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不衣再一次回到洛陽的時候,已經又是一年的冬天了。
離開的時候是剛過完冬天,歸來是正值冬天,整整一年的時間,就這么耗費在了邊疆。
不過結局還是很讓人滿意的。
這一年對于大漢來說,可謂收獲滿滿。
接連的勝利,讓北方的環境變的好了一些,長城的修建已經提上了日程。
今年入冬之前,地方上也都做了一些準備,只待來年開春便可以直接開工。
采用了新的建造方法,王不餓提出了入冬之前把所有的長城豁口給補上。
工程難度其實并不算大,很多東西秦朝的時候就已經搞好了,現在王不餓只是修修補補就行了。
加上磚混結構本來就建造速度很快。
至于有么有鋼筋混凝土什么的,完全不需要,這年頭只需要防備匈奴這種游牧民族就行了,又不需要去防備大炮什么的。
夯土的都能管用,磚塊建造的效果只能是最好。
洛陽。
王不餓為出征歸來的將士們舉行了盛大的迎接儀式。
只不過時間來到了冬天,天氣太冷,沒辦法擺酒席什么的,所以便一人發了一壇酒,一只羊,自己找地方美滋滋的飽餐一頓完事。
另一邊,王不餓則是同時召集了所有在外的將領。
隨著今年在北方的大勝,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接下來朝廷的軍備重心要換地方了。
而隨著出征禁軍的歸來,洛陽城中的不少大臣也終于是松了口氣。
這一年來他們同樣過的提心吊膽,實在是洛陽的禁軍人數太少了。
一千用于守衛皇宮,兩千用于守衛洛陽,兩千則是負責四周的擴建,人手根本就不夠用的。
大臣們提心吊膽,禁軍也累的夠嗆,除了生病以外,留下來的五千禁軍是全年無休。
這已經是最慘的了,即便是在軍中,即便是在前線,每十天還有一天的休沐日呢,這天除了不能離開軍營,自己可以在軍營內自由活動,不用訓練,也算是放假了。
“帝國今年能夠在各條戰線上都取得成功,離不開大家的支持,朕心甚慰,凡是參與了的將士,爵升一級!”議事殿內,人員齊整,王不餓直接就給今年的成就定了性。
軍功的考據是有嚴格要求的,不是說你皇帝想怎么賞就怎么賞的。
兵部那邊有具體的部門在做這件事情,而前線的戰報戰果也早就傳了回來,半個月前,朝廷也將具體的獎勵發了出去。
論功行賞,絕對不是說著玩的。
像王不餓這種大規模進爵的事情,歷史上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蕭何倒是想要勸諫一下,但想一想今年北方軍團取得的成績,還是覺得算了,自己沒必要去觸這個霉頭。
勸諫了沒好處不說,反倒會讓自己被將士們仇視,最終惹得一身騷。
然而王不餓話音一轉,接著說道:“當然,進步是有,但不足也同樣存在,某些人將軍功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甚至做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來,若不是多人上奏,朕還真不敢相信大漢竟然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輩!”
“以后,這種不利于團結的事情,朕不希望再看到了!”
所有人都知道王不餓說的這個人就是張不衣,但張不衣卻跟個沒事人似的站在身后不聞不問,似乎說的不是他似的。
關于吃獨食這事,王不餓當然是處置了的。
三萬多騎兵將士呢,不處置能行嗎?
但他們的確沒有什么太大的戰功,總不能直接把禁軍的戰功吧拉過去分給他們吧?
手心是肉,手背難道就不是肉了?
最終,兵部給了個輔功。
輔功并沒有一個確切的賞賜標準,賞多少,怎么賞,看的是你這個兵團主力部隊能拿到什么樣的戰功。
獲得輔功的部隊,拿到的獎勵要比主力部隊低一個檔次或者兩個檔次,具體的要看自己在這場戰斗中發揮的作用。
由于張不衣兵團就那么點人,禁軍去偷襲,騎兵去南邊等著匈奴人,雖然沒等到,但這個輔功是可以按照次一等來進行獎賞的。
除此之外,王不餓又從戰利品中拿出了一部分牛羊作為獎勵,甚至還派人送去了一些酒,這才算是穩住了那些備受窩囊氣的將士們。
對于張不衣,王不餓當然沒有抬他一手。
而是很干脆利落的給了四個字,不賞不罰!
