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586.曹操:歷史上根本不存在以弱勝強的戰爭

無線電子書    顛覆了這是皇帝聊天群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李隆基此刻無比難受,他提出的4個質疑,竟然全被人給否定了!

  而且還是打臉打的這么痛快。

  他心里非常不服氣,這不就是說自己是軍事外行嗎?

  我文成武德的千古一帝不要面子的嗎?

  長生殿主李三郎:

  “你的意思是,不管誰處在劉邦的位置,他都沒辦法贏?”

  “就連唐太宗李世民都不行嗎?”

  李世民此刻真想撕爛李隆基的嘴,這貨又想讓自己躺槍了。

  陳通此刻也沒有客氣。

  陳通:

  “這是實力上的絕對碾壓,換誰來都不行!

  李世民來了,他就能指揮別人的軍隊嗎?他就能讓別人心甘情愿的把兵權交給他嗎?

  李世民來了,他就能清楚項羽的作戰計劃嗎?

  別說李世民這種喜歡冒險的實戰型統帥,就是穩健型的統帥,那也沒有誰能在彭城之戰中,做得比劉邦更好!

  劉邦不但修建了防御工事,而且還怕自己被項羽偷襲,還設置了前哨崗站,讓自己最信任的妹夫樊噲作為主帥。

  可結果呢?

  樊噲帶領的這支部隊直接就被項羽一戰全滅。

  更可怕的就是:項羽騎兵軍團的行軍速度快到令人發指的程度。

  樊噲兵敗之后,他肯定是想要把項羽的軍情信息傳遞到劉邦這里,讓劉邦好有個準備。

  可現實情況怎么樣呢?

  樊噲的信息還沒有傳遞到劉邦,項羽已經到了!

  而且項羽對于楚地異常了解,他對劉邦的駐扎情況,修建防御工事的情況,都無比的清楚。

  所以項羽就沒有從正面發起進攻,他繞過了劉邦修建的防御工事,直接選擇從沒有防御工事的側后方進行突襲。

  時間還選擇在了黎明佛曉,這是所有人睡得正熟的時候,等待已久的項羽3萬鐵騎發動突襲,這簡直就如同神兵天降!

  不要說是李世民,換做是任何一個領軍將領,他在這種情況下,那都是回天乏術!

  而且換成其他將軍,沒有劉邦這么無恥,作為諸侯聯盟的老大,竟然直接率先逃跑。

  那么很可能就會被項羽殺得全軍覆沒。

  而且,從經濟上分析彭城之戰,項羽的這支軍隊那是搜刮了秦朝所有的戰馬,弩箭,鎧甲以及秦軍的制式武器。

  可以說兵戈之利,當世第一!

  而且項羽還搜刮了秦朝90的糧食和錢財,他花費重金打造的這支騎兵軍團,那也是楚國當時綜合國力的體現。

  這是毫無懸念的碾壓!

  不管是從軍事方面,還是從經濟方面考慮,項羽都占據著這個時代絕對的優勢。

  換成誰來,都得被項羽捶死!”

  皇帝們都紛紛點頭,尤其是朱棣,他覺得自己待在劉邦的位置,也未必比劉邦做得好。

  插一句,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因為這就是現實情況決定的。

  陳通已經分析了這么多,每一條都合情合理。

  換成李世民也不行,因為李世民的戰爭風格,只會增加在全軍覆沒的可能。

  因為沒有誰可以處在劉邦的位置上,跟此刻的西楚霸王項羽抗衡。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劉邦確實沒有做錯什么,這就是硬實力的差距!”

  “戰爭,只有以少勝多,根本就不存在以弱勝強。”

  “孫子兵法,那也只是讓人以弱變強,把敵人的優勢轉化為劣勢,把自己的劣勢轉化為優勢。”

  “積累優勢,然后削弱敵人,分化敵人,遲滯敵人,疲憊敵人。”

  “最終,扭轉敵我強弱之勢。”

  “這就是孫子兵法中的強弱之論。”

  朱棣說起孫子兵法,談起自己的主職業,他瞬間變成了一個軍事大家。

  指點江山,侃侃而談。

  李隆基氣得直跳腳,他覺得朱棣這就是胡說八道。

  長生殿主李三郎:

  “你是說歷史上不存在以弱勝強?”

  “難道我們讀的都是假歷史嗎!”

  “我不說項羽的彭城之戰,就說赤壁之戰,官渡之戰,這都是以強勝弱嗎?”

  “可笑!”

  “誰都知道,這就是以弱勝強!”

  皇帝們聽到這個問題后,都看向了曹操的頭像。

  曹操也是心領神會,這個就必須由他來作答了,還有誰比他更清楚這兩場戰爭呢?

  人妻之友:

  “朱老四說的一點都沒錯。”

  當你看懂了孫子兵法的時候,你就不會認為世界上有所謂的以弱勝強!

  而世人眼中的以弱勝強,那只是以人數來衡量,但人數卻不是衡量強弱的唯一標準。

  官渡之戰,曹操為什么會贏?

