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零二章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夫榮妻貴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說起單婧蓮的丈夫伊學文,是一個寒門學子,徐氏當初看上他也就是他家里人口簡單,老母親又是個沒見識的,單婧蓮完全不用懼怕她。

  成親以前伊學文一直住在朝廷的廉租房里,成親時為了面子好看便搬到了單婧蓮名下的一座二進宅院里。

  伊學文也是個有骨氣的,覺得一個大男人卻要住媳婦的嫁妝屋子,很是有些羞恥。但是伊老太太看著屋子,卻有些不大滿意。放定的時候她是去過成國公府的,她活了這么大的歲數也是第一次見到那樣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的屋子。

  伊老太太覺得兒媳婦好歹是國公府的千金,怎么不得陪嫁一套大三進的宅子?沒想到只有這樣小小的二進宅子,總共也就十來間屋子。她又帶來了好幾家下人,除了前院留出來兩間客廳和兒子的一間書房,其余的屋子都住得滿滿的。兒媳婦倒是把最好的正屋讓給了她住,自己和兒子住了后罩房,只是伊老太太總覺得不滿意。兒子成親的時候,老家來人都是借住在兒子的一個同僚家里,便是伊老太太想著留下娘家人多親香幾天都不能夠,這讓伊老太太覺得很沒有面子。

  更讓伊母不滿的是,自己幾次三番的明示暗示兒媳婦把嫁妝交出來給她管理,無奈單婧蓮從來都不搭茬。還將這事告訴了兒子,讓伊學文將伊母一通好說。

  伊母她原先只是想要發作一番,好叫這個兒媳婦知道她厲害的。只是還沒等想出法子來,宮里就出了事。然后在伊母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切就都塵埃落定了。

  兒媳婦的娘家人都在這場變故中也算是立了功,連他們家也跟著沾了不少光,街坊鄰居的都帶了禮物前來慶賀。伊母一時間忙著招呼客人,又見兒媳婦將客人們帶來的東西都先緊著她挑,心里的不滿當即壓下了去幾分。

  這會子,兒子的老丈人又幫著謀了一個好差事,伊母一時間便只有滿意的份了。

  她雖然大字認不得幾個,但也聽說過“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的話啊。在伊老太太的認知里,翰林院的差事哪怕再清貴,也比不上手握實權的地方官來得實惠。于是高高興興的收拾東西,預備著跟兒子去上任了。

  聽丫鬟們說伊母已經開始收拾東西了,單婧蓮心里松了一口氣:這個婆婆,雖然有些貪財,好在還是有幾分眼色的,算不得太難對付。想了一下,吩咐自己的丫鬟道:“將我給婆母預備的大毛衣裳找出來,我們過去婆母屋里一趟。”

  不說單婧蓮這里如何安撫婆母籠絡丈夫,按例,如今宮里應該召見一番這次事件的那些功臣家眷犒賞一番的。但是太后娘娘這次受了驚嚇,原先都是吊著一顆心的,乍然放松下來就有些不好,一下子病倒在床上。太醫診斷太后是驚嚇導致驚風,說白了就是年紀大了,受不了這樣一驚一乍的。

  皇后和一些得寵的妃嬪如今都忙著在太后宮里伺疾呢,自然就顧不上這個了。

  皇帝倒是派了宮人到有功的臣子家里賞賜了一些東西,也顧不上臘月是不是封筆了,連功臣家眷的誥命一并給升了。

  溫廷舟換了新差事,暮云也很高興,禁衛軍是屬于京城護衛,這樣溫廷舟在家的時間就比原來多了。

  就連姜敘升了官職,晴空也歡喜無比,雖然事發當日她和女兒在家很是害怕,但好在他們住的地方不算富裕之地,沒遇上打劫的。

  后來聽說了京城發生的事,晴空后怕不已。

  倒是云嬤嬤見她們兩盒孩子們都平安無恙才放下心來,兩個女婿都立功升職了,云嬤嬤心里也很是高興。

  只是如今礙著京城里的形勢不敢大賀,便人兩對小夫妻帶著孩子回來,一家子湊在一起吃了一頓飯便罷了,連酒都沒沾一口。

  因著京里年前出了平江王謀逆這檔子事,這個年大家過的都十分低調。加上太后身子不適,連除夕當天的朝賀都免了,眾誥命夫人也不過是在太后的慈寧宮外給她磕了頭就算朝賀過了。

  就連成國公府這個年,也不過是和幾個至親家里互相走動一番,再沒有往年那樣賓客盈門的景象。

  好在過了新年以后,宮里傳出太后娘娘的身體逐漸的好轉了,漸漸的能起來略走幾步,眾人的心里總算是舒了一口氣。

  宮里也漸漸的有了些喜慶的氣氛。

  到了大年初九這天,太后娘娘在慈寧宮宴請了眾位王妃和一些皇室宗親,還有這次事件功臣的家眷。

  因著太后娘娘身體還不是十分康健,所以宴席并沒有預備酒水,不過是大家在一起吃了些素齋,溝通一下感情罷了。

  趙王妃擁有一個皇家王妃該有的所有特質,氣度雍容、行事大方,待人接物細致周到讓人如沐春風。

  暮云這次也榮幸的參加了慈寧宮的宴席,畢竟她現在好歹也是個二品官夫人了,溫廷舟這次事件里立的功完全能讓暮云榮光一回。

  從宮里回家之后,暮云對著溫廷舟夸贊道:“再沒想到趙王妃那樣和氣,聲音也溫柔,說話也好聽。待人接物真的是滴水不漏。”

  溫廷舟聽罷笑了笑說:“宮里的女眷哪個不是說話滴水不漏的?!”

