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43章 流言

  平陰縣!

  洪閔已經到這里小半年的時光了。

  從開始的不解,到后來的震驚,再然后是滿心的擔憂。

  到了吏部以后,他知道了自己的職責,知道了自己該干的事情。

  心中的擔憂稍稍的減弱了一些。

  來到了平陰縣。

  沒有想象中的那些阻力,整個平陰縣的官員,幾乎自上到下,全部都被擼掉了。

  用十不存一來形容平陰縣的官場或許都有些不實,而真正的現狀,應當是十不存十。

  自里一級,里正,父老,杜宰,里監門,里卒。

  再到亭一級,亭長,亭佐,亭侯,求盜,亭父,亭卒。

  繼而鄉一級,鄉有秩、鄉嗇夫,鄉佐,鄉游繳,鄉三老,鄉卒。

  再到平陰縣的各級官吏,有一個算一個,統統被撤職,該回家的回家,該治罪的治罪。

  一時間,平陰縣人心惶惶。

  而軍管的日子也是顯的有些糟亂,讓整個平陰縣的日常幾乎只能維持不亂,甚至連正常的運轉都很難做到。

  這種情況對于這些即將來到平陰縣履職的官員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縣令陳華,來自南陽郡隨縣丞,縱然有二十多年的為政經驗,可在來到這里之后,依舊顯的有些束手無策。

  整個縣令就是一個光桿司令,手底下只有自己帶來的幾個心腹小吏。

  可這些人并不是官,只能幫他做一些瑣事,跑腿打雜什么的。

  洪閔來到這里之后,也是覺得頭疼不已。

  好在洪閔有著大量的基層經驗,雖然沒有做過真正的領導,但他的經驗是足以支撐現在他坐在這個位置上的。

  體會到朝廷對于平陰縣的布局之后,洪閔變向自己的直屬上級縣令匯報,建議鄉里這兩級的官吏,采取縣內異任的方式來解決。

  平陰縣畢竟只是一個試點,縣級官員可以異地任命,哪怕增加了不少的職位,也不過從其他地方調來八位官員就足夠了。

  但鄉里一級的人數卻極為龐大,若是全部從外縣調用的話,這項工作是極其復雜的。

  而且基層官吏用外縣人的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反倒是讓他們在本縣內其他鄉任職,則可以避免那些問題。

  雖然不是自己鄉,但可能是隔壁,再怎么遠,也在一座縣內。

  若是太胡來,天天被人指著罵,自己在這座縣也就混不下去了。

  而官碑若是做到這一步,基本上逃不了被免職的命運。

  陳華覺得這個方法可以試一試,于是便將想法匯報給了分管平陰縣的吏部官員,最后被得到批準,允許試驗。

  本以為接下來會是一場困難的戰斗,結果陳華倒是沒有想到。

  自己這個沒有做過主吏櫞的下屬,竟然有著如此豐厚的經驗,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自己親自去操心就能處理的頭頭是道。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整個平陰縣各鄉各里官吏全部到位,官府工作終于得以正常開展。

  而作為主事人,洪閔這幾個月幾乎是沒怎么在縣府待過的。

  通過各種手段去調查,去打聽,去暗中問詢這些官吏上任以后的表現,并且列出了一份考評目錄。

  或許是因為習慣,洪閔不論做什么事情,都喜歡自己親自去做一部分,以此來做到心中有數。

  然而今日與往常一樣,洪閔習慣性的到下面去轉一轉。

  不料還沒有出城,就聽到了一些風聲。

  而剛到了下面,就被官吏們問東問西,問的他自己都有些懵了。

  于是不得不暫時放棄手中的工作,返回縣府。

  “你是說,今日城內外突然出現了一股流言?”陳華意識到情況可能不大對勁兒,不由的皺著眉頭道。

  “是的,這股流言來的很突然,而且散播的速度極快,我懷疑是有組織的散播,這突如其來的流言,加上平陰縣先前的事情,這讓百姓突然有些擔心。”洪閔說道。

  “奇了怪了,怎么會突然間有這樣的傳言呢?”陳華緊緊的皺著眉頭。

  按照慣例來說,空穴不來風。

  民間流傳出了什么樣的流言,他一定是有原因的。

  或是官方故意放出來的,又或者是有人故意而為之的。

  但流言放出什么樣的都有,這種跟造反有關系的,放出來有什么用?

