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636.李隆基時期,逃稅的人竟然高達2700萬人

無線電子書    顛覆了這是皇帝聊天群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1/2)頁  聊天群中,李淵,漢武帝等人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樣。

  他們雖然沒有親眼看到李隆基時代的資料,但是僅憑著制度就可以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

  就這還想吏治清明,怎么可能,這是把權臣都當成了圣人!

  雖遠必誅(千古圣君):

  “李老三,這回你還有什么要說的?”

  “李隆基時期的制度,就是給了臣子無限大的權利,這種不受監管的權利,只會帶來無法估量的極端后果。”

  “很少有人能夠抵受得住這種權力的誘惑。”

  “尤其當犯罪沒有成本的時候,這些人則更加的瘋狂,人們心中的偏執和貪婪就會主導一切。”

  “你不會告訴我,這些權臣都謹遵儒家教誨,要做個好人吧!”

  曹操搖搖頭,他這么品行高潔的人,都有點小愛好,別人能控制自己嗎?

  這不是扯淡嗎!

  人妻之友: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曹操,可以面對地位的誘惑。”

  “曹操大權獨攬,但時刻謹記自己是一個漢臣,這種品德操守,不給曹操封一個圣人,你對得起曹操嗎?”

  崇禎感覺自己的世界觀都要碎了,曹操竟然能成圣人?

  不過想了想,似乎有那么一點道理。

  自掛東南枝:

  “難道我讀的歷史都是假的嗎?”

  “這么一看的話,似乎曹操還真能成圣人,起碼曹操沒有篡位自立為帝。”

  皇帝們都是嘴角抽了抽,你還真是好忽悠啊,曹操的話你都能信?

  漢武帝當時就想狠狠的敲了一下崇禎的腦袋,你這么容易被人給帶偏嗎?

  雖遠必誅(千古圣君):

  “別聽他胡扯!”

  “這個人妻之友最不要臉了。”

  “曹操那是不想當皇帝嗎?”

  “那明明是情況不允許。”

  “要是曹操真的統一了南北,干掉了劉備和孫權,你要是不稱帝,我把自己名字倒過來寫。”

  “曹操當時不稱帝,就是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樣才好收攬民心,這樣才方便他進行統一戰爭。”

  “曹操跟你講操守?”

  “這你都敢信?”

  “你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

  此刻李隆基都想罵曹操了,你比我不要臉多了!

  我特么的還是跟你學的。

  結果把我自己都給帶偏了。

  有時候我都痛恨自己,身上有你一身的臭毛病。

  不過當李隆基在看到楊玉環的時候,他就想說一句:曹操這愛好,真香!

  崇禎此刻就像一個好學的小學生,努力的吸收著這些大佬的知識,這可是真材實學!

  不像那些文臣,總是忽悠他,都什么之乎者也,講什么仁孝禮善!

  這才是真真正正可以用來治國的學問。

  自掛東南枝:

  “那,這么說,僅僅是從李隆基的制度,就可以推斷出李隆基的吏治腐敗。”

  “那豈不是說,也可以靠著李隆基的制度,就能解釋李隆基的經濟為什么不行?”

  “這是不是太夸張了?”

  “我跟大佬的差距有這么大嗎?”

  楊廣,李淵等人滿意的點點頭,這孩子真是好學!

  人雖然蠢萌了點,但這份好學之心,那還是討人喜歡的,這要是給自己來培養,說不定還能培養出一個不錯的君王來。

  此刻的楊廣等人就起了指點之心,順便也噴一噴李隆基。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那是肯定的!”

  “一個王朝的經濟該怎么走,一半是取決于這個王朝基礎的生產力,另一方面就要取決于王朝的宏觀經濟政策。”

  “生產力那是客觀因素,受到時代,科技,文化,等等客觀因素的制約。”

  “但是宏觀經濟政策那是可以主動調控的。”

  “所以一個王朝的經濟是否好,大概率還是要取決于經濟政策!”

  “如果經濟政策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那就會迎來一波經濟迅猛的爆發期。”

  “如果王朝的經濟政策在不斷制約生產力的發展,那只會迎來經濟的停滯或者倒退,造成大量的經濟問題。”

  “李隆基之所以成了吃不飽的天子,之后更是為了財富,把罪惡的手伸向了底層百姓,那就在于他找了一群完全不懂經濟的人,幫他制定宏觀經濟政策。”

  “一群外行制定規則,那怎么可能有好的結果呢?”

  李隆基此刻就不服了,我這么差勁嗎?

  長生殿主李三郎:

  “這都是在胡說八道,李隆基之所以經濟不行,那全是武則天時期留下的爛攤子。”

  “從武則天時期開始,逃戶的人數越來越多,這才致使李隆基時期收不上稅。”

  “這就是因為武則天破壞了均田制。”

  李隆基此刻毫不猶豫的把鍋甩給了武則天。

  可是他還沒有來得及洋洋得意,崇禎的下一句話,直接就讓李隆基懵逼了。

  自掛東南枝:

  “不對呀。”

  “很多人吹開元盛世的時候,不就是說開元時期生產力大爆炸,商業極度繁榮,這才使均田制走向了末路。”

  “而很多人脫離了農業生產,從事專業的手工業,更有甚者,進行商業經營。”

  “當時,更出現了專業的金融機構柜房。”

  “這才迎來了開元盛世嗎?”

