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5章 本初以為如何

  后世制造宣紙耗費的時間還是挺久的,動輒一兩個月才能出貨。

  不過最主要的耗時環節,還是原料的浸泡。充分浸泡的目的,是盡量去除干凈原料中的蛋白質和淀粉、盡量只留下纖維素。

  因為淀粉類多糖和蛋白質是很容易腐敗變質的,不除干凈就影響紙張的壽命。而纖維素的化學性質就要穩定得多,只要不遇到蛀蟲、白蟻和專門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菌群,就不用怕。

  如果把充分浸泡的環節省略一些,整體生產時間就能縮短一大半,因為粉碎打漿攤紙其實花不了多久。

  而漢朝的造紙,浸泡時間本來就比較隨性,如今是紙張的萌芽期,這個時代造出來的紙壽命本來就不長。蔡侯紙那種雜七雜八的原料來源,每次用的料都不一樣,也沒法統一浸泡時長。

  后世經典的宣紙,號稱保存得當可以做到“紙壽千年”,所以故宮博物院里可以看到的最古老的紙質書法藏品,基本上也就到唐朝。而漢朝的紙根據運氣,就算干燥、妥善保存,差的幾十年就徹底爛透了,好的也不過百年。

  甄家的工坊敢跟李素報十天半個月就出貨,也是基于這個時代的一般工藝經驗。這樣造出來的紙,耐久度肯定也會比較短。

  但是,紙張是否容易滲水滲墨、能不能用來印刷,這方面的性能,跟浸泡時間是不影響的。所以這種紙依然可以拿來雕陰文版印書,只是印出來的書壽命短點。

  而第一批的試產品,李素本來就沒打算用來印那些傳家的經典書籍,而是給劉備搞宣傳用。

  比如,李素打算等劉備“棄官救叔”之后,就刻印一批孝行錄或者叫孝義錄,記載一些本朝的經典名人孝廉事跡,然后在雒陽廉價賣一賣。

  這種類似于傳單廣告的作品,只要賣得便宜,紙差一點、看幾年就爛也沒什么關系,反正宣傳效果也達到了。

  趁著印這批作品的過程,把用楮樹皮的新式造紙術再完善磨合一下、總結出一套工藝,將來印其他傳世經典時再用真正耐用的好紙,也來得及。

  至于這套孝義錄怎么寫,比如可以先把如今已經名滿天下的劉繇劉正禮“喬裝潛入賊巢、殺賊救叔”的事跡,就擺在前面。(劉繇在光和年間就已經先后舉了孝廉和茂才,如今已經是朝中比兩千石的清流高官了,擔任“侍御史”。)

  然后再列一堆其他各郡的俠義孝行典范,也都要是已經被朝廷表彰過、當事人已經舉過孝廉,甚至后來也因為為官政績卓著又舉過茂才的。

  最后,再把劉備即將要做的好人好事蹭熱度擺在最后,跟那些本朝先賢義舉擺在一起,蹭一波流量。

  這揚名的事兒,可不就辦成了么?

  當然了,實際操作過程中,肯定沒那么簡單。你還得想辦法找名人大V、公知名士幫你吹捧賣書。得以利誘之,讓那些名士也意識到推廣這書對他們也有好處,但李素相信,只要先把書弄出來,后面的發行環節他肯定有辦法搞定。

  搞宣發工作,漢朝的人怎么跟后世的人比?后世那些寫書的拍網劇的拍電影的,發行工作經驗那么多,李素上輩子好歹也算賣嘴皮子謀生的人,稍微見識一點娛樂圈發行炒作的經驗,就夠漢朝人喝一壺了。

  搞定了造楮皮紙的訂單后,李素回到家就開始琢磨后續的“項目時間表”。

  造出來的紙要用于印刷,那至少是半個月之后的事兒了。

  這半個月里,他首先需要弄一批適合雕刻的木板,然后在上面把要宣傳的故事都寫好,再找木匠雕刻出來。

  雕刻的方法,就直接用陰文雕刻,也就是把他寫字的部分刻掉,刻凹下去。到時候印出來就是黑底白字。

  陰文雕刻的好處是方便,要刻掉的木頭部分比較少,刻起來也就快。另外,不需要復雜的倒模操作,直接寫直接刻,不用木匠識字。

  至于將來雕版印刷真要是成熟了,再搞成白底黑字的陽文當然更好,但目前這兩年犯不著這么折騰,先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再說。

  那些完善的攀科技,等將來漢靈帝駕崩了,自己也跟著劉備找到了一塊根據地,天下進入爭霸模式,再攀也不遲。

  這也避免了早年就亂攀科技、結果立功后被朝廷調來調去,增加技術泄密的風險——

  就比如,現在要是劉備回到幽州后,李素就攀出幾項牛逼科技,在當地也培養人才、建造工坊。可要是將來因為立功太快,被朝廷猜忌,靈帝死前又把劉備調離幽州呢?