  那就是因為他燒了袁紹的糧草,而曹操為什么會燒掉袁紹的糧草呢?那還是因為袁紹自己用人不明,有人背叛他。

  這才讓曹操偷襲了袁紹的糧倉!

  袁紹內部出現問題,有人臨陣投敵,這難道不是影響戰爭勝負的一個因素嗎?

  這難道不是影響實力強弱的關鍵性指標嗎?

  我們再看赤壁之戰。

  曹操雖然大軍壓境,但曹操的軍隊可不太熟悉水性,10萬曹軍跟10萬精通水戰的周瑜軍隊一比,這戰力能是一樣的嗎?

  再說更重要的天氣問題!

  只有長期居住在長江流域的人,才清楚長江的局部天氣變化,曹操怎么可能預判到突然會刮起東風呢?

  如果沒有東風,周瑜怎么有信心能火燒赤壁呢?

  這就是影響戰爭的關鍵性因素!

  別看曹操人多船多,但是在赤壁大戰中,其實真正弱的一方那是曹操!

  你如果光以人數來看,那1萬人,什么武器都沒有,跟1萬人裝備到了牙齒的精騎兵,難道戰力都是一樣的嗎?”

  一萬旱鴨子跟一萬水軍,在長江作戰,這戰力也是一樣的嗎?

  這就是在扯淡!

  所以孫子兵法才會給你說,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很多,你要如何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然后發揮長處,規避短處。

  以弱變強!

  當你以弱變強的時候,然后再以強凌弱!這才是惶惶正道。

  孫子兵法真正的精髓就在于如何以弱變強,利用奇謀妙計,扭轉強弱態勢,而不是讓你以弱勝強!

  你本身就是弱的,你怎么可能勝過強的呢?

  兵法講究:以正合以奇勝。

  所謂的‘以正合’,那就是堂堂正正以強凌弱。

  所謂的‘以奇勝’,那就是要讓你使用兵者詭道,削弱敵人,分化敵人,瓦解敵人,然后把敵人由強變弱。

  比如動搖他的軍心,比如把他引到不利地形,比如讓騎兵跟步兵山地作戰,街巷作戰。

  比如分化敵人,他有十萬軍隊,你有三萬軍隊,你可以讓他們分兵四路五路,然后以三萬軍隊干他最弱一萬軍隊,每一次都是以強打弱。

  為什么非要用三萬跟十萬硬拼?你頭鐵啊!

  看來你是真的沒有讀懂過兵法!

  考量強弱的因素實在太多,比如:

  民心所向,糧食多寡,軍隊軍紀,軍械裝備,天時氣象,地理環境,水土習性,戰爭心態,還有出師是否有名....等等一系列因素。

  孫子兵法中就說,你考慮的角度越多,你事前分析的越多,謀算的越多,那你的勝算就越大!

  懂?”

  “我!...”

  李隆基徹底傻眼了。

  他從來沒有想過,孫子兵法是可以這么解讀的!

  這跟他自己學到的兵法完全不一樣。

  可是他卻沒有辦法反駁。

  曹操和朱棣的話如同千斤巨錘轟在了他的腦海里,讓他感到對于兵法又有了重新的認識。

  他都不禁喃喃自語。

  “難道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以弱勝強嗎?”

  “難道所謂的以弱勝強,那只是以少勝多,其實在綜合了所有戰爭因素之后,就會成為以強凌弱?”

  可是,當他把所有以弱勝強的戰例一看,他就發現其中有很大的問題。

  因為按照朱棣和曹操的理論,的確不存在以弱勝強!

  有的只是以少勝多。

  此刻就連李世民也想噴一噴這個孫子。

  千古李二(雄主罪君):

  “不存在以弱勝強,那是內行人看門道!

  而你把‘以少勝多’當成‘以弱勝強’,那就是外行人看熱鬧。

  兵法,可是一門大學問。

  你以為隨便看個三十六計,就以為自己學懂了兵法。

  簡直太可笑了!

  孫子,我今天必須好好給你上一課。

  這些戰爭中的因素,你還要按照實際問題實際分析,不同的戰爭,每一個因素所占的權重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彭城之戰中,敵我信息差,地利環境,軍械裝備,那就是決定性因素,這些問題就是致勝的關鍵。

  而赤壁之戰,真正決定性因素的卻是天時氣象。

  人皇帝辛的牧野之戰之所以會輸,那真正的決定性因素就是軍心所向,戰爭心態,利益訴求,就是因為抓到的奴隸士兵倒戈相向,這才導致大潰敗。”

  李隆基只感覺到自己像被訓孫子一樣,他現在真的是無言以對。

  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他擅長的領域,要說起唱歌跳舞,描紅畫眉他還行。

  可要說起帶兵打仗,那他基本就抓瞎了!

  而且這牽扯到更加復雜的理論知識,他根本并就沒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隨便聽一個紙上談兵的將軍,就覺得人家講得有道理。

  更何況這些在歷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將軍和統帥。

  瞬間就被人用知識給碾壓了。

  李隆基只感覺太難了。

無線電子書    顛覆了這是皇帝聊天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