  難不成還擔心平陰縣會有人造反?

  也不對啊!

  難道是…

  陳華突然想到了一種可能。

  空穴不來風,造反的未必是平陰縣。

  而平陰縣的百姓因為前面的事情有所擔憂也是正常的。

  不享受那些政策,免稅三年沒有了,這就是一大筆錢。

  而最要人命的是,稅收加倍。

  現在的稅收是五畝稅一石。

  按照畝均產兩石的話,這個稅率就是十稅一了。

  不輕不重,屬于百姓能接受的范圍之內,前提是不要過于頻繁的征召徭役。

  但是除此之外,平陰縣還有大量的官田,這些官田是分布在全縣每一個角落的,耕種的百姓不需要到處亂跑就可以直接承包下來。

  耕種官田只需要出力氣就行了,而每耕種三畝,只要畝產不低于一石半,就能抵消一石稅。

  算上這個的話,稅收其實是不重的。

  但是有一點,專治懶人。

  勤快的人,一年家中的收入能比其他人多個十石糧食。

  而性子太懶的人,一年的收入能比別人少二十石。

  因為太懶,自家田中的產量都跟不上,還要在交稅,不是比別人少二十石是什么?

  這五畝稅一石,變成五畝稅二石,而且還不準耕種官田抵消納稅,這種稅率誰又能吃的消?

  陳華意識到,可能是某些地方不太平了,朝廷這或許是在末雨綢繆呢。

  于是朝著屬下囑咐道:“傳令各鄉,本縣以詢問上官,今日謠言皆為無稽之談,各地勿要驚慌,若有趁機惹事者,嚴懲不貸!”

  “諾!”一名心腹連忙應聲跑了出去。

  左思右想,陳華還是覺得不太穩妥。

  又接著吩咐道:“去通知縣尉,讓他加派人手巡查,一定不能給某些人可乘之機。”

  緊接著,陳華又取出一份帛布,略微思考了一陣,便提筆在上面書寫了起來。

  帛布很貴重,各縣存儲量并不大。

  一般的公文只能用竹簡來寫,只有在必須加蓋官印存檔的,才允許用帛布來書寫。

  至于紙,現在還不太成熟,下面也并不知道朝廷正在搞紙這件事情。

  一陣提筆疾書過后,陳華從身上掏出了自己的官印蓋在了上面,然后遞給另一名心腹,囑咐道:“速去交給城防韋校尉!”

  城防軍隸屬于兵部管轄,雖然駐守在各縣,但縣令是沒有權利去調動他們的。

  兩者并不是一個體系,也沒有相互的隸屬關系。

  而城防軍的主要任務,就是守衛城池,控制城門,守衛縣倉。

  但兩者之間若是沒有聯系的話,自然不利于地方發展,所以便有了陳華親自寫下的這封文書。

  陳華雖然沒有權利調動城防軍,但城防軍在接到文書之后,卻需要按照要求全營或一定兵力保持戒備,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若確定城內出現動亂,則可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直接派兵出營鎮壓。

  當然,派不派兵,決定權在城防軍校尉手中。

  而派不派兵,事后兵部官員都會親自來審查,看他的決定是否合理。

  總之,這種做法就是遵循了王不餓的交代,要給權力松綁,同時也要將權力關進籠子里。

  這種方法,目前在整個大漢,也只有平陰縣在用,同樣是試點。

  自始至終,洪閔都很好的扮演了自己的角色,除去官員任免之外的事情,一概不插嘴,不聞不問。

  “縣令,府外來了御史…”

  天才一秒:m.biqugeg

無線電子書    大漢從吹牛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