  你把幽州那些不能搬走的工坊再徹底拆了?那吃相多難看。如果有培養出來的匠人安土重遷不肯跟著劉備搬走,也不能全部把人殺了滅口呀。

  畢竟如今朝廷還是有威望的,要是為了技術保密而濫殺無辜,肯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韙。

  所以最穩的做法,還是等朝廷無法再把軍閥調離后,找一塊雷打不動的根據地茍起來,再慢慢攀那些永久性科技,而目前只攀一些過渡性科技。

  過渡性科技只要吃到螃蟹,稍微沾兩三年便宜,也就賺夠了。哪怕將來擴散了,就當是造福全人類唄,也犯不著吃相太難看永遠敝帚自珍。

  “造紙晾紙算它半個月,我同期把書寫了木板刻好,算20天后開印…倒也來得及。找朝廷述職、讓劉備在京城名人面前露個臉,這至少還要三四天的時間。

  按目前朝廷的辦事效率,對劉備的封賞敕命下來,至少是五六天之后了。到時候,我讓劉備在混完臉熟匯報完工作、但封賞敕命還沒下來的時間差里,‘棄官回去率領鄉勇殺賊’,這樣的話,算上趕路回涿郡的時間,起碼七天,那就是12天后回到涿郡帶兵。

  哪怕立刻跟張純打出一點小戰功小名聲,那也是15天或者20天之后了。那些小捷報要傳回雒陽、并且有一定的知名度,起碼再加10天,那就是一個月之后要開始賣書…

  我現在要做的是,在這幾天里,也盡量跟京城的名人要人混一些臉熟,最好找到一個肯征辟我的,七天之內就把我從賈琮的下屬征成京官,這樣我才好有借口在京城滯留一個月以上,居中處理這些宣傳工作。

  不然的話,最多十天之后,我就得跟著沮授回鄴城了,那就得繼續給賈琮打工,沒法實施我的計劃了。”

  李素心中細細盤算,把整個時間表要求大致算明白了。

  千頭萬緒,形勢還真是緊迫啊。

  明天就要跟劉備一起,被何進召見了,按說今晚要好好休息養足精神,可他卻連覺都有點睡不著。

  “晚點再睡吧,寫點東西,讓心里踏實一下。”李素翻來覆去了一會兒,決定用前世養成的習慣,睡前寫點東西,把注意力分散一下,有助睡眠。

  于是他翻身下床,在屋里找了塊木質適合雕刻的木牘,決定今晚就先把孝義錄里的第一章故事、也就是劉繇潛入賊巢殺賊救叔的事兒,給寫成雜記故事。

  “伯雅,怎得都二更天了還不睡?”隔壁的關羽看他把油燈燈芯重新挑亮了些,迷迷糊糊中被明暗反差晃到了,不由有些起床氣。

  “兄先睡吧,我想起還有封書函急著寫,可能對大哥有用。”李素一邊舔著筆一邊解釋。

  聽說是劉備要用,關羽立刻閉嘴了,轉身朝里繼續睡。

  李素便洋洋灑灑,把他記得的故事寫了下來,還略微潤色了一些驚心動魄的捏造細節,都是想當然的。寫完之后,對自己的故事還挺滿意。

  漢朝人寫雜記都是很簡略的,因為竹簡木牘刻寫困難,抄寫也慢,要惜字如金。如果一個故事字太多,別人就懶得抄了。

  但李素本來就是打算印刷的,所以不怕細節豐富不愿抄,故事的可讀性可精彩性就比同時代的作品高多了。

  不過,他審視了一遍之后,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

  自己的書法還是太丑了!要是直接讓木雕師傅按他的字跡雕刻,印出來恐怕也賣不出去。

  “做點事真是麻煩啊,看來只能是我先把故事寫出來,然后花錢找個書法好的人幫我抄一遍,再讓木雕師傅按照那個書法好的版本刻。罷了,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搞定的,還是先睡覺吧。明天覲見何進之后,再從長計議慢慢找書法名家。”

  一夜忐忑無話。

  第二天清晨,卯時三刻。

  距離李素、劉備等人被召見的時間,還有一個時辰。

  不過大將軍府上,已經忙碌起來了。

  在召見外使之前,何進的幾個心腹幕僚,已經被提前招來議事,準備就幽州新爆發的賊亂,商討出一個初步的對策來。

  受邀的賓客一共有四人——確切地說,是袁紹、曹操、鮑鴻等三個賓客,加上一個自己人,大將軍主簿陳琳。

  何進位居中樞,他當然知道皇帝如今身體已經有些不好,開始謀劃籌建西園八校尉、以分外戚何氏兵權,好給并非何皇后所出的二皇子劉協鋪路。

  西園八校尉的大致人選,何進也參與了博弈,基本上能料到。

  設立西園軍何進是沒法阻止的,但往八校尉里摻沙子還是做得到的。

  今天請來的袁鮑曹三人,加上因為昨晚喝醉酒沒請到的淳于瓊,就是內定八校尉中親何的一派。

  其中曹操的“親何”屬性還比較隱蔽,因為他是宦官之后,漢靈帝如今還不知道曹操親何,以為他是宦官派,至少是中間派。

  而另一排反何的四校尉,自然是以宦官蹇碩為首,另有宦官曹節的女婿馮芳,還有與何進不太對付的趙融、夏牟。

  所以,從年初八校尉的風聲傳出開始,何進就開始有意籠絡袁鮑曹淳于,有軍事方面的決策,都跟他們四人商量。

  此時此刻,眾人分賓主坐定后,何進就開口了:

  “本初,河北亂起,蔓延二州,你以為當如何處置?該全力進剿,還是剿、撫并用?對于牽扯其中的胡人,又該如何申斥懲戒?”

無線電子書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