其實張不衣的所作所為,王不餓是知道的,他早就通過斥候了解到了張不衣的一些行為。
甚至遠在洛陽,王不餓都為張不衣找的理由感覺到尷尬。
搞來搞去也就那三個借口,最后還是手下士兵頭疼的給了一個新的借口。
張不衣作為禁衛軍大將軍,他的確不需要那么多的戰功去顯擺自己。
他只需要管好禁衛軍的這一畝三分地就可以了,而禁衛軍出去打仗的機會,其實是很少很少的。
也就是現在兵力實在緊缺,真的沒辦法了,加上王不餓想用禁軍的戍邊來調動國內百姓的戰意,所以才搞了這么一次。
而接下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禁軍是不可能再有任何出征的機會了。
過了這個冬天,十三萬新兵就會再次入伍,這意味著漢軍又多了十三萬兵力。
有了這些人,即便明年接著發起攻勢,邊境戍守的兵力也是足夠用的。
有些事情,大家心照不宣,王不餓沒說,對這件事情輕描淡寫的翻了過去。
蕭何、陳平,灌嬰等人也都沒有多說,就當這件事情沒發生過一樣,他們猜到了張不衣為什么要這么做,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有膽量的人。
“接下來說一說明年的安排吧…”王不餓直接說道,召集這么多在外的將領回來,自然不是太久沒見敘舊的。
“陛下,今年雖然北方發生了三場大規模的戰斗,戰斗強度也不算高,但是卻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臣建議明年優先以修補長城為主,讓將士們能夠休整一年,同時總結這一次出征的一些經驗教訓,為下一次出征做準備!”灌嬰直接說道。
雖然他帶著的部隊一路都在打醬油,但是輾轉上千里的機動轉移,也是很讓人疲憊的一件事情。
若是連年征戰的話,灌嬰覺得,就算是那些訓練精銳的將士,也很難抗住。
“陛下…緩…緩兩年在打吧…”大冬天的,張蒼擦著額頭上的汗,似乎只要見到了王不餓,他臉上的汗就沒辦法停下來似的。
“是啊陛下,再這么下去,戶部就撐不住了…”蕭何也點頭表示贊同。
改制后的漢軍,就是一只吞金巨獸。
但是跟以前的部隊相比較,也算是各有優劣。
現在漢軍出征朝廷不需要提早去準備糧草什么的,邊境有足夠的牛羊可以提供肉,也有軍墾糧食。
但是軍隊出征是要花錢的啊。
什么叫職業化軍隊?
就是士兵放棄一切,進入軍營,全力投入到軍事化訓練,全力執行軍事任務,脫離農業生產,專注于國防。
就算是軍墾,但那也帶個軍字,也屬于軍隊的任務之一。
那么人家來到了軍隊,就意味著家中少了一個壯年勞動力,加上現在的漢軍并沒有執行強制化的軍事制度,那么如何才能保證可以征募到足夠多的兵員呢?
當然是提高待遇,第一個就是吃穿,這兩個方面是軍隊全部負責的,吃的比家里面好,自然就能吸引到人。
另一個就是給軍餉,這個是最直接的,當從軍以后,拿到的軍餉價值大于在家耕種,那么家庭對于損失一個勞動力的抵觸也就沒有那么大了。
改制后,最終確定的版本是最基層的士兵每個月的軍餉是五錢,一年六十錢,糧價現在是四錢一石,等于一年的軍餉能夠買到十五石糧食,約等于耕種了七八畝地所得。
而駐守在邊境地區的部隊,每月的軍餉是六錢,一年七十二錢,能買十八石糧食,約等于耕種九畝地左右。
而騎兵部隊,每月軍餉七錢,一年八十四錢,能買二十一石糧食,約等于十畝半左右。
這只是和平時期的軍餉,而戰時是有戰爭補貼的,雖然不高,但也是對將士們的一種激勵手段。
每十天為一個單位,十天補貼一錢,每月多三錢。
就像這次韓信和灌嬰兩個人帶著十萬部隊出征,來來回回耗費了四個多月不到五個月的時間,按照四個月二十天來計算的話,就是十四個計算單位。
按照騎兵的軍餉,就等于是出去這一趟,要多發兩個月的軍餉。
現在整個大漢都很窮,窮的叮當響,雖然看似每一個士兵能到手的并不多,但是當幾十萬人匯聚在一起的時候,那就足夠讓人頭疼的了。
大家都明白張蒼的苦,別的經費可以暫時拖一下,但是在外征戰的將士們的軍餉,是萬萬拖延不得的。
往往都是每個月底的前幾天,張蒼這邊就準備好錢了,只等兵部那邊報過來具體的單子,他這邊連忙安排人連夜審查,然后直接撥付。
這筆錢自然不可能送到前線將士們手中,而是戶部提前下發到各地的官府倉庫中去了,確認好了以后,戶部下令,各地直接從專款經費中取出相應的錢數發給士兵的家屬。
而想起了去年這一年來張蒼的日子,陳平有些沒忍住的笑了笑,道:“陛下,北邊就暫時緩一緩吧,今年咱們是把匈奴人給打疼了,估計未來兩三年他們都會很安穩,沒必要再折騰了,不然張尚書恐怕就得折騰著賣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