  “如果不是有大量的逃戶脫離了農業生產,轉而尋求利潤更高的商業,唐朝也不可能有這樣的繁盛啊!”

  “難道,不是嗎?”

  李隆基嘴巴張大,半晌都沒回答出一個字來。

  后人是這么總結開元盛世到來的底層邏輯嗎?

  這多尷尬呀!

  感情逃戶的人多了,還是件好事?

  尼瑪!

  你咋不早說呢?

  你早說的話,我就是另一套邏輯了。

  李隆基真想噴死崇禎,你這不是讓我難堪嗎?

  這讓我怎么改口呢?

  李隆基覺得崇禎這倒霉孩子太不可愛了,蠢萌蠢萌的。

  曹操嗤笑一聲,你這不是被人打臉了嗎?

  人妻之友:

  “李老三,繼續吹呀!”

  “你說你尷不尷尬?”

  “商業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到農業,有一部分人必然會追求更高的利益脫離農業,這本來就是經濟發展的正常規律。”

  “怎么到了武則天這里,就成了經濟落后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同一種情況,跑到李隆基這里,就成了經濟先進的原因?”

  “這雙標玩的賊厲害!”

  “同樣都是生產力發展,商業繁榮,均田制遭到了破壞,人們不想被土地捆綁,這才有很多人逃離戶籍。”

  “怎么到了你這里,反倒成了生產力落后的表現?”

  “你這經濟沒學好啊!”

  楊廣更是滿臉的不屑。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李隆基身處于這種生產力大爆炸,商業大繁榮的時期,竟然還成了要飯天子!”

  “這種管理經濟的能力,那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根本就是一個廢物啊。”

  “這就是沒有給先進的生產力找到一個適合的制度,才造成了這樣困窘的結果。”

  “最后還不得不掠奪底層百姓的財富,靠這個發財。”

  “這也真是蠢得沒邊了。”

  一提起要飯,李隆基就氣不打一處來。

  他也非常郁悶,為什么明明開元時期經濟極度繁榮,已經達到了炎黃的一個頂峰,可為什么他就是沒有錢呢?

  錢道哪里去了?

  長生殿主李三郎: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吹牛誰不會呀?”

  “如果你們是李隆基,你們能做得比李隆基更好?”

  “不可能的!”

  楊廣驕傲的臉上滿是鄙夷,他覺得不噴李隆基,這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李老三,你怕是現在都沒有明白,李隆基開元時期為什么那么窮吧?”

  “為什么在一個輝煌的時代面前,天子還要去要飯?”

  “你就沒有考慮這里面的底層原因嗎?”

  “我說李隆基不懂經濟,你還偏不信。”

  “那你就給人家說說,為什么李隆基開始會這么窮?”

  皇帝們此刻都陷入了沉思,這也是他們一直想不通的原因。

  李隆基的開元年間,怎么能窮成了那樣?

  這也太不合常理了!

  崇禎此刻也是在抓耳撓腮,他覺得自己如果能想出這個問題的答案,那他這段時間的課就沒有白上。

  可悲催的是,他沒有這個能力,想了半天都沒有一點頭緒。

  李隆基更是喘著粗氣,這也是一直困擾他的問題。

  為什么他會這么窮?

  為什么他要去要飯?

  這太不正常了!

  為什么當初看著商業都很發達,社會面貌日新月異,但王朝就是這么窮呢?

  長生殿主李三郎:

  “你能知道?”

  “怎么可能!”

  李隆基絕對不相信楊廣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如果說陳通知道,那他還能夠接受。

  畢竟陳通是后世的人,他是全知全能的視角,當然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可楊廣呢?

  楊廣可是隋朝的人,他沒有陳通那種全知全能的視角,楊廣怎么可能清楚他李隆基時代的經濟問題呢?

  然而就在下一刻,李隆基直接傻眼了。

  楊廣嘴角扯出了一抹驕傲的笑意,他凝望著大隋的錦繡河山,心中似有凌云壯志,眼中是一抹堅定的自信。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我當然知道!”

  “或許說,這個世界上,只有我才能夠真正體會到李隆基時期遇到的問題。”

  “因為,李隆基時期面臨了一個非常巨大的社會變革,那就是門閥的覆滅!”

  “武則天時期,瘋狂的打壓門閥,把門閥趕出了歷史的舞臺,讓很多門閥幾近滅族。”

  “那么問題就來了。”

  “誰才是均田制下,控制最多土地的勢力呢?”

  “不是皇帝,而是門閥!”