  “話是這么說沒錯,但是氣質不同啊!”暮云不由地又想起了趙王妃。

  于是她輕聲問道:“夫君,你說趙王爺會是未來的儲君嗎?”

  溫廷舟眉頭一挑,看著她道:“你怎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也不是想法,主要是今日宴席間,趙王妃舉手投足總覺得隱隱把自己當做主人般…”

  “而且聽說小猴子才幾個月大,還特意賜給了他一套玉鎖。太后和皇后娘娘都沒阻止。”暮云想著今日宮宴氣氛確實有點奇怪。

  太后和皇后既然都不理事,宴席全程都是趙王妃把控,至于越王妃和明王妃嘛,暮云實在是不太看得出她們是樂意呢還是不樂意呢。

  然后暮云又壓低了聲音接著說說:“我后來悄悄問了婧妍,她讓我把情況給你說一聲,你們是不是要…”

  聽了這話,溫廷舟手指在桌上敲了敲,無奈的打斷暮云接下來的話語,笑著說:“有些事還是不要說為好,一切還沒定數,我們只是想要知己知彼罷了。”

  暮云也不追問,反正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溫廷舟在外邊沖鋒陷陣,那么暮云只要顧好他們的小家就好了。畢竟朝堂之事千變萬化,誰說得準呢?

  比起趙王妃,暮云自己覺得還是很喜歡單婧妍的做事風格的,干脆利落,多省事啊。趙王妃雖然也沒什么不好,但暮云總覺得她太假了,而且她最討厭那樣藏著掖著的打機鋒,跟這種人來往最是麻煩不過了。

  溫廷舟見她沉默,以為她害怕,便輕聲安慰道:“不要想太多,現在朝堂局勢并不明朗,就算是立儲君,那也還要等很久呢。”

  “我可不是擔心這個,外邊的事我不過問,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都會支持你的。”暮云把手放在溫廷舟的手背上說道。

  溫廷舟翻過手,回握住說:“我有分寸,你放心,我不會冒險的…”

  “嗯…我自然是信你的。”

  正月底,出征玉屏關的定北大將軍發來捷報,叛軍一行已經被全部剿滅,平江王畏罪自殺,世子元子訣被活捉。羅駁隊妄想反擊,已經被朝廷軍隊擊退,朝廷趁機占領了原本隸屬于羅駁國的風沙堡等地。捷報傳來,皇帝大喜,朝廷內外終于一掃連日來的陰霾,重新活躍起來。

  大轅的皇帝從來就沒有那種窮大方的習慣,既然攻占了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羅駁國女王雖然派了使者前來求和,并想著再將風沙堡等地收回去,但是大轅朝廷并不吃她那一套。

  女王以為送來幾個長的怪模怪樣五大三粗的女子并一些不值錢的皮毛珠寶,就想著要回水草豐美的兩座城池?皇帝見都沒見這些羅駁國使者,飛速下旨命人在風沙堡地區新設了大轅衛府,統轄長城以北到庫拉木圖河以南的地區。

  羅駁國見大轅皇帝軟硬不吃,倒也沒有法子。他們國家常年處于冰雪之中,四季嚴寒致使國中糧食儲備不足,根本就不敢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最終只能是捏著鼻子認栽,當然那個牽頭慫恿女王支援平江王的大臣也被女王賜死。

  然而此事遠遠沒有結束,因玉屏關地區突然發生了戰爭,叛軍在當地燒殺搶奪強征壯丁無惡不作,致使大批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如今大批難民聚集在京郊外。

  皇帝聽聞后不得不讓人在城外搭建了難民營,用于暫時安置難民。

  單婧妍聽說了難民的消息之后,頓時覺得這是一個為自己揚名的絕好機會。她“騰”的一下站了起來,在看到屋子里擺著的賞賜之物時又坐了下來。這些日子縉王府風頭已經夠盛了,有些事過猶不及,況且如今她不過是縉王妃,上頭有趙王妃這個長嫂。

  想了想單婧妍還是算了,橫豎來日方長,有些事一時半會的急不得。她思索了片刻寫了一封書信,讓人給趙王妃送了過去,當天下午便收到了趙王妃的謝禮。

  單婧妍想起縉王,嘆息一聲,便去了王府前院看望縉王去了。

  如今的縉王再也不是那個生母早逝而備受欺凌冷落的六皇子了。因著救駕之功,他被皇帝加封為親王爵位,單婧妍也一躍成為親王妃。而且單婧妍的長子如今已經被立為縉王府世子,次子雖沒有被封,但是以后肯定少不了榮華富貴。

