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15章:天理呢?王法吶

  人活著卻不能創造任何價值是一件挺無語的事情。

  一個國家要是沒有足夠的價值,生存條件要么是異常艱辛,不然就要被整個世界所遺忘。

  鄭國的艱難是地理位置所決定的因素,晉國和楚國爭霸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鄭國,可不就要將鄭國往死里折騰了嗎?

  用一個比較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解讀鄭國所處的位置,其實就是處在所謂的“四戰之地”。

  所以,哪怕晉國和楚國沒有針鋒相對,任何一個諸侯國想要擴張,地理位置決定了鄭國必然受到影響和波及的事實。

  子駟回去了。

  鄭國會怎么選擇并不難猜。他們現在面臨著楚國即將到來的報復,哪怕覺得晉國是在趁機敲詐,能選的就是大出血來請求晉國消停,好能夠專心對付楚國。

  到了這一個份上,晉國其實不用再出兵南下,等著鄭國認慫再奉上賠禮就是。

  “中軍佐南下抵梅山便可。”呂武這人說話非常算數,說要奪取鄭國梅山以北的城邑,不管鄭國給不給,必然說到做到。

  梅山以北屬于“城”級別規模的有“管”、“京”和“清”,對即將率軍南下士匄非常不友好的是一個個都被加強成為堅城。

  以前范氏雖然對鄭國有想法,動機方面則不是那么迫切。

  現在范氏制定了“獨霸”南方的發展戰略,收集情報方面肯定會上心很多。

  結果是,呂武話音沒落已經把士匄搞得一臉的郁悶。

  堅城啊!

  上一次士匄在“管”撞了個灰頭土臉,固然有第一次攻打堅城沒經驗的關系,堅城之所以叫堅城也就意味著真的不好打!

  一座堅城還不夠,范氏需要南下去啃三座堅城?

  士匄不得不產生懷疑,猜測呂武是不是在干削弱范氏的操作。

  呂武說道“鄭國大兵在南。”

  楚國肯定要打鄭國。

  相比起楚國的威脅,無疑晉國的威脅對鄭國的威脅就有點不是事了。

  晉國只是要吃肉。

  楚國在楚君熊審盛怒之下,會不會干出將鄭國連肉帶骨吞下去的舉動?反正鄭國不敢賭。

  這樣一來,鄭國召集貴族率軍前往南方就將成為一種必然。

  士匄覺得自己也是昏了頭了,露出訕笑,說道“大軍不過梅山?”

  呂武點頭,心里想的是“士匄對我的提防心很重啊!”

  晉國沒有吞下鄭國的心思,一來是晉國君臣自己進行了思想上的禁錮,再來就是晉國所秉承的“主義”所不允許。

  看看晉國在齊國身上的操作就該懂了。他們想要獲得衛國大河以北的城邑,需要干“存亡續絕”的操作來抵消負面影響。

  晉國有能力吞并的國家很多,蠻干起來將本身疆域擴大個兩三倍的難度不大,一直以來卻是以“爭霸思想”來作為制定國策的核心。

  呂武有時候都在想楚國是不是被晉國給帶進了溝里。

  很早之前楚國干得多好呀!能滅掉一個諸侯國來給自己增肥絕不放過,才有了楚國現如今的實際控制區。

  以楚國的實力不跟周王室直接叫板,鐵了心要跟晉國玩爭霸游戲,偷偷摸摸地今年滅一個諸侯國,十年內滅上兩三個,除了宋國和吳國之外,南方誰能扛得住想動真格的楚國?

  呂武仔細琢磨了一番,發現“鍋”不在晉國身上,要將“鍋”甩到率先稱霸的齊國這邊。

  小白搞“九合諸侯”的風光讓人印象深刻,當代人給的歷史地位更是高到了能比肩三皇五帝,不知道多少一國之君的人生最大目標就是向小白看齊。

  結果好了,各個諸侯國有在干滅國壯大己身的動作,高層看到的卻是只有“稱霸”這一個方向,什么“大一統”連概念都沒有。

  先是中行吳帶著下軍離開“虎牢”向衛國而去。

  后面士匄帶上范氏的兩個“師”以及新軍南下。

  呂武解決完“虎牢”的事情之后,帶上陰氏的兩個“師”以及中軍由中小貴族湊成的一個“師”,出發前往衛國。

  中軍、下軍和新軍分批離開,國君和上軍則是繼續待在“虎牢”不動彈。

  在這一系列事情的安排上,國君和呂武都顯得很有人情味。

  魏氏兩年間死了兩位核心族人,魏相和魏頡的死亡對魏氏的影響太大了!

  隨著魏相死亡,魏氏的權力將從櫟陽氏這邊回歸到大宗之主魏絳的手里。

  魏頡是令狐氏的小宗之主,他沒有留下子嗣就死了,等于令狐氏必然要過繼魏絳的某個兒子來當家作主,不這么干則封地和爵位都將被回收。

  所以完全能夠篤定的事情,魏絳的某個兒子將成為令狐氏之主,更可能是魏絳的嫡長子魏舒既是大宗魏氏之主,也將兼任小宗令狐氏之主,成為像中行偃和中行吳那樣的情況。

  這樣的魏氏將不會出現權力分散的事情,只要魏氏不出現什么意外,到了魏舒那一代必然會出現爆發期。

  魏氏的未來可期,死了嫡長子和小宗之主的魏琦會是什么心情?

