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十六章 史上最悲催的謀士

無線電子書    漢末文梟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若論英俊帥氣,那還得看韓豹!

  韓豹頭戴鬧龍銀盔,身披魚鱗銀甲,外罩一領大紅袍,手提紫金鑌鐵棍,簡直帥到沒朋友!

  李楊頭戴照月獅子盔張口吞天,雪片魚鱗甲是虎體遮嚴,護心寶鏡如天邊滿月,素羅袍繡海水波翻,肋下帶百煉鋼刀,素白緞色中衣,腳下一雙素白色五彩虎頭戰靴,給人威風凜凜,神圣不可冒犯之感!

  李楊本著走趙云的路,讓趙云無路可走的心思,將趙云的一身裝備,完全照搬了過來。

  河北起義軍是全天下最多的,除了張牛角之外、還有白波軍、黃龍軍、左校軍、五鹿軍、羝根軍、苦蝤軍、劉石軍、平漢軍、大洪軍、司隸軍、緣城軍、羅市軍、雷公軍、浮云軍、白爵軍、楊鳳軍、于毒軍等等等等。

  這些起義軍規模較大的有兩三萬人左右,哪怕是規模最小的也有數千之眾,其中以張牛角的軍隊規模最為龐大。

  黃巾軍一路勢如破竹,士氣正盛,各路渠帥亦因此而生出了些許的驕狂之心,驕狂歸驕狂,但他們卻一點都不傻,眾人尚存一絲理智,無人敢前往遼東,去尋李滿的晦氣。

  張牛角深明大義,深知一鼓作氣的道理,切不可給朝廷以喘息之機,于是,他主動向張角請纓,欲率眾前往遼東,啃最難啃的骨頭!

  張角不置可否,令張牛角自行決斷!

  老話說得好,看透不說透,繼續做朋友。

  張角熟知張牛角的脾性,張牛角定會顧全大局,主動率眾前往遼東,拼死拖住李滿南下馳援的腳步!

  結果,果不出張角所累,張牛角選擇以大局為重,親率部眾,一路向北,尋李滿決一死戰!

  旌旗招展,鼓聲隆隆,大戰一觸即發!

  望著雜亂無章沖鋒而來的黃巾教眾,李滿含笑揮了揮手!

  令兵齊出,四處傳令!

  觀遼東軍陣,弓弩在前,刀盾在后,步卒持長戈立于刀盾之后,騎兵護衛兩翼,陣形整齊,非黃巾可比!

  令兵執令旗,縱馬來回于軍陣之間,代李滿傳令!

  韓當,赤眉等一眾將領紛紛觀令旗行事,陣中秩序井然,除將領傳令之外,無人出聲喧嘩!

  “張弓!”

  “搭箭!”

  “預備!”

  將領來回縱馬奔走于各自的軍陣之間,高聲大喝,向士卒傳達軍令!

  軍陣中傳出整齊劃一的拉弓聲音,數千弓士齊齊張弓搭箭的聲音,聽在黃巾教眾耳中,不免心頭一顫!

  張牛角親率四萬之眾,攻略遼東,臨陣之時,身先士卒,率先向遼東軍發起了決死般的沖鋒!

  黃巾軍衣衫襤褸,手無尺兵,身無寸甲,只憑一身血勇之氣,便向遼東百戰精銳,發起了第一輪的決死進攻!

  “面黃肌瘦,四肢無力”望著狂奔而來的黃巾軍,一名文士模樣打扮的青年人開口說道:“將不知兵,士卒則必視軍令如無物,賊寇未經訓練,沖鋒陷陣時,毫無章法可言,此等烏合之眾,不足為慮也!”

  李楊深以為然的點點頭,拱手行禮道:“公與先生所言極是!”

  青年文士正是與李楊有過一面之緣的沮授,沮公與!

  此番游歷歸來,得知沮授身份之后,李楊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經常于睡夢中笑醒,常生造化弄人之感!

  沮授之才,可與臥龍鳳雛相比肩,奈何時運不濟,未遇明主,一身才學,竟被袁紹棄之如敝履,有志難酬,如之奈何?

  袁紹暴殄天物,不識沮授之能,但李楊卻并非袁紹之流,他熟知歷史走向,深知沮授有經天緯地之能,是以,時常跟在沮授的身邊,執弟子禮,向其學習請教不明之事!

  歷史上,三國時期的謀士,論有志難酬者,無過于沮授!

  自袁紹入住冀州之后,沮授便開始為袁紹規劃爭奪天下的宏圖大業,他是最早勸袁紹迎立漢獻帝的人,但袁紹認為這樣會削弱自己的權力,因而沒有聽從。

  隨后,沮授勸袁紹不要分封子嗣,這會引發奪位之爭,袁紹仍舊沒有聽從。

  第三次,沮授勸袁紹不要急于決戰,要分兵襲擾曹操,袁紹還是不聽從。

  第四次,他反對讓顏良獨自領軍,袁紹仍然不聽從,導致顏良被關羽斬殺。

  第五次,他建議袁紹應留守延津,分兵進攻官渡,不要傾巢而出,否則一旦戰敗,很難安全撤離,袁紹不聽從。

  第六次,沮授再次建議以持久緩進的戰術來消耗曹軍,但袁紹急于速戰,又不聽從。

  第七次,公元二百年十月,袁紹派手下大將淳于瓊率萬余人馬押送著糧車,夜宿在距離袁軍大營以北約二十公里的烏巢,此前屢屢獻計均不被采納的沮授,給袁紹獻出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條建議,沮授建議袁紹派將軍蔣奇再領一支人馬,駐扎在淳于瓊旁邊,以防止曹軍偷襲,沮授并非能未卜先知,二十考慮到眼下曹操兵少糧盡,士氣低落,只能在偷襲糧草上下功夫,只要保證烏巢不出問題,用不了多久,曹軍就會油盡燈枯,不戰自潰,但沮授的最后一條建議,袁紹卻仍舊沒有采納。

  翻遍史書,我們恐怕再也找不到沮授這樣出色的謀臣了,他的計策竟然沒有一次不靈驗的,在屢次被袁紹削奪職權,又屢次提議不被采納的情況下,仍舊盡職盡責的奉獻著自己的智慧,但我們恐怕也找不到沮授這樣悲催的謀士了,因為他的計策,袁紹竟然一次也沒有聽從過,相比沮授,有的謀士卻因只言片語被采納而名垂青史,比如許攸。

  我們在比較三國的謀士們孰優孰劣時,我們在羨慕這種羽扇綸巾,談笑間決勝千里的瀟灑時,考慮過沮授的感受嗎?

  這是對袁紹的諷刺,還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悲哀呢?

  重生一世,穿越而來,李楊暗下決心,此生定不叫明珠蒙塵,在李氏手下,沮授定能一展平生所學,光耀史冊,令一眾英雄豪杰盡折腰!

無線電子書    漢末文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