  雖然作為親王的嫡子,他們兄弟兩個遲早要得到封賞,但是一般都會等到十歲之后。

  一是十歲以后孩子夭折的可能性就很低了,二來也能給朝廷省些銀子。畢竟這些封號可不僅僅是叫著好聽的,有了封號就有了相對應的俸祿和待遇。親王世子每年能有俸銀一千四百兩,祿米一千斛。次子雖然沒有,但縉王府還養得起兩個小娃娃的。

  如今單婧妍這一對雙胞胎還沒滿周歲,哥哥就已經有了自己的俸祿,怎生不讓人眼熱?更別提帝后等人賞給單婧妍夫妻兩個的金銀財寶皇莊田地了,又加上單婧妍這次立了大功,皇帝說了她可以優先購買最近抄家的東西,這些東西買下來就屬于單婧妍的私產了,可把一些心眼小的宗室女眷們刺激的夠嗆。

  好在單婧妍夫妻兩個也明白“槍打出頭鳥”的道理,待縉王的傷勢穩定以后,就立即離開宮中,回到了縉王府,以靜養為名閉門謝客,一時間倒讓別人無從下手。

  當然隨后的另一則消息讓許多嫉妒單婧妍的人多少的了些安慰:縉王的側妃鄭氏也查出來了兩個月的身孕。

  雖然眾人都隱隱有看單婧妍笑話的意思,但是庶出子女自然無法與嫡出相比,宮里的太后等人聽了也只是讓下人按份例賞了單婧妍。倒是皇帝聽了這個喜訊,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氣:不管日后如何,好在老六也有這么幾個骨血在這了,皇帝對于比較能生的老六媳婦還是很滿意的,當下也賞了單婧妍許多東西。

  倒是鄭側妃心里暗自不平,王妃懷孕時宮里賞她東西就罷了,怎么如今自己懷孕了宮里賞的也是王妃?好在如今單婧妍積威日盛,鄭側妃本來就不受縉王寵愛,她縱使有怨也只敢在心里嘀咕。

  單婧妍早就在就從父親那里知道縉王以后子嗣艱難的事兒了。

  這個時候她自然也不會小氣,她讓人挑了一些上好的東西給鄭側妃送了過去,另外還有實打實的一百兩金子和一包銀錁子。見到真金白銀以后,鄭側妃的心里的那些抱怨和怒火瞬間被撫平了。

  相對于縉王賞的那些綢緞首飾,倒是真金白銀的更受鄭側妃喜歡。畢竟她不是管家的單婧妍,這府里上上下下的總要打點一番,她雖然有些嫁妝,但并不是很多,加上娘家并不顯赫,能幫襯她的少之又少,在這偌大的縉王府手里沒些銀錢怎么過日子?鄭側妃一瞬間又覺得還是王妃還是很體貼的。

  縉王的傷勢不重,主要是余毒難清,因此他的傷勢雖然已經結疤了,但是身體還是很虛弱,如今還是臥床修養。

  單婧妍過來時,縉王的一個許姓幕僚也在。

  許先生已經是年紀一大把了,因此倒也沒什么好避諱的。縉王見了單婧妍,笑著說:“你來的正好,我正在和許先生商議在城外搭粥棚的事。聽說趙王府他們用的是上好的粳米,我原打算就用糙米的,咱們府上雖然也不差銀子,但是我總覺得這樣不妥。可許先生…”

  單婧妍看向許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許先生摸摸一把自己的胡子不置可否:“此事單憑王爺和娘娘做主就是。”

  這許先生當真是奸猾無比,沒見有多大建樹,架子倒是越來越大了。單婧妍見許先生不靠譜,便不指望他了。當下笑著說:“王爺搭粥棚是為了能讓百姓吃上點飯菜,而不是和其他幾個王府別苗頭。所以糙米和粳米我覺得還是糙米好了。”

  縉王一愣,然后點頭道:“那是自然,如今這樣的情況,自然不好和趙王府那些別苗頭,可是許先生說用上等米熬粥不是更能贏得好名聲嗎?”

  單婧妍笑道:“王爺日常也不管家,想來是不太清楚外面的物價的。如今市面上一兩銀子可以買一石普通的粳米,卻可以買兩石糙米,而上等粳米卻要一兩銀子一石。老百姓日常大多都是吃糙米,畢竟可以省下一半的銀子呢。

  城外那么多百姓,按每天需用兩百石米來算,用糙米熬粥只需百十兩銀子,而用上等粳米就是二百兩。倒不是我心疼銀子,城外那些流民背井離鄉來到這里,他們所求的只是能不餓肚子而已。咱們用同樣的銀子,可以買到更多的米,能讓他們吃飽,這不是更加讓他們受惠嗎?”

  單婧妍轉而又說:“如今對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吃飽穿暖,而不是華而不實。”

  縉王也是這么個想法,但架不住剛剛許先生嘮叨啊。他讓單婧妍快口,意思已經在拒絕許先生的要求了。

縉王早已對許先生煩透了,可許先生他既無功,但更無過,實在不好隨意處置了,只能這么晾著罷。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

無線電子書    重生之夫榮妻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