分走三四成利潤,李素也是能接受的。

  后世很多初次創業者,總是疑神疑鬼怕投資人聽了他的創業創意后、剽竊他的企劃另外找個人單干,但其實這是一種很不成熟的猜忌。

  因為對于投資人來說,除非他就投了很少幾個項目,他自己有精力親力親為下場經營。

  否則的話,他把你的創意剽竊后,他還得再找職業經理人、再找團隊、再從頭磨合項目…那還不如就直接用眼前這個已經把一切初期問題想明白了的團隊呢!無非就是估值占股上稍微差點百分比嘛!

  反正職業經理人都不是親兒子!都是干兒子!干兒子二號和干兒子一號有區別么?

  李素就是把這個道理想得很明白很透徹了,所以才對甄家商號放養。只要對方別想不開做假賬黑他錢,那就合作下去唄。

  拿到錢之后,李素也在心里默默盤點了一下自己控制的資產。

  之前進京那次,劉備賣了七八十匹戰馬,加上之前結余留在李素這兒的錢,價值兩千多萬。刨去這些日子在雒陽打點的各種花銷,再加上張亮分的六百萬,總額接近三千萬。

  明天就要給劉備買官兼買名,花掉八百萬,那就還剩2100萬。

  不過,李素剛才問張亮兌換了500萬銅錢,而非200萬,也就是說他這幾天是有打算再多花300萬的,那就只剩1800萬了。

  因為帶的錢太多,回去的路上李素也不敢一個人走,他特地請了關羽一起來,橫刀立馬護送運錢的牛車隊。

  關羽把這一切看在眼里,不由好奇地多問了一句:“伯雅,你多換的這300萬…是另有他用么?我不是管你,就隨便問問。”

  劉備吩咐過,錢的事情,留給李素就隨他用,不查賬,所以關羽問話之前也要表個態,以示他并不是違背大哥的交代。

  李素微微一笑:“兄長放心,錢肯定都用在正道上。這三百萬,我是想著等縣令實授后,到西園給翼德也補個縣尉,就跟大哥同縣,這樣也好便于執掌地方,不讓外人掣肘。

  四百石以下的官,本來朝廷就是可賣可不賣的,含糊處理了也沒人注意,說不定大家也會當成翼德就是靠真本事打出來的縣尉之職。”

  關羽聞言便覺得有些不值——反正翼德在大哥手下做事,有官沒官有區別么?

  不過畢竟是自家兄弟,人家升官關羽也不好阻止,所以話就沒說出口。

  李素卻看在眼中,已然大致猜透關羽的心思,他便分析道:“兄千萬別覺得這錢花得不值。有官位在身,戰時調兵遣將才更為名正言順、部署也更加愿意聽命。

  其次,這也能讓大哥麾下那些后來的軍官士卒覺得更有奔頭,更甘心效死力,人心也更為凝聚。”

  說白了,就是要讓團隊里其他人產生一個印象:“跟著劉老大混,只要老大有肉吃,你們也能分到湯喝,大家好好干,遲早都有官做”。

  從這個角度來說,三百萬李素覺得花得值。

  關羽想明白這番道理,才心服口服地嘆道:“罷了罷了,是某太過輕視虛名,賢弟此舉,確實深謀遠慮。”

  李素笑道:“若非兄如今滯留京師,無處立功,不然也為兄長謀個一官半職。武官比文官管得松些,五百萬的別部司馬,都是可賣可不賣的。到時候弄個三四百萬錢不動聲色送到西園,朝廷另以勇武善戰為借口授兄別部司馬,含糊混過去,豈不美哉?”

  關羽義正辭嚴拒絕:“某不屑為之!”

  李素看他那么堅貞不屈,想了想還是別跟關羽提這種事兒了。

  大不了將來時機恰當的時候,自己神不知鬼不覺把事兒辦了。

  有些事情還是不知情比較舒坦,可以一直“真香”下去,知情了反而容易傷自尊。

  第二天一早,李素分兩次,先給了劉虞八百萬,然后又往西園送了三百萬。

  各自行事都很隱秘,交接也非常巧妙,總之就是能確保對方收了錢肯定辦事。

  就讓劉備集團“驕奢淫逸、貪婪墮落”的惡名,都由我李某人背負吧!其他人都不知情!

