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梁祝

無線電子書    全職藝術家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連續三首風格各自不同的曲子,已經讓所有人都明白這場音樂會的質量,它注定會成為經典!

  而此時。

  音樂會還在繼續。

  卡農的演奏結束之后,林淵再度開口了:

  “接下來這首曲子背后,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傳說在古代有一女子喚做祝英臺,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但當時的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于是就和丫頭銀心喬裝成男子前往外地讀書。

  二人在半途遇見了一書生梁山伯及其書僮士久。

  梁山伯和祝英臺二人一見如故,遂結伴同行共同前往書院求學”

  林淵講的故事是梁山伯與祝英臺。

  之所以在音樂會上提到這么一個故事是因為接下來這首曲子叫做梁祝!

  講的就是梁山伯和祝英臺化蝶的故事。

  事實上很多音樂作品背后,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故事。

  有些是編的有些是真的,有些干脆則是人們在欣賞完作品后,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腦補出來的。

  林淵這個厲害。

  畢竟梁祝的故事,本就是我們天朝四大民間愛情故事之一。

  能廣泛流傳,本身就是因為它足夠感人。

  “后來梁山伯病逝,祝英臺假意應允馬家的婚事,但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并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

  當祝英臺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

  在眾人驚嚇中,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臺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

  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講述中。

  全場認真傾聽。

  當林淵的最后一道話音落下,撥弦接著長笛聲自然的響起,觀眾只感覺自己好像身處云端,俯瞰人間是一片朦朧景象。

  而后。

  管弦樂響起。

  云層被一雙無形的大手撥開,人間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

  觀眾仿佛看到三年的書院時光中,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友誼在不斷地加深。

  笑著。

  鬧著。

  互相關心著。

  小提琴綿綿長長,幽幽遠遠。

  大提琴渾厚圓潤,默契陪伴。

  兩種樂器,小提琴就是祝英臺,大提琴就是梁山伯,情意綿綿的二重奏。

  疑慮。

  不安。

  堅定。

  作為主聲部的小提琴漸漸主導了旋律,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把祝英臺的情感過渡演繹到淋漓盡致,這個女人想了很多,都是關于她和他在一起將要面臨的阻力。

  勇敢去愛吧!

  不知道是祝英臺堅定了一顆心,還是觀眾發出了由衷的祝福。

  旋律陡然輕快!

  笛聲也變得嘹亮!

  大提琴婆娑起舞!

  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游。

  然而相聚雖好卻總有分別時刻。

  快樂情緒之后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

  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可大小提琴的二重奏卻緊密結合難分難舍。

  觀眾沉默,莫名的揪心。

  明明聽的是音樂,眼前的故事卻越來越明晰。

  尤其是管弦樂突然如大浪涌來的時候,觀眾仿佛感受到了無窮的阻力。

  是父親的反對?

  是門第的差別?

  面對這強有力的阻力,小提琴猛烈抗衡!

  兩者沖突漸漸上升,最后一個升華的全體合奏,巨大的哀傷突然彌漫全場!

  梁山伯死了。

  仿佛音符會說話。

  這是音樂告訴每一個觀眾的信息。

  這一刻的小提琴如泣如訴,凄厲的斷奏和碎奏哀痛欲絕,一如這一刻的祝英臺心若死灰。

  終于。

  最后的樂章。

  有哭聲,有跪行,有音樂的重復,就像記憶的回閃。

  漸漸的。

  淚干了。

  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祝英臺縱身一躍,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化蝶!

  樂曲最終部分!

  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所有觀眾的眼眶都紅了!

  人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梁山伯與祝英臺所幻化的那對蝴蝶,在花間歡愉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是春光明媚。

  是鳥語花香。

  是冰冷和絕望的黑暗中,照射進一抹暖陽!

  這一刻。

  觀眾恍如隔世!

  很多人壓根都沒有注意到,這首曲子演奏了足足二十五分鐘!

  他們最大的感受是,看了一個夢幻凄傷的愛情故事,聽了一首絕望又蘊含了希望的曲子。

  全場一片寂靜。

  寂靜中,不知道哪個角落傳來驟然的抽泣。

  而在抽泣仿佛要擴散更多角落時,巨大的掌聲又迅速覆蓋了一切!

  “啊!”

  “太好聽!”

  “太震撼了!”

  “你們有沒有感覺他的音樂好像會說話,樂器的配合,完美復述了他之前講述的那個故事——”

  “梁祝!”

  “哭死我了!”

  “聽他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只當故事來聽,可當音樂響起,我好像已經成了故事里的人。”

  “每一個樂器,都在訴說著千言萬語!”

  “小提琴的運用和情感表達已經出神入化了!”

  “音樂原來也可以是一種語言!”

  “結尾的化蝶,讓人徹底淚崩!”

  “這是我聽過最美的愛情故事之一!”