  “也就是說當門閥覆滅的那一刻,無數無主的土地被釋放出來,人們之所以逃戶,一方面是因為商業的發展。”

  “但是,商業發展能用到多少人呢?”

  “唐朝的商業能容納多少人口呢?”

  “容納人口的大頭,那還必須得是農業,那還必須是大量的土地!”

  “所以說,在李隆基時期,出現的大量逃戶,90以上,他們都去占領門閥的無主土地了。”

  “你想一想,李隆基時期的巔峰人口才多少?”

  “890萬戶,差不多也就5290萬人。”

  “可李隆基時期被人預測的巔峰人口達到了8000萬到9000萬人,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了大量的逃戶,他其實是有土地耕種,但他們卻沒有交稅!”

  “這才是李隆基窮的真正原因。”

  陳通此刻都將給基建狂魔點個贊,這看問題簡直太透徹了。

  這才真正是李隆基窮的主要原因。

  為什么他會成為要飯天子呢?

  就是因為太多的人沒有納稅。

  而沒有納稅的這些財富流向了哪里呢?

  不用說,肯定是官吏的口袋。

  沒有官吏的支持和隱瞞,這些人怎么可能擁有大量的土地,而且在這里工作不會受到朝廷的管轄呢?

  朱棣此刻完全驚呆了,他缺錢缺的整天算賬了,這一下就立刻把人口換算成了稅賦,這簡直快成了朱棣的被動技能。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怪不得李隆基這么窮,這得要多少人口沒有納稅呢?”

  “我給咱算一算,唐朝的戶籍人口是960萬戶,大概是5,290萬人。”

  “可是,大家給唐朝估算的人口在8,000萬到9,000萬之間。”

  “就按最少的8,000萬來算,這也有2,700萬人沒有納稅。”

  “這沒有納稅的人,幾乎相當于納稅人口的一半兒還多。”

  “你說李隆基怎么可能不窮呢?”

  這數字一出來。

  李世民此刻都想罵娘了,這也太蠢了吧。

  千古李二(雄主罪君):

  “李世民時期,那是因為門閥們擁有大量土地,朝廷為了統一安定,沒有去動門閥的土地和人口。”

  “可李隆基時期呢?”

  “竟然不去清查土地和人口。”

  “這是干什么吃的?”

  “這么多人口脫離了王朝的掌控,不僅是在經濟上有問題,那在軍事上要是出了大亂子的。”

  崇禎此刻也是腦瓜嗡嗡的。

  這么多人不交稅,你不窮才怪呢。

  崇禎此刻對李隆基極度鄙夷,他現在覺得李隆基都不配跟自己相比。

  就連他也知道,你沒有納稅的人口基數,你哪來的稅收?

  你竟然讓這么多人逃戶,還不想一個政策進行彌補,這就是蠢吶!

  李隆基心里咯噔一下,終于談到這個問題了嗎?

  其實當他聽說唐朝的逃戶人數已經達到了這么嚴重的時候,他心里就已經知道不妙,這肯定是要被人噴的。

  不過李隆基早就做好了準備。

  長生殿主李三郎:

  “誰給你說唐朝有這么嚴重的逃戶問題了?”

  “那些所謂的專家都是在胡說八道!”

  “唐朝的經濟問題,那就是因為武則天造的孽。”

  武則天此刻真想一巴掌抽死李隆基,以前只感覺到李隆基很蠢,卻還沒有想到李隆基竟然這么壞!

  這不愧是自己兒子的親兒子。

  完全躲避了她跟李治的優秀基因。

  這真是造孽呀。

  幻海之心(千古一帝,世界霸主):

  “陳通,趕快來打他的臉!”

  “我受不了這孫子了。”

  陳通此刻早就想噴李老三了,他竟然說唐朝的逃戶不嚴重?

  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

  真以為這些研究唐朝歷史的教授們都是吃干飯的嗎?

  很多人不信任唐朝的歷史專家,不就是因為人家專家教授質疑李世民改史了嗎?

  用得著這么黑人家嗎?

  陳通:

  “李隆基時期逃戶到底有多嚴重呢?

  我就給你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李世民時期有一個小官,他叫做宇文融。

  這個人幫李隆基竟然在短短三年內,就清查到了80萬逃戶。

  80萬是什么概念呢?

  以一戶5.5人的數量來衡量,這就直接為李隆基增加了440萬納稅人口。

  而這個宇文融總共為李隆基清查到了多少逃戶人口呢?

  大概是100萬戶,550萬人。

  這直接就相當于唐朝戶籍巔峰人口的1/10,為唐朝增加了1/10的賦稅。

  可怕不?

  更可怕的結果就是,宇文融到底派了多少人去清查到了這么多的逃戶呢?

  你可能想都不敢想。

  宇文融竟然只動用了20多個手下,就查到了這么多的逃戶!

  你敢想唐朝的逃戶到底有多嚴重嗎?”

  臥槽!

  皇帝們此刻真是被驚呆了。

  這個數字對比太過魔幻了。

無線電子書    顛覆了這是皇帝聊天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