  作為代價,就是劉備集團的活動經費,也全部由咱支配!

  劉虞拿到錢之后,也不含糊,直接送到某個地方,然后求見了天子。

  聽說是大宗正求見,皇帝劉宏還是非常給面子的,挺快就召見了。

  入內之后,劉虞直接要求屏退左右,劉宏也從善如流,把十常侍的人都暫時調開了。

  十常侍似乎知道劉虞想干什么,也知道劉虞沒威脅,很有眼色地退遠。

  劉虞拱手陳情:“陛下,臣以為,如今天下大亂,不可墮志士報國熱情。明日朝議,當實授宗親劉備正六百石官職。此人如今驟得盛名,為天下志士關注。只有讓他無償得官、才能一并鼓舞那些關注他的志士。

  臣今帶八百萬錢前來,求陛下授其官后,再下明詔聲明其并未花錢,給天下報國志士留點念想。”

  劉宏一開始還有些懵逼,都沒反應過來,為什么劉虞明明是多給了錢,態度還這么客氣。稍后才反應過來,那兩百萬錢是額外下詔的勞務費。

  還是大宗正忠心為國啊!其他公卿怎么就沒想到這樣為朕分憂呢?

  “此議大善!朕便恩準所請!宗伯,以后還有這樣應該弘揚的義士名臣,爾等應該及時勸諫于朕!”劉宏欣喜準奏,似乎在為自己發現了一條新的財路而興奮。

  反正大漢朝的吏治都爛到根子上了,舉孝廉制度已經荒謬到了各種瘋狂作秀和利益輸送賣人情。

  就算朕不賣,地方上的太守們就真的毫無私心舉薦賢才么?舉上來的一樣是關系戶啊!而且那些關系戶送的好處,還被手握舉薦權的太守賺走了!

  這多讓劉宏心疼?

  在他看來,他是皇帝,天下的官位都是他拿來做人情的籌碼,憑啥要讓地方官上下其手?

  皇帝直接把官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不好嗎?

  可惜的是,他的興奮并沒有引來劉虞的響應。

  劉虞語氣沉重地嘆息勸諫:“陛下,天下有多少真正的道德義士值得如此明詔特赦,您還不清楚么?而且人一多,必然行事不秘。

  到時候大家心知肚明,知道別的‘明詔特赦’的人也是給了錢的,甚至是比平常人給得更多,那么那些志士的名聲,恐怕會更受摧殘!

  老臣此議,只是偶爾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還請陛下…唉。”

  劉宏又有些失望:“罷了罷了,那這種舉動,便少做幾次吧。朕今日便授宗伯特許,從此以后,凡是要恩旨特赦、免貢上任的清官,都由宗伯上報。該當如何,好自為之。”

  賣官也是有不同的銷售渠道的,平時哪怕是西園賣,劉宏也得給十常侍這些營銷部工作人員分提成點數,這是古今皆同的,不可能讓宦官們不拿錢白干事。

  宦官并不是坐著收錢的,他們也很辛苦。要跟官員討價還價、商量扣率。淡季還要主動打折促銷、拉攏轉化潛在客戶。比如崔烈就是典型的“可買可不買”的潛在客戶,是因為遇上大促、折扣力度大才沒忍住掏錢。所以一定要給宦官一些好處,鼓勵他們抬價和促銷的積極性。

  所以,如今再特許劉虞,也不過是劉宏在這末法之世,最后再多開辟一條秘密銷售渠道罷了。這條銷售渠道不會被其他經銷商指控串貨,還能賣出高價,豈不美哉!

  PS:感謝大家的支持,目前網頁端活粉數已經達到232人。

  順便也求點推薦票吧(我是不是越來越貪得無厭了?寫到40幾章,居然連推薦票都開始求了。如果我確實貪婪,那你們隨意就好。)

無線電子書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