  “我都忘了自己是在聽音樂會,好像看了一場電影,又好像經歷了一場人生。”

  “只有羨魚的音樂,可以有這種強烈的畫面感。”

  有人在交流。

  有人在感慨。

  有人在評價。

  有人卻只是落淚。

  而在楊鐘明等人所在的位置,幾位頂級曲爹的表情卻是不約而同的震撼。

  尹東道:“小提琴運用的神了。”

  葉知則是秋若有所思:“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二重奏隱喻故事主角,表達愛情主題,非常精妙的安排。”

  陸盛:“旋律寫進了人心里啊。”

  阿比蓋爾也沉吟著開口:“我們都在試圖用音樂講故事,可我們誰也做的沒有他好,今天的音樂會我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

  “老楊。”

  鄭晶突然開口。

  楊鐘明抬頭:“嗯?”

  “你覺得這場音樂會之后,他會超越你嗎?”

  “他已經超越我了,梁祝是我聽過最好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更別說他的經典作品遠遠不止剛剛這一首。”

  “我是說音樂榜的排名。”

  “那要聽聽他特意放在明天的表演,我畢竟還是第三,想空降我前面可不容易。”

  “你是說那首交響樂嗎?”

  “嗯。”

  楊鐘明開口。

  老楊總會下意識的高看羨魚,他很喜歡這個晚輩,或者說是這個孩子。

  然而每隔一段時間,羨魚總會打破楊鐘明的認知,讓他明白自己似乎還是小覷了對方。

  直到今天。

  直到此刻。

  楊鐘明第一次發現:

  自己似乎已經無法再用看晚輩后生的目光,去看待羨魚了。

  “怎么忽然有種自家孩子突然長大的感覺呢?”

  楊鐘明為自己這莫名其妙的想法感到好笑,嘴角也跟著輕輕上揚,這場音樂會對他來說是心靈與感官的雙重享受。

  要知道。

  到了楊鐘明這個級別,能讓他全身心享受的音樂,已經越來越少了。

  話說回來。

  對于今天在金色大廳的每一個人來說,這場音樂會都是至高級的享受。

  前所未有的音樂盛宴!

  表演完梁祝,林淵開口:

  “時間差不多了,今天還剩一場表演,請大家欣賞。”

  最后一場是薩克斯表演。

  曲子的演奏者就是林淵本人。

  很顯然。

  林淵的薩克斯技術不是最好的,至少沒他鋼琴那么出神入化,不過總體來說,達到了上臺表演的標準。

  尤其是這首曲子。

  他來演奏本身就有特別的含義。

  因為這首由薩克斯演奏的曲子赫然叫做回家!

  曲名倒是次要,只是看到屏幕上出現這首曲子的樂器,鄭晶的表情難免有些古怪:

  “小魚兒該不會是故意的吧?”

  今天這場音樂會的最后兩首作品,一首是小提琴協奏曲,一首是薩克斯作品。

  前者是楊鐘明最擅長的領域之一。

  后者是阿比蓋爾最擅長的領域之一。

  羨魚仿佛在用這兩支傳世級的經典作品告訴大家,關于這些他也“略知一二”。

  “不是故意的,也是有意的。”

  阿比蓋爾挑了挑眉,然后靜靜的聽起了今天這首最后的曲子。

  在地球。

  提到薩克斯,人們就會想起回家。

  而提到回家人們也會聯想到薩克斯這門樂器。

  事實上。

  正是這首曲子的優美旋律為全世界所知,薩克斯這項偏小眾的樂器,才因此而獲得無數音樂愛好者的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

  該曲也在上海公交與地鐵進入終點站時提示乘客下車使用的樂曲,已收入人教版音樂教材。

  此刻。

  這首地球的薩克斯神曲,在金色大廳的舞臺奏響。

  悠揚清亮的薩克斯,演奏出了一種縹緲纏綿的意境。

  清純悠揚的清音效果,配合抒情的高音,讓層次感清晰分明,瞬間感染了無數人。

  柔和不顯刺耳的音質,帶著一種醇厚的穿透力。

  仿佛這首曲子就是為薩克斯而生,這門樂器的質感光可照人,銅味十足,回味無窮的音效性被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

  那是一種真實感。

  美麗,清秀,不加鋪墊!

  尤其是里面的莎鼓和金錘等重金屬的敲擊聲,細膩剛硬,延伸向遠方,給人以無限美好的遐想與向往。

  側耳傾聽,仿佛有了家的味道。

只是當這首曲子結束時,全場除了掌聲如初,竟無一人動彈,哪怕羨魚站在臺上,向著所有人鞠了一躬,宣布今日份的音樂會結束  “怎么樣?”

  鄭晶看向阿比蓋爾。

  阿比蓋爾苦笑:“之前的藍樂會,羨魚是不是讓我了?如果他那時候拿出這首曲子,薩克斯項目的冠軍,就屬于你們秦洲了。”

  鄭晶:“”

  沒有過多的糾結這件事兒,或許那會兒羨魚還沒有寫出這首曲子也說不定,只是回味著這場音樂會上出現的作品,阿比蓋爾不禁感慨道:“聽完回家,我的第一感覺是,不想回家,好想繼續聽下去,看看他還能拿出多少讓人驚訝的作品。”

  不僅僅阿比蓋爾。

  現場幾乎所有人聽完回家,都不想回家。

無線電子書    全職藝術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