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33章 最慘的牛

無線電子書    大漢從吹牛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洛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科舉季了。

  大漢的科舉日放在每年的六月初十,時間是固定的。

  剛好這個季節也是整個下半學期的結束時間,科舉的地點自然是在洛陽書院。

  朝廷并沒有特意去新建一個新的場所用于科舉。

  而科舉之所以沒有規定為三年一次,也是根據大漢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王不餓不想讓讀書耽誤了有些人的一輩子。

  現在是帝國建立前期,讀書的人還少,特別是現在這一代人,他們的競爭力是不足的。

  每一年科舉的人數,遠遠低于朝廷所需錄取的人數。

  也就是說,放在巔峰時期,科舉那就是萬里挑一。

  但是放在現在,意味著只要你的成績能及格,就能入仕為官,無非就是因為成績好壞,去的部門不同罷了。

  但是對于寒門來說,能夠入仕就知足了。

  但是在將來以后,隨著人口的爆發增長,隨著教育的全面展開,自然而然的會出現上千,甚至上萬人來爭奪一個名額的現象。

  而朝廷又規定了每個人只有三次參加科舉的機會,而且年齡必須在二十五歲之前。

  也就是說,讀書只會給一個人借口到二十五歲,二十五歲之后,就用不了這個借口了。

  該干啥干啥去,哪怕沒有考上功名,只要在學期間認真學習了,哪怕只學進去了一半,也是不愁找個工作賺錢養家的。

  科舉取士雖然給了寒門一個參與的機會,打開了一個寒門上升的通道。

  可實際上這又何嘗不是在寒門身上增加了一道束縛?

  在他們的思想上畫了一座囚籠?

  一個科舉,一個夢想,牽扯到了多少人?

  有些人更是魔怔了都,結果一輩子什么功名也沒有,更是放不下面子,不愿意放棄那所謂的幻想,踏踏實實的去利用自身所學過日子。

  而古代的文人,想要活下來其實真的沒有那么難。

  一個落榜的士子,有很多門路可以養活自己,養活家庭。

  例如說在家中開辦一個私塾,價格合適公道,教授一些啟蒙知識,不說十里八鄉,就周邊幾個村子,來個十個學生就夠勉強生活下去了。

  每逢過年在給人寫個對聯,誰家辦事給人當個記賬的,這不都是收入嗎?

  真正生活難的,是那些眼高手低的人。

  所以,漢朝的這條規定一出,直接打掉了那些眼高手低的人的幻想。

  所以說,沒有一項制度是完美的,每一項制度都有他的缺點,問題在于,上面想不想去改變這一點。

  至于說一年科舉一次,會讓外地的考生忙于奔波不利于考試。

  這個自然也是不需要擔心的,你能想到的,朝廷早就想到了。

  除了洛陽書院以外,朝廷還正在修建北方恒山書院,東方會稽書院,南方嶺南書院,西方關中書院這四座最高等級的學府。

  差不多到了明年,這四座與洛陽書院屬于同一等級的書院就要坐成招生了。

  而再往后,科舉會在六月初十這一天,同時在五座書院展開。

  五座書院的布局就是東西南北中,各個地方都兼顧到了。

  加上大漢的教育科舉制度,跟歷史上的朝代并不一樣。

  歷史上的科舉是層層選拔,需要經過童試,鄉試,會試,殿試這四關,想要一步步突圍出來并不容易。

  但是現在不同,現在的科舉報名,只針對高等書院。

  而報名渠道,也只有通過高等書院才能上報。

  不論是應屆的還是往屆的,你要報名,就必須經過自己的學校來上報,而應屆和往屆都有專人在負責。

  同樣,到了科舉當日,學校所有角落全部清空。

  由禁衛軍負責考場秩序,試題押運,由皇帝親自點選正副使監考,吏部,禮部派官員協同。

  現在在洛陽書院是這樣,將來其他書院也是這樣。

  至于路途的遠近,自然不是問題,只要修好了路,剩下的就好說了,無非就是早走幾個月的問題。

  洛陽的一間客棧內,場面熱鬧但又相對安靜。

  這兩天洛陽城內的治安巡邏明顯的嚴格了不少,任何膽敢在這兩天鬧事的人,一律重懲。

  而一些聚集了大量考生的客棧,也是禁衛軍的重點關照對象,官府也同樣對這里極其的上心。

  “大牛,吃點吧,這是老師親自盯著你師娘做的,絕對不會有問題的!”一名三十來歲的男子苦口婆心的勸說著一名身著洛陽書院書生服的二十歲出頭黝黑男子。

  但不論怎么勸說,那名學生始終只是搖著頭,說什么也不肯吃上一口,甚至連水都不肯喝。

  “你這樣是不行的,看看你現在的狀態,就這樣還怎么去考試?”中年男子愁眉苦臉的繼續勸說著。

  “老師,學生真的不敢吃啊,忍一忍就好了,也就兩天的時間,大不了到了里面我多喝點水就撐過去了。”王大牛異常堅決的拒絕了老師的好意。

  “你已經一天一夜沒吃東西了,在抗兩天怎么能堅持住?”中年男子依舊勸說著。

  “沒事的老師,我小時候在家經常三五天吃不上一口的,不也過來了嗎,老師您就別勸了,這次我一定考個好成績來報答您!”王大牛還是搖著頭。

  對于自己的老師,他是絕對信任的。

  但是有些時候,不是單純的信任就能解決問題的。

  對于王大牛來說,現在最需要的,或許是玄學才對。

  你現在就是來個算卦的用胡話來勸說他,都比他老師,比他爹娘來勸說還要管用。

  當然,也不是王大牛不識好歹。

  而是這幾年的經歷告訴他,有些時候,你不相信玄學還真的就不行。

  有些事情真要是來了,就算是躲,你都躲不開他。

  出身寒門的王大牛好不容易走到了今天這一步,卻在同一個問題上栽了,而且還不是一次。

  這讓王大牛備受打擊,同時也讓他的家庭擔負了更大的負擔。

  王大牛在第一次科舉之后就想找個工作了,憑他的成績也不是找不到好的工作,但是家中父母不同意,說什么也要讓他再考一次才行。

無線電子書    大漢從吹牛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