  反正,呂武近期看到的魏琦很是郁郁寡歡,硬要有個行動的形容,畫面就是魏琦的腦袋上時時刻刻都飄浮著一朵小雨云,沒完沒了地往魏琦腦殼上澆水。

  這種狀態下的魏琦不適合統兵作戰,進而讓解氏要錯過一波吃肉的機會。

  當然,也能夠用陰暗的思維猜測呂武是故意要壓制魏氏一波,導致解氏和在上軍納賦的中小貴族受到了無妄之災。

  晉國的“卿”為什么要爭奪元戎的寶座?只因為元戎有著“名正言順”的權力,僅是一項戰爭“總策劃師”的權柄,操作一下就能讓誰損失慘重或是吃得滿嘴流油。

  跟隨呂武一塊北上的還有宋國君臣、軍隊以及衛國君臣、軍隊。

  而呂武離開“虎牢”的名義是幫宋國收復被鄭國奪取的城邑,才不是明晃晃地擺出要吞掉衛國大河北岸城邑的架勢。

  他們抵達第一個被鄭國奪取的宋國城邑時,看到的是城墻上插著晉軍的旗幟。

  事實上,鄭國明知道楚國會來報復,不光抽調了北部貴族的兵力,用在宋國占領區的兵力更少。

  中行吳帶著下軍風卷殘樓似得,一個月之內讓十三座城邑的城頭變換大王旗,損失方面還很小。

  因為收復失地進展非常順利的關系,宋國君臣對晉國的態度有點復雜。

  早知道那么容易,自家進行收復就行了,喊老大幫忙干什么嘛!

  這下好了,老大收復的過程中賺了一筆,事后宋國還要給勞務費。

  “伯國不伯。”衛君衛衎一臉的嘲弄和譏諷。

  目前“伯”就是霸主。而晉國并不是第一個霸主,有前幾任給了標準。

  將霸主做得最好的無疑是小白,不但信任自己的大臣,還解救諸夏免了當野蠻人的危難,對一眾小弟也是比較寬仁。

  所以,衛君衛衎是在搬弄是非,告訴宋君子成,晉國不厚道、吧啦吧啦之類的。

  宋君子成皺眉。

  心里本來就覺得虧了,再被往傷口上撒鹽,過分了啊!

  宋國右師華元也在場,說道“君上,伯國伯也。如無伯國,我將奈何?”

  吃了一點小虧就記住,是不是將沒有晉國力挺,宋國無法獨自面對楚國的事,給選擇性的遺忘了?

  宋君子成有點不愉快地看了華元一眼。

  咋地啦?

  衛君衛衎在場呢!

  給點面子唄。

  所以是,小弟也有屬于小弟的顏面。

  宋國這邊還不知道晉國想要搞什么,他們按照晉國君臣的意思一直將衛君衛衎“綁”在自己身邊,過一段時間還將邀請衛君衛衎去“商丘”作客。

  等宋國和衛國的君臣踏上前往“商丘”的道路,晉國這邊的呂武和中行吳會帶著大軍前往大河北岸,協同孫林父將大河北岸的城邑納入晉國的統治。

  在這么一件事情上面,晉國從實際上接管了那些城邑,要搞的卻是晉國屬于被動和無奈才進行接管并統治。

  各國知道的將會是孫林父不堪衛君衛衎的一再折辱,辭去衛國執政的職位,帶著家族封地轉投晉國。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衛國貴族也轉投晉國?衛君衛衎是個精神病不是什么秘密,大家伙一塊覺得受不了,不行么!

  呂武只是率軍在衛國大河北岸逛了一圈,即便有衛國貴族不接受被并入晉國,處置他們的將會是以孫林父為首的那些晉國新晉貴族,用不著呂武舉起屠刀。

  這件事情要不要通知周天子一聲?想要十全十美當然有必要。

  周天子成了招牌沒有錯,招牌也有屬于自己的作用嘛。

  有了周天子的認可,算是在成為既定事實之后補上“合法程序”,丟人和丟臉的將變成周王室和衛國,晉國和孫林父等人搖身一變成為受害者。

  不到一個半個月的時間而已,大河北岸再無衛國城邑。

  出了這么一件大事,留在本土的衛國貴族又不是全成了瞎子,他們不敢召集軍隊干保家衛國的事情,派人急報自己那位國君總是能干的吧?

  結果是人在“商丘”享受生活的衛君衛衎初次接到消息不敢置信,等待急報接二連三地被送過來,包括衛君衛衎在內的所有衛人懵逼了。

  什么呀!

  事情還能這么干的?

  天理呢???

  王法吶!!!

無線電子書    春秋大領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