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
遠在遼東的李滿收到了李楊命人送來的書信!
看罷書信,李滿不怒反喜,開懷大笑道:“臭小子,長大了,竟也知道搶女人了!”
沮授微微皺眉,捻須想了想,略顯擔憂道:“二公子性情剛直,不擅變通,此乃取禍之道也!”
李滿輕嘆一聲,無奈道:“公與之意,我自知之,待我修書一封,將阿豹痛斥一番,教他知曉做人的道理!”
沮授無奈的搖搖頭,知道李滿只是隨口說說罷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種事,沮授管不了,他也懶得管!
“事關袁氏,明公切不可等閑視之!”田豐出言提醒道!
李滿點點頭,道:“我欲行州牧之權,舉袁家子為茂才,二位意下如何?”
“這...倒也不失為解決之法!”沮授與田豐對視一眼,無奈嘆口氣,異口同聲道:“明公英明!”
在李滿看來,以一個茂才的名額,換一名愛子心儀的女子,這筆買賣實在是賺大了!
但從沮授與田豐的角度來說,這筆買賣簡直是虧到家了!
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將儒家思想作為主流的意識形態,以對儒家經典的熟悉程度,作為考量人才的標準,這就讓官吏的選拔具備了可操作的前提,于是察舉制便正是確立了!
兩漢的察舉制主要分三科,舉孝廉,舉秀才,以及舉賢良方正!
所謂舉孝廉就是由各郡的太守從本郡內選拔出孝敬父母,清廉勤政的人才出來做官,人口不滿十萬的郡,每三年舉薦一人,不滿二十萬的郡每兩年舉薦一人,二十萬人口以上的郡每年可以舉薦一人,人口達到四十萬以上的大郡,每年可以舉薦兩人。
每年全國產生的孝廉看似數量不多,但這已經是平民進入官場最主要的途徑了,三國時期的曹操,袁術,公孫瓚,荀彧,賈詡等人就都是通過孝廉進入仕途的。
舉秀才就是指選拔優秀的人才為官,到了東漢,為了避光武帝劉秀的諱,秀才被改名為茂才。
與孝廉相比,茂才的選拔標準則更為苛刻,孝廉由各郡推舉,茂才則主要為州舉,每年各州刺史或州牧,可以向朝廷推舉一位茂才,朝中的三公每年也可以各推舉一位茂才。
東漢全國只有十三個州,再加上有推舉權的司隸校尉,及少數王公,每年產生的茂才人數其實非常的稀少,因此能當上茂才的,大部分都是已經為官多年的現任官吏,憑借茂才的出身,在仕途上更進一步,普通人想要通過茂才入仕,簡直難于登天。
孝廉和茂才都屬于常科,除此之外,還有不定期開設的特科,最主要的特科就是指“賢良方正”,大部分都是在發生了天災之后,由皇帝在學子和現任官吏中,選拔能力賢良和人品方正者,授予官職。
三國時期,出身賢良方正的比較著名的就是劉焉,劉焉先是因為宗室身份做了郎中,因為不是近支宗室,所以沒有過硬的出身,官是做不大的,多年之后,劉焉才被推舉為賢良方正,從此官運亨通,一發不可收拾,歷任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高官,這才積攢了出任益州牧的資本!
在兩漢被察舉的人才中,現任官吏的占比,始終維持在四分之三左右,本來每年全國就這么點名額,還要被那些已經做了官的人占去一大部分,因此普通人想要直接通過察舉入仕的難度可想而知。
李滿為了韓豹的個人感情問題,不惜拿出茂才的名額,作為交換的籌碼,來平息袁氏之怒,可見他與韓豹的父子之情,是何等的情真意切!
五日后!
韓豹看著李滿的回信,早已哭成了淚人!
李滿在回信中這樣寫道:
吾兒韓豹,見字如面!
聽聞吾兒覓得佳人,為父不勝歡喜。
人生匆匆,佳偶難覓。
如今美夢成真,定當倍感珍惜才是!
女人如水,需溫柔以待,不可輕易責之!
袁氏之事,自有為父料理,吾兒無需擔憂!
上述為李滿的筆跡,下述則為楊氏的筆跡,言簡意賅,只有寥寥幾個字而已:出身不高,可為妾爾!
接過韓豹遞來的書信,李楊一目十行的看去,看罷之后,卻是笑了!
一來,為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而感到高興,二來,則是為楊氏的寥寥數語給逗笑了!
“母親做事雷厲風行,從不拖泥帶水,我等不及多矣!”韓豹說道!
李楊深以為然的點點頭,感慨道:“慈母多敗兒,嚴母出孝子!母親是有大學問的人啊!”
洛陽,袁府,內宅!
袁隗高坐于上首!
下首分別坐著袁紹與袁術!
袁隗輕抿一口熱湯,望向袁紹,道:“李氏的賠禮不可謂不重!”
袁紹默默頷首,并未開口!
袁隗開口便為此事定下了基調,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沒必要為了一個女人去與李氏爭得頭破血流,那樣做實在是得不償失,況且李氏也為袁紹做出了相應的補償,用一個出身不高的女人,換一個茂才的名額,任誰見了,都會覺得此次袁氏賺大了。
袁術心中早已妒火中燒,自己不過是一名孝廉,而袁紹卻被舉為了茂才,這叫他怎能不氣?
袁術陰陽怪氣的說道:“叔父所言極是,兄長與來鶯兒的關系本就不清不楚,世人對此早已議論紛紛,話說的很難聽,如今有人愿意接盤,兄長亦可全身而退,去污名,留清名,得功名,一箭三雕,豈不美哉?”
“你...”袁紹氣的臉紅脖子粗,伸手直指袁術,正欲開口,卻見袁隗擺擺手,道:“李氏憑借平定黃巾逆賊之功,深得陛下信重,此時不宜與李氏鬧得太僵,此事就此作罷,莫要再生出是非才好!”
袁隗起身,向外走去,途徑袁紹身旁,他輕輕的拍了拍袁紹的肩膀,語重心長道:“當以大局為重!”
袁紹嘆息一聲,道:“叔父大可放心,紹,曉得其中利害!”
袁隗一臉滿意的點點頭,隨后起身離開,行至門口時,他自言自語的道了一聲:“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也!”
袁紹與袁術同時勾起一絲嘴角,異口同聲道:“此言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