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230 珍貴瓷器

無線電子書    繼承三千年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暗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王醉歸圖卷的馬匹造型、馬眼、馬蹄、馬鬃、馬尾、馬額毛、馬飾以及渲染方法、游絲描線條的鉤勒和人物的衣飾處理方式、開臉、渲染,衣紋的鉤勒都與任仁發傳世的二馬圖、出圉圖、九馬圖以及三駿圖相一致。

  在構圖上是平鋪式構圖,不設背景陪襯,較多地保留了唐人遺風。

  線條上運用了高古游絲描的技法,勾勒的線條工細圓勁,如春蠶吐絲般,起筆收筆處,處處是骨法用筆。

  渲染上采用唐代“吳家樣”亦稱“吳裝”的渲染方法。用淡色層層渲染,如薄紗質感的帽幞,鞍馬毛色、以及人物的服飾,都是注意整個畫面氣氛的統一的基礎上渲染,在同樣的色度中尋求漸變,讓整幅作品具有強烈的運動感,能感受到鞍馬奔馳中,人物的衣紋呈現“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這正是所謂的“吳帶當風”。

  這幅畫的作者任仁發不僅是元朝高官,他在繪畫上的成就同樣讓人側目。

  任仁發是著錄在二十四史中的人物,是元代的“水利部部長”,是元代部長級的高官。

  乾隆皇帝收藏了任仁發9件作品,均著錄在石渠寶笈中,其中8件是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唯獨這件五王醉歸圖卷是最漂亮的,在全球的宋元書畫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品,非常罕見,是獨一無二的作品。

  這幅畫的價格,在幾十年前,絕對要遠遠高過徐先生的血與火,如今雖然未必,但國寶的稱謂毋庸置疑。

  這幅畫距今已經有750年,其歷史意義更是無可估量。

  第2排博古架擺放的大多都是西方油畫,其中同樣不乏精品。

  如果按照價格來區分,肖遙估價最高的是畢加索的作品少女和白鴿。

  這幅畫是畢加索的精品之作,拍賣價格至少在7000萬美元之上,如果競爭激烈的話,過億美元也是有可能的。

  看過正前方兩排博古架上的書法和繪畫作品,肖遙接著查看左側博古架上擺放的物品。

  左側第1排博古架上擺放的全部都是瓷器。

  第一個多寶格上擺放的瓷器小碗,便是難得一見的瓷器珍品。

  小碗侈口,深弧壁,矮圈足。通體施潤澤白釉,器內平素無紋。

  碗上以精湛的筆法工筆寫出一顆梅樹,其枝干虬錯矯健,蜿蜒而生,時而乍然轉折,卻總與碗形相得益彰。花蕊及花苞以細筆淡墨勾勒,突顯其高潔清雅。其下有幾叢矮竹,枝葉以雙鉤細筆白描,密而不亂,次序井然,充分表現出畫家非凡的功力。

  碗的另一面以行書題兩句五言詩句,筆法溫雅端秀,句首以金紅料鈐一印,句尾壓尾二印。

  梅與竹是詩人及畫家鐘愛的題材,這兩種植物都不畏嚴寒,有堅忍不拔的特性。梅花每年于春寒料峭時盛開,細蕊繁英,開滿光禿無葉的枝頭,淡淡清香預兆新春伊始,萬物復蘇。竹子常青,是枯山寒水中難得一見的綠意。其中空有節,耿直不阿的特性,成為君子自勉的期許。

  兩種植物都因而成為不屈欺辱、不畏強權的象征,被詩人、畫家吟詠題贊不已。

  碗上繪制的這一題才非常討喜,再加上繪制人技藝卓絕,極盡工巧,就連肖遙看了都愛不釋手。

  肖遙首先查看鈐印款識,碗底上印有雍正年制宋體字款。

  碗壁上題詩:月幌見踈影,墨池聞暗香。鈐印:鳳采,壽古,香清。

  這應該是清雍正琺瑯彩無疑!

  在瓷器收藏家的心目中,雍正琺瑯彩碗是可遇不可求的珍物。而在這些斑斕嬌艷的極品瓷器之中,有一品種如梅花犯寒而開,孤芳自立,別具風情,最為雋秀雅致那便是清宮檔案中所記載的水墨琺瑯。

  水墨一詞本來專指以濃淡不一的墨色在紙或絹上作畫,只因白瓷畫上赭色琺瑯,特具詩情畫意,故在此假借形容。

  琺瑯彩中的上品,俗稱古月軒者,以結合詩、書、畫三絕而為人稱道,而水墨琺瑯最能展現三絕合一的境界。

  雍正琺瑯彩本屬鳳毛麟角,極少在拍賣場上出現,雍正水墨琺瑯彩碗更是從未公開拍賣過,此碗的珍稀矜貴可想而知。

  這個巴掌大的小碗雖然看上去不起眼,但肖遙估計,市場價格至少在7000萬以上。

  第2個多寶格上擺放的也是一個小碗,肖遙一眼看上去,便覺得這應該是元代卵白釉暗刻五彩戧金碗。

  這個五色花戧金五彩碗,高約8厘米,口徑約十七八厘米,足徑約五厘米。敞口,深腹,圈足矮小,底足內無釉,底心有一處類似荸薺狀凸起。胎色白,釉色瀅澈,內外滿釉,為典型樞府窯器型。碗內口沿一圈忍冬紋飾,并飾暗花紋,碗心柿蒂紋內飾一梵文文字;碗外沿一道弧紋,并飾暗水波紋,外腹下部飾蓮瓣紋和八寶紋。本碗紋飾由紫、藍、孔雀綠、琺瑯釉勾出,其間飾嵌金片。

  在中國歷史上,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使中國成為自漢唐以來規模空前的統一國家,國內各民族人民的融合,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發展,交通發達,貿易往來頻繁,手工業生產在前朝的基礎之上得到繼承和發展。元代青花瓷器的工藝就是這一時期的新成就,它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五色花戧金五彩大碗更是一朵陶瓷工藝的奇葩。

  “五彩花戧金“僅限于文獻記錄,歷史上從未見過實物的流傳。由于世人從不知曉,也未見過這類工藝的瓷器,因此,在1982年出版的中國陶瓷史中沒有點滴著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文物流通協調中心在海外發現了五色花戧金瓷器的蹤跡。隨即安排魔都博物館專家和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分別赴境外鑒定驗看,這才有了五彩花戧金的研究結果。

  那么,什么是五色花戧金五彩瓷呢?

無線電子